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正月十五夜祭祀廁神紫姑的習俗。這一習俗據說是以真人真事為依據的。《顯異錄》記載:「紫姑,萊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為大婦曹氏所嫉,正月十五夜,陰殺於廁間。上帝憫之,命為廁神,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於廁間迎祝,以佔眾事。」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也曾據此作《子姑神賦》,賦中描繪說:「何媚知書能文,為伶人婦。唐垂拱中,壽陽刺史害其夫,納為妾,為其妻妒殺於廁間;天使直其冤,使有所職於人間。」由此可見,紫姑是因其悲慘的身世和遭遇在民間得到了廣泛的同情,而被傳頌為神的,並且以其能文知書、善卜眾事的本領活躍在民間扶箕活動當中。
關於迎紫姑佔事的記載最早見於南朝劉敬叔的《異苑》(《津逮秘書》本),其中記載:「世有紫姑神,佔來相傳是人妾,為大婦所嫉,每以穢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於廁間或豬欄邊迎之。」祝曰:「子胥不在(是其婿名也),曹姑亦歸(曹即其大婦也),小姑可出戲。」捉者覺重,便是神來,奠設酒果,亦覺貌輝輝有色,即跳躍不住。能佔從事,卜未來蠶桑,又善鉤射。好則大舞,惡便仰眠。」據考當時卜事並不用箕,只做一軀偶像,驗它的跳躍來佔眾事,若它不喜歡,就躺下不動。
宋沈括《夢溪筆談》也曾記述紫姑事情:「舊俗正月望夜迎廁神,謂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招。」並有招來不去者,「自後遂不敢召」。關於廁神紫姑的身世來歷還有若干種說法,有說是上帝後宮女的,有說是狐仙的,還有說是吳王夫差的小女紫玉,等等。但其中以是何媚的說法佔優勢。紫姑神最初主要是作為鄉間婦孺請神佔卜的神靈,後來到了宋代,由請坑玉姑(即紫姑)降神作戲變為士大夫的坦白佔卜法,所請的神靈也由紫變為「山人」、「道人」、「居士」、「仙子」之類,甚至歷代名人也可由箕招致。因為閨中兒女的戲法已不能滿足文人學士鬥詩比文的要求,問功名,問官祿,佔卜的內容也複雜起來,由此演變出扶箕佔卜迷信的一套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