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四大壽星:活到九十以上,有位被封王,皇帝向其下拜

2020-11-27 騰訊網

中國古代醫學條件比較落後,再加上戰爭動亂等原因,所以人的壽命普遍不長,能活到七十歲就已經非常少見了,故稱「人生七十古來稀」。不過,歷史上還是有一些高壽的名人,特別是三國時期,他們都活到九十歲以上,有位甚至達到百歲,其中還有一位被封為王,連皇帝見他都要下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東吳壽星,威震嶺南

東吳的這位壽星名叫呂岱,出生於161年,是廣陵海陵人,原本在郡裡做官,後因天下大亂,來到江東地區。200年,呂岱投靠孫權,被任命為吳郡郡丞,因做事認真,受到了孫權的重用,還招募了一支一千多人的軍隊。220年,呂岱被任命為交州刺史,他為東吳政權除掉士氏的力量,威震嶺南,同時派人「南宣國化」,扶南、林邑紛紛向東吳朝貢。

呂岱長期在外做官,一直為東吳平定各地的叛亂,年過八十,依然辦事認真,人們稱讚他超過廉頗。與此同時,呂岱的官也越做越大,先後擔任上大將軍、大司馬等軍事要職。直到256年,呂岱才去世,終年九十六歲。呂岱比孫堅小六歲,與劉備同歲,卻比孫權晚死四年。

二、蜀漢壽星,不受重用

蜀漢的這位壽星名叫來敏,出生於165年,是義陽新野人。來敏是東漢名將來歙的後裔,家裡世代為官,算是世家大族。東漢末年,來敏跟隨姐夫來到了蜀中避難。來敏家學淵源,因此他的學問很好,「善左氏春秋,尤精於倉、雅訓詁,好是正文字」。劉備入川後,來敏被封為典學校尉,後來還讓其擔任劉禪的老師。

來敏非常耿直,經常說錯話,導致一生不受重用,一直被貶官。諸葛亮駐守漢中時,任命來敏為軍祭酒、輔軍將軍,「坐事去職」。諸葛亮死後,來敏「還成都為大長秋,又免,後累遷為光祿大夫,復坐過黜」。來敏前後多次被免官,「皆以語言不節,舉動違常」。不過他畢竟是劉禪的老師,所以還是得到了禮遇。261年,來敏病死,終年九十七歲,兩年後蜀漢滅亡。

三、曹魏壽星,備受尊崇

曹魏的這位壽命名叫司馬孚,出生於180年,是河內溫縣人。司馬孚在家中排行第三,他的二哥就是曹魏權臣司馬懿。在曹操統治期間,司馬孚就已經供職了,先後輔佐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奐等五位帝王,見證了整個曹魏王朝的興衰成敗。司馬孚的性格非常謹慎,一直以曹魏純臣自居,曹奐被廢時,司馬孚哭著說:「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

雖說如此,但司馬炎卻不敢把司馬孚怎麼樣,畢竟按照輩分,司馬孚那可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祖父(三爺)。司馬炎加封司馬孚為安平王,「食邑四萬戶,進拜太宰、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每次宮中舉行宴會,司馬炎都親自迎接,甚至下拜,「帝親奉觴上壽,如家人禮」。272年,司馬孚病死,終年九十三歲。司馬孚比諸葛亮大一歲,但他卻經歷了整個三國時期。

四、第一壽星,百歲隱士

最後要介紹的這位壽星,應該是三國時期的第一壽星,因為他活到105歲。此人名叫張臶,出生於136年,是鉅鹿人。張臶曾到太學學習,不過卻無意於仕途,一直過著隱居講學的生活。袁紹、曹操、曹叡多次徵召,張臶都沒有出山。240年,張臶去世。張臶與曹操的父親曹嵩大體是同輩人,但他去世時,曹嵩的曾孫曹叡都病死了。

