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業障」?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業力的遮障」,其根本原理其實就是因果報應。我們常常說某個人業障重,又或是自己業障重,其實就是因為曾經我們種下的惡因,在因緣具足後,所感召的果報現前,種種障礙也就出現了。
就拿學佛來說,有有些人在學佛後,越發覺得自己諸事不順,這往往就是業障現前的表現,我們不必慌張,只有業顯現了,我們才能更深刻了認識到它的存在,我們也才能夠發露懺悔來消業障。只有業力清淨了,我們的人生才會吉祥。
佛教中有這樣一句著名的話,叫做萬般帶不去,唯有業相隨。講的就是我們人活這一輩子,到死亡來臨時,財富、功名以及任何世間的東西你都帶不走,唯有你所造的「業」會一直跟著你,並決定你下一世的所要嘗受的「果」。
因果是真實不虛的,善因會造就善緣和善果,惡因會造就惡緣和惡果。因果會影響我們的業力,善的因會造就我們擁有一個好的善業與善的習氣;而惡的因會造就我們擁有一個壞的惡業與惡的習氣。當一個人業障重時,就會擁有以下4種表現,看看有你嗎?
一、愛發脾氣,嗔心重
佛教講人有三毒「貪、嗔、痴」,這三種東西是影響我們開悟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我們個人痛苦以及整個社會苦難的根本原因。而業障重的其中一種表現就是嗔心過重,經常發脾氣。
嗔心源自與人們心中的煩惱,表現出來就是易怒、易暴,嚴重的會經常出口傷人、伸手打人。嗔心是一種傷害性極強的情緒,對內會導致身體功能受損,影響內臟的健康;對外也會造成他人身心上的痛苦。
佛家講到:「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個人的脾氣一旦上來,就很容易衝動行事,做出諸多令人後悔的蠢事,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前程還會傷害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苦難與痛苦就會在自己嗔心的造作中,不斷來襲。
二、邪淫心重,不清淨
老人常講「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人們往往容易敗在美色中。有多少英雄好漢因為都在美人關中倒下;又有多少渴望科考高中的書生,因為邪淫而被奪去了功名利祿;還有多少人,因為縱容自己欲望,而損失了健康過早夭折。
古人聖賢為我們制定三綱五常,結婚前的六大禮節,都是在提醒人們,不可邪淫,不可縱容放肆自己的欲望。在獲取財富的道路上,邪淫的行為是攔路虎;在功名權力的獲取中,邪淫是天降的斬腰劍;在健康長壽,邪淫是吸人骨髓的妖姬。只有戒貪克己,守好身心,才能夠擁有好的前程。
三、愛說是非、口不留德
古人道:「病從口入,禍成口出。」很多災難和麻煩,都是在人們無意識的語言中引發而來的。在佛教的「十惡業」身、口、意三業中,十種不好的惡業裡就有四個是跟嘴巴有關。由此可見,如果人管不好自己的這張嘴,會為自己帶來多少煩惱痛苦與麻煩。
佛教高僧曾經勸人們說道:「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人們在閒談之中,很容易就會開始造謠、挑撥離間、無事生非。在他人背後嚼舌根,說貶損或是傷害他人的話語,是最非常損耗自身福德的一件事情。老人常勸阻人們要「口上積德」,就是為了不讓人們因為圖一時嘴快心爽,而造下惡業為自己感召惡果。
四、殺心重,傷害眾生,心無慈悲
殺業重的人,面相都不好看。當我們去菜市場看到那些賣肉、賣魚的屠夫時,就會發現他們面相多粗獷、兇狠、面目憤怒相。佛經中說道:「諸功德中,不殺第一,諸餘罪中,殺業最重。」一個以殺生為行業的人,其根本原因,也是因為業障重,業力感召而使得他走上了這一條道路。
但是人的福報就在那裡放著,哪怕這個人不從事殺業行業,做其他的事情也依舊可以賺到命中本該賺到的錢。但是他們卻難以懂得這個道理,結果為自己造下無盡的惡業,這些到頭來都要一一償還。
常常傷害眾生,其實就是在為自己不斷的結仇家。冤有頭債有主,現在你殺它,來世它殺你,命債命還,果報不虛。這些我們傷害的眾生,都會成為我們的惡業,來障礙我們,示現生活中的各種奇禍與不順坎坷,這都是自己種下的因果。
當我們明白這些業障重的種種行為和表現方式時,就要及時的以願力來改變自己的行為軌跡,使自己不再受到業障的左右,不再繼續加深自己的罪業。願所有人都可以離苦得樂,六時吉祥,即時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