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間是開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奮鬥者築夢的見證。迎著新的曙光,2017年農曆春節正向我們走來。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眺望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讓人感慨萬千。從大年初一開始,新湖南客戶端為您梳理了過去一年中,那些關於湖南、關於你我的誠意之作,舊聞新讀,以謝時光。百年易逝,夢想不老。就讓這些文字陪伴你我,走進新的紀元!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慧 整合報導
今天,湖南岳陽的江豚上《人民日報 》頭條啦!該報9版刊登了嶽陽江豚保護協會為了保護江豚精靈,在廣闊洞庭裡摸爬滾打,與各種「漁霸」和非法捕撈者進行鬥智鬥勇的故事。
小夥伴們可曾知道,作為享譽國內外的物種考察基地、生態旅遊和環境教育勝地,洞庭湖具有獨特的溼地生態系統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除了江豚,洞庭湖還有很多非常可愛的珍稀物種。
趕緊跟隨小編來欣賞一下這些大自然的美麗精靈吧……
2016年2月13日,沅江市護鳥志願者在南洞庭湖溼地漉湖核心區進行候鳥巡護時,觀測並拍攝到33隻國家一級保護候鳥——黑鸛。據專家介紹,黑鸛在洞庭湖(東,南,西)均有,東洞庭較常見,在野外最多的一次記錄為70多隻。
黑鸛又名烏鸛、黑巨雞,是世界瀕危珍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魚和其它小動物為食,常棲息和覓食於幹擾較少的河渠、溪流、湖泊、水塘、農田、沼澤和草地,性機警而膽小,人難於接近。
雖然洞庭湖溼地是黑鸛的重要遷徙中轉站,但在上世紀末的沅江觀鳥記錄中,黑鸛已非常罕見。近年來,不僅是黑鸛,還有白鶴、白琵鷺等種群的重新出現或數量的增加,說明了洞庭湖水質變好了。
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常在沼澤、溼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蛙、昆蟲等為食。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
中華秋沙鴨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出沒於林區內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主要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
2016年8月3日上午,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兩種鱘魚。兩條鱘魚均為當日早上6時左右在白蝦湖水域捕獲,因懷疑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故及時聯繫保護區執法大隊。經執法隊員拍照存底後,就近將其放生。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魚類,是古老的珍稀魚類,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中華鱘被稱為王鮪魚,中華鱘古稱也叫大臘子。
中華鱘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很高的科研、藥用和觀賞價值。
洞庭湖當地上了年紀的漁民說,就在二三十年前,洞庭湖的江豚還隨處可見。這種長得胖墩墩、圓乎乎,張嘴就自帶微笑的可愛生物,被很多人稱作長江和洞庭湖裡的精靈。然而精靈的族群正在凋零。據有關統計,長江流域的江豚數量可能已經不足1000頭。在洞庭湖水域,數量只有百頭。江豚是洞庭湖生態環境的指示器,江豚種群數量的減少,意味著洞庭湖水質的惡化,棲息地的破壞,以及魚群規模的減少。
