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的原理和應用

2021-01-08 楊治奇門

讓你通俗易懂邏輯清晰的徹底搞明白陰陽五行背後的原理以及相關的基礎。

人要分辨萬事萬物的變化,首先就要從兩個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例如

上下、左右、東西、好壞、輕重、難易、男女.……

一切,一切,都是相對的概念罷了。

站到真實的角度,是沒有這些概念的。例如

ABC三個字母在並排的列著,你說B是在左還是在右呢?

我們要分別這個世界,陰陽是一種最根本的二進位分別法。就像計算機的語言就

是。和1的變化而成了,但是它卻演化出了這麼豐富多少的網際網路信J息世界。

在說的通俗點,陰陽講的就是關係!

例如人和環境的關係,精神和身體的關係、能量和信JA的關係等等.……

既然整個宇宙都是由能量和信息組成的,能量和信息的組合,變成了這樣一個多彩

的世界。他們怎麼組合呢?

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們暫且把能量成為陽,把信息成為陰來談一下,他們的組合方式吧。

陰陽交錯,一共會有五種組合狀態:

陰陽交錯,一共會有五種組合狀態:

1、太陽極限狀態:火

2、太陰極限狀態:水

3、陰消陽長狀態:木

4、陽消陰長狀態:金

5、陰陽平衡狀態:土

這就是五行,五行不是五種物質,而是能量和信息相互感應變化出的五種狀態。為

了更好地表達這五種狀態,古人使用了:金木水火土來代稱。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能量和信息組成的,那麼所有的一切都具有五行的屬性。

因為每一種狀態都有一定的頻率,所以相同頻率或者相近頻率的都有共同的五行屬性。

陰陽五行都是一種思維分析方式,是一種看待問題的方法。跟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

陰陽是相對概念,但是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一般看法。正如前面所說,具體的陰陽師可以隨便定義的,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但是一組陰陽定的是不是合適,是不是有意義,就要看他的具體應用了。你能抓住主要矛盾,並加以區分陰陽,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一對陰陽屬性之間的聯繫越是緊密,他的陰陽互根互用,對立制約等的基本屬性也就會越明顯。

五行學說就是分析 部分和整齊之間關係的學說,而觀察視角是在部分地層面。你的五行找的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價值,一定要先給出整體是什麼,觀察視角的部分是什麼,才好去分析。也就是說五行的概念也是相對的,它的變換取決於整體和觀察主題的變換。

五行相生中,許多人的理解是木頭燒了就是火,金燒了就是水,火給東西燒成灰了就是土,但五行只是比喻,並不是真的金木水火土。金代表的是事物衰敗的萌芽階段,可稱之為少陰,水代表的是事物衰敗的頂點,可稱之為老陰,又金變水是事物衰敗的過程;木代表的是事物新生階段,可稱之為少陽,當事物發展到頂點後是火,稱之為老陽,老陽之後進入平衡狀態,也就是土。在五行相剋中克並不是你死我活,也不是非不能在一起,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萬事萬物皆有陰陽,所謂物極則反當一個事物發展到極點後就會走向衰敗求穩定,在穩定之時就會孕育衰敗的因素,故土生金,而非生木。又因土這種和諧平穩狀態下的事物不會出現大的危機,所以水(老陰)不能克土卻能可旺盛到極點的事物(火),用人打比方就是老人(水)比壯年人(火)有經驗,所以年輕人鬥不過老年人,但老人鬥不過有經驗和能力的中年人(土)。

所以五行學說是用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以按照金,木,水,火,土的性質和特點歸納為五個系統,五個系統乃至每個系統之間都存在一定的關係,從而形成一個複雜的網絡。

