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張國堂立志極高明而道中庸
2020年12月31日
世上有窮人,有富人;有官長,有庶民;有豪強、有孤兒寡婦等弱者。不欺壓、蔑視窮人、庶民、孤兒寡婦等弱者;也不巴結、諂媚富人、官長、豪強。一心只讀《聖經》和《四書》等聖賢書,且「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書生的中庸之道。「學而優則仕」,當上官員在執法時,不偏袒窮人,也不偏袒富人;不畏懼權勢,但也不無故冒犯權勢者;保護庶民,但也不偏袒庶民;不畏懼豪強,但也不侵奪他們的合法權利;保護孤兒寡婦等弱者,但也不偏袒他們;一切依法依道行事,這是官員的中庸之道。
法家過分相信君王而不信任民眾,說人性本惡,忽視教化,專以嚴刑苛法治民。法家的法律過分嚴苛。道家過分相信臣僕和民眾,要君主按《道德經》的要求自己作表率、做榜樣,幻想讓臣僕和民眾效法,而忽視刑法的作用(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為」)。孔孟之道相信君王、臣僕和民眾都有人之初的善良本性,也都有與生俱來的人慾。因此相信君王、臣僕和民眾都可以受教化。如果君王不受教化,為私慾而行暴政苛政,仁者就有權帶領民眾起義,取而代之。君王對臣僕和民眾要道之以政,齊之以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又說「言教不如身教」。儒家主張立法以寬,執法以嚴;除叛逆罪外,其他犯罪都不可株連他人,一人作事一人當。因此法家與道家是對立兩個極端,而孔孟之道是中庸之道。
墨翟之言過仁過義,楊朱之說不及仁、不及義,孔孟之道仁義適中,是中庸之道。
墨翟之言過仁過義,行之必禍害自己。人都愛自己,這是本能。因此墨翟之徒多能說不能行。因此,言說過仁過義必偽。而且人都好自以為義,捨身力行自以為的義就可能會禍害國家和民眾。
楊朱之說不及仁、不及義,因此楊朱之徒與國與民與己都無益無用。楊朱引導人無君,其徒必一盤散沙。國人如信楊朱,其國必弱。現在在中國知識分子中流行的自由主義,就是楊朱之說的現代化。
狂者易受墨翟之言迷惑,狷介之人易受楊朱之說迷惑。
孔孟之徒「邦有道則現,邦無道則隱」、明哲保身,又當仁時就殺身成仁、當義時就捨生取義。因此,中道之士易信孔孟之道。儒教徒的人生始於孝悌,成於忠君愛國護民,終於從心所欲不踰矩。
因此孔孟之道就是中庸之道。
上帝中正不偏,上帝永遠不變。因此上帝之道就是中庸之道。《聖經》是上帝的默示,因此《聖經》之道就是中庸之道。
主耶穌極高明而道中庸。孔子、孟子也極高明而道中庸。
我張國堂遵照主耶穌關於防備假先知的教導(太7:15-20),勇敢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我張國堂盡心盡意盡力傳主耶穌的福音,又致力於復興正統儒教。
當我張國堂讀懂整本《聖經》後,我張國堂也必極高明而道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