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1950年10月派出志願軍入朝作戰,短短兩個月就調動了30餘萬大軍,動作迅速且隱蔽,美韓軍隊在朝鮮被打得措手不及,戰線迅速南移。不過中國出兵前,不是沒有給過美方警告。中國警告美國的一句話,美國當時不聽,14年後的1964年卻吸取了教訓!可見抗美援朝作用有多大。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950年9月,中國在派兵入朝前一個月,對於自身安全及戰爭必要性的判斷是:美軍不能向北越過38度線,否則中國必須入朝作戰。為了儘量避免戰爭,中國事先通過外交渠道把這一態度傳達給了華盛頓。然而當時中國只是個農業大國,並且國力還在從長期的戰爭中逐步恢復,軍力跟美國差距較大,美國政府包括前線的麥克阿瑟等指揮官在內,完全沒有重視這個東方對手,甚至覺得中國只是在恫嚇,真正出兵的可能性接近於零。
後面的情況大家都了解,50年9月美軍在半島南端幾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順理成章地將大軍向38度線以北的朝鮮一側開進,並且迅速推進至中朝邊境的鴨綠江,朝鮮政權危在旦夕,中國也面臨嚴重的邊境威脅。北京方面馬上兌現了之前的警告,派軍赴朝打擊聯合國軍,三年時間出動的總兵力更是高達240萬,迫使敵人重新退回三八線以南,並最終實現停戰。美國人不重視中國的警告,僅僅把這當成一個弱國的虛張聲勢,結果付出了代價。其實嚴格說起來,美國並非對這種戰前警告毫無反應,只是有些太后知後覺,直到1964年才把中國的警告當回事,收斂了後來的軍事行動。
原來美方經過韓戰的教訓,對於中國軍隊的作戰意志和戰術水平有了重新的評估。尤其是中國政府的強硬態度,絕不只是什麼恐嚇。美國是超級大國,在韓戰之後仍四處幹涉別國內政,頻頻插手亞洲事務,1964年大有將戰火燒到越南北部之勢。由於越南是我國南部鄰國,此時出現了和14年前朝鮮局勢類似的情況,中國同樣不能允許美國向北越範圍進攻。
於是美國再次收到了一個「熟悉」的警告:中國不允許美軍越過17度線,否則將出兵越南。美國人在韓戰時就聽到過這樣的聲音,當時沒有當回事,結果遭到了嚴厲教訓。這次又來了一個「不準越過17度線」的警告,無疑是一個冷顫!隨後經過評估權衡,美國陸軍果然沒有對北越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這也是中國50年代參加了韓戰,卻沒有直接幹預後來的越南戰爭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抗美援朝時打出的聲威,對於中國國際地位和軍事威懾力提升有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