參考資料:1.《三國志》;2.《晉書》

相關焦點

  • 三國有四位「衛將軍」:除了司馬昭,另外三位分別是誰呢?
    衛將軍,始於西漢時,漢文帝由代王入繼帝位,設衛將軍一員,以親信宋昌任之,總領京城南北軍,金印紫綬 ,二品品級。到了漢末三國時期,衛將軍與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皆開府(即設將軍府),置官屬,掌握禁兵。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衛將軍因為執掌京城禁軍,顯然是位高權重,甚至可以和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相媲美了。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有四位「衛將軍」:除了司馬昭,另外三位分別是誰呢?
  • 中國皇帝順序大全,16朝225位,收藏這張表就夠了!(秦朝-隋朝)
    漢武帝三國(魏、蜀、吳)三國(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三個政權。三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各具特色,充滿生機。184年黃巾起義後,東漢開始失去政權實體,群雄割據紛爭,東漢名存實亡。208年的赤壁之戰初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 此人是印度和尚,生於戰國時期,自稱活了1072歲,被稱佛門最高壽
    在古代四川盛傳的壽星有「一僧一道」。「道」就是彭祖,活了800多歲,「僧」就是寶掌和尚,活得更長,1072歲。跟其他長壽人物屬於傳說故事不一樣,這兩個特殊人物正史偏史都有確切記載。籍貫、生平、事跡、過世,件件分明,連地點、時間大體也是記載清楚的。
  • 西遊記中有三位菩薩法號中都有「王」,其地位是否比四大菩薩高?
    假如這兩位菩薩知名度不高或者身份不夠,那麼這三位菩薩總該提一下,一位是地藏王菩薩,一位是孔雀大明王菩薩,一位是大聖國師王菩薩,這三位都在西遊記原著中有出現,而且地位都應該很高,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尊號後面都有一個"王"字,可謂稱王的菩薩,聽上去的確很高大上。
  • 盤點中國古代被封侯的6位女性,光漢朝就有5位
    一起中國巾幗英雄的代表人物,我們馬上會想到南北朝時期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花木蘭從沒做過一官半職,更談不上被封侯,只是到了唐代,她才被追封為「孝烈將軍」!但是中國古代有這6位女性被封侯,永垂青史,其中,光漢朝就有5位!下面我給大家一一盤點!
  • 重返三國現場:印章與權力
    印的材質有玉、金、銀、銅,一般為方形。到了兩漢三國,官印的材質已經與系在腰間的綬帶顏色一起,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即印綬制度。 根據《東觀漢記》《漢舊儀》記載,東漢印綬制度為: 皇帝,玉璽,黃赤綬。 諸侯王,金璽綟(蒼綠色)綬。
  • 壽星密集,盛產之地各有靈氣
    主食以玉米、小麥、大米為主,蔬菜主要有胡蘿蔔、洋蔥、西紅柿等,動物食品為羊、牛、雞肉及蛋類、牛奶。水果類品種多食量大,主要有瓜、杏、桃、葡萄等。而這裡人們飲用的葉爾羌河及其他河水,都是源自冰雪融水,富含對人體十分有益的鎂、錳、鐵、鋅等微量元素。其中,錳元素為抗衰老元素。這也難怪新疆的很多老人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小很多。記者拜訪的5位老人,從面相看都只有八九十歲。
  • 消滅蜀漢後,鄧艾被封為太尉,鍾會被封為司徒,誰的官職更大?
    公元263年十二月,在消滅蜀漢後,司馬昭上曹魏皇帝曹奐下詔書,褒獎鄧艾的功績。因此,曹魏冊封鄧艾為太尉,增加封邑二萬戶。封其兩個兒子為亭侯,各得封邑千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蜀漢是由鄧艾直接滅亡的,但是,在此之前,鍾會在劍閣一帶牽制了姜維的主力,從而為鄧艾兵臨成都爭取了足夠的時間。因此,鍾會也進位司徒,封縣侯,增邑萬戶,其子二人也都封為亭侯。
  • 歷史上有2位名字相同的美人,一個嫁給三位皇帝,一個生下4位皇帝
    然而正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歷史上也有著2位名字相同的美人,而且兩位大美女都有著非常不一樣的人生,他們一個生下了四位皇帝,一個嫁給了三位皇帝,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種奇怪的命運。那麼這兩位美人究竟是誰呢?她們其中一位便是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另一位便是叫做婁昭君。
  • 河南安陽「曹操墓」進入文物布展階段,曾被懷疑墓主另有其人
    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2009年發掘的「曹操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磚室墓。它處於曹操王都鄴北城西12公裡處,高陵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墓,規模宏大,結構複雜,主要由墓道前後室和四個側室構成。
