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俗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2020-11-25 鄂東三農

農村用「更」記時,是一種古老的方法,是把一個夜晚分成五個時間段,每段就叫做「更」。「一更」是在戌時,相當於今天傍晚的7:00~9:00,也就是傍晚即黃昏過後到夜晚的一段時間。太陽已經落山了,外出的農夫已經放下手中的農活回到家裡,準備吃晚飯。這個時候天色並沒有完全黑下來,還有人在收拾晾曬的東西。「二更」便是在亥時,是相當於今天的9:00~11:00,也就是深夜時分,農村人都吃過了晚飯,在進行適當休息之後,夜深人靜,除了少數家庭主婦在忙碌著之外,大多數的農村人都停止幹農活或家務活,準備上床睡覺休息了。「三更」是子時,相當於今天的11:00到明天凌晨01:00,大約也就是夜半時候,又叫子夜,包括前一天的最後一個小時和第二天的開始一個小時。這個時候屋外夜色濃重,農村人已經熟睡進入夢鄉,是農村老人哄孩子時傳說中的遊魂野鬼開始出來活動的時候了。~~

「四更」是在丑時,是相當於明天的01:00-03:00,是明天12時辰的第2個時辰,天氣已經接近凌晨,農村雞叫一遍,天色仍然黑暗,勞累一天的農村人也是最困頓和疲倦的時候,往往處於深睡狀態。農村民間所謂雞鳴狗盜和土匪之輩,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偷會在這個時間開始出外活動偷東西,古時候這個時間段處處充滿兇險。「五更」是在寅時,是相當於明天凌晨的03:00-05:00。這時已經是凌晨了,農村雞叫三遍,太陽慢慢地爬出地平線,天色也由昏晦變明亮,農村人也逐漸從睡夢中醒過來,身體慢慢開始恢復正常狀態,準備開始一天的緊張忙碌的農事活動。~~

「不貪三更色」。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說的是,在晚上11:00到次日凌晨01:00這段時間裡,農村青年夫妻之間,應該不宜進行做房事。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勞累一天的人剛剛睡下,身體十分疲憊,慢慢進入睡眠狀態,處於一種很疲倦嗜睡的狀態。如果接近深夜的這時候,貪念妻子的美顏膚色,卿卿我我,摟摟抱抱,會讓為繁重的農活忙碌了一天的身體,會更加疲倦,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夫妻倆在行房之後,身體會處於最高度興奮的狀態時候,疲勞不堪的身體不利於睡眠,會導致久久難於入眠。如果天天幹活的人晚上睡不好覺,第二天就將會精神不振,影響一天的農事勞動和生活。~~

「不戀一更食」。農村俗話不戀一更食,就是說在晚上7:00~9:00的這段時間之內,是不宜進食的。古代人有過午不食的傳統說法,人吃飯太晚了,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古代人和現代人飲食習慣是不一樣的。古代人每日只有兩頓飯,即早飯和晚飯,晚飯一般在下午4~5點鐘的時候天未黑之前就已經吃過。現在農村人吃飯的時間通常在傍晚六點,古代人吃飯的時間在下午五點,比現在農村人要早許多。因為,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沒有電燈,沒煤油燈,沒有良好的夜晚照明的燈具,所以人們習慣早吃早睡。古代人吃完飯後,需要活動消化一下再睡覺。如果吃飯過於晚了,沒有經過活動舒展身體,便倒頭就睡,很容易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等腸胃疾病。~~

