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班武江,今年60歲,來自於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大石鄉紅寨村,我和兒子相依為命,收入來源單一,只靠種一點莊稼維持生活。
孩子漸漸長大,壓力也隨之增加,就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轉機出現了。2014年,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第一時間享受了低保,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幫扶責任人向班武江宣傳相關扶貧政策
以前,我的兒子在浙江一家彈簧廠打工,每個月收入只有1800左右,除去開支,幾乎攢不下什麼錢。幫扶幹部了解我兒子的情況後,介紹他去參加了SYB創業培訓,隨後又學習了養雞與雞病防治技能培訓。 好消息接踵而至,2015年,村委會發動大家參與入股搞養殖,還可以享受補貼政策,我第一個報了名,分得了價值960元的雞苗,雖然不多,但這卻是個增加收入的「好兆頭」。 隨後,我又申請了蜜蜂、肉牛養殖,每天起早貪黑,圍著牛舍、蜂箱來迴轉,因為這是我家「翻盤」的最後底牌,容不得掉以輕心。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至2019年,我終於靠自己的雙手迎來了可觀的收入,兩年來,通過蜜蜂、肉牛養殖,再加上食用菌分紅共收入2萬餘元,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收入竟然翻了一番。
班武江在後山放牛
但讓我很慚愧的是,每次駐村幹部來到我家,都會很耐心地幫我收拾家裡衛生,看著他們不辭辛苦,我也認識到了家庭環境衛生的重要性。經濟收入增加了,我便把家裡的房子重新進行裝修,並學著每天打掃室內衛生、入戶道路、院壩,看著乾淨整潔的屋子,突然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城裡人」了。 一步步走到今天,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帶給了我希望,是駐村幹部帶來的支持與幫助推動著我前進,我自己也是個不服輸的人,未來誓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小康生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高偉 整理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楊儀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