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之美,字字珠璣

2020-12-22 華之蛟

漢語之美,美在歷史,美在風骨,美在字字珠璣。

一、偏旁之美

姽嫿: guǐ huà,形容女子體態嫻靜美好。

繾綣: qiǎn quǎn,一指形容感情深厚,二指夫妻關係,三指個體之間的戀情,四指幽會,五指結交,六指不離散,七指糾纏縈繞,固結不解。

瀲灩:liàn yàn,一是水波蕩漾的樣子;二是水滿的樣子;三是光耀的樣子;四是形容水波相連,蕩漾閃光,波光閃動的樣子。

還有魑魅魍魎、波濤洶湧、琴瑟琵琶、霪雨霏霏、江河湖海、洶湧澎湃…

《戲題》黃庭堅

逍遙近邊道,憩息慰憊懣。晴暉時晦明,謔語諧讜論。草萊荒蒙蘢,室屋壅塵坌。僮僕侍逼側,涇渭清濁混。

看出這些詞語和詩有什麼特點了嗎?

二、音韻之美

漢語之美,還在於音韻,無論是普通話還是各地方言,各自的音韻都富有魅力。形式多變,可豪放、可含蓄,讀之朗朗上口,意韻無窮。

比如《洛神賦》中這段: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你可以試著分別用普通話和家鄉話讀一讀,可以發現即使口音不同,朗朗上口的音韻美是相通的。

三、色彩之美

還有漢語是最能表現世界多彩的語言,不信你看漢語中表示顏色的詞語:竹青、緋紅、月白、霜色、黛綠、胭脂、墨綠、玄黑、靛藍、明黃、硃砂、石綠、桃紅、寶藍、黛青煙色、湛藍碧綠、牙白杏黃…而英語的表達能力遠遠比不上,因為它要命名一個新的色彩就得創造一個全新的單詞,或者用兩個單詞組合成短語,遠不如漢語的形象與簡潔。

四、意境之美

不僅是古代詩歌,現代漢語的句子也同樣優美,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讀一下中國詩歌的英譯版和外國詩歌的漢譯版,你會發現漢語的意境都更勝一籌。

如泰戈爾那句「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對應漢語的意思是「讓生美得像夏花,死像秋葉」,讀起來不足為奇,畢竟英語的表意具有太大的局限性。但鄭振鐸把它譯為「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使意境上升了不少。

還有很多西方詩的原文,都找不到同一意思的漢語的詩意和韻味。漢字之美,漢語之美非中華文化圈不可意會。

四、斷句之美

漢語的斷句也很有意思,同一句話可以用於表達不同的意思。

如民間流傳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意思。舉個例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到底有幾種斷法各位可以自己琢磨琢磨。

學好斷句還能救命,曾經慈禧讓一位書法家給她題扇,寫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結果書法家寫漏了一個「間」字,差點就被慈禧拖出去砍了,幸好他急中生智地解釋道:「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由此保住了性命。