「不動五更氣」。農村俗語不動五更氣,說的是在第二天凌晨03:00-05:00的這個時間,新的一天剛剛開始的時候,農村人要集中精力做一天的農活,凌晨不宜動用元氣。古人云:一天之計在於晨,剛剛起床開始新的一天生活,如果這個時候人在生氣,心情將會受到影響,精力不集中,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來乾重要的農活。在古代農村,一般是大家庭生活制度,社會上普遍提倡大家庭生活的方式,在進行農業生產勞動過程中,人多力量大,有利於適應當時的農村社會生產力低下的狀況。如果早晨有人生氣發脾氣鬧矛盾,馬上就要吃早飯了,將就會因為一個人的吃飯心情,導致早飯吃不好,又要進行繁重的體力農活,造成所有人一天都過得不開心,勞動效率下降。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通常是老祖宗們的經驗累積和智慧彰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樸實的道理,同樣也屬於中華文化。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易於理解,就是說:人啊,在三更時分就不要貪戀美色;在一更時分就不要再吃東西;在五更時分就不要再生氣動怒。這是字面理解。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我們會經常聽到有老人說各種俗語,農村老話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經驗,蘊藏著古人非凡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句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話」。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大國,出了京城都是農村,所以才有農村老話一說。所謂的老話,其實就是人們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之談,淺顯易懂,意義深刻。比如清代有一位叫周希陶的老學究編寫了一本《增廣賢文》的書,裡面都是一些民間老話,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 長壽有三不,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
    古人把夜晚時間從七點入夜到五點天明分為五更。所謂「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七點到九點為一更,也叫「落更」,夜幕降臨,開始進入黑夜。若是有更夫,這時我們便能聽到電視中最常聽到的那句「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九點到十一點為二更,這時候很多人開始陸續上床睡覺了,若是有更夫則會喊「關門關窗,防偷防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為三更,「三更半夜」說的就是這個時候了;一點到三點為四更,這是一天中氣溫最低最冷的時候;三點到五點為五更,公雞開始打鳴,天要亮了。老話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
  • 為何老人常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你知道麼?
    而在這些經驗雜談之中,便包括了一句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又有沒有道理?中國古代社會往往會使用「更」作為計時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俗話說:「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指的便是這各個時間段內,哪些事物最活躍。一.
  • 俗話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這裡的「三更色」是何意?
    別到頭來還得應了那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事,現在是否還有必要去按照它的要求來做呢?圖片來源於網絡:俗語一.古代的時間要弄懂這句話的意思,首先就要知道一更、三更是什麼時間。這涉及到古人對時間的計算和命名。先秦時期的時間劃分是十時辰制,白天五個時辰、夜晚五個時辰。
  • 「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三更色為何不能貪?值得年輕人深思
    其中有一句俗語非常值得年輕人深思,那就是「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這句話是關於日常生活和健康的俗語,尤其是現在這個年代很多年輕人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三更時千萬不要過夫妻生活,半夜時也不要隨意吃東西。這樣做的話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
  • 民間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到底什麼意思?
    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句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三更半夜不能做什麼?老祖宗總結的這一句俗語,說出了古人的兩個避諱。唯有明曉其中利害關係,或許才能明白這句俗語的重要性;一、三更莫貪色「貪色」,一旦說出口,總會讓人覺得羞恥。
  • 古話說「三更莫貪色,不戀一更食」,有何道理?適用於現在嗎?
    在我國新舊的文化當中是有很多的不同的存在的,雖古代沒有現在這樣的科學,但在我國千百年的文明傳承中,古人也用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智慧流傳下來了不少的經驗,來提醒後代,比如「三更莫貪色,不戀一更食」這句,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何養生道理?這話放到現在來看,還依舊適用嗎?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古人的忠告引人深思
    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的沉澱,讓我們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因為這裡有古人的聖訓,有智慧的果實,我們隨意翻看任何一本經史典籍,都能從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京劇戲曲,或是書法繪畫陽春白雪,我們在每一個領域當中,都有拿得出手的珍品。在這眾多傳統文化的種類當中,俗語文化更像是一顆璀璨的新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 農村老話講「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要數那些俗話老話,這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至今還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聽村裡老人講過這樣一句話,「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在古代的時候習慣把夜晚分為五更天,一更天相當於現在大概2.4小時。
  • 老人言:「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什麼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俗話說得好,「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句話是形容我國古代很多書生的勤勞與汗水。但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沒有聽到過這一句話「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這10個字到底富含著什麼樣的意蘊呢?讓我們來具體探究一下。想要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突破口還是在「三更」上。此「三更」並不是我們常說的「三更半夜」中的「三更」。在這裡,是只得某一個時間點。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怎麼解釋?
    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經常被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提起,這句俗語具體是啥意思呢?一更人:一更天是從黃昏開始,指的是七點多到九點多的這段時間,很多農民這時候才剛剛從田裡收工,正忙著回家做晚飯,小孩也要麼在玩鬧,要麼在做功課,總之每個人都有要忙的事情。
  • 「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這句話啥意思,為何老一輩人常說?
    引言俗話說得好,「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句話是形容我國古代很多書生的勤勞與汗水。但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沒有聽到過這一句話「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這10個字到底富含著什麼樣的意蘊呢?讓我們來具體探究一下。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什麼意思
    農村裡有一些經典的老話,就是反映農民朋友的真實生活狀態的。比如農村裡老輩人才知道的老話: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一更人我們常常在古裝劇中,聽到有人說「三更半夜」、「現在幾更了」這樣的話語。那「更」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老輩人常常提起
    比如這句「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雖然聽起來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卻沒有幾個人。這句俗語不僅警醒眾人,還告訴了我們如何做才能讓身體更好,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吧。要想了解這句話,首先我們就應該將這句俗語中的時辰搞明白,現代人全部用了幾點鐘幾點鐘,很少有人知道三更對應的是如今的幾點,雖然我們經常會說「三更半夜」這個詞語,但是如果讓你明確說出幾點大部人卻答不出來。
  • 農村有句俗話,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民以食為天地為幸福的古代,鄉村人們對健康和長壽做出了許多的總結。人們發現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什麼時候吃什麼,祖輩們的總結在幾千年前就總結了出來,不過由於現在城市發達,許多年輕人都覺得俗語不夠時尚和科學,有點輕視之心。其實,現在的我們更應該了解自己的文化,去深刻吸取文化裡面的精髓。民間俗語其中有一句: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而這裡的洩則是指的消耗。
  • 一更、二更都是什麼時間?三更為什麼叫半夜?
    經常在電視中聽到起來打更的喊,二更,三更的,這個到底是在現代是什麼時間呢?之前研究過一些梅花易數和易經,古時的時間不是現在的24小時,而是12個時辰,也就是十二地支,我們熟悉的是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 《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是何意,很多人表示不解?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三更燈火五更雞」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孩子們學習的最好時間。「三更五更」是指什麼時候呢?一夜有五更,即一更到五更。三更是半夜,是在當天的23點到第二天的1點,三更又名子時,是深夜時分。五更是黎明時刻,即3點到5點。這時公雞啼叫。正所謂「雄雞一聲天下白」,不久天就大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