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2021-01-15 BiuBiu育兒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信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

1.農村老家

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他們身邊有無數的玩具,吃不完的點心,完全無法體會到父輩或祖輩們生活的艱辛。因此,不妨帶他到鄉下看看,親眼看看農民伯伯們是怎樣辛勤勞動的。小孩年紀大一些的,還能親身體驗插秧、灌溉、收割等農活,體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現在,好好學習。

2.貧困山區

大家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有點道理。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運動場,沒有商場,在貧窮落後的山區,孩子們不僅要餵豬餵牛,還要跋山涉水去上學。

但是他們從不抱怨,因為他們知道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把這些辛勤學習的孩子帶到學校,對比一下他們所過的生活,還不想上學嗎?

3.招聘市場

帶孩子去看看找工作的人群和招聘的學歷要求,讓他能直觀地感受到高學歷的重要性。碩士研究生導師張雪峰曾經說過:

"幾乎所有的中國500強企業,幾乎所有的世界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並不重要,但他們不會去正規的大學招聘!它們全是假的!」

4.火車站和飛機場

是啊,沒有高學歷,連入場券都沒有!你帶著孩子來這裡,不是要你帶他們去旅遊,而是看著各種各樣的人,穿什麼衣服,選擇什麼交通方式。

5.凌晨三四點的街道

告訴孩子,社會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你現在的努力,將來的人生才會更美好。清晨三四點鐘,當幾乎所有人都睡著了的時候,一些人已經開始為生計奔波了。小孩子看了這些,就會明白,當自己抱怨學習累了又苦了,可總有人比你累十倍,百倍,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

提高學習興趣也要掌握方法

除了孩子不知道學習重要性的原因外,一直努力認真學習,成績不能提高,也是孩子厭學的一大原因之一。

要知道想要學習好,光熱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

孩子的邏輯思維,是決定其是否成功的重要「分水嶺」

談起學習,邏輯思維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最讓父母頭疼的。歷來的名人商政,邏輯思維都是超出常人的,有孤注一擲的勇氣,堅韌不拔的毅力,這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不談讓孩子成龍成鳳,可是從小不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長大後和同齡孩子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報再貴的補課班也沒用,家長一定要重視。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表示:2-8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大腦發育時期,也是最重要的邏輯訓練期。我們中國古人總結的經驗「3歲看大,7歲看老」,是有科學依據的。李玫瑾教授表示:8歲前應該更注重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幫助腦部發育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助力腦部發育呢?

關於怎麼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許多家長給我推薦了《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這是一套專為幼小銜接設計,重點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遊戲書,一共10冊。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

全套400道題,夠娃們玩很久;題目中還融入很多圖形、運算、比較、統籌等銜接小學的基礎知識;而且在小朋友靜下心來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專注力等也同步提升。

連線-立體圖形和空間想像

齒輪旋轉-觀察力和推理力

不僅豐富好玩,更驚豔的是,它有非常科學的內容編排。

而這套書就很好地將孩子們對方向的認識,融入到了遊戲中。比如判斷小機器人的朝向,用東南西北多種方向的訓練,訓練孩子邏輯推理能力

還有分左右的,觀察傳送軸運轉方向的左右變化,推理三隻小刺蝟會掉到到哪個桶裡

通過這樣的遊戲,孩子對方向的認識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他們不但可以準確迅速地分辨出不同的方向,而且還掌握了規律,會在不同情況下運用方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皮亞傑還指出,孩子的學習大都是通過活動完成的,知識起源於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活動。

