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就是神靈。"而松子就是典型的愛而不能得的野獸。在豆瓣有著8.9評分的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的一生都是被嫌棄的,一直追逐愛卻又一直被拋棄。
面對著別人的傷害卻認為是他們的愛,享受著卻又隱忍著痛苦。這就是典型的"邊緣型人格",擁有這類人格的孩子和成年人,他們總是充滿著矛盾和擔憂,極端而又卑微。
今天讓我們從"邊緣型人格"的角度,和大家解析影片的意義。
"生而為人,對不起"——為何愛著生活卻屢遭拋棄?
在電影中的松子從小便對未來懷有童話般的憧憬,但是因為父親一直偏愛體弱多病的妹妹,而無法得到父親的疼愛和關注的松子倍感孤獨和缺愛。所以在長大後松子都無法忍受一個人獨處,哪怕回來是面對無人的房間都會說到:"我回來了。"其實這也是松子在填充她孤寂空洞的內心世界。
在松子的幼年母親是缺席的,而父親則是她一直討好渴望得到父愛的對象,當松子發現扮鬼臉可以逗笑父親時,十分驚喜。時不時就會扮鬼臉來取悅父親,但是不久後在拍照的時候卻被父母嚴厲的呵斥不要再扮鬼臉。
這讓松子失望至極,到後面發現父親為了妹妹可以隨意呵斥她,松子才明白無論自己怎麼討好都是徒勞。
在拉康派的理論維度裡當主體"第一次的肯定"卻不充分時,就會帶來巨大的內部空洞和落差,得不到客體的尊重和承認,邊緣型的主體就會爆發出劇烈的情感波動,諸如憤怒、焦慮和哭泣等。
松子覺得父親心裡早就遺棄了她,憤然的離家出走,開始了松子悲慘的一生。
松子渴望得到別人的愛,但是她不懂為什麼她明明沒有做錯什麼,別人卻都是以傷害來贈與她。在學校做老師,幫助了偷錢的學生阿龍,卻反被誣陷偷錢,最後丟失了工作還有佐伯老師的愛情。
離開學校後和一個神經質的作家八女川住在一起,可是他要求松子做浴池女郎來養活自己,還對松子拳打腳踢折磨她發洩自己的絕望。但是松子依舊沒有離開他,她覺得這也是愛,只是還伴隨著痛苦。
作家自殺後,松子又成了作家競爭對手岡野的情婦,她幻想岡野會離婚娶她,卻又一次的被拋棄。岡野根本不愛她,只是對於作家的極度和報復心理才找到她。
自暴自棄的松子認識了拉皮條的小野寺,兩人打算單幹事業,但是松子發現小野寺想要私吞欠款,絕望之際,松子親手殺死了他。在逃避警察的期間遇到了溫情的理髮師,她似乎又重新找到了幸福。
但是承諾好等松子出獄就結婚的理髮師,卻在八年後早已娶妻生子。松子依舊沒有放棄生活的熱情,靠著監獄學會的手藝做了美髮師,養家餬口。但是生活卻讓她遇見了她的學生阿龍,雖然阿龍品性不好,但是松子依舊愛上了他。
和他一起面對黑道的追殺,等他進了監獄一直都在等他出來。但是松子捧著花去迎接出獄的阿龍,生活給她的不是愛情而是被一拳打倒在地,滿鼻鮮血。
這些男人和她的父親一樣,沒有給松子真正的愛和情感,她不顧一切的付出什麼也沒有得到。
松子的"邊緣型人格"特點
松子的邊緣型人格最明顯的就是:只要你不拋棄我,那我怎麼樣都可以。
1. 拒絕真相,感覺被拋棄
擁有邊緣型人格的他們通常自我認知能力較差,急需找到別人的存在和認可才能確定自我的價值。特別害怕獨處和孤獨,會有著強烈的被拋棄的感覺。
就像松子被接連的拋棄和傷害也不願意一個人享受孤獨,而是隨便選擇一個又一個不靠譜的人來依靠。
哪怕是一段充滿著暴力、虐待和傷害,她也不會放棄,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一根葦草,就以為抓住了全世界。在邊緣型人格看來,孤單比起虐待更加恐怖。
2. 無法或過度表達憤怒
在影片中松子很少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絕望,當被學校冤枉,被男友欺負,被別人欺騙和背叛,松子都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一直都無法很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崩潰。
所以在被小野寺騙取了大筆錢財後,松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知道該如何宣洩自己滿腔的憤怒,所以就把他給殺了。
邊緣型的人格到最後忍到一個點就會爆發,有著暴力傾向和殺人行為。而最都是幼年時松子無法得到愛和教導的後果。
3. 持續性的空虛和缺愛
因為精神上的極度渴望,但是現實中卻無法得到對應的客體肯定,讓松子將自己投入到一段又一段的感情中,乞求得到愛和關注。
當年老的松子失去了一切的熱情時,她又將孤獨的生活轉向了攝取大量的食物,不斷的塞入食物來充實自己空虛的生活。
這都是松子的自我逃避和得過且過,缺愛讓她墮落淪陷,空虛讓她放棄自我,消磨時光。
以上是我總結出來的關於松子的邊緣型人格,但是邊緣性人格遠遠不止這三點,也不能僅憑這幾點就判定自己的孩子或別人就是邊緣性人格。松子這一生是悲劇的,遭人嫌棄的,明明那麼美麗善良,卻又自卑,自我淪陷的邊緣性人格讓她逐漸墮落。松子這一生從未得到過滿足和愛,她也從來沒有真正愛過自己。
家長該如何對待擁有邊緣型人格的孩子?
1、 多溝通多交流
患有邊緣型人格的孩子往往是非常的敏感多疑,而且很會察言觀色來討好別人。父母一定要注意他們的成長和心理的變化,及時給予成年人的意見和引導。
在溝通中是做他們的傾聽者和朋友,而不是專制的獨裁者。不要因為父母的一己之私逼迫孩子,威脅孩子。比如說:如果你不聽話,我就把你扔掉等。
但孩子表現出膽小和討好,父母要鼓勵孩子做自己,大膽勇敢。可以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和興趣班,讓孩子多交朋友。經常性的鼓勵孩子,發掘他們的優點,讓孩子變得自信和開朗。
不能總是否定孩子的想法,總是嚴肅的對待孩子,你的笑容和支持是他們的陽光和彩虹!
2、 給予絕對的愛
快樂成長比什麼財富都要重要,要讓孩子享受愛自己,才能學會去如何的愛別人。少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如果孩子問起自己是不是很差勁。父母要注意了:"當然不會,無論你怎麼,你都是我的寶貝,媽媽和爸爸都是愛你的。只要你努力了,就不要太在意結果。"
在溫馨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擁有善良的同時,也會去甄別感情。
松子最大的悲劇就是為了追尋愛而迷失了自我,她把別人作為畢生的奮鬥目標註定就是悲劇收場。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邊緣型人格,才能更好的讓他們慢慢認識到自我。只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做特立獨行的自己,不要被客體迷了眼睛。
我是東偉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