江豚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吻較短闊。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體長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長的可達1.9米,貌似海豚。通常棲於鹹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單獨活動,有時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過87頭在一起的記錄。江豚性情活潑,常在水中上遊下竄。
2016年3月,在位於洞庭湖區的湖南省沅江市,一名當地農民捕捉到一條成年野生娃娃魚。這是在洞庭湖首次發現野生娃娃魚。
娃娃魚學名為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幼兒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是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間,洞穴位於水面以下,對生存環境要求很高,水質要好,不能有汙染,溫度也要適度。
麋鹿俗稱「四不像」,面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由於食源廣泛,體型寵大,性情溫順,一時間成為了人類和其它肉食動物首選的攻擊目標,以致於慢慢消失,成為國際極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洞庭湖麋鹿在90—120頭之間,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加。有2個繁殖群,分別棲息在注磁河口與紅旗湖,其中注磁河口的種群數量大於紅旗湖種群數量。
1998年隨長江流域大水衝入洞庭湖的數頭麋鹿,現已發展到100頭左右,成為全國最大的沒有人工幹預的野生麋鹿種群。
近幾年來我國對候鳥棲息地的生態保護力度正不斷加大,鮮少露面的國際瀕危物種小白額雁又重現東洞庭湖畔。來洞庭湖區域越冬的種群已經佔據了全球數量的70%以上。
小白額雁,是雁形目中體型最小的飛禽之一。通常生活在水流活動較為平緩的河灘、湖泊、沼澤或池塘附近,有時也出沒於農田和草地中,以當地的野生植物為食。每當遷徙季到來,它們便會啟程飛往中國、日本、印度、埃及等緯度稍低的國家,度過漫長寒冬。
赤麻鴨體型較大,比家鴨稍大。全身赤黃褐色,雄鳥有一黑色頸環。飛翔時黑色的飛羽、尾、嘴和腳、黃褐色的體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鮮明的對照。棲息於開闊草原、湖泊、農田等環境中,以各種穀物、昆蟲、甲殼動物、蛙、蝦、水生植物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營巢,每窩產卵6~15枚,卵橢圓形,淡黃色,雌鳥負責孵卵。
遷徙的雁群大雁,是雁屬鳥類的通稱。全世界共有10多種,洞庭湖區除了白額雁外,常見的還有鴻雁、豆雁和灰雁等,在民間通稱為「大雁」。大雁是人們熟知的鳥類類群之一,在遷徙時總是幾十隻、數百隻,甚至上千隻匯集在一起,互相緊接著列隊而飛,古人稱之為「雁陣」。遷徙大多在黃昏或夜晚進行,旅行的途中還要經常選擇湖泊等較大的水域進行休息,尋覓魚、蝦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遷徙都要經過大約1~2個月的時間,途中歷盡千辛萬苦。但它們春天北去,秋天南往,從不失信。不管在何處繁殖,何處過冬,總是非常準時地南來北往。
中白鷺是中型涉禽,全身白色。棲息和活動於河流、湖泊、河口、海邊和水塘岸邊淺水處及河灘上,也常在沼澤和水稻田中活動。常單獨或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有時亦與其他鷺混群。主要以魚、蝦、蛙、蝗蟲、螻蛄等水生和陸生昆蟲及昆蟲幼蟲以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夜鷺是中型涉禽,體較粗胖,頸較短;嘴尖細,微向下曲,黑色;枕部披有2-3枚長帶狀白色飾羽,下垂至背上,極為醒目。棲息和活動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區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澤和水田地上。夜出性。喜結群。主要以魚、蛙、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鸕鷀,大型的食魚遊禽,善於潛水,潛水後羽毛溼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於啄魚,下喉有小囊。腳後位,趾扁,後趾較長,具全蹼。棲息於海濱、湖沼中。飛時頸和腳均伸直。中國有5種。常被人馴化用以捕魚,在喉部繫繩,捕到後強行吐出。廣布於全世界的海洋和內陸水域,以溫熱帶水域為多。