因此,《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

原價200元,現有暑期優惠活動只需要99元,共10冊,算一下每本書都不到10元,都不到補習班一節課的價格,就能讓孩子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助力腦部發育,變身聰明小孩,家長還猶豫什麼?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愛讀書?帶他到這三個地方走走,李玫瑾:比說教管用多了
    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是受父母和別人的影響,如果孩子覺得學習沒有用,家長就應該及時引導,給孩子指明學習的方向。和孩子多交流,多和成功人士談談夢想,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學齡前兒童學習不一樣的原因有很多,很難一一去深入研究,但是以上四個原因是比較常見的,如果孩子不願意學習怎麼辦?李玫瑰教授曾經說過,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這些地方,或許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教會他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家長們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開始給他報各種早教班,希望孩子上學後成績能領先,將來有出息。但培養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並非易事。教育專家曾經對上海1100所以上的小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孩子報早教班產生的差距,在進入小學二年級後會越來越小。換句話來說,用幾萬塊錢報班產生的優勢,只能維持到上小學二年級。
  • 李玫瑾:家長注意!幼兒園的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大多是學習的料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對於研究兒童心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次開講座,裡面都擠滿了很多的家長過來聽講,甚至直接諮詢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考試跟學習的,將學習的心態放到其他的學科上面難道就沒有出息了嗎?李玫瑾如是說!經常看到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時候,首先他們會皺起眉頭看著試卷或者是成績條,接著就是對孩子的一頓訓斥。
  • 李玫瑾:孩子是否聰明,從這幾個地方就能判斷,不用等長大
    科學家霍金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很晚才開始讀書,還常常因為作業很潦草而被其他人嘲笑,甚至老師還說他是:「無藥可救」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霍金便有了「小舉動」,被他父母發現後,並沒有阻止過他,而是很認可他的那些「小舉動」,甚至還培養他。時間過去了20年,那個被人嘲諷的小孩卻成為了物理教授。
  • 孩子越不好帶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3種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提到:「孩子越聰明,小時候就越難管教。當你的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時,往往是聰明的象徵,家長偷著樂吧。」我仔細對比了一下我家娃,發現:好像還真的是這樣!孩子難管教的三種表現1、喜歡拆東西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情況,反正我家娃是逮著一件東西就往死裡拆,拆得七零八碎之後,又開始想辦法拼起來。
  •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有關孩子的教育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關注的地方,因為,大家都希望小孩將來可以有出息,懂事孝敬,以便讓小孩健康成長,家長願意傾盡所有,給孩子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但即便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咱們還是會看到小孩將來不孝敬父母
  • 混日子不想讀書的孩子,帶他去看看火葬場
    作為家長,你家的孩子,是不是總是心不在焉,學習浮躁。作為老師,你們班上的學生,是不是總是漫不經心,散淡懶惰。對此,你肯定非常頭疼。有沒有靈丹妙藥呢?有的,請你經常帶孩子到這些地方走一走,保管有效!不到萬不得已,這鬼地方還是少來!!火葬場大致有三個分區:遺體告別區、焚燒區、骨灰盒陳列區等。遺體告別區域,就是和世逝人最後告別的地方。逝者的親屬,哭訴完悼詞後,所有親朋好友圍著逝者遺體,最後一次告別。
  • 李玫瑾: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容易被欺負,很多家長毫不知情
    ,而遭受過其他同學這類暴力行為的孩子,更是高達87%。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只有部分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後,才有可能會告訴父母。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坦言:性格內向低調、懦弱自卑的孩子,在學校最容易被欺負,而且很可能被欺負了也不會求救,很多家長毫不知情。
  •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講道: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李玫瑾教授舉過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也很貼切:「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
  • 李玫瑾:孩子怕生見人就躲,做好這4點,輕鬆培養出「交際娃」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位家長說:我是一個非常外向活潑的人,我的女兒卻是一個沉靜內斂的孩子,帶她出去經常見人就躲在我身後,這讓我非常焦慮。因為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告訴我們,一個人要開朗要有活躍要能說會道,才會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才會越來越好。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家長首先別著急。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教育很重要,要重視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教育很重要,要重視李玫瑾教授在她的多次講座裡面強調,倘若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養成了虐暴傾向的性格,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即便日後過上了他人認為的幸福生活,在孩子的潛意識裡面都是不幸福的,甚至會讓孩子走上不歸路,可見,孩子的性格養成對日後產生的重大影響有多大!
  • 李玫瑾: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看出,特徵很明顯
    家長從小帶著孩子玩益智遊戲,上早教班,其實也都是為了給孩子上學時成果能夠名列前茅打下根底。所以必定也特別想從孩子平日的表現中看出來他是不是學習的料。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思學教授,對青少年心思問題研討有深化的研討和獨到的見地,她的家庭教育講座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孩子教養問題的根源地點。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難帶」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孩子的叛逆行為其實恰恰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陣痛,李玫瑾對此更是直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聰明的孩子會的這3種「難帶」表現 一、喜歡搞破壞 喜歡搞破壞是很多孩子讓家長煩心的地方,精力旺盛、不知休息的孩子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孩子有這3個特徵,父母偷著樂吧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專門提到了孩子智商的問題,並表示: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孩子有這3個特徵,父母偷著樂吧!這樣的孩子其實特別聰明,因為他問完一個問題,媽媽回答完之後,他很快又會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因為他有舉一反三的思考能力。還有的孩子家長說一句,他會接一句,有時還可能會反駁大人的意見,而且說的還特別有道理。這樣的寶寶想法特別多,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 孩子不愛讀書,也討厭做讀書筆記,怎麼辦?(非深度長文)
    一、扼殺孩子的閱讀樂趣的兩類人1、家長:自己不讀書卻天天發愁孩子不讀書我見過太多家長發愁:我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這些家長普遍有個特點——自己很少讀書甚至不讀書。他們認為的讀書,是獨立自覺的讀書,是以學習為中心的,有的甚至認為讀書就是讀教輔書,要麼讀書就是讀「世界名著」。
  •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假期多帶孩子去這些地方,成績一定錯不了!
    01停止指責和打罵,父母多觀察和陪伴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陪伴。當孩子對學習有一些不良的情緒或者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請家長先學會接納,孩子對學習暫時的懈怠,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去指責和打罵,靜靜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導致的不愛學習?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此時家長的做法應該是把孩子抱進臥室,一對一笑眯眯地看著孩子哭鬧。 直到孩子哭累了,家長可以起身離開去拿一個熱毛巾給孩子擦擦臉,讓孩子體會到對他的愛。 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李玫瑾提醒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特別要做到「四個不要」: 不要罵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鬧中的孩子講道理;不要離開孩子。
  •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很發達,將是個學霸苗子!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李玫瑾教授曾在某次講座中說過: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很發達,是個學霸苗子。一、 記憶力超出常人教育家、國際著名右腦開發專家七田真博士通過研究發現:右腦的記憶容量是左腦的100萬倍。
  • 「窮人家」孩子為何一眼就能看出來?李玫瑾:身上這3壓根藏不住
    文/小曼聊育兒 「窮人家」孩子很好辨認,因為有些特徵,真是想藏都藏不住,這不單是身份和金錢的不同,心理、氣質、舉止等各方面都存在差距,有的「窮人家」孩子,為了不被別人嘲笑,刻意偽裝成,李玫瑾教授曾說,他們身上的這3點壓根藏不住。
  • 這4個地方家長別帶孩子去,不止葬禮,家長別不在意
    現在的家長們崇尚開放式教育,不管出門去哪都喜歡把孩子帶上。但是,有一些場合確實不適合帶孩子去。葬禮相信是每個家長心中的雷區,很少有家長帶孩子去參加葬禮的。原因不用多說,葬禮是一個肅穆的場合,滿場充斥著哭泣聲,氛圍也是極其壓抑和沉重的。孩子在這樣的場合很容易被嚇哭。不僅僅是葬禮,還有下面這幾種場合都不適宜孩子去,這並非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