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個作家一開始就是個作家,很多都是原本人生另有計劃,但是受到召喚成為作家。
馬爾克斯曾經出過一本自傳,他寫道,他要按照自己的人生規劃活著,他不要做律師,他熱愛文字,他想要當一名作家。
作為跳板,他先去哥倫比亞的首都做報社記者,後又被分派到歐洲做駐外記者,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他不斷消耗著自己的腦力和金錢,連兒子的牛奶錢都沒有,甚至一度到垃圾桶裡找吃的。
馬爾克斯的傳記作者這樣描寫當時馬爾克斯的心情:「就算他自己習慣挨餓,家裡的妻小也要吃飯。對文學,他咬牙準備說再見。
很顯然,馬爾克斯沒有放棄,他沒有被窮困潦倒的現實所打敗,命中注定的光芒是藏不住的,決定他命運的女貴人出現了
馬爾克斯為何發誓不給中國版權?《百年孤獨》成功離不開一個女人
她就是西班牙語文學世界最著名的文學經紀人,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巴爾加斯·略薩、胡裡奧·科塔薩爾、巴勃羅·聶魯達、比奧伊·卡薩雷斯、何塞·多諾索、克拉麗絲·李絲佩克朵等一眾拉丁美洲現代經典作家的經紀人————卡門·巴爾塞斯
卡門·巴爾塞斯直接改變了西班牙語的出版生態。曾經,西班牙語作者稿酬微薄,必須與出版商籤訂開放式勞動合同, 出版商幾乎掌控了所有權利。而卡門·巴爾塞斯的出現為作者爭取到了更高的稿酬、明確的合同。她還努力讓她的作者在電子與影視版權貿易中享有更好的權利。
就這樣,在卡門·巴爾塞斯成為馬爾克斯的經紀人之後,力挽狂瀾:
1967年,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出版,便在文學已不再流行的年代,颳起陣陣閱讀狂潮,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據說,《百年孤獨》全球賣了超過5000萬冊。
《百年孤獨》被《紐約時報》評為「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評馬爾克斯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
莫言說: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感覺是震撼,緊接著就是遺憾,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這本書,魔幻現實主義從拉美文學走向世界,風靡全球。也正是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莫言的敘述風格帶有中國特色的魔幻現實主義
幾乎很少有文學作品能夠做到如《百年孤獨》一般偉大和經典,能夠與之比擬的,在中國恐怕也只有《紅樓夢》了。
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直到2010年,中國才剛拿到了這本書的版權,為什麼呢?
馬爾克斯: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
1990年,馬爾克斯來到了中國,看了一番景象後,失望而歸併放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
他在中國各地都發現了未經他本人授權的盜版書籍,其中不乏一些有威望的出版社,他對來看望他的文化界人士說:「各位都是盜版販子啊」
自此,我國先後百家出版社向馬爾克斯本人和哥倫比亞駐華使館提出版權申請,未果。
直到一封信將馬爾克斯打動:
信中寫道:正如當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著「大師!」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樣,我們正隔著太平洋竭盡全力高喊著「大師」向您致敬。我們相信,如果您聽到了,您一定會像海明威一樣揮一揮手,大聲喊道:「你好,朋友!」
這是新經典文化的陳明俊發自肺腑的話語,這是兩位文字創作者心靈的交互,終於,2010年馬爾克斯正式向中國出版社授權。
一經授權出版,《百年孤獨》等作品異常火爆,豆瓣評分9.2,為何呢?
《百年孤獨》為何能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巨大反響?
《聖經》般的開頭,預言式的結尾。從馬孔多小鎮的創建開始,到小鎮的消失結束。這部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傳奇故事的巨著,其實寫的是整個人類的故事,具有超越了某個民族、某個國家的共性。
《百年孤獨》告訴我們,人生需要耐心,需要足夠的心平氣和,只有這樣,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諦,才能感知孤獨所帶來的使命感。
人,生而孤獨。也只有認真感知生命意義的人,才能真正讀懂《百年孤獨》。
讀過此書,你會發現人生浮躁,不過幻境,唯有孤獨,祥和寧靜。
《百年孤獨》讓文學的其他表現形式顯得蒼白而浮淺,當你合上書的那一刻,唯一的感覺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如果人生只讀一本書,就讀《百年孤獨》,如果你覺得這個這個時代的書太無趣了,不妨讀讀《百年孤獨》
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權書籍,50周年紀念珍藏精裝版只要38元,贈50周年紀念精美魔幻明信片一套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