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曾有聞」《迎紫姑》

2021-01-10 子時巫有

關注我看到世界更多面

迎紫姑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相傳,紫姑是中國民間一位善良、貧窮的姑娘。那年的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逝,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請姑娘到家中坐坐。

關於紫姑的傳聞有許多,至於真相如何?也許,真相正在每個人的心中。

默三娘生活的村子,挨著江南的邊上,也算得了二分魚米之鄉的富庶。說不上窮,只要用點心也是吃得起飯穿得上衣的。

而三娘可不是那麼想的,她總是自詡自己是村中難得的美人,只盼一朝飛上枝頭當那領頭的鳳凰,不管是農活還是家務她都不會去做,只知道端坐屋中塗脂抹粉。三娘的親娘死的早,上頭兩個嫡親的兄長,親爹對三娘多有愧疚,一沒續弦,二縱著三娘不學無術。

今年,默三娘已是及笄之年到了該許人家的時候了,偏生三娘一個都看不中。東家來說親,三娘嫌家貧,西家來講媒,三娘又嫌人只會讀書。東挑挑西撿撿,就算自來寵愛三娘的父親也頗有微詞,而三娘只是嚷了句若是娘親在可不會讓這些人進門,說完她就噘著嘴跺跺腳跑了出去。

既然父兄靠不住,何不求助於鬼神呢?她想起了廟會上認識的神婆說的話,又想起神婆教她迎紫姑的法子。

茅廁附近自然是臭不可聞的,三娘捏著鼻子緊皺眉頭將香插在門前的土裡,什麼貢品也沒準備雙手合十的念念有詞。

「子胥不在,雲是其胥。曹夫人已行,雲是其婦,小姑可出。」

咒語念了三五遍,香還未燃得半數,願也沒許下,三娘便煩了。畢竟茅房太臭了,她平時可都只用房裡的夜壺,每天都由長兄來傾倒,茅房這等汙穢之地她可是從不會踏足的。三娘起身拍了拍膝上塵土,香也沒拔轉身就回了房。

三炷香明明暗暗,一陣風起,吹開了茅房的門也吹熄了插在地上的香。

也許真的是紫姑顯靈,隔天竟有朝廷裡的大官路過此地,也是巧的不能更巧,年歲比三娘的爹都還大的官員居然一眼相中了三娘,遣了小廝找上門前,下聘要納三娘為第五房小妾。三娘這下可是喜出望外,不顧父兄的疑慮和反對當即就答應了下來,隨著這位大官回了京城。此後再無三娘的音信傳來。

