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元宵節流行祭祀紫姑神的習俗,紫姑神即家神「廁神」。女子迎紫姑祭紫姑,佔卜眾事,祈求紫姑多加保佑,賜福降祥。
廁神:佔卜眾事預知禍福
清代濰縣橫披 接福迎祥(拜紫姑神)
紫姑何以成為廁神?據南朝宋人劉敬叔《異苑》載:紫姑本是一個地位低下的小妾,遭大婦妒忌,對她百般虐待,正月十五夜死去。於是人們在廁邊或豬欄邊迎祭紫姑,據說紫姑能佔卜眾事,對未來、蠶桑都能預先告知。而《顯異錄》中說得更為詳盡具體:紫姑是唐代萊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壽陽刺史李景納何媚為妾,李妻妒忌何媚年輕漂亮,於正月十五偷偷在廁所裡將何媚殺害。天帝憐憫何媚的悲慘遭遇,封她為廁神。故世人作其形,夜於廁迎祀,以佔眾事,俗呼為三姑。
自南朝以來,民間流行迎祀紫姑神的習俗,《異苑》稱紫姑神為廁神。俗信紫姑神能問休咎禍福,凡農耕桑織,建房造星,生兒育女,商賈貿易,乃至國事徵戰,科舉仕途,功名利祿,都必有靈驗。所以,民間流行紫姑神信仰,盛行迎祀紫姑神習俗。宋代詩人陸遊曾迎紫姑佔卜,《箕卜》詩說:「孟春百草靈,古俗迎紫姑。廚中取竹箕,冒以婦裙襦。豎子夾相持,插筆祝其書。俄若有物評,對畣不順臾。豈心考中否,一笑聊相娛。」雖然迎紫姑神佔卜科舉事,但詩人並不全信,一笑了這,權當作娛樂罷了。
五代陳纂《葆光錄》記載祭祀廁神顯靈獲報。天台有戶王姓人家,經常祭祀廁神。一天他又去祭祀,看見一個黃衣女子對他說:「我是廁神,感謝你經常祭祀。你聽到過螻蟻說話嗎?」王某回答沒有。廁神從懷中取出小盒子,以指點了一下裡面像口脂一樣的膏,塗在王某右耳下,並告誡他:「你再見到螻蟻群聚,側耳聽之,必有所得。」翌日,王某果見屋柱下群蟻紛紛,便側耳聆聽,聽見螻蟻議論說:「柱子下有寶物,住在這裡不安寧,還是移穴到暖處去吧。」等螻蟻都出穴後,王某挖穴尋找,果然得到十錠白金。廁神顯靈,宋人亦多有記載。宋人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宋仁宗景佑年間,太常博士王倫家因祭紫姑,而有神附在其女子身上,王小姐自稱是上帝後宮仙女。從此,王小姐文章寫得清麗自然,並有《女仙集》流傳於世。又擅長書法,寫出的篆隸甚有筆力,更神乎其神的是,她家裡的人時常見到神女的身形,只能看見腰以上部分是個漂亮女子,腰以下常為雲氣所擁。這種紫姑神顯靈附體的事,宋代並不鮮見,蘇軾《子姑神記》亦有類似記載,足見人們對紫姑靈應是深信不疑的。
舊時迎祀紫姑神時,怎樣裝扮紫姑的形呢?明人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記載,婦女扎草人,以紙糊個假面,並為之穿衫裙戴首帕,這是束草為人的紫姑。還有以掃帚來穿衣扮紫姑的,也有以飯箕來代替掃帚的,清人吳友如《迎紫姑神》,畫中兩個女子抬著託盤,上有飯箕,並戴帕插花。《紫姑》圖則表現女子迎祭紫姑神情形:「雲間俗例每年於元宵,兒女輩焚香燃燭,設荼果於桌上,以兜套作婦人形,用飯簍抬之,或赴廁間,或於牆角迎紫姑神。」清代山東濰縣年畫《拜紫姑神》中紫姑神形亦為飯箕簪花代替。舊時迎祀紫姑神多為女子在元宵節裡的一項主要活動,鄉村女子迎祀紫姑神以卜將來蠶桑,城中女子則佔卜眾事,或卜何時喜結良緣,何時添丁生子……等。迎祀之前,均要把廁所、豬欄等地打掃乾淨,然後虔誠迎祀祭姑,請她多加保佑,賜福降祥。
佔卜眾事 預知禍福:廁神
迎祀紫姑形式唐宋以來多是取飯箕一隻,飾以釵環、簪以花朵,插上筷子作口,兩人抬著迎於廁旁,再供在香案上,焚香燃燭,對之禮拜。香案上擺有沙盤或灰盤,扶箕女子將箕口對著沙盤,在沙盤上寫字以卜兇吉。所謂扶箕,就是扶乩即問卜,求神降示,回答卜問,又叫扶鸞、飛鸞,扶乩伴隨紫姑信仰產生於唐代,至宋元明清十分盛行。《遊宦紀聞》說,唐人虞世南幼時曾看見親戚朋友請紫姑神,用筷子插在筲箕上,桌上布一層灰,兩人手扶箕在上面畫字。宋代流行扶箕,宋人郭彖《睽車志》載,嶽飛死後,臨安西溪寨軍士將領請紫姑神,神自稱嶽飛降臨,大書其名,眾人驚愕不已,請其籤名,則沙盤裡露出的筆跡,宛然平日真跡也。又書寫一絕句。秦知道後惱羞成怒,下令捉拿懲治那些請紫姑神的人,眾人嚇得四處逃散。
像上述紫姑神顯靈情形不勝枚舉。明清懸箕扶鸞之風格外盛行,請的神多是紫姑神,各地區各時期的方法大同小異,大多為學子以乩仙示題,或扶乩問前程。清代還出現扶乩世家,以扶乩為業,這與早期的紫姑神信仰已相去甚遠了。
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