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洞|面對「同儕壓力」

2021-02-13 青大心苑

人們不管是仍在校還是面對職場,從小到大多多少少會面對著這樣一種壓力——「同儕壓力」,又稱作」朋輩壓力「,」同輩壓力「。這種壓力有一部分積極作用,但更多時候帶來的是消極影響。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面對和解決呢?和心苑君一起看看吧。

同儕壓力(Peer pressure),指的是同儕施加的一種影響力。同儕指年齡、地位、興趣、價值觀等方面相近的同輩人。同儕壓力指產生於同儕關係之中受到相同代際的平輩影響而產生的壓力。同儕壓力在西方學術上解釋為因害怕被同伴排擠而放棄自我做出順應別人的選擇。但現在,這個概念似乎還要外加一層,也就是還要包括同輩(即與自己年齡、地位、所處環境相似的人)取得的成就所帶給自己的心理壓力。

雖然一定程度的同儕壓力可以鼓勵一個人為了遵守團體社會規範而改變其態度、價值觀、行為,產生刺激喚起人的上進心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正面影響,但更應重視的是其引發的消極情緒和心理問題等負面影響。

一般來說,同輩壓力有兩類:從眾型同輩壓力和競爭型同輩壓力。

從眾型同輩壓力是因害怕被同輩排擠而放棄自我順應別人的選擇,即迫使你「與同伴保持一致」的壓力。比如要擁有類似的價值觀,相同價位的物品等等,都屬於從眾型同輩壓力。

競爭型同輩壓力是指與自己年齡、地位、所處環境相似的人,取得的成就所帶給自己的心理壓力,即迫使你「變得優秀」的壓力。這種壓力促使你在與同伴的比較和競爭中要勝出,如果無法勝出,就會被人輕視,變得自卑。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來自哪個方面,你就越有可能在各方面的同輩競爭中感到無限壓力——也就是說,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目標,是緩解同輩壓力的重要前提。下面有幾條小建議。

人們面對同伴壓力,常常感到不知所措,認為是自己心胸狹窄,看不得別人好。而實際上,壓力狀態下產生焦慮自卑等情緒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經歷,你可以用更平和冷靜的態度去面對它。在優秀的人群中,學會接受自己的平凡,在平凡的人群中,學會接受自己的優秀。當你感到同伴壓力時,你要告訴自己:「我不是見不得別人好,我只是希望和他們一樣好。」

與他人進行比較,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準確的自我認識,但與此同時,這種通過社會比較得來的差距,容易讓人陷入群體性的龐大壓力當中。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學會將關注點從「與他人的關係」轉到「自我」。在羨慕別人的時候,反而想想,我自己擁有什麼——我想要什麼——我可以如何實現。通過這個自我知覺的過程,你能得到更清晰的自我認識,看到自己的閃光點。

只有當自己忙起來,才沒有時間去糾結和他人的事。的確,與其將能量消耗在盲目的攀比上,不如專注做好自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行動。一旦找到了自己想嘗試的目標,無需思慮過多,先行動起來吧。

知乎上有這麼一段話:「你感到壓力是因為你覺得,你跟那些人是同樣的人,所以他們獲得的成果也是你本來可以選擇但沒有選擇的。

但事實不是這樣。

你們本來就是完全不同的人,背景相似之處再多,也是完全不同的人——興趣不同,志向不同,性格不同,價值觀不同,願意為事業付出的努力不同,可以選擇的捷徑不同……這些不同,在職業和人生道路上,遠比年齡、成績、學歷的相同要重要。」

對世界參差多態的美妙多了一層理解,也多了一層敬惜。

古今上下,四海列國,天子走卒,士農工商,皆可觀,皆可學。

青島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

心理諮詢預約:85953102(浮山校區) 

                      85959705(金家嶺校區)

