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0世紀20年代的軍工產品,官方名稱:ZB-26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除了自用之外,國營兵工廠還對外出口大約12萬各種型號該機槍,當時有中國 伊朗 伊拉克 埃及 智利等國,中國不但購買了相當數量,而且還大量仿製許多,根據傑克布爾諾工廠的記載,中國一共購買了30249挺,在抗戰時期,中國兵工廠大約生產39744挺。
該槍口徑7.92毫米,容彈量20發,彈匣在上方安插,子彈殼從下方拋出,槍管口裝有喇叭形消焰器,膛口裝置上四周都鑽有小圓孔,槍託後面託肩板內有彈簧起到緩衝作用,兩個腳架可以根據實地情況,來調整長短,靠近槍中部有一個提把手,以便於快速更換槍管,對於輕機槍來說,更換槍管的速度尤為重要。
為了保持機槍火力的連續性,一把機槍兩個士兵,一個射手和一個副射手,彈藥和備用槍管在副射手那裡保管,熟練的射手在副射手的協助下,一般情況下,每射擊200發子彈,就要換一次槍管,如果射擊速度過慢,可以射擊250發子彈後,在換槍管,更換槍管的速度很快,大約需要10秒鐘完成。
捷克式輕機槍,結構簡單明了,槍機動作可靠穩定,無論在惡劣的自然環境或者激烈的戰鬥中也不會輕易的損壞,維修保養極其方便,唯一的缺點就是精度不怎麼樣,但是對於一款狙擊機槍來說,精度似乎並不重要,只要更換槍管的速度快,兩個士兵協同配合默契,可以大大提高機槍的實戰效果,一般的士兵只需經過簡單的射擊訓練,就可以輕易使用該機槍作戰。
在抗戰中,八路軍士兵使用捷克式輕機槍很容易遭到日軍的摧毀,而捷克式輕機槍可以輕便的轉移陣地,成為八路軍士兵手中的法寶,在和日軍裝備的歪把子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對射時佔盡上風,如果不能將八路軍 的輕機槍陣地摧毀,日軍在衝鋒時必將承受重大傷亡的代價,有著非常不錯的殺傷力,所以只要能及時更換槍管,保持機槍射擊時的連續性,能有效彌補八路軍沒有重機槍的火力需求。
捷克式輕機槍雖然有著20發子彈的彈容量,但是裝彈量仍然顯得有些過少,那就意味著在長時間的火力對峙中,在更多時候造成火力中斷的現象,作為火力支柱的輕機槍,換彈夾過於頻繁,中斷的次數就越多,所以日軍往往會計算輕機槍在發射時換彈夾頻率,在此間隙中,往往會衝鋒打掉八路的機槍手,所以有些八路軍老戰士,往往在射擊時還有三四發子彈就趕緊換彈夾,目的就是不讓敵人估算出換彈夾的時間,這樣就能有效的保障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