相關焦點

  • 易經基礎知識—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原理
    很多易經愛好者想學習,卻不知該怎樣入手,這裡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入門的易經基礎知識伏羲借著觀看日月星宿的分布,俯瞰地球的自然環境創立先天八卦,講究的是宇宙、空間和天地,周文王根據先天八卦創立後天八卦,是先天八卦的演變和發展,是時空觀念、講的是天、
  • 八字命理之陰陽五行——風水師黃玉準
    他們把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分為陰陽兩大類:陽類代表光明、向上、生長、正面、外面、動、熱、強、男、雄……;陰類代表黑暗、向下、死亡、反面、裡面、靜、冷、弱、女、雌……。為了解釋這種對自然現象的歸類,古人逐漸形成了一套陰陽理論。陰陽最早出現在《易傳》的書中,上面寫道:「一陰一陽謂之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易經》的太極圖就是陰陽的總結和象徵的標誌。
  • 陰陽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
    1、陰陽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五行環環相生,像生物鏈一樣永不停止,形成一種太極圈,金能生水,相當於露珠凝聚於鐵具上;水能生木,木有水方能生長. 木能生火,燃木成火之意;火能生土,灰炬積累成土; 土能生金, 金產於土礦之中。
  • 怎麼應用陰陽五行的公式?
    人生天地之間,天地運轉陰陽交替,陰陽變化在各個時間段所屬五行之性各不相同。一日有晝夜,一年有四季。晝有日出日落,夜有月之盈虧,四季生成收藏,寒暑溫涼無不時刻展現自然的五行規律。日之天幹稱日元,是代表一個人的本命五行,天幹有十,分別是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五個陽幹為甲、丙、戊、庚、壬。五個陰乾為乙、丁、己、辛、癸。按照陰陽五行生剋關係對應年月日時其它天幹地支推導出命理八神。然後將所有五行納入月令中去考察其旺衰休囚狀態,以權衡五行是否均衡,日元是否得氣,並判斷哪些為有利的五行,哪些為不利的五行。
  • 國學基礎知識——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的結晶,它不但沒有隨歲月的流逝和科學的突飛猛進淡出人們的視線,相反它不曾被人們完全理解的深奧哲理,隨著認識的升華越來越彰顯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意識到,它是現代思維哲學的大成。
  • 取名字的五行原理
    取名字的五行原理《易經》原理認為影響人的綜合運勢的主要因素
  • 淺說陰陽五行的形成
    陰陽與五行、八卦各有自己的思想源頭,本屬不同的思想系統,已為學術界所公認。龐樸曾提出並論證過一種假設:陰陽、五行、八卦分別起源於不同的佔卜方法,即枚佔、鑽龜和陳卦。這三種文化在戰國後期發生大融合,形成了一種以陰陽五行為骨架、以中庸思想為內容、以倫理道德為特色的文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國類型的文化。《易傳》在廣泛總結先秦諸子思想的基礎上,以陰陽範疇來解說卦象、爻象以及天地萬物的運動變化,並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命題,作為易學哲學的基本原理,實現了陰陽與八卦的結合。
  • 玄學:八字推命術的陰陽、五行和幹支概念
    中國的陰陽觀念產生於先秦。到漢代,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中國哲學以及封建迷信的根本觀念,無論是哲學家、道家,還是醫卜、相等,都廣泛談論和應用陰陽觀念。相傳天地形成之前,宇宙是一片混沌,盤古開天闢地,將混沌一分為二,天為陽,地為陰,由此有了陰陽的概念。
  • 陰陽五行,五行的類型.
    陰陽五行,來自於道法自然的歸納推演,通過仰觀天文之浩瀚,俯察地理之繁盛,近悟諸身之微妙,遠看眾物之異同,逐步形成了風水五行的學說。
  • 陰陽五行研究:以金生水為例,看五行循環相生,隔位相剋
    五行循環相生,隔位相剋是每個易學愛好者都知道的基礎知識;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五行連續相生,生生不息。五行相剋是隔位的;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如果能研究通生克的道理,對實際預測很有幫助。金生水五行相生的原理有很多種說法,拿金生水來說就有四、五種說法:1、 第一種說法,金屬融化成液體是金生水。
  • 《先天奇門》王偉光:陰陽五行及正克和反克
    陰陽五行是奇門和周易之基石一:陰陽五行理論不但是中醫之基石,也是奇門和任何易學之基石,也就是基本功簡要表述:陰陽就是乾坤二卦,五行就是陰陽二氣的比例不同請奇門愛好者記住下面二句話就夠了,以後就可以自己判斷事物的陰陽了。陽和陰好比「矛」和「盾」,意思就是反義詞,矛盾的二個方面。
