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討厭女性嗎?為何佛經總是提到女轉男身?慈悲體現在哪裡?

2021-01-08 劍儒墨涵談修身養性

01佛教提倡「眾生皆有如來<span data-bjh-target="的" data-original-title="" title="">德</span>智慧相」

在古代印度,公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徵服了這片土地,為了確立絕對的權威,更好地維護自己的統治秩序,將人分成了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婆羅門主管宗教祭祀和文化,剎帝利負責軍事與政治管理,這兩大種姓成為了特權階級。他們壟斷了學習的權力,而其他的兩個種姓卻連學習的權力都沒有,只被告知要逆來順受,當做是神的旨意。

種姓制度

這種現象一直維持到公元前六世紀,一位尊貴的王子,放下了榮華富貴,放下了王者與生俱來的傲慢,更為了尋求人生的真諦,他訪道參悟,終於在一棵菩提樹下證悟了人生死大道,從此發出了一聲「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德智慧相」的吶喊,從此佛教誕生了,他將真諦無償的分享給四個種姓的人民。

釋迦佛

他也因此得罪了當時的特權階級,婆羅門說他是違背了神的旨意,剎帝利說他是懦夫,遠遁紅塵逃離了自己的責任,不顧自己的家人,更是對自己子民的不負責任。面對社會的壓力、誹謗、詰責、外道的挑釁,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四處弘化,最終成為了法王。

02佛教比丘尼(尼姑)是如何出現的?

當釋迦牟尼佛盡完最後的孝道,陪伴自己的父親淨飯王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此時,釋迦族中所有的青年才俊都已經意識到了,迦毗羅衛乃至整個釋迦族的輝煌已經在淨飯王時期達到了頂點,釋迦族一直處於摩揭陀國的保護之下,這種脆弱的關係隨時都可能解除,外族的入侵隨時可以帶來給釋迦族帶來滅頂之災,釋迦族內部貴族之間的利益衝突和勾心鬥角,也讓他們無心戀家,此時他們都把希望寄託到釋迦牟尼身上,但是即便如此,釋迦牟尼再繼承王位,也不過使釋迦族苟延殘喘,也許今天還能是一個貴族,而明天就已經可能成為他國的階下囚。國土脆危讓這些釋迦族的青年才俊們惶惶不可終日,終於下定決心,跟著自己的兄長釋迦牟尼去尋找解脫的道路。

迦毗羅衛強敵環繞

而家中沒有男人的家庭,女性們也是很難獨立生存,會被欺負,會被說閒話,王后波奢波提(釋迦牟尼佛的姨母)、太子妃耶輸陀羅(釋迦牟尼佛的妻子)也與釋迦族中的女性們商討了這個問題,畢竟任何一個王國都沒有女性執政的先例,如果一旦發生戰爭,自己將會被侮辱,即使苟延殘喘,不如跟隨釋迦牟尼去修行。

即使有也是兩千多年之後出現的,叫做章西女王,她帶領印度人民英勇抵抗英國殖民者,最後英勇犧牲,年僅23歲,一朵美麗的花朵就此香消玉勳。

章西女王

釋迦族的女性們也非常同意王后波奢波提的明智提議,於是就去找釋迦牟尼商議,可是當時面臨的問題是,在印度任何一個宗教,都沒有女性參與的先例,這讓釋迦牟尼佛十分為難,因為自己成立的僧團都是男性,而且素質良莠不齊,倘若有行為不端的比丘,侵犯了這些女子,他們也會把責任推到當時社會低下的女子身上。

佛陀姨母,摩訶波奢波提夫人

很多人看到這裡認為釋迦牟尼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其實不是的,他是真的很慈悲,只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和環境中,他也有為難之處,即使曾經貴為太子,權力很大之時也有做不到的事,例如,曾經作為太子的釋迦牟尼佛,頒布了一條法令,為了保護女子的權益,任何男子不得去強迫任何種姓的女子做不願意的事情,因此而使女子失去貞潔和死亡,都應當對這個侵犯女子的男子實施死刑。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條法令是整個印度大陸上,第一條維護女性權益的法令,可是卻名存實亡,最終這條法令也沒有有效的保護女性。更何況現在已經出家悟道,不再接觸國家政權的修行人呢?

