關注我看到世界更多面
迎紫姑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相傳,紫姑是中國民間一位善良、貧窮的姑娘。那年的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逝,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請姑娘到家中坐坐。
關於紫姑的傳聞有許多,至於真相如何?也許,真相正在每個人的心中。
默三娘生活的村子,挨著江南的邊上,也算得了二分魚米之鄉的富庶。說不上窮,只要用點心也是吃得起飯穿得上衣的。
而三娘可不是那麼想的,她總是自詡自己是村中難得的美人,只盼一朝飛上枝頭當那領頭的鳳凰,不管是農活還是家務她都不會去做,只知道端坐屋中塗脂抹粉。三娘的親娘死的早,上頭兩個嫡親的兄長,親爹對三娘多有愧疚,一沒續弦,二縱著三娘不學無術。
今年,默三娘已是及笄之年到了該許人家的時候了,偏生三娘一個都看不中。東家來說親,三娘嫌家貧,西家來講媒,三娘又嫌人只會讀書。東挑挑西撿撿,就算自來寵愛三娘的父親也頗有微詞,而三娘只是嚷了句若是娘親在可不會讓這些人進門,說完她就噘著嘴跺跺腳跑了出去。
既然父兄靠不住,何不求助於鬼神呢?她想起了廟會上認識的神婆說的話,又想起神婆教她迎紫姑的法子。
茅廁附近自然是臭不可聞的,三娘捏著鼻子緊皺眉頭將香插在門前的土裡,什麼貢品也沒準備雙手合十的念念有詞。
「子胥不在,雲是其胥。曹夫人已行,雲是其婦,小姑可出。」
咒語念了三五遍,香還未燃得半數,願也沒許下,三娘便煩了。畢竟茅房太臭了,她平時可都只用房裡的夜壺,每天都由長兄來傾倒,茅房這等汙穢之地她可是從不會踏足的。三娘起身拍了拍膝上塵土,香也沒拔轉身就回了房。
三炷香明明暗暗,一陣風起,吹開了茅房的門也吹熄了插在地上的香。
也許真的是紫姑顯靈,隔天竟有朝廷裡的大官路過此地,也是巧的不能更巧,年歲比三娘的爹都還大的官員居然一眼相中了三娘,遣了小廝找上門前,下聘要納三娘為第五房小妾。三娘這下可是喜出望外,不顧父兄的疑慮和反對當即就答應了下來,隨著這位大官回了京城。此後再無三娘的音信傳來。
不過半年,正好是過完元宵又過了十餘日,默三娘家中就收到了京城來的書信,三娘染了惡疾就在正月十五的那天撒手人寰,府中覺得不吉利便匆匆下葬了。
隔著千山萬水,三娘的父兄就算有什麼想要知曉的內情也只能透過寄來的薄薄信紙來得知。屋中的嘆息聲甚至無法透過窗戶傳達到逝者耳中。
至於真相如何,也許這就是真相了。
本文由作者 魚擺擺 原創
授權子時巫有工作室
轉載其他平臺請註明出處
如有盜用必追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