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芳君說茶 | 第712期原創茶說
1、
身處世界茶葉發源地,雲南人之於茶葉有著非常獨特的自身理解。
他們嫻熟地應用各種茶類製法,甚至於一些只有在雲南才能見到的雖「名不見經傳」卻風格卓然的製法,例如:拉祜族的罐罐茶、布朗族的竹筒茶等等,製作出綠茶、紅茶、黑茶等各種具有雲南獨特地理屬性的茶品。
所以,當你在雲南喝到了既糅合了白茶工藝,又汲取了滇紅特點,同時還注入了普洱茶某些工藝特色的「普洱曬紅」時,事實上,一點也不應當感到奇怪。
近年來,「普洱曬紅」開始走紅,並非空穴來風!這個茶品的出現雖然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但追根溯源,很多人更願意把「普洱曬紅」與至少具有上百年歷史的雲南「太和甜茶」聯繫在一起。
事實也果真如此!
「太和甜茶」是雲南本土傳統原生紅茶,屬於雲南普洱市一種古老獨特的地方性茶葉加工工藝加工而成。
這種工藝將採摘後的茶葉經長時間攤晾、搓揉、發酵,再經日曬而成。製作出來的茶葉不僅沒有普洱茶的澀感,反而以香甜滑潤被人們所稱道。
不過,因為長期偏於一隅,在雲南長期以曬青及後發酵為主流製法的大背景下,「太和甜茶」過於粗樸與小眾,漸漸地不被人所熟知,幾近失傳。
所以,如果我們把普洱曬紅看作是「太和甜茶」在當下的重新挖掘,或看作是雲南本土傳統原生紅茶的復興,也未嘗不可。
2、
前有「太和甜茶」,今攜當下普洱茶大熱之際,打出「普洱曬紅」的大名,這本身就是一種立足於本土資源的差異化策略。
普洱曬紅,一個曬字道出了這種茶的「天機」:不用靠高溫烘乾來提香,就靠日光浴來呈現茶的本味。
好比古法工藝的醬油,天然日曬,曬足了,就曬出美味曬出鮮。日曬乾的茶葉,自然就有了陽光的味道,自然的味道,也就有了更多的無限可能。
這種曬法,實際上與白茶的日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看似古樸簡單,實則並不省心。
而「普洱」兩個字則表明了這種茶的地域屬性——來自雲南普洱市,以及與普洱茶之間千絲萬縷聯繫。
茶葉原料同樣取自雲南本土之大葉種,成品茶可以是散茶,也可以採用普洱茶的壓制技術,壓製成餅。
不過,普洱曬紅經由較長時間的發酵,改變了普洱曬青毛茶入口偏苦澀的「缺點」,顯示出不苦不澀的特點,一入口就讓人容易接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普洱曬紅因地制宜,具備了類似普洱茶的後期陳化的潛質,可以經多年儲藏陳化,這是一般紅茶所不具備的。
經多年陳放的普洱曬紅,表現出了仿若普洱茶一般的陳香或藥香,滋味醇和。
3、
正因為普洱曬紅後期採用日曬工藝,因而較之一般的紅茶保持了更多的活性物質,如:茶多酚,所以普洱曬紅在耐泡度上顯得更勝一籌。
一般紅茶衝泡4-5泡就已算不錯了,普洱曬紅一般可衝泡10泡以上。若茶葉原料肯用真正的古樹,那就更加可期了。
話雖如此,普洱曬紅的衝泡也是有講究的。
一般的紅茶並不建議用沸水衝泡,但普洱曬紅是可以的。不過建議快速出湯,不宜悶泡,以延緩茶葉內含物質的過快析出,保持每泡茶湯內質與口感的均衡。
此外,由於普洱曬紅適合長期存放,故其日常儲存也頗為重要,需要加以注意。
我們可參照普洱茶的儲存辦法,保持儲存小環境的恆定,注意趨光、透氣、常溫、防潮、防異味,保持儲存空間的乾爽,不要經常變換地方,在梅雨季節、夏季高溫等特殊時期尤其要注意。
如此說來,當下,這種雲南本土紅茶的重新回歸,並依靠其獨特口感風格日漸在市面上掀起一陣波瀾,對於愛茶人而言,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執茶在手,一茶一世界!
本文由義芳君原創撰寫,每日分享茶文乾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