最後還是在釋迦牟尼佛的堂弟阿難,苦苦哀求之下,釋迦牟尼幾經更改僧團的管理辦法之後,認為這些管理辦法能夠保護出家的女性的權益,才允許自己的姨母和妻子帶領釋迦族五百名女子出家,為此真的是煞費苦心。

於是僧團中有了比丘尼。

03佛教中如何對待女性

佛教中的女性地位,其實本質上跟佛教無關,而是跟整個社會背景有關,不要說當時的古代印度,即使在中國的古代封建社會,也是沒什麼地位的!

很多佛經之中提到了一些女性的問題,只是講男女之間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差異,而非歧視。

畢竟佛教初期建立僧團,主要以男性為主,所以當時講的主要是針對男性所說的方法,而後期增加了女性,就必須適當的在共通的修行方法之上,增加了一些針對女性的內容,使女性克服這些問題之後,才能更好地修行。

比丘尼僧團

在一些佛經中也多處提到女子的心理,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女性同胞都有這些心理,相反有些男性同胞卻感覺挺矯情甚至心理上像女性一樣。簡單舉幾部經典名字,《正法念處經》、《大愛道比丘尼經》,必須先克服這些心理和心性上的問題,才能更好地修行,否則不僅無益,甚至還會導致以前的功德前功盡棄。

這些經典只不過是把女性情緒化之後的行為更詳細的例舉了一下,並無歧視女性的行為,而且這些是講給那些發了大慈悲心,大菩提心的菩薩們的經文,我個人覺得有些地方,我自己也佔了,雖然我是個男性。

文松娘娘腔造型

所以所不論男女,誰都有類似的行為,即使男人,難道心理上就百分百的沒有女性的那種心理嗎?我見過一些同修,他們的舉止就特別像女人,而且尖著嗓子還特別矯情,就感覺像是宮廷劇中的太監,當然希望大家不要嘲笑他們。

其實佛經裡也有很多了不起的女性,畢竟三藏十二部,佛陀都講了四十多年,我也不可能一篇文章就寫完了,這裡就說《維摩詰居士所說經》裡提到的天女散花吧。

話說維摩詰居士病了,釋迦佛想找能代表自己去探望他的人,結果找來找去,好多人都在不斷的推脫,最後只能由文殊師利菩薩帶隊,領著那些優秀的僧人去探望這位大居士。

探望維摩詰居士

去了之後,維摩詰居士說自己沒病,然後藉機說了一番道理,讓前來探望的僧人們各自領會,在此期間,大天女帶領一眾天女們一邊撒花,一邊從天而降,當時的場面比《陸小鳳傳奇》裡葉孤城登場時的場面還要熱鬧。

找不到葉孤城的,用這個替代一下吧

結果文殊師利菩薩和維摩詰居士居然身上一片花都沒有落在身上,其他人的身上都是花瓣,甚至皮膚上都沾著,怎麼也抖不掉,不斷地拍打著,這群天女們哈哈大笑。

舍利弗就不服,你是個女的怎麼比我們都厲害呢,我們證了阿羅漢果的尊者,居然抖不掉你們撒的花瓣。

這個時候,大天女一下子變成舍利弗的模樣,又把舍利弗變成自己的模樣,就問了,「舍利弗,你現在是男是女啊?」

舍利弗懵住了,思考了一會才為自己的魯莽道歉,又說道:「哎呀,原來女相男相,在也不在,是我錯了。」當他說完這句話,就又變回了自己的樣子,接著大天女給他做了一個總結,「器世界、有情世界,清淨和不清淨的一切萬法,其實也都是這樣,沒有『在』與『不在』。並且,『無在無不在』是佛陀宣說的。」