不過半年,正好是過完元宵又過了十餘日,默三娘家中就收到了京城來的書信,三娘染了惡疾就在正月十五的那天撒手人寰,府中覺得不吉利便匆匆下葬了。

隔著千山萬水,三娘的父兄就算有什麼想要知曉的內情也只能透過寄來的薄薄信紙來得知。屋中的嘆息聲甚至無法透過窗戶傳達到逝者耳中。

至於真相如何,也許這就是真相了。

本文由作者 魚擺擺 原創

授權子時巫有工作室

轉載其他平臺請註明出處

如有盜用必追其責

相關焦點

  • 元宵佳節「迎紫姑」:廁神紫姑與正月十五
    作者: 盛文強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在漢族的傳統中,這天還是「迎紫姑」的日子,只是這一古老的傳統如今已幾乎中斷。  這段記載中,廁神有名字有籍貫,而且是「底層出身」。傳說中的廁神紫姑也是受壓迫者,作為壽陽刺史李景的妾,每每被大老婆嫉妒,最後被大老婆秘密殺害於廁所中。民眾對弱者的同情是無力的,只能將這個女子敬奉為廁神,讓她的冤屈有所補償,這種精神層面的慰藉,儼然是似曾相識的「底層關懷」,也實在是太無力了。
  •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佔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 煮豆粥與迎紫姑
    關於此習俗的來歷,有一種說法:吳縣養蠶業發達,有一人叫張成,某天夜裡,忽然看見一婦人站在屋內東南角對他說:「這裡是你養蠶的地方,我是這地方的神靈。明年正月十五要煮碗粥,上面加些肉脂來祭祀我,我會使你蠶業興隆。」婦人說完就不見了。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五,張成照那婦人說的做了碗肉脂粥祭祀她,從此張成養蠶年年豐收。
  • 元宵前夜迎紫姑,問良緣子女桑蠶農事,佔卜兇吉禍福
    正月十四日,對婦女們來說,有一項奇特的娛樂——迎紫姑。清代詩人姚瀚寫有一首《紫姑詞》,對少女們月夜迎接紫姑的衣著裝束、物什用具、行祈步驟寫得具體生動。其詞曰:池陽女兒十六七,翠袖紅襦嬌欲滴。歲歲年年接紫姑,東家姊妹西家集。紫姑轎,出新奇,兩竿湘竹一張箕。
  • 迎紫姑 - 元宵民俗 - 新聞中心 - 魯網
    迎紫姑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
  • 元宵節活動大盤點之送孩兒燈、迎紫姑
    元宵節活動大盤點之送孩兒燈、迎紫姑 來源: 房天下綜合整理   2012-01-30 14:37 [摘要]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
  • 第八十二回:最不可思議的仙神——紫姑
    紫姑(廁神)的由來說法一最早的關於紫姑的記載,見於南朝劉敬叔的《異苑》卷五,說紫姑神早已有之,她原是一戶人家的婢妾,因被主婦所嫉恨,總讓她幹髒活加以折磨。紫姑不堪虐待,於正月十五那天激憤而死。迎紫姑活動自南朝以來,民間流行迎祀紫姑神的習俗,《異苑》稱紫姑神為廁神。俗信紫姑神能問休咎禍福,凡農耕桑織,建房造星,生兒育女,商賈貿易,乃至國事徵戰,科舉仕途,功名利祿,都必有靈驗。所以,民間流行紫姑神信仰,盛行迎祀紫姑神習俗。宋代詩人陸遊曾迎紫姑佔卜,《箕卜》詩說:「孟春百草靈,古俗迎紫姑。廚中取竹箕,冒以婦裙襦。豎子夾相持,插筆祝其書。俄若有物評,對畣不順臾。
  •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乞如願迎紫姑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乞如願迎紫姑 2013-08-23 17:42 來源:《徐連達評說中國歷史的205個細節》 作者:
  •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廁神——紫姑神
    每當上元節的時候,居家婦女便要迎廁神。說起來風俗很奇怪,節前的一天,鄧糞箕一隻,飾以釵環,簪以花朵,另用銀釵一隻插箕口,放在坑廁側設供。同時,另設供案,點燭焚香,讓小兒輩對它行禮。紫姑(廁神)的由來說法一:最早的關於紫姑的記載,見於南朝劉敬叔的《異苑》卷五,說紫姑神早已有之,她原是一戶人家的婢妾,因被主婦所嫉恨,總讓她幹髒活加以折磨。
