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讀書?帶他到這三個地方走走,李玫瑾:比說教管用多了

2021-01-15 BiuBiu育兒

父母總是把學習問題放在第一位,當孩子還沒上幼兒園時,父母就開始擔心孩子是否喜歡學習,是否以後成績不好,這樣的問題聽起來好像有點操之過急,但的確會讓父母很煩惱。

不僅每個家庭的生活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性格也不盡相同,愛不愛學習也因人而異。象小左的孩子今年八歲,是個男孩,上學時非常貪玩,不愛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老師家長不聽也不勸,威逼利誘也不起作用。夜裡回家寫作業,就是不肯動筆。

小左夫婦兩人互相催促才勉強完成,寫的過程還磨磨蹭蹭,大人還聽不進去,道理也聽不進去,嘴上說自己明白其實根本沒聽進去,一說他不乖就開始頂嘴,爭著大人開始哭,夫妻倆都拿他沒辦法。

兒童愛學習不是單靠天生就能左右的,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兒童的學習態度,更多的還是需要父母后天的培養,培養兒童的學習是要花很多精力的,激發兒童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兒童為什麼不愛學習?

有一個媽媽就曾反饋,她有一個八歲半的孩子非常討厭學習,父母拿他沒辦法,就去詢問心理醫生,醫生建議他們與孩子多溝通,尋找不愛學習的原因。原本孩子怎麼都不肯說,拒絕溝通,結果多次嘗試孩子終於鬆了口。

說是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因為被爸爸懲罰,寫完作業都不能吃飯,因為父親的體罰導致孩子開始討厭學習,拒絕寫作業。他們兩個很奇怪,這麼一件小事真的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影響嗎?還是說他因為懶找的藉口,用來逃避學習。

透過小孩的母親,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個家庭的溝通存在一定的問題,父母顯然對小孩不信任。這樣的情況正好反映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行為會影響子女的情緒,導致子女對學習的感受很差。除此之外,孩子不愛學習主要有四個原因,父母只有理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1、家長要求太高

每一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望,而父母的這種想法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孩子很容易有害怕心理,一考不及格就會把他打倒,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2、孩子自身的原因

假如父母太強硬也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就會不會學著報復父母。兒童獨立思考能力差,缺乏學習的動力,導致學習基礎不紮實,面對較難消化的學習知識時,會感到壓力很大無法應付,從而喪失學習的欲望和信心。

小孩常常不能很好的判斷自己的能力,此時需要父母的引導和鼓勵,讓小孩明白一兩次挫折並不算什麼,只要夠努力,一定能趕上。

3、注意力無法集中

兒童的好奇心較強,許多外界的東西都會使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分心,導致兒童不喜歡學習。父母可以給孩子安排時間表,合理分配時間,並根據孩子的學習成績給予獎罰。家長可以允許孩子進行一些娛樂活動或者實際的獎勵,如果學習任務沒有完成的話,還可以讓孩子承擔不學習的後果。

4、沒有明確目標

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習,因為沒有目標,對學習很迷茫,知道自己學過以後有什麼用?將來能做些什麼?由於各種各樣的問題不適合學習。

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是受父母和別人的影響,如果孩子覺得學習沒有用,家長就應該及時引導,給孩子指明學習的方向。和孩子多交流,多和成功人士談談夢想,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學齡前兒童學習不一樣的原因有很多,很難一一去深入研究,但是以上四個原因是比較常見的,如果孩子不願意學習怎麼辦?李玫瑰教授曾經說過,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這些地方,或許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李玫瑾:沒事的時候多帶孩子到這三個地方去,孩子不優秀是很難的。

1、圖書館

學風對孩子很重要,良好的學風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而圖書館的學風則很濃鬱,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長時間呆在圖書館不僅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圖書館安靜的環境還能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開闊孩子的心靈世界。

2、知名大學

每一位家長的目標都是讓孩子考上一所好的大學,當孩子迷茫對學習產生厭學情緒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去一些著名的大學,給她講講學校的歷史和名人故事。

長段的道理不如實地走一遍來的震撼,真實的事物能給孩子一個學習的目標,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大概的認識,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

3、父母工作的地方

家長的工作單位能很直觀地反映當前的社會環境,如果單位允許,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他們工作的地方轉悠。

這能很好的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艱辛與辛苦,比父母用大段的語言來講述自己的艱辛與困難來得更直觀,更迅速的教孩子懂得感恩,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