維摩詰菩薩安慰了一下舍利弗,你現在還是阿羅漢果,不能知道菩薩果位的妙處。

大家看到這裡明白了吧,所謂的對女性有歧視,其實是大家理解上的偏差。真正的大菩薩,是不會歧視女性的,乃至都是尊重女性。

天女撒花

而且佛經中,很多佛和菩薩都發願,為女性提出了女轉男身的一些方法,當然不是這一世,而是下一世。

例如地藏王菩薩、阿彌陀佛、藥師佛等都曾發願,如果有女孩子,厭倦自己不是男子,沒有機會做更多的事情,就好好的修,下一世便可依靠佛的加持,轉生男子。

這種情況在孕婦拍ct的時候,也有過,拍ct的時候,膠片上顯示是個小姑娘,結果出生的時候,是個小男孩。

我媽說,我在娘胎的時候,拍的CT照上顯示是個小姑娘,結果出生的時候,我是個男的。

04龍女成佛

其實女性有時候,修行速度比男性還要快,在《法華經》中記載了一個八歲的小姑娘,她是來自畜生道修成的人身,是一位龍王的女兒。

當時在法會上,文殊菩薩告訴智積菩薩,娑竭龍王女年甫八歲,以修行《法華經》故,可速得成佛。

當時還是舍利弗,大天女這個御姐給他上了一課他還沒消化完,這次又輪到這個八歲的小蘿莉龍女給他上課了。舍利弗就過來跟龍女說:「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

龍女成佛

倘若換了一般的女性就要罵人了,肯定會說出這樣的話:「你呀的瞧不起誰呢,是不是瞧不起老娘。」小龍女那是非常的有素質,也沒有罵人,只是微微一笑,拿出自己的寶珠,問舍利弗:「我以此珠獻佛,佛納此珠疾否?」

舍利弗回答:「甚疾!」龍女又言︰「我之成佛尚疾於此。」其時會中大眾,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世界,坐蓮華臺,成等正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有人很納悶,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說的法前後不一樣啊,過去總是說女子成佛有那麼多的障礙,後來說的都是女子成佛很快速,這不是前後矛盾嗎,釋迦牟尼佛打了自己的臉,翻車的節奏嗎?

妙法蓮花經

因為佛法誕生之初,要給這些人普法,就得講基礎的內容,如果一上來就說女子成佛很快,整個印度不會接受,甚至佛教內部也不會接受,但是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總得讓女性們看到希望吧,一桿子打死,否定女性能成佛,這根本體現不出佛陀的慈悲,所以只能實事求是的說,能成佛,只是很難修成佛,然後再指出為什麼難成佛的原因。

等到後期,前面的理論大家都消化完了,就開始講更高層的知識,這才能真正的體現眾生平等嗎!更好地體現了男女平等,讓別人一看,哦,這麼多女性都成佛了,更多的女性才有榜樣學習嗎,而且也是變相的刺激一下男性同胞,你看,人家女性雖然有生理上的障礙,例如每月總有幾天來親戚,而且心理上,女人心海底針,人家都成正果了,你們男的咋還不成正果啊,這樣男性同胞才能知恥而後勇,不得不說釋迦牟尼佛的智慧真的是一般人理解不了的。

05中國的觀世音菩薩以女身度人

大家現在見到的觀世音菩薩,幾乎都是以女相示現,其實在最初佛法誕生的時候,觀世音菩薩是男相示現,其實觀世音菩薩是早已成就佛道,在無量劫前,已經是正法明如來,只是曾經發願要倒駕慈航,救度一切眾生,故而現菩薩身。

觀世音菩薩男相圖

又因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載,對方當以何身得度,菩薩既現何身以說法,例如對方是女的,菩薩就現女相說法。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闢支佛身得度者。即現闢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所破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尤其是到後來,不論是漢地還是藏地都有關於觀世音菩薩現女相度人的事跡後,故而在塑像上,就往往把觀世音菩薩像塑成女相了。

普門品

而且女相還有一個好處,大家想想,是不是女子不論做什麼事,都相對容易得到觀照呢,有時候講道理的時候,往往男人與男人之間因為面子,誰也不肯服軟,就往死裡犟,但是倘若一個女人和男人講道理,哪怕沒道理,最後往往女子一撒嬌,男人就妥協的吧?這是人之常情,更何況觀世音菩薩是講道理的,她即使無理取鬧,也是方便之法,為了讓對方更好地理解佛道的精髓。

例如馬郎婦的故事,說觀世音菩薩曾經化作一個女子,在一個不開化的地方,這個地方男子都特別輕浮,女子總是被調戲。

觀世音菩薩就變成特別漂亮,特別端莊的女子,氣質非常優雅,就對外說,自己家中父母已經不再了,為了保住家產,希望能有個能夠擔當的男子來幫助自己,自己可以以身相許,讓男子做家中主人。

這個時候,有個姓馬的男子,平日裡也算是老實端正,為人也挺好,待人也熱情,男子們總是欺負他,故意用話語刁難他,但是他看到這麼好的姑娘,生怕姑娘被這些流氓玷汙,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也開始追求這位姑娘。