心理門診預約:85953102

心靈驛站:篤行樓202室


相關焦點

  • ——如何面對同儕壓力
    不僅在綜藝中,在現實生活中,優秀的同輩們總是讓我們感到一定的壓力,甚至是焦慮,這些情緒就是同儕壓力最直接的表現。同儕壓力(Peer pressure),指的是同儕施加的一種影響力。同儕指年齡、地位、興趣、價值觀等方面相近的同輩人。同儕壓力指產生於同儕關係之中受到相同代際的平輩影響而產生的壓力。西方學術界往往將同儕壓力解釋為因為害怕被同伴排擠而順應他人做出選擇的心理壓力。
  • 如何面對壓力?
    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遭遇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往往來自老闆預期和現狀之間的差距,也來自個人能力和工作難度之間的錯位。
  • 樹洞|人到中年,該怎樣突破職場危機?
    好在我現在的單位還不錯,雖然是私企,但老闆人不錯,工作壓力不大,假期還非常多,除了寒暑假,還有聖誕假,國家規定的假期一般都會延長(比如剛剛過去的十一,我們放12天假)而且沒有補班一說,朝九晚五、周末雙休的節奏,從不加班。待遇的話,一年大概16萬到手。家庭情況呢,我老婆在大學行政崗位,年收入比我多一點,十七八萬吧。
  • 年輕人,如何抗造系列之 - 感恩,樹洞及放空
    第二,尋找樹洞,釋放情緒很多人緩解焦慮,緩解壓力有個很好的途徑,就是宗教。人們遇到壓力,要想神傾訴,並幻想通過神的力量獲得緩解,獲得解決,實現心理安慰。西方的神父很多時候扮演了這個角色,但實際上很多人連神父也不敢信的。國內其實很多人也是如此。
  • | K叔樹洞 Vol.87
    這是「K叔樹洞」的第 87 期大家好,我是
  • 面對工作壓力,你應該做好這3點
    面對工作壓力,你應該做好這3點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我們在生活中,或是職場上,都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尤其是在競爭激勵的職場上,一邊疲於工作,一邊又需要背負生活的重擔,很多職場人都過得非常艱辛而且在職場中,我們還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上司的過分要求、同事的惡意刁鑽、客戶的無理取鬧等。
  • No.80 檢視職場壓力 樂在工作
    許多研究中顯示,壓力同時具有正負兩面的影響,職場相關的壓力可視為職場環境影響勞工就業上身心適應的一種歷程,適度的壓力雖然可以激發其動機,提升工作的效率,但職場上所產生的壓力超過個人所能夠負荷的程度時(例如:超時、長時間夜班工作),若無法適度調適或採取因應策略,無論在心理、生理、行為及認知層面上,均會產生負面效應,輕則影響工作者的情緒穩定度,重則造成人際互動不良,影響工作進度或團隊合作,進而成為工作產能與服務品質降低的重要因素
  • 公稱壓力、工作壓力、設計壓力
    與管道系統部件耐壓能力有關的參考數值,是指與管道元件的機械強度有關的設計給定壓力。 公稱壓力一般用PN表示。 二、什麼是工作壓力? 是指為了管道系統的運行安全,根據管道輸送介質的各級最高工作溫度所規定的最大壓力。
  • 鴕鳥心態,讓我們無法正確面對問題不敢面對問題
    鴕鳥心態「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
  • 什麼是公稱壓力、工作壓力與設計壓力?
    是指為了管道系統的運行安全,根據管道輸送介質的各級最高工作溫度所規定的最大壓力。 工作壓力一般用Pt表示。              三、什麼設計壓力?是指給水管道系統作用在管內壁上的最大瞬時壓力。
  • 工作壓力大怎麼辦?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壓力,然而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壓力都不一樣,上級交給你的定性任務這是對你的一種壓力;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要處理得當這又是一種無形中的壓力
  • 在面對中磨礪
    我知道:壓力是一種感受,難、磨礪都是自我的認知,如果迴避目前的狀態,心一旦鬆弛,就會錯失突破現狀的契機,我渴望體驗「吧嗒一下」開關撥動的時刻。於是我沒有聽朋友的勸告。後來一天晚上,我仍然琢磨著有效通路,曾經做過的案例,領導說的激勵、批評的話語一一浮現在腦海。「沒有人鐵斷過這個案例是錯誤的,這個案例裡有成功的部分,這個經驗是可以借鑑的,這個通路是有效的!」這天晚上的打坐,心安了很多。
  • 女王節活動特刊之壓力釋放
    每年度目標增長的壓力,每天面對不同的人,相關抱怨處理工作,各種突發事件,上級交代必須完成的業務量和高質量服務等等,以至有時候多少會感受到身心的疲憊和煩惱
  • 職場減壓四步走,教你告別工作壓力!
    工作中時常會感到壓力有來自工作本身的有來自人際關係上的...壓力之下必難前行那麼我們來看一下職場如何有效解壓理性反思,積極進行自我對話和反省。對於一個積極進取的人而言,面對壓力時可以自問,「如果沒做成又如何?」這樣的想法並非找藉口,而是一種有效疏解壓力的方式。
  • 壓力胖和慢性壓力
    拿我自己來說,日常遭遇的壓力有兩種,第一是急性的,比如狗子咬壞了我的第N根充電線;第二是慢性的,比如貨賣不動壓在倉庫裡每天看著難受。急性壓力問題不大,給狗子兩巴掌,心情立刻就舒緩了;慢性壓力就不一樣,庫存賣不動我打自己也沒用。能解決的就不是慢性,慢性的一定是解決不了。
  • 業績壓力過大,焦慮不安時,如何放鬆自己?
    這種kpi管理制度給了很多人壓力,每到年底要衝業績的時候人們的焦慮感更加濃烈。那麼,人們該如何緩解來自kpi的焦慮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了3種緩解此焦慮的方法!第一、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當人們為自己kpi而無比焦慮時,不妨先讓自己放鬆一下。
  • 面對挫折的方法不妨一試
    現代版「愚公移山」故事形象地告訴了我們,若遇上眼下實在克服不了的困難或者挫折,就把努力的方向稍微轉換一下,說不定,正是由於今天你所面對的困難挫折,才把你帶往人生中一個更好的地方去呢。女人在工作和事業上比男人遭遇挫折的概率要大很多。所以,女人要成功,就需要比男人更加懂得處理和應對挫折。實際上,不少成功女性的事跡說明,在這方面女人同樣可以做到。
  • 用英語談論工作壓力Work Pressure
    職場幾乎不會有零壓力的時候。和同事、朋友多聊聊天,有助於緩解壓力,幫助你更好地面對工作。
  • 上班總是感覺壓力很大怎麼辦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快,平時工作時間長,壓力大。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失眠、抑鬱、焦慮等症狀。我們要怎麼減輕工作帶來的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