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全國豬肉價格環比上漲7.8%。非洲豬瘟疫情導致中國生豬生產供應受到很大影響,國內生豬價格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繼續上漲。目前國內瘦肉型豬出廠價為20元/公斤左右,已經接近歷史最高點。
豬肉價格暴漲原因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普遍缺豬。自2018年8月份以來,非洲豬瘟就侵害了我國北方地區,首先是東北地區,再次是華北地區。而這樣的疫情導致了,大量的生豬養殖戶拋售生豬母豬,使得今年3月份的生豬存欄量普遍下滑,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十個百分點,豬少了價格自然就上來了。
再次,受消費者影響,牛羊肉促使著豬肉的價格。進入五月份來是豬肉消費的旺季。然而生豬價格卻沒有想像的很高,具體原因是有部分地區南豬北調影響著生豬的價格。但是豬肉價格在這段時期內是不變的,甚至還有上漲的跡象。
但是同比豬肉,一些牛羊肉,雞肉在五月份卻出現了大漲,羊肉在60元一斤,牛肉也是如此。相比之下,豬肉還是便宜的。因此一些消費者們在肉類上的需求下,還是選擇豬肉作為主要肉類的。在此階段下,豬肉價格出現了上漲。
未來一段時間,國內生豬價格或將突破這一極值。以廣東省為例,截止2019年6月底,母豬存欄率為47%,仔豬補欄率為96%,出欄頭均重為108.8公斤,生豬總體存欄率為33%。
全省上半年生豬補欄量同比降4%,6月底存欄同比下降32%。從飼企飼料銷售數據來看,有媒體發布數據,南方部分區域豬飼料銷售比往年同期減少大約50%,表現較好地區減幅約在20%左右。當前立秋已過,天氣轉涼,國內多地有「貼秋膘」的傳統,這將拉動豬肉需求的進一步增加。豬價格還將一路上漲,有可能會突破歷史最高點。
官方正通過多養豬擴大豬肉產能,推動豬肉替代以及補貼豬肉消費者這三方面措施,助民眾「吃肉」。
解決供應問題的直接方法就是多養豬。官方目前已出臺財政、金融和土地等多項扶持政策,重點支持種豬場、規模養殖場恢復和擴大產能。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嶽修虎表示,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沒有受到疫情影響規模養殖場能繁母豬的存欄擴大了一倍,有一些規模養殖場(生豬)出欄提高20%到30%,個別的甚至提高60%以上。
解決豬肉供應的第二招是用其他肉替代。國家發改委透露,目前該機構也在積極引導肉雞等養殖行業擴大生產,增加替代品供應。
據有關部門定點監測,2019年上半年,中國肉雞出欄量大幅增加,同比增幅達到15.8%。同時肉牛和肉羊出欄也明顯增加,整個肉類蛋白供應總體平穩。
除了擴大供給,官方還通過補貼來解決吃肉「貴」的問題。
為應對豬肉價格大幅波動,2019年4月份以來,中國已有29個省份啟動價補聯動機制,共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下同),補貼困難民眾8000餘萬人次。
國家發改委表示,按人均每天2兩肉測算,精瘦肉價格上漲10%,每人每月可能增加支出10元左右,按價補聯動機制發放的補貼,能夠保障困難民眾基本生活不受大影響。如果今後物價漲幅繼續擴大,補貼標準還將相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