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神,民間司廁之神,主要供奉的有,紫姑(坑三姑娘),戚姑,後帝,三霄娘娘等。廁神能先知,人們多迎祀於家,佔卜諸事。
廁神紫姑,出生在唐朝,姓何名媚,字麗卿,山東萊陽人。
武則天時期,山西壽陽刺史李景看中才貌出眾的何媚,遂害死她的丈夫(一個唱戲的伶人),霸佔何媚為小妾。
李景的大老婆為人陰險惡毒,見何媚長得漂亮,又妒又恨。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趁何媚入廁時,把她害死在廁所中。
何媚含冤而死,死後冤魂不散。後來,李景每次去廁所,都能聽到其啼哭之聲。何媚的身影還常常隱隱出現,且有刀兵喝罵聲。
武則天聞聽此事後,十分同情何媚的遭遇,就下旨封何媚為廁神。
紫姑成了神,受到人們,尤其是女人的崇拜。女人們用紙偶或木偶做成一個紫姑神,放在廁中,在元宵節夜,迎接廁神紫姑,並祭祀之。
祭祀時,人們口中念念有詞道:「子胥不在,曹婦亦去,小姑可出。」
子胥,即李景,曹婦,即李景的大老婆,小姑,即紫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兩個狗男女都不在家,紫姑你可以放心出來了」。
如果這時候偶像動彈,那就是「神」來了,以此來佔卜吉兇,可知禍福。請紫姑的儀式,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扶箕(又叫「扶乩」)。
過去嬰兒出生,先要落在淨桶內,雖天子、聖賢也不能免。廁神也是很風光榮耀,為重要的五祀之一。
紫姑雖為廁神,但受人崇拜並非為排汙或生育之事,而是可以為民間休咎禍福,佔卜吉兇。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晚,婦人們在廁所邊或豬欄邊擺酒食、果品,迎接紫姑下凡。
迎神時,兩個年輕女子各以一指抬米籮至廁邊。米籮中間插一竹筷,焚香請紫姑上轎回屋內,屋內桌上鋪一層沙或白糖,兩青年女子仍以一指抬米籮。
據說,竹筷能自動在糖、沙上寫字,乃紫姑降臨,能預卜諸事吉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