洞庭湖流域曾有亞洲象、犀、麋鹿、川金絲猴、長臂猿、大熊貓、梅花鹿、棕熊等哺乳動物分布,但受古氣候、古地理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些哺乳動物已在洞庭湖流域滅絕。這些哺乳動物的瀕危和滅絕既受自然環境變化和災變的影響,也與物種本身生物學特性和人類活動有關,尤其與人類捕殺和生境喪失有關。據古籍記載分析:在洞庭湖流域,亞洲象和犀於北宋末期滅絕或已南遷,而野生麋鹿、大熊貓、川金絲猴、長臂猿、梅花鹿和棕熊等於19世紀末滅絕。
根據對30個自然保護區或森林公園野生動物資源實地調查的結果,在洞庭湖流域已記錄到21種國家重點保護哺乳動物,其中有5、6、10種哺乳動物分別處於「極危」、「瀕危」、「易危」等級,這表明物種瀕危的過程仍在繼續。導致這些現生哺乳動物瀕危的主要原因是生境喪失、人類獵捕、環境汙染等,而人類活動幹擾對現生瀕危物種存活的影響越來越大。洞庭湖流域重引入麋鹿需採取人類協助生存策略:提供足夠的且受洪水影響小的適宜生境、保證穩定的奠基者種群數量、減少人為幹擾、調控種群密度、實施社區共管和生計替代項目、加強疾病防治、完善保護措施、加大保護基金投入、加強生境監測和溼地恢復等。來源《生物多樣性》 2005年05期
中國8大熱門觀鳥地推薦
秋冬季,正是觀鳥的最佳時節,大群大群的候鳥從天空 飛過,從北方飛向南方越冬。和其它野生動物相比,鳥類是人類最容易接觸到的,而且鳥兒一般不會對人構成傷害威脅,它們的體態、顏色、鳴聲讓人感到賞心悅 目。還等什麼,找一塊適合的溼地,架起望遠鏡和長焦鏡頭靜候鳥兒日出而出、日落而歸。
東洞庭湖溼地上空一群越冬候鳥在盤旋(李尕 攝)
東洞庭湖 秋冬觀島之都
八百裡洞庭美如畫,作為洞庭湖本底湖的東洞庭湖,面積最大,廣袤湖區獨特的溼地系統,適宜的溫度,季節性的溼地,豐富的植物、魚類,讓東洞庭湖成了東北亞溼地水禽主要越冬地和一些鷺類、鷗類的繁殖地。
如果你是初次觀鳥,那麼從水鳥開始認識鳥類的多姿多彩是最有樂趣的。水鳥因為個兒大,棲息地開闊而比較容易看到和辨識,東洞庭湖就是一個合適的 地方。東洞庭湖保護區有19萬公頃,明水、沼澤、草灘、農田、林地、村落都有,不同的棲息環境有不同的鳥類,而且每年鳥類棲息的情況都可能變化。去一次兩 次只會嫌不過癮。尋常的水鳥如野鴨子,品種就有十幾種,還有鸕鷀、鴛鴦……更有不少珍稀鳥類,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東方白鸛、黑鸛、白鶴、白頭鶴、 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7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37種。
觀鳥貼士
如果你是較有經驗的業餘觀鳥愛好者,到東洞庭湖顯然是一條捷徑。冬季的東洞庭湖是鳥的天堂,湖平岸闊、萬鳥翔集,和去動物園看一兩隻感覺完全不一樣。從望遠鏡裡捕捉這些珍稀鳥類的身影,東洞庭湖會讓你不虛此行。
交通:出湖南省嶽陽市城區,跨過洞庭湖大橋,西行車程約20分鐘,就到了著名的東洞庭湖溼地的腹地——大小西湖封閉管理區。
鄱陽湖夏候鳥開始南遷(傅建斌 攝)
兩隻水雉在江西九江鄱陽湖畔賽城湖溼地嬉戲(沈俊峰 攝)
鄱陽湖 白鶴王國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鄱陽湖的西北角,是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國際重要溼地、全球主要的白鶴和白鸛越冬地、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
保護區內有鳥類310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白鶴、白頭鶴、大鴇等11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天鵝、白枕鶴、灰鶴、鴛鴦等40種。保護區內珍 禽不僅種類多,而且數量大。單鶴類總數已達7000餘只,故有「鶴之王國」美稱。還有成千上萬隻的天鵝、白額鶴、雁鴨。它們飛行時遮天蔽日,降落時如繁星 點點,正所謂「鄱陽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一派鳥的世界。
觀鳥貼士
每年魚肥菊黃之時,白鶴陸續從北方飛來,在11月上、中旬基本到齊。這時的白鶴因長途飛行,已精疲力竭,急於覓食恢復體力,觀鳥或拍鳥者可以靠近到百米左右。加上秋高氣爽,透明度很好的天氣,這是一年中觀鳥、拍鳥的最佳時機。