  • 史上最「重口味」的神:廁神「紫姑」法寶是糞 還能佔卜吉兇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在漢族的傳統中,這天還是「迎紫姑」的日子,只是這一古老的傳統如今已幾乎中斷。紫姑是古代神話中的廁神,也寫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這麼重口味的神,原本是苦命人。傳說中的廁神紫姑也是受壓迫者,作為壽陽刺史李景的妾,每每被大老婆嫉妒,最後被大老婆秘密殺害於廁所中。民眾對弱者的同情是無力的,只能將這個女子敬奉為廁神,讓她的冤屈有所補償,這種精神層面的慰藉,儼然是似曾相識的「底層關懷」,也實在是太無力了。紫姑的冤屈,沉沒於幽暗的廁所,據說後人如廁時,常聽到她的哭聲,《搜神記》中說廁神紫姑「魂繞不散,如廁,每聞啼哭聲,時隱隱出現,且有兵刀呵喝聲。」
  • 宋朝情人節:由乞巧節「迎紫姑」演變而來,為何紫姑後來被封廁神?
    乞巧節女孩許願乞巧節在南宋、北宋的區別,紫姑成了"廁神"然而最早的七夕節受到了"迎紫姑"習俗的影響,這裡的紫姑也叫七姐,但是另有其人。古代勞動人民十分崇拜神靈,其是一種源生與農耕文明的功利迷信。而我國古代多地均有拜祭紫姑的習俗,根據《顯異錄》描寫:"紫姑嫁給壽陽縣的李景當妾,為正室曹氏嫉妒,於正月十五晚,殺於茅房,天帝念其可憐,逐冊封紫姑為廁神"因此紫姑因禍得福,成廁所神後,就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敬仰的迎接,並且想通過紫姑佔卜。
  • 「巫曾有聞」日本民間傳說《鈴彥姬》
    然而事情總會有轉折,也總會有終點。莫村在今年的孟蘭盆祭的前夜終於絮絮叨叨的給鈴子講起了當年的故事,鈴子嬉鬧的笑聲清脆如鈴,這更讓莫村懷念起了那個夏天發生的事情。六十年前啊,那年莫村只有八歲,莫村的媽媽死得早,爸爸起早貪黑的管不到他,今天摸了東家的雞,明天去偷西家的雞。真的是連村裡的野狗都嫌他皮。
  • 四川傳統文化習俗:元宵迎紫姑、祭門戶、抱蠶神
    元宵迎紫姑童兒放學店未開,家家鑼鼓喧如雷。新年風物幸無事,買的元宵燈未試。夾雨夾雪七五三,更將走馬為筱驂。迎春既過復迎喜,爆竹燒殘鬧房巳。更縛風鳶一尺長,街頭又看東風起。元宵節迎紫姑魏晉時期元宵節中又增添了祭門戶、抱蠶神、迎紫姑的內容。至隋唐時期元宵作為節名」正式出現,以後各代沿襲至今。
  • 元宵節風俗:逐老鼠、走百病和迎紫姑,其中一個在山東才能見到
    點關注,為自己留下只屬於自己的足跡,留下美好的回憶元宵節風俗:逐老鼠、走百病和迎紫姑,其中一個在山東才能見到元宵節在21世紀好年輕人眼中沒有多麼重要,當做一個小節就應付了,有的時候應付都不會應付,直接就給忽略掉了。
  • 正月十四迎「廁神紫姑」,她的名字叫什麼?這個神靈如何認定的
    過年迎神敬神文化,是從臘月就一直貫穿始終的,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但是大多數民間所迎的俗事神及道教神,都會在除夕之前迎接。尤其是與家宅六神中,門神、戶尉、土地神、灶神、井神這五位,在臘月二十三之前就會敬奉,為何唯獨「家宅六神」中的廁神,要到正月十四才迎接?
  • 古代民間祭祀廁神紫姑的習俗
    中國古代有正月十五夜祭祀廁神紫姑的習俗。這一習俗據說是以真人真事為依據的。《顯異錄》記載:「紫姑,萊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為大婦曹氏所嫉,正月十五夜,陰殺於廁間。上帝憫之,命為廁神,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於廁間迎祝,以佔眾事。」
  • 春節習俗:元宵節 迎紫姑 走百病 巴烏節[圖]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 正月十五 元宵節 送孩兒燈 迎紫姑 走百病 偷菜節 巴烏節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 彌陀法門:往生極樂淨土的品位有「三輩九品」之分?
    「三輩」與「九品」的出處凡修彌陀法門的人,都聽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有分「三輩九品」的說法。「三輩九品」是依往生者生前發心、用功的情況,以及往生後階位的差別而分的。「三輩」(上、中、下三輩)的說法是來自《無量壽經》;「九品」(上、中、下品,每一品分為上、中、下三生)則是來自《觀無量壽佛經》。
  • 「元宵女神」紫姑神的傳說
    舊時每到正月十五夜間,家中的婦女兒童就會帶著樹枝木棍一類東西,來到廁所豬欄一類陰暗汙穢的角落,小聲呼喚著紫姑神的名字。據說當樹枝的一頭下沉的時候,就代表這位女神已經到來,可以詢問這一年的運勢了。這就是迎紫姑,在有些地方,人們還會為紫姑神製作小小的神像,格外簡單小人偶,穿的往往是紙糊或者破舊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