可是很多家長往往沒有時間輔導孩子,總是花很多錢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讓孩子通過補習進步,卻忘了最好的教育是親子教育。

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繪本這個教育孩子的好工具。

在孩子對文字的理解不是那麼敏感的時候,圖畫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從中學到知識,慢慢改正自己的行為。

而繪本中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也會讓孩子進行模仿和學習。

而繪本就是讓孩子接受知識最快最有效的好助手。近幾年,繪本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認可接受。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性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伊伊小時候看了很多繪本,這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就很不錯,一套共有8冊。家長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養成好習慣》、《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並且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新婚三到六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不注意引導,很容易養成壞習慣,一旦壞習慣形成了,就很難改變。因此,如果孩子有了這些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不懈」地改正!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信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看到不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教會他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家長們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開始給他報各種早教班,希望孩子上學後成績能領先,將來有出息。但培養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並非易事。教育專家曾經對上海1100所以上的小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孩子報早教班產生的差距,在進入小學二年級後會越來越小。換句話來說,用幾萬塊錢報班產生的優勢,只能維持到上小學二年級。
  • 李玫瑾:孩子是否聰明,從這幾個地方就能判斷,不用等長大
    據科學研究調查,發現很多的科學家在青少年時期都會出現「特殊的舉動」,常常讓人很困惑,而正是因為他們特別的思維方式,才造就了不一樣的人生。科學家霍金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很晚才開始讀書,還常常因為作業很潦草而被其他人嘲笑,甚至老師還說他是:「無藥可救」的學生。
  • 李玫瑾:孩子怕生見人就躲,做好這4點,輕鬆培養出「交際娃」
    李玫瑾教授解讀孩子怕生李玫瑾教授說: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李玫瑾教授講到:見面就問人的,這孩子家裡一定有很多人,有爸爸媽媽,也有爺爺奶奶,孩子是被大家一起帶大的。如果見了人,扭扭捏捏拉著大人的手有點害羞,但是最後還是叫了人,那這個孩子身邊的撫養人至少是兩個以上。
  • 李玫瑾:多管教孩子這3個方面,以後不僅做事利索,情商也高
    正因為如此,很多家長會從小就刻意培養孩子的情商。先天的敏感性固然重要,但後天的教育環境起著更大的作用。除了家長的潛移默化教育,找出孩子情商低下的苗頭,進行幹預和糾正似乎更為迫切。說到管理孩子,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從小就給孩子定規矩,注重嚴格監管;或是快樂教育,讓孩子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因此,意見不一致,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孩子有這3個特徵,父母偷著樂吧
    若孩子有這3個特徵,父母偷著樂吧!父母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乖巧懂事,但是卻不知道在這懂事的背後很有可能就會過早的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孩子不敢有獨立的思考,也不敢做一些超越規矩的事情。 特徵二:問題非常多 有的小寶寶剛剛學會說話,就像《十萬個為什麼》一樣,天天跟在媽媽後邊問好多的問題。
  • 李玫瑾:孩子是否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可看出,特徵很明顯
    家長從小帶著孩子玩益智遊戲,上早教班,其實也都是為了給孩子上學時成果能夠名列前茅打下根底。所以必定也特別想從孩子平日的表現中看出來他是不是學習的料。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思學教授,對青少年心思問題研討有深化的研討和獨到的見地,她的家庭教育講座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孩子教養問題的根源地點。
  • 孩子不愛讀書,也討厭做讀書筆記,怎麼辦?(非深度長文)
    有位家長很煩惱: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不愛讀書,更不愛做讀書筆記,每次老師布置的讀書作業都完成的很糟糕,怎麼辦?孩子願意讀書的前提,首先是讀書讓他感到快樂。家長教育孩子讀書,大都功利,為了功課,為了成績,極少想過為了孩子的快樂。
  • 李玫瑾:孩子當街撒潑打滾,父母不能袖手旁觀,要維護他的自尊