交通:乘京廣線前往江西的火車在德安下車,然後搭汽車約一小時到蘇家當,寺下湖。然後步行到蚌湖鄉政府所在的山頭上,即是最佳觀鳥點。
白頭鶴
崇明島 白頭鶴之鄉
上海崇明島東端的崇明東灘平坦遼闊,潮溝密布,蘆葦、藨草生長旺盛,每天兩次潮汐,滯留在潮溝裡的小魚小蝦及底棲動物等,不僅為旅鳥過境提供停歇、補充營養的中轉站,同時也吸引鸛、鶴、鷗、雁、鴨等雲集來此越冬,每年在此留下蹤跡。
這裡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頭鶴,沿著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蜿蜒的棧橋向溼地深處走去,透過高倍望遠鏡頭可以看到它們白白的頭頸,灰黑的身 軀,在水邊嬉戲,還不時扑打著翅膀。除了白頭鶴外,在東灘留下蹤跡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還有東方白鸛、黑鸛和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就更多了,有 35種。截至目前,在東灘發現的鳥類達到了290種。美麗的崇明東灘,是一片鳥類的樂土。
觀鳥貼士
在全球候鳥遷徙路線圖上,東北亞鶴類、東亞雁鴨類和東亞-澳大利亞鴴鷸類經過同一個地方,它們都會在崇明東灘溼地中途停歇或越冬,數量超過100萬隻次。
交通:在上海坐地鐵三號線到寶楊路站,寶楊路站外有短駁車接至寶楊路碼頭,在南門港乘崇明大眾南裕線到達裕安鎮,換乘計程車到東灘,或乘崇明大眾南堡線,換乘堡前線到終點,再換乘計程車去東灘。
冬日青海湖的大天鵝之舞(吳光於 攝)
青海湖 高原天鵝湖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和國際重要溼地,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主要越冬區域。近年來青海省對環湖地區生態及動植物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環湖生態植被恢復良好,溼地面積擴大,水生物質增多,使大天鵝越冬食物豐沛,生存環境更加愜意。
10月中旬至來年開湖前,大天鵝的倩影又在青海湖畔翩翩起舞。冬季的青海湖除了白雪皚皚,冰封壯闊外,「鳥中仙子」優雅的身姿為雪域聖湖增添了盎然生機和魅力,已成為青藏高原令人流連忘返的「天鵝湖」。
觀鳥貼士
冬天,青海湖基本封湖之後,前來越冬的大天鵝將達到最高峰並保持數量穩定。經過日月山時,可停一停車,看看那裡的宗教建築。
交通:從青海省會西寧乘汽車到鳥島,也可以租車。
米埔 海岸溼地範例
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是海岸溼地生態系統的一個範例,米埔的泥灘是候鳥的一個重要中轉站。該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東北部與珠江河口,由米埔沼澤和後 海內灣組成,佔地1500公頃。后海灣內灣是香港西北部最大的溼地,這片廣闊的溼地包括泥灘和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主要保護野生動物,每年冬天有大 量候鳥進入,包括不少瀕危的品種,如黑嘴鷗、黑臉琵鷺等。
每年秋冬季節來臨,這裡便成了候鳥的世界。大如華蓋的綠樹上,停滿了白鷺,宛若綠樹上開滿白花。一陣風來,白鷺成行起飛,映入藍天白雲間。而青海等高寒地區來的鸕鷀等候鳥已在這裡悠閒地覓食。
觀鳥貼士
世界自然基金會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舉行米埔公眾導賞活動,由專業導師帶領參觀。想去賞鳥的需先向世界自然基金會遞交申請表,具體的公眾導賞活 動時間表及遞交申請表可以上世界自然基金會網站瀏覽。為了不騷擾到候鳥,參觀者可在基圍的小徑上漫步、觀賞紅樹林中的生態。保護區內還設10多座觀鳥屋, 讓觀鳥人士進內靜心欣賞。
交通:港鐵上水站乘76K線巴士至米埔村下車,從米埔村沿小路步行約20分鐘便到達位於自然基金會停車場內的入口。也可以在港鐵上水站乘的士往自然基金會停車場。
新會 小鳥天堂
如果你不想「跋山涉水」到省外去欣賞鳥類美姿的話,廣東新會的小鳥天堂能讓你一解觀鳥之癮。
小鳥天堂的鳥類以野生鷺鳥居多,還有毛雞、麻鶴……。一棵393歲多,獨木成林15畝的奇樹——水榕樹,樹上棲鳥千萬隻,鳥類與樹相依。白鷺晨 出暮歸,灰鷺暮出朝回,他們依時有序,互不幹擾,極有風度。清晨薄霧中,萬千靈鳥嘎嘎呼喚,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為壯觀;那一片和鳴諧調的天 籟之聲,「人間難得幾回聞」。