雖然很多男人都想得到她,但是就是不敢對她動手動腳,雖然言語上有調戲,可就是不生氣,反而還讓大家背《心經》,說誰背的出心經,我就嫁給誰,誰就是我家的主人。

《心經》那麼短,結果很多人一夜就背過了,包括十來歲的小孩子,大家想想這裡的風氣如何吧。

結果這個女子故作為難,那麼這麼多名額,我就一個人,那麼多人都能背誦《心經》,我也挺為難的,要不大家再加把勁,誰能把《金剛經》背誦出來,我就嫁給誰。

馬郎婦觀音,又叫魚籃觀音

這個時候,已經有五分之一的人放棄了,覺得這不是作弄人嗎。很多人就罵罵咧咧的走了,不參加了,剩下的五分之四在背誦過程中,也有很多人放棄了,但是還是有很多男子能夠將《金剛經》熟練背誦。

這個時候,女子又為難了,我只有一人,只能嫁一個丈夫,你們又多這麼優秀,我也挺為難的,這樣吧,大家若誰能把《妙法蓮華經》背誦出來,我就嫁給哪位,大家看如何?

結果可想而知,又有很多放棄的,這些人就誹謗她說,別以為你長的漂亮就高傲,爺看上你是你的榮幸,這女子就回答道,男女之間應當是兩情相悅的,強扭的瓜也不甜,小女子也是不得已用了這個方法。

在姑娘受誹謗的日子裡,只要這個姓馬的青年維護姑娘,不斷的為姑娘說話,甚至很多人就嘲笑這個姓馬的青年,說他看著挺老實,原來也是色迷心竅啊,為了一個外來的人,跟自己的同鄉過不去。

最後只有那個姓馬的年輕人,能夠完成姑娘的考驗。在此期間,二人也確實生了情愫,而且姑娘也兌現了諾言,決定嫁給姓馬的青年。

二人大喜的日子,姑娘把所有的窮苦人家請到自己家中坐宴席,讓大家見證自己和馬姓青年的婚禮,婚禮搞的熱熱鬧鬧的,最後二人在這些賓客的簇擁下進了洞房。

這時候,姑娘突然搖身一變,成了觀世音菩薩,這個青年當即叩頭求免罪,觀音菩薩說道:「不知者無罪,你維護我名聲,可見心地善良,又能背誦經典,是上根器的人,來此本就是為了度你,今日告知你,你莫要見怪。我使命已成,從此這些家產都是你的,你可以自行支配。」

馬姓青年就說:「菩薩,其實這段時間,背誦經典,我已經悟道了,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即使男女之情亦是如此,此生愛的死去活來,來生還未必能再相見,只有證的無上妙法,不生不滅,才能永恆相伴。」

馬郎婦觀音

菩薩微笑的點了點頭,又說道:「既如此,那我便可以回去了,你定要精進修行,也要度化此方眾生,來增加你的功德。」說罷,腳底就生了蓮花臺,穿過屋頂而飛升空中,只見外面赴宴的賓客們,大家都喊,「觀世音菩薩顯靈,觀世音菩薩顯靈」。

從此,馬姓青年將家產變賣,修建了一座寺院,那些參加背經的男子中,也有上根性的,悟出了真諦,隨馬姓青年出家為僧,在此弘化。後來這裡的風氣也越來越好,人也都越來越善良了。

馬姓青年和那些出家的男子們,最後也都修成了正果。

其實這就是女身的妙用,所以女孩子不要嫌棄自己是個姑娘,你用好了自己的性別,功德比男孩子還要大很多呢!

人都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其實一分錢還能難倒一個姑娘。也許當初做買賣賠了,就應該及時的止損,可惜有些人就是犟,自己認準的事,八頭牛拉不回來,最後搞得一發不可收拾。

女孩子相對借錢容易,可是這終歸是條不歸路,畢竟還是有過一次教訓的。真是記吃不記打,說句活該吧,我還真不忍心。

倘若我借出去的錢是我自己掙得,或者我是王思聰這樣的,我還真的不急著收回來,哪怕好事沒成也不要緊,可惜除了我母親的積蓄,還有信用卡、借唄、微粒貸的,信誓旦旦的說能還,可惜有些事,並非人力可及。

