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自學木雕 26年雕刻上千件作品

2021-01-20 重慶電視臺

古稀老人自學木雕 26年雕刻上千件作品

2018年10月29日 18:14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導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開州區巫山鎮年過七旬的老人鄭宗元自學木雕,26年時間裡,他用雙手悉心雕刻出千件作品,如今滿頭白髮,熱情依舊,自得其樂。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譚友林 張亞敏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開州區巫山鎮年過七旬的老人鄭宗元自學木雕,26年時間裡,他用雙手悉心雕刻出千件作品,如今滿頭白髮,熱情依舊,自得其樂。

72歲的鄭宗元,精神矍鑠。20多年前,村裡人還是用木材燒火取暖,閒來無事,鄭宗元把玩樹枝,隨後拿來小刀進行雕刻。不久,一個栩栩如生的小人兒就雕刻出來了,大家看到後都紛紛讚嘆。

偶然擦出的火花,在鄭宗元心裡燃燒至今,從那天開始,他便與木雕結緣。只要手裡有塊木頭,便雕刻起來,連走路都不閒著。

在他的收藏室裡,陳列著各種人物、動物的木雕作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最讓他自豪的是,每一件作品都各不相同。

鄭宗元老人說,我國木雕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一支筆,一把刀,負陰抱陽,推奇致平,構建了精彩紛呈的木雕藝術世界。但由於自己現在年紀大了,有時候感覺力不從心,他希望有弟子來學藝,將木雕技藝發揚光大。

開州臺 譚友林 張亞敏

( 編輯: 房瑜 /責任編輯:王怡 )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網自行採編或經授權使用重慶廣電集團(集團)各頻道節目,版權及相關權利屬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免責聲明】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掌上重慶移動終端未標有「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權利人與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聯繫,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本網將依法處理。本網聯繫電話:67544615