總之漢語的美是融進了每一個漢字,世間再難找到能與之媲美的語言。

相關焦點

  • 漢語韻律之美
    漢語聲調的抑揚頓挫賦予音節優美旋律,讀起來會產生美的感受。魯迅先生曾說,漢語「(字)音美以感耳」。漢語之美美在韻律,所以古往今來,無論詩文創作,還是給孩子起名,人們不僅會注意內涵意蘊的美好與吉祥,而且還要求讀(聽)起來聲調和諧、字音響亮,因為漢語的字音具有強烈的音樂美。
  • 漢語的凝練和諧之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漢語之美,震撼人心!(建議收藏)中文有多美,觀之形式多變,可豪放、可含蓄,讀之朗朗上口,意韻無窮。沒學習漢語,就不會知道「紅塵」是怎樣的紛紛攘攘難以舍斷,「斷腸」又是怎樣的入骨相思無法言說,「江南」是怎樣的煙雨朦朧,「明月」又是怎樣一種鄉愁...
  • 郭慶分享作品《漢語美》
    小的時候,學堂讀書聲聲心靈這是多美的陶醉勤勞善良的父母師長的話語美一字一句一詩一話一語一意傳遞中華文化美仁愛禮智信孝......言傳身教傳統美德美勤勞善良樸實的父母師長慈愛美這是我兒時美好的心靈小天地是我心中一生感激的漢語的美這美伴隨了我的成長長大後的我
  • 都說漢語美,到底美在哪?王力先生談了這三點
    他在《答李翊書》裡說:「惟陳言之務去。」又在《南陽樊紹述墓志銘》裡說:「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他並沒有反對語言中的整齊的美。沒有人比他更善於用排比了:他能從錯綜中求整齊,從變化中求勻稱。他在《原道》裡說:「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又說:「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
  • 李蘭娟院士全程漢語與美國專家交流,美專家一邊聽翻譯一邊做筆記
    李蘭娟院士全程使用漢語,美方專家自帶翻譯,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李蘭娟院士用漢語與美國專家交流並不是說明李蘭娟院士不懂英語。而是彰顯國家主權地位。本來,作為中國人與美國人交流為什麼一定要講英語呢?
  • 外派教師感言:在非洲澆灌漢語之花
    原標題:在非洲用大愛澆灌漢語之花  追夢少年 漢語改變人生  奈及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雖然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自然資源豐富,但是工業化程度較低,經濟水平發展有限,大部分民眾生活水平不高。
  • 讀《漢語史稿》|漢語的近親有哪些?
    從語音上看,漢語有聲調,如「媽麻馬罵」之類,而英語沒有;英語有複輔音,如「spot」中「sp」就是複輔音,漢語的輔音有22個輔音,其中「ng」雖用兩個字母表示,實際上卻是單輔音-。從詞彙上看,漢語的語素多是單音節,英語的語素單音節和多音節都有不少;語素構成的詞,漢語多是雙音節的,英語則多是多音節的。
  • 福原愛尚且說漢語,張本為何拒絕講漢語?原因或是這些
    文/草哥當下,國際乒聯總決賽正在火熱進行中,從前段時間的世界盃到現在,日本小天才張本智和一直都是網友們熱議的話題,除了他一次次的爆冷勝出和爆冷慘敗以外,就是關於他在採訪中改漢語為日語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日本女將福原愛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她多次用漢語和我們的選手交流,但是明明會講漢語的張本智和在接受採訪時,他不僅將脫口而出的漢語改為日語,還要讓旁邊的翻譯逐字逐句把漢語翻譯給他,張本這一做法確實令人難以理解。那麼,張本智和到底為何要拒絕講漢語呢?原因或是以下這些。
  • 美報:外來詞「入侵」漢語引發中國官媒擔憂
    參考消息網5月2日報導 外媒稱,很少有「大語種」像漢語一樣如此強烈地感受到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影響。比如,輸入設備越來越多的使用令許多中國人提筆忘字,結果出現了一種很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選手們比賽默寫複雜的漢字。
  • 代表委員議「漢語保衛戰」 防止英語「入侵」漢語
    在人民網強國博客上,近日掀起了一股要不要「保衛漢語」的爭論。一方說:英語正在侵入漢語,必須採取措施,堅決制止,打一場漢語保衛戰,否則,漢語將成為不漢不英的語言。另一方說:這是全球化發展趨勢,不必杞人憂天。正好,兩會上,有代表、委員帶來了關於保持漢語純潔性的議案、提案。帶著網友的關切,記者採訪了議案、提案的幾位發起人。
  • 漢語背後的傷痛