  • 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不僅活了105歲,而且成功預測自己的死期
    說起三國最長壽的人,可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司馬懿。眾所周知,在三國那個時代戰亂頻繁,一個人想要長壽是非常困難的。司馬懿雖然活了73歲,但是他不是最長壽的人,最長壽的人是張臶(jiàn)。可能很多對張臶這個名字沒什麼印象,其實這也是正常。
  • 皇帝也逆行,宋真宗向王旦行賄
    皇帝逆行向手下臣子行賄,給予的不是官位,而是實實在在的珍珠首飾,而且還是裝在酒罈子裡以酒的名義,就像心懷鬼胎的老百姓將金項鍊之類的塞進魚肚子裡一樣去行賄。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有必要像一般人低三下四的行賄、偷偷摸摸的幹見不得人的事嗎!
  • 東吳第二位皇帝:10歲繼承皇位,18歲丟掉性命!
    對於孫權來說,於公元229年正式稱帝,公元252年去世,因此,在整個三國時期,孫權作為皇帝的在位時間,顯然是比較長的,也即僅次於後主劉禪。不過,在孫權去世後,東吳的第二位皇帝孫亮,卻是命運多舛。建興元年(252年),孫亮登基為帝,時年十歲。孫亮即位之後,遇到了諸葛恪、孫峻、孫綝等權臣。特別是孫綝這位權臣,更是廢黜了孫亮的皇帝之位。因此,對於孫亮來說,在18歲的時候就丟掉了性命。
  • 皇帝算命,大師:您可活80歲,最後皇帝40歲就死了,臨死前:真準
    大師為皇帝算命:您可活80歲,最終皇帝40歲就死了,皇帝死前說:真準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從古至今,一直有這樣的一群人存在,他們神機妙算,給人算命準確度很高,就拿東漢時期的劉秀,因為一句讖語而遭受到了極大的心理暗示
  • 中國古代很有福氣的名字,三位叫這個名的女子,都嫁給了皇帝
    名字不僅僅代表著單純的幾個字,在名字的背後,更有其深刻的意義。好的名字關係到人一生的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和婚姻等等。一個人的名字承載著一生的命運,還可能影響著整個家族的興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字孔明;田園派詩人陶淵明,字元亮。兩人各取「明」「亮」二字,實則同義。所以,在古代的市井中,經常會看到起名測字的,古人還是很信這個的。
  • 漢獻帝禪讓後被封為山陽公,行天子禮儀,若有子嗣是否可繼承下去
    雖然表面上漢獻帝劉協是禪讓的,實際上任何人都知道劉協其實是被逼的,沒有人願意交出自己的皇帝位,包括劉協,但劉協已經當了幾十年的傀儡皇帝,手中沒有任何實權,與其甘心當傀儡,不如讓出這個讓人垂涎的皇帝位,安心當他的公爵,不也很好嗎?
  • 三國時期,為何所有人的名字都是2個字?3個字的都是一群賤民
    在古代姓和氏是有區別的,名和字也是有區別的。人們在稱呼上都是稱呼字,而不是名,這是對他人的尊重。熟讀歷史的朋友不難發現,三國時期人們的名字都是兩個字的,姓是一個字,名是一個字,字是兩個字。  那麼為什麼三國時期的人們起名都是兩個字?其實人們取單字作為名字不是從三國時期開始的,而是從新朝開始的。新朝就是王莽的建立的朝代,他代漢建制之後,便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有名字的改革。他規定天下人取名是不能是兩個字,都是必須是單字,而那些犯了法的人們或者是賤民,他們的名字是三個字。
  • 三國時期最特殊的一年,群星隕落,到底發生了什麼?
    要說中國人最為熟悉的一段古代歷史,那一定得算三國時期的這段歷史。每個人或多或少總能說出幾個三國人物或者三國典故。這一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一個個英雄豪傑爭相登場,一場場攻伐交戰層出不窮,一出出勾心鬥角接連上演,好似一臺大戲。要說這段時期中最特殊的一年,那估計要算公元220年。
  • 唐朝開國皇帝眼中五大名將,第一秒殺其餘四位,現已被神化
    據傳,李靖死後經常顯靈,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因而為其建廟供奉,於是到晚唐時候,李靖漸漸被神化了。  事實上,李靖不僅死後被神化,即使實在當時也是封神級的人物。唐朝開國皇帝曾經評價五大名將,李淵絕對秒殺其他四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五位名將都有誰?
  • 《建文皇帝遺蹟》披露,建文帝活到了宣德年間,被稱為「老佛」
    見朱棣如此大膽,朱元璋知其已有異志,於是將他幽禁,並且不給他吃飯,想餓死他。幸而高皇后不忍心,偷偷給他送吃的。朱棣被關了很久才放出來,封到燕地做了燕王。洪武二十四年,也即1391年,朱元璋擔心秦、晉、燕、周等封國勢力太強,日後朱允炆無法制住他們,於是給每個封國派了一個高僧,教導這些藩王向善,並且每年向他匯報這種思想教化的成果。派給燕王的高僧是道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