相關焦點

  • 西安老人自學成才 40餘年雕刻作品近千件
    西安老人自學成才 40餘年雕刻作品近千件 2020-09-12 09:30: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孫靜波
  • 現場|潮州木雕展:怎樣在一塊木頭上雕刻百餘人物?
    木雕上塗滿了純金箔又是怎樣一種輝煌?國博剛剛開展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展示了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諸多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
  • 熱愛木雕,用心傳承——陳正民的雕刻人生
    陳正民堅持木工雕刻三十多年今年五十一歲的他還兼顧教學工作將畢生所學傳授年輕一輩保護和傳承木工雕刻這一傳統文化陳正民,中共黨員,一個來自"中國木雕之鄉"浙江東陽的巧匠,先後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工藝品雕刻工技師」、「中山市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從事木工雕刻藝術已經三十多年,獲獎無數。
  • 吉林六旬老人的「皮雕人生」:自學成才 痴迷戲劇人物
    吉林六旬老人的「皮雕人生」:自學成才 痴迷戲劇人物 2017-12-05 13:38: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木雕大師作品展出
    12月14日,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作品展在市文創主題館開展。據悉,此次展覽為期3天,作品由來自全國各地的25名頂尖雕刻藝術家在3天時間內創作完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讓根雕愛好者們大飽眼福。1608082045000
  • 佛山老匠人專注雕刻自學技藝 一心傳承傳統文化
    經過刻刀的雕刻,木頭在手藝人的一次次打磨下被賦予新的生命,變成各種形狀的工藝品。在佛山高明富灣上灣村,70後的譚秉祺自小受村中龍獅文化浸染而自學木雕龍船,做出的作品精美堅固。不僅如此,一心傳承傳統文化的他還拜師學藝,逐漸掌握扎獅的技巧。
  • 工藝美術大師張其仕創作木雕作品《抗疫英雄》向醫務工作者致敬
    名稱:抗疫英雄 材質:肖楠 作者「巧手雕刻同抗疫,愛心齊聚遞真情。」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舉國上下,各行各業,萬眾一心,全力抗疫。值此全民抗疫之際,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張其仕積極響應,精心創作了一件木雕藝術作品《抗疫英雄》,向身在抗疫前線的英雄們致敬,為負重前行的守護者們加油!疫情防控期間,張其仕宅在家裡,每天看到一批批醫護人員前往一線的新聞報導,心裡很受觸動。雖然他的專業並不能讓他衝在一線,也不能為醫護人員分擔些什麼,但他很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心中的感恩之情。
  • 痴迷船模製作62年 揚州古稀老人想為運河留下「帆影」
    老人製作的船模。孟儉 攝這幾天,78歲老人麻連登的朋友圈火了,他發了一個自己參與製作的遼寧號航母大型模型的照片,引發了揚城航模愛好者的關注。「我痴迷船模62年,16歲時就開始了。」麻連登說,除了軍艦船模,他還一直致力於古帆船的複製,曾複製過瓜洲絲網船。
  • 益陽·溫度|洞庭湖畔木雕「守藝人」
    沅益公路旁有一間不起眼的木雕作坊——洞庭木雕今年47歲的王慶雲已經做了25年木雕洞庭木雕技藝是益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慶雲是第四代傳承人洞庭木雕最大的特點就是就地取材,在本地產的香樟木雕刻家具、佛像、神龕以及房梁,蟲魚鳥獸栩栩如生。
  • 木雕基礎入門教程2詳細(初學者必看)
    木雕的起稿根據其表現形式分為浮雕鏤空標和立體圓雕三種,它們的起稿方法略有不同,作為浮雕作品的起稿,就要根據浮雕的特點,儘量細緻地將圖樣畫在稿紙上,這樣再進行雕刻時,就可以準確地雕刻出浮雕作品的細節。我們知道浮雕作品的物象是突出於木材表面的,所以我們在起稿時要注意到哪些是凸起的部分,哪些是凹陷的部分,以便在雕刻時不致出錯,比如這件作品的龍和雲朵就是凸起部分,其餘的地方是凹陷的,而鏤空雕刻的畫稿則主要注意掌握透而不亂露而不斷分清去留的原則,因為鏤空雕刻是將木料刻穿,造成木材的前後穿透,所以最近線條凌亂。
  • 「創富故事」霧凇小鎮的木雕奇人
    2019年冬天,衝乎爾霧凇創客空間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一批創業者進駐,木雕匠人胡正凱就是其中之一。1987年,胡正凱從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兵團某團場做宣傳工作。「藝術源於生活」,3年後,他辭掉了那份穩定的工作,決定深入到具體的生活中去尋找創作靈感。
  • 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匠心創新傳承
    惠安木雕興於唐、五代,成熟於宋元,明清時步入巔峰,源於中原文化的雕梁畫棟,是與建築雕刻相輔相成並流傳至今的民間藝術。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隨著木雕技藝的發展,其因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也因此湧現出不少工藝美術大師,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就是其中一個。
  • 木雕大師現場創作,作品精美絕倫,你不來看看嗎?
    三天時間,要完成一個高質量的木雕,如何能完成?12月11日,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浙江嵊州舉辦。這是近年來國內最高水平最大規模的雕刻大賽。來自溫州的浙江工藝美術大師鄭松強精心挑選了一塊質地上等的黃楊木開始構思作品。作為河南省工藝美大師,蘇顯紅也參加此次比賽。她說,嵊州的人物雕刻國內一流,也正是她最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次她創作的作品與茶鄉嵊州有關,作品取名為《茶仙夢》。作為東道主,嵊州的木根雕藝術家們更加用心構思作品,期望能一展風採。
  • 殘創網 | 匠心木藝木雕工作室
    許多保留至今的木雕佛像,都是我國唐朝時期木雕藝術品中的傑出創作,具有外型凝練、刀法嫻熟流暢、線條明晰明快的藝術特色,是當今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寵兒」。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主要是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原料進行雕刻,是傳統雕刻工藝中的重要門類。木雕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木雕魚,是我國木雕史上最早的實物。
  • 福建這位72歲「UP主」用木雕製作二次元手辦
    只是在下一回雕刻時,他會花費更多功夫琢磨人物,新一代的直來直往與老一輩的精益求精,碰撞出了互相欣賞的火花。 在認識阿偉之前,盧正義是個離網絡不遠不近的福建老人。 此前,盧正義的智慧型手機只用來看過莆仙戲。每天閒暇時打打牌,聽聽戲,彈彈樂器。而現在,網際網路那頭的百萬「二次元」粉絲們,著急等待他的新作。
  • 賦木以魂 雕刻人生
    張小忠在精心雕刻  ■尹小平已過天命之年的張小忠,藝名木山雲雕,系井岡山市龍市小學語文教師,吉安市根石藝術學會會員。古人云「玩物喪志」,但對於職業教書的張小忠而言,業餘時間喜愛玩木雕,玩出名堂,玩出成果,被列為吉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井岡山木雕》第12代傳承人,入選江西省民間文化人才庫。木雕作品有的被民間收藏,有的被選送參展,還有的被拍成視頻,網傳大江南北。
  • 天南地北陽江人 | 黃修獻:雕刻時光的行者
    這件佳作選材用材精準,材料與造型俏似逼真,此作品運用了玉雕的俏形俏色法。富有濃濃的中國傳統藝術的韻致。《寸草春暉》這件用海南黃花梨雕制的母子變色龍,處理得文雅可人,親情味十足,對原材料的處理非常巧妙,與上面那件《望子成龍》的張揚造型相比,整體造型結實耐看,一內斂一張揚,相得益彰。《守護》這件海南黃花梨為材雕刻靈蛇護蛋的作品,木紋美妙。
  • 48年堅守老手藝 諸暨匠人讓手工木雕更有生命力
    在諸暨馬劍鎮平陽村,有一位堅守了48年木雕工藝的村民周燦華
  • 木雕基礎入門教程1(初學者必看)
    木雕工藝在我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我國的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金漆木雕和龍眼木雕四大木雕流派,今天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木雕工藝方面的知識。目標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圓雕浮雕鏤空雕刻三種,圓雕又稱立體圓雕,它是物體在木雕作品上的整體表現,具有三維立體效果,觀賞者可以從木雕作品的不同方向來欣賞作品的各個方面。
  • 木雕藝人何紅生:小身軀裡的大夢想
    1999年,何紅生結識了一些木雕手藝人。他發現麗江當地的木雕作品較為同質化,缺乏創新。於是,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他決心自己創作圖樣,打造獨具一格的木雕作品。  為了汲取靈感,何紅生開始學習東巴文字,並收集納西文化中的神話、典故。他購入了自己的第一套刻刀,從最基礎的技藝開始練習雕刻。2000年,夫妻二人開起了一家木雕店,起名「紅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