  • 陰陽五行與相面術
    相面術在我國由來已久,本屬於陰陽五行學說的範疇。 中國的相面術並不神秘,是基於陰陽五行學說的原理而形成的獨特理論。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欲識其內,先觀其外。一個人的內涵、本質性的東西,一定會從他的相貌、舉止言行表現出來。甚至人的一生,也可以看出大概。諸葛亮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精通陰陽,善於相術。
  • 人體五臟和陰陽五行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中醫有一個學說叫做五行理論,就是把人體的一些臟器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從而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調節我們一些疾病,但是有些朋友,大家知道我的五臟分別針對的是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中哪個屬水,哪個屬金,哪個又屬木,哪個又屬土大家不一定清楚。
  • 陰陽五行與迷信
    大家好,我是和修。關於陰陽五行起源已在上篇中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看。五行是一種能量也是一種材料屬性,對於身邊的金木水火土我們都是能看得見摸得著,所以很好理解。而能量有些往往是看不見的,就像我們隨時都在呼吸的氧氣,看不見但缺幾十秒鐘就會受不了。
  • 小說中的陰陽五行、十天幹和十二地支
    一陰陽之謂道 ,陰陽不測之謂神。無極生太極,太極產陰陽,而後化生出金、木、水、火、土五屬性,神仙有陰陽五行屬性。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星為「天」之五佐:東方靈仲威之帝,又稱蒼帝,屬木,色青;南方赤燥怒之帝,又稱赤帝,屬火,色赤;西方白招矩之帝,又稱白帝,屬金,色白;北方協光紀之帝,又稱黑帝,屬水,色黑。
  • 什麼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和八卦之間關係
    什麼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和八卦之間關係文/賀萬罡陰陽五行和八卦體系構築的中國許多文化的基礎,他在中國的很多文化體系中流傳甚廣,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中醫就是構築在這兩大體系下的一個碩果
  • 解讀「陰陽五行學說」運用於中醫理論的淵源和依據
    大家對「陰陽五行」可謂耳熟能詳吧,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套抽象的華夏先賢理論為何能運用於養生領域,今天筆者將其心得感悟解讀分享如下: 我們在讀《黃帝內經》時發現有將近一半的內容(靈樞)是描寫人體經絡與穴位原理的,為何?因為人的「陰血」是流淌於血管內的可視的,而人的「陽氣」是流淌於經絡的無形的,由此也可看出傳統中醫對「陽氣調理」的重視程度。中醫和西醫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其有「陽氣理論」可以追上時間的腳步「治未病」。
  • 五行起源,陰陽五行到底是什麼
    陰陽五行理論起源於天文和自然科學,對於宇宙和自然的觀察,我們的祖先並不是從人本位、甚至不是從地球本位出發,而是從宇宙的視角看待地球、看待人。遠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人就發現地球受太陽影響極大,晝夜明暗、冷暖四季都是太陽說了算。而且除了太陽,還發現了與地球最近的其它幾顆行星同樣對地球磁場影響很大,並分別以金木水火土命名。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作「生化不息」。《史記·天官書》中說:「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認為,陰陽是促使一切事物產生的根本,而五行則是構成一切事物必不可少的要素。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2016年4今年6月,科技部等國家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陰陽五行」作為其132作為標杆之一,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一些著名學者在網上撰文支持科技部此舉,也有學者認為不妥,呼籲有關部委進一步審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