    有的說這對父母做的對,面對小孩子的無理取鬧,就該讓他長點記性,明白「鬧是沒用的」。這樣處理一次,孩子以後就不敢了。孩子也會因此變得堅強,長大後不會玻璃心。有的說父母做的不對,不知道心疼孩子。這麼冷的天,讓孩子趴在地上,萬一凍壞了怎麼辦?孩子這麼小,父母別跟他一般見識。有的認為,這是公共場所,自己是痛快了,可能會影響到別人,讓別人反感。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此時家長的做法應該是把孩子抱進臥室,一對一笑眯眯地看著孩子哭鬧。 直到孩子哭累了,家長可以起身離開去拿一個熱毛巾給孩子擦擦臉,讓孩子體會到對他的愛。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到中學不愛學習,在課堂上坐不住,東張西望的,很是影響學習成績」。 李玫瑾發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大多從小都是跟隨爺爺奶奶等祖輩長大的。 這是因為,老人的生活沒有節奏和規律。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3種表現,表示智力正在快速發育
    孩子出生後,家長就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養育孩子身上,家長們都希望自家孩子智商高、學習好。因為自古以來就我們平民來講學習還是相比之下最簡單、最好走的一條路。他是一塊敲門磚這是鐵的規律。影響孩子智商的因素我前面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影響寶寶智商高低有幾個重要的因素1.遺傳因素: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
  •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假期多帶孩子去這些地方,成績一定錯不了!
    01停止指責和打罵,父母多觀察和陪伴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陪伴。當孩子對學習有一些不良的情緒或者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請家長先學會接納,孩子對學習暫時的懈怠,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去指責和打罵,靜靜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導致的不愛學習?
  •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有關孩子的教育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關注的地方,因為,大家都希望小孩將來可以有出息,懂事孝敬,以便讓小孩健康成長,家長願意傾盡所有,給孩子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但即便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咱們還是會看到小孩將來不孝敬父母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未來智商高
    所以,即使是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父母也應該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2018年《睡眠健康》雜誌,發表一項關於睡眠時間和認知能力關係的文章。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的睡眠是足夠充足時,他的認知能力則會超出平均水平很多。但是當個體的睡眠時間不足時,他的認知能力則會相對低很多。經常關注「科學育兒」的父母,肯定都知道李玫瑾教授,她對教育領域的影響頗深。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那麼如何制止孩子無理的哭鬧?哭鬧沒有用 。比如孩子因為得不到手機,不能看動畫片,在家裡哭鬧。此時家長的做法應該是把孩子抱進臥室,一對一笑眯眯地看著孩子哭鬧。直到孩子哭累了,家長可以起身離開去拿一個熱毛巾給孩子擦擦臉,讓孩子體會到對他的愛。
  • 孩子受同學欺負,你還在教他找老師,李玫瑾:你是在「毀」孩子
    2分鐘共打了50個耳光!而整個過程白衣女孩都沒有反抗,一直都在低頭認錯。這個視頻也引發很多父母在視頻下方評論,有人說要是挨打的是自己孩子,估計心都要碎了,白衣女孩的父母看到後心情可想而知。沒有一個父母希望孩子受欺負,但事實上確實有很多孩子正在經歷著同樣的事情。家長心中都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孩子被欺負了,不敢還手呢?
  • 李玫瑾:性格是如何決定孩子命運的?毀掉孩子就讓他什麼都不做!
    本文節選自《李玫瑾育兒智慧》專欄,如果你想看更多育兒乾貨,點擊我的頭像關注。專欄《李玫瑾育兒智慧》從真實案例出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實用易操作的育兒方法,幫你看清育兒的本質,教你輕輕鬆鬆地育兒,預計更新365篇育兒乾貨,內容豐富實用,幫助媽媽們在育兒過程中少走彎路!
  •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講道: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李玫瑾教授舉過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也很貼切:「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
  • 做好這三件事,讓孩子遠離手機屏幕,愛上讀書
    數據結果顯示,80%左右的孩子家長,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玩手機。只有20%左右的孩子,寫了爸爸愛跑步、媽媽愛看書這一類的內容。 有個小孩讓劍書媽媽印象最深。他在他的短文中寫到,每次寫作業時,爸爸就躺在沙發上看手機,媽媽則坐在床上刷手機。他們一邊擺弄手機一邊看著他,每當他想休息一會兒時,就會遭到訓斥。孩子自然心裡非常不服氣,這便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如果孩子3歲之前是要有恩於他,那麼3~6歲時便要立威於他。在孩子6~12歲時,是要為孩子建立一個學習習慣的過程,這也是孩子對於自身價值的認識過程。這時候父母便要幫助孩子尋找天賦、認清自我價值。人的價值是如何來的?人的價值既是養活自己的生存之本,也是對社會意義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