銀行找到家裡,紙包不住火了,才最後不得不請出老太太來出面。說怨恨吧,怪就怪自己,怪不得人家。雖然我確實罵過人家渣女,如果有機會我會道歉的。

06巾幗不讓鬚眉,婦女能頂半邊天

1949年,一位偉人在天安門廣場上,宣布新中國成立了,東方的太陽冉冉升起,整個民族站了起來。

在這個新的國度,這位偉人向世界宣揚,巾幗不讓鬚眉,婦女能頂半邊天。

中國的女性才算是真的告別了過去的不平等待遇。在家中的地位才算是得到了提升。但是從國際上來說,老人,女人和兒童依舊是弱勢群體。

宣傳畫

但是現在全世界範圍內,很多女性也踴躍的參與到了社會分工中,她們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的。

例如,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女士、現在的慈善先鋒韓紅女士、身殘志堅的張海迪、公交女售票員李素麗等等,有很多女性前赴後繼默默無聞的做出了很多貢獻。

尤其是這次疫情,很多衝鋒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她們本身就是女同志,一天下來,脫去防護服根本就跟那個照片上漂亮的她們判若兩人,犧牲太多了。

一線的醫護人員

還有在一線的子弟兵和人民警察,如果沒有背後的母親和妻子理解與支持,操持家務,照顧孩子,他們又怎麼能在一線放心的為人民服務,為與這次疫情抗爭呢?

一線軍警

人都說,戰爭讓女人走開,可是當初花木蘭替父從軍,楊家將男丁都沒了,佘賽花老太太帶著一眾女將奔赴戰場,穆桂英掛帥,即使現在沙場之上,也要很多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子們,她們減掉讓自己自豪的長髮,跟男兵們一樣的體能訓練,一樣的揮灑汗水,一樣的保家衛國,一樣的譜寫著青春奉獻的讚歌。

還有在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日夜趕工的各崗位的工作者們,他們為了早日醫院早日投入使用,夜以繼日,有家沒法回,跟父母妻子分隔兩地,若不是他們身後這些偉大的女性,我們的疫情怎麼可能會在這麼短時間內得到控制。

火神山醫院工程現場

倘若我是一個軍人,我要給這些巾幗英雄敬一個標準的軍禮,可是我不是軍人,我是一名佛子,請允許我用合十禮代替,頂禮各位,希望各位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在這裡也希望跟我借錢的姑娘,能夠戒驕戒躁,不要功利心那麼強,我母親經常教誨我說,是自己的財是跑不掉的,畢竟現在這姑娘結婚了,我也不會再打擾了,要好好的過日子,不要什麼事都自己扛,有事與丈夫多溝通商量,不要那麼犟脾氣,也不要自己認為對的就一根筋,要與丈夫互諒互讓,人都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希望她的事業早日好起來,東山再起,還有,別把身體搞壞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是搞壞了身體,我可是沒地討債的。

我也想跟自己未來的妻子說一聲謝謝,真的不曾想過就這樣的不期而遇,雖然相處日短,甚至現實中也未曾見到廬山真面目,但是卻對我很用心,我都能感受得到。她用各種的方法來開導我,陪伴我,而我卻總是不斷的用自己的煩惱去擾她的心。雖然她經歷的事情也不少,卻依舊能夠善良的對待這個世界,也確實讓我感受到了溫暖。我無以為報,只能此生當牛做馬的聽她使喚,希望她別嫌我笨手笨腳的,也希望未來的日子裡,我們的日子能紅紅火火。希望我們在生活上是相敬相愛、互相尊重的夫妻,在教育上是方法得當、以身作則的好父母,在事業上是相互打氣、共同應對困難的好同事,在父母的面前,我們都是孝順父母、尊重長輩的好孩子,在社會公益上,倘若以後生活富裕了,一起做公益,當志願者,拿出一部分錢來給災區捐款,給那些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們捐款,以及給未來的老年人做養老事業等。

在這裡我想對她說一句,我愛你。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寫關於佛教方面的文章,因為這是我曾接觸佛法之時,發過宏願,願在彌勒佛來這個世界成佛之前,生生世世的弘揚佛法。畢竟發了願,咱就不能吹牛,就該履行自己的誓願。

我是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希望傳統文化能夠更多地幫到所以的朋友,大家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覺得我的文章能讓人受益的話,就請點讚、收藏、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看到!