觀鳥貼士
到小鳥天堂玩,一定要晨早或是傍晚去才有意思。榕樹上的鷺鳥是早上飛到海邊去覓食,傍晚時百鳥歸巢,一群群的鷺鳥從遠方飛回巢穴。除了觀鳥聽鳥,還可欣賞綠樹碧水與藍天白鳥相映成趣的優美景致和享受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河上休閒樂趣。
交通:省站或芳村直達新會直通車,20分鐘一班,全程高速,只需90分鐘。
冬天,青海湖基本封湖之後,前來越冬的大天鵝將達到最高峰並保持數量穩定。經過日月山時,可停一停車,看看那裡的宗教建築。
交通:從青海省會西寧乘汽車到鳥島,也可以租車。
江蘇鹽城,一隻丹頂鶴飛落在自然保護區內
江蘇鹽城丹頂鶴在自然保護區飛翔(姜帆 攝)
江蘇鹽城 丹頂鶴的「故鄉」
可曾記得幾年前曾經流行過的一首歌曲,「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個女孩她曾經來過……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這個為救丹頂 鶴而犧牲的姑娘的故事就發生在丹頂鶴的「故鄉」——鹽城。這裡有45萬公頃的自然保護區,有400種左右的各種鳥類,尤其是每年有佔世界近一半的野生丹頂 鶴到這裡過冬。
保護區地處江淮平原,位於太平洋西海岸。582公裡的海岸線,廣闊的淤泥質潮灘形成了中國沿海最大的一塊灘涂溼地,有著蘆葦叢生的天然植被,豐富多樣的海塗生物,人跡罕至的空曠寧靜,孕育著大量的生物,保證了數百萬計水禽的遷徙,滿足了丹頂鶴等瀕危物種的越冬安全。
觀鳥貼士
每年的秋末冬初,丹頂鶴開始從北方的繁殖地向南方遷飛,飛到鹽城沿海灘涂,每年大約有800-1000隻丹頂鶴在此越冬,最多時有1020隻。
交通:從鹽城汽車站乘長途班車,車程約1.5小時
大山包黑頸鶴(藺以光 攝)
大山包黑頸鶴(藺以光 攝)
大山包 黑頸鶴的伊甸園
大山包位於昭通市西部,距城區73公裡,目前是雲貴高原上最大的黑頸鶴種群越冬地。被譽為「鳥類熊貓」的黑頸鶴,是人類發現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原的珍貴禽類。它與大熊貓齊名,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也是稀有的國寶。
冬天臨近,在大山包的跳墩河水庫、大海子水庫可看到成群結隊的黑頸鶴,還有黑頸鶴那舞姿蹁躚的倩影。在一片冰天雪地、玉宇瓊花的世界裡,大地、村莊、樹木披上了銀裝,一絲絲的冰晶粘凝在山野處處,加之從遠方飛來的黑頸鶴使你倍感新奇有趣。
觀鳥貼士
大山包有好幾處溼地,黑頸鶴集中最多的就是「大海子溼地」,那裡的天然湖泊被當地人稱之為「雁鵝湖」。觀鶴臺建在離湖約百米開外,並在鳥類活動 區建了貌似碉堡的掩體供攝影師使用。大山包除了觀賞黑頸鶴,還可以到雞公山大峽谷觀雲海、看日落,到大山包鄉政府所在地——羊窩(鄉街)體味風土人情,或 者到農戶家裡坐坐,拉拉家常,燒幾個馬鈴薯吃吃,聊聊天,了解一下民情,會給你一種特別的體驗。
交通:可從昆明乘飛機或坐夜班車到達昭通,再由昭通轉乘班車到大山包,再租車到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到大山包最好是租車和自駕車,這樣有利於在山上觀光遊覽。
提醒:1、大山包海拔高,有高山反應和高血壓者慎行;2、這裡晝夜溫差大,需帶好禦寒衣服;3、在大山包戶外活動如遇要下雷雨時,不要貪戀美景,請儘快找戶人家躲避,以免遭雷擊。
一群丹頂鶴自然保護區飛翔(姜帆 攝)
野外觀鳥注意事項
1、每年春夏和秋冬交替的季節觀賞最佳,廣東地區是每年12月至來年4月,是候鳥大群越冬遷飛的時節,也是觀鳥的最佳季節。時間是上午6時-8時,下午2時-4時。如果是林鳥,最佳觀察時間是早上和傍晚。
2、與野鳥保持足夠的空間距離,儘量不下水,不接觸鳥類糞便等排洩物,是保證觀鳥安全的第一要素。
3、外出觀鳥儘可能避免穿著鮮豔搶眼的服裝,不要高聲喧譁驚擾鳥類,驅趕鳥類更是觀鳥大忌。
4、望遠鏡是觀鳥必備裝備,雙筒望遠鏡應當人手一部,8-10倍,物鏡口徑為40或50mm,不要有紅、黃鍍膜。單筒望遠鏡放大倍率在20-60倍之間。
當然,如果還想用相機拍下精彩的瞬間,一定要帶—個至少200毫米的長焦鏡頭。
資料來源:新華網、新湖南客戶端、湖南日報、生物多樣性、百度百科等
特別聲明:本文部分圖片選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