    漢族以及漢語大致在秦漢時期形成,中國境內雖然方言眾多,但漢族統一後的語言——「雅言」逐漸成為了漢語的正統。 西晉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晉室內亂之時攻陷洛陽,史稱「五胡亂華」。中原漢人紛紛南渡,越過淮河或越過長江,主要落戶在了現在的江蘇、安徽、浙江等省,晉室也遷至現在的南京。
  • 伊藤美誠真了不起!戰勝國乒大將向中國記者鞠躬,還用漢語說謝謝
    2020國際乒聯年終總決賽,女單1/4決賽中,伊藤美誠經過7局鏖戰拿下國乒大將王藝迪,儘管從總比分來看雙方相差無幾,但如果看了整場比賽就知道,伊藤美誠一旦進入狀態,基本上就會迅速取得單局大比分領先。伊藤美誠雖然還沒有強到徹底撼動國乒金牌的地步,但無論是陳夢還是孫穎莎,每次贏她經常要費九牛二虎之力,非得被逼到極限才能摁住日本天才少女的火力進攻。這大半年以來,伊藤美誠又閉關修煉了新的發球技術,並在經過世界盃的磨鍊後,她逐漸找到了靈活運用的方式。
  • 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收錄NBA等被舉報違法
    李敏生等學者認為,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正文第1750頁至1755頁收錄了239條所謂「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有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和標準」等規定。
  • 納蘭性德最美的10首詞,字字珠璣,百看不厭
    納蘭性德最美的10首詞,字字珠璣,百看不厭
  • 漢語3000年:從油印稿遺珍張世祿《漢語史講義》整理出版說起
    在廣泛徵集其遺稿的過程中,意外從張先生教過的學生手中,發現了他上世紀50-60年代漢語史教材4種油印稿,計100多萬字。筆者從中整理出70萬字的漢語史講義。近日,這一成果——張世祿《漢語史講義》(上下冊)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這是繼王力先生《漢語史稿》出版後,我國語言史研究的標誌性創穫。作為張世祿先生指導的最後一名博士生,我為《漢語史講義》拂去歷史塵灰,以嶄新的面貌問世而激動不已。
  • 智利小鎮的「中國姑娘」——洛蕾託·約斯的漢語情緣
    (新華社發,豪爾赫·比列加斯攝)洛蕾託接觸漢語緣於一個偶然的契機。13歲時,她無意間下載了一個學習漢語的手機應用軟體,驚喜地發現了一個新世界,情不自禁地開始了自學。中國的漢字、藝術、文化、哲學之美令洛蕾託著迷。「從第一次接觸中文起,就愛上了這門語言。對我而言,學習漢語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 新加坡的「國父」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
    而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在上位之初就搞得風生水起,「去中國化」首當其衝的便是漢語。今天,不得不說李光耀的這一方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漢語在新加坡從幾十年前的世界通用語退居二線,許多新加坡的年輕人對中文也不太熟悉,張口就是英語。為什麼李光耀看不懂漢語,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 北京思道睿漢語招線上線下全職漢語教師|唯壹漢語招聘
    北京思道睿漢語招聘全職對外漢語教師,教學對象為歐美學生,符合條件者請聯繫老師投遞簡歷。熱愛對外漢語教育事業,責任心強;2. 普通話標準,吐字清晰,中文本體知識牢固;3. 性格開朗,有耐心,善於與人溝通;4.
  • 通訊:智利小鎮的「中國姑娘」——洛蕾託·約斯的漢語情緣
    洛蕾託接觸漢語緣於一個偶然的契機。13歲時,她無意間下載了一個學習漢語的手機應用軟體,驚喜地發現了一個新世界,情不自禁地開始了自學。中國的漢字、藝術、文化、哲學之美令洛蕾託著迷。「從第一次接觸中文起,就愛上了這門語言。對我而言,學習漢語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洛蕾託說,心情煩躁的時候,總是願意上網看看中國傳統舞蹈。
  • 申小龍:漢語3000年
    近日,這一成果——張世祿《漢語史講義》(上下冊)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這是繼王力先生《漢語史稿》出版後,我國語言史研究的標誌性創穫。作為張世祿先生指導的最後一名博士生,我為《漢語史講義》拂去歷史塵灰,以嶄新的面貌問世而激動不已。張世祿《漢語史講義》的一個基本特色是現代性,在理論上更傾向於把語言作為一個關係系統來觀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