相關焦點

  • 觀音菩薩究竟是男身還是女身?
    長久以來,觀音菩薩左手託淨瓶,右手持柳枝,足踏蓮臺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無論是在文學作品還是民間傳說裡,觀音菩薩大多是溫婉慈悲的女相,不少寺院中供奉的觀音菩薩也是女相。那麼,家喻戶曉的觀音菩薩一定是女相嗎?
  • 觀音菩薩為何是「男身女相」,你知道嗎?
    在不少人看來,觀音就是一位美麗、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時她又能在人們需要的時候及時地給以關愛和救助,殊不知觀音最初從印度傳到中土時是男性形象。《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觀世音菩薩,在隨類應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過觀世音菩薩本身的大菩薩相,是大丈夫相。因為觀世音菩薩的特殊公德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救度一切眾生,如慈母愛自己的兒女一樣。
  • 佛教:慈悲心重福報深的人,有5種面相,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臉
    佛教:慈悲心重福報深的人,有5種面相,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臉。什麼是人間的福報呢?古人講的福報就是指五福,第一是長壽;第二是富貴;第三是康寧;第四是有德;第五是善終,擁有這五福是人生中最健康的狀態。但是能得全五福的人並不多,佛教講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 對這尊佛教大菩薩,你了解多少?
    在我國,觀音菩薩大概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佛教菩薩了。自古以來,民間就把祂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萬能之神。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很多老百姓家中都供有觀音像,希望得到他的加持和護佑。不過,對佛教的這尊大菩薩,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你對祂的認識是不是主要來源於小說和影視劇呢?
  • 佛經中經常提到的八大菩薩有哪些,有一位菩薩和我們一生福報有關
    佛經中經常提到的八大菩薩有哪些,有一位菩薩和我們一生福報有關。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49年,不僅是對人說法。有時會有八部天龍聽法,所以八部天龍也是佛教的護法神。有時也有很多菩薩聽法,包括他方世界的菩薩。據《心經》上講「三世諸佛」,可見佛是無量無邊,對應的眾生也是無量無邊的,同時菩薩也是無量無邊的。
  • 「佛教冷知識」佛教中的那些動物還有這樣的寓意
    獅子、象、牛等這些我們常見的動物,雖身處畜生道,在佛教中卻常常出現,如成為諸佛菩薩的坐騎等。佛教中也常有很多動物譬喻,關於慈悲仁德、教化說理,以眾所周知的動物形象,寥寥數語點明深刻的佛法。獅子騎獅文殊獅子是百獸之王,常用來比喻佛陀的無畏和巨大威力。
  • 佛教:為何右繞佛像和佛塔,功德福報大到無法想像,但要注意5點
    佛教:為何右繞佛像和佛塔,功德福報大到無法想像,但要注意5點。佛陀在世講經說法前,身體端坐,此時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和大菩薩,親自來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頂禮,右繞三匝,然後退到一邊安坐。《金剛經》上講「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須菩提!
  • 《百喻經》:佛經也講「笑話」!南齊時入中國,喻示佛教之發展
    ——魯迅誦讀全書,這部頗具佛學思維特徵的經典,不僅僅是宣揚佛教的思想主張,讀者從中能獲得的還有處世的方法論,也是了解了佛教文化的傳播我國的影響。這是一部兼容性的佛家經典《百喻經》的出現正是大乘佛法興起之初,小乘佛法還在延續,大小乘佛法因不同理念產生的爭論在書中以譬喻的方式有體現。
  • 為什麼佛教對蓮花「情有獨鍾」?你知道佛教還有「四大吉花」嗎?
    《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自從鳩摩羅什翻譯以後,無論從佛教義理還是文學造詣上都堪稱一絕。從古至今,研究、研讀的人無數,甚至人們對他評價「成佛的法華」,由此可知,《法華經》在漢傳佛教中地位之高。因為《法華經》中以蓮花喻妙法,因此,蓮花才會一度成為「國民佛教花」。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淨土的蓮花千瓣以上。
  • 13歲出家,15歲考佛教大學,8年後,成最年輕住持:面相慈悲清秀
    八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遇讓他徹底打開了佛教的大門。正當寂源和小夥伴玩耍的時候,一本佛經就恰好被人丟棄在草叢中,眼尖的寂源很快便發現了這本書,並將其帶回了家。而家人不知道,這本書確實徹底打開了寂源的佛緣。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看完恍然大悟!
    提到「如來佛」,應該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我們常常會在一些佛教題材的影視劇中,看到或聽到。因為「如來佛」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所以很多人可能會潛意識地認為「如來佛」就是佛教裡邊地位最高的佛,甚至常常將其與佛陀釋迦牟尼佛混淆,這就大錯特錯了。
  • 任運虛空的智慧與慈悲成就力的加持者——空行母
    在藏傳佛教的密宗中,空行母是一種女性神祇,具大力,可於空中飛行。空行母是代表智慧和慈悲的女神。佛國與行者之間的聯繫,就是由空行母完成。佛經裡常說:「空行母是女性菩薩,常常擔任凡夫和佛菩薩之間的信差。」【空行母淨土的由來】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傳下金剛乘的密法時,有成千上萬的女性自蓮師的淨土烏仗那前往聽法,立時證悟佛果,於是被稱為空行母,因為接受密乘的教法時女性遠多於男性,因此空行母的數量遠超過男性的勇父。於是在那之後,密乘的法教就被帶進更高的境域中──空行母淨土,而空行母也就成為密續的法教之源。
  • 走近神秘的泰國佛教紋身節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任芊):對許多年輕人來說,紋身是獨特個性及自我的一種體現,許多人迷戀上這種疼痛的美麗,並將其視為性感和魅力的象徵。而在全民信仰佛教的泰國,紋身也被賦予了一層神秘的宗教意義,由僧人在寺廟內為信徒紋上的經文和特殊的佛教圖案更是被泰國人奉為保佑平安,驅除黴運的護身符。
  • 佛教:慈悲之人,會越長越漂亮!慈悲的8個果報,你知道幾個?
    而我們常常說道「心慈面善」,一個心中常有慈悲善念之人,在外表上自然也會流出她內在慈悲的氣質。內心的善良和美麗,自然就會使得自己越長越漂亮。心有慈悲之人,會擁有這八個果報,來看看你知道幾個?第一,擁有慈悲面相:我們常說道相由心生,一個人漂亮與否與她的心態有著直接關係。
  • 佛教: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
    心中有佛、有善良、有慈悲,並能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之道的人,佛緣最深。即使一個人不信佛,但他有好的德行,樂善好施,這樣的人離佛最近。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一、戒殺放生之人「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不殺就是放生,戒殺就是積攢陰德。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3條「禁忌」,要注意!
    佛教寺院是大眾修福修慧的清淨道場,每天我們都可以看到來來往往的人進進出出燒香敬佛,人們都非常的虔誠,也都祈願得到佛菩薩的慈悲庇佑,能增長福報,保佑一家人平安健康。只要人的心願是善意的,自然都有好處。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佛教寺院為眾生開放,不論你是貧是富,進入寺院就是與佛有緣、有善根福報之人。
  • 佛教:「佛渡有緣人」,這四種人,與佛有緣,是你嗎?
    難道人人都必須要信佛嗎?不是。我們要明白,佛教不是搞迷信、搞神通、搞神明崇拜。佛學是人生智慧,是教人徹悟真理,看破煩惱虛妄,活得更真實、更自在。它不是消極宿命論,恰恰相反,它是積極的、光明的,使人不再痛苦,活得更好、更歡喜。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是要心存善念,要敬畏因果,要有智慧。與佛結緣,其實就是與「善」結緣,善良的人活得最是心安。「佛渡有緣人」,以下這四種人,與佛有緣,是你嗎?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抄寫《佛經》
    要知道抄寫佛經有抄著殊勝功德,且練好字培養良好的品格,最重要的是讓產生深刻印象,尤其加深對佛經理解記憶,有著多方面的功德和利益。細說抄經的利益:1.可以修身養性佛法修行為了成就道業利益大眾,需先從修自身做起。我們抄經,端身正坐,即是修身養性的第一步。
  • 當白羊女遇到射手男:你喜歡我嗎?我喜歡!直到,世界的盡頭!
    這,是優勢,當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自古白羊座多女孩紙,性格衝動點火就著...作為火屬性星座,白羊女往往都有一顆追求理想的文藝之心。同時又無比的執著,精力充沛的白羊再加上女性特有的直覺和洞察力,無論是在事業還是感情都不輸給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