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墨玉庫特來木村:村美人和奔小康

2020-12-07 中國文明網

  【新聞手繪】5月8日,在新疆和田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駐村工作隊隊員董榮華(左)給村民阿米娜罕·居馬講解如何重新辦理醫保卡。□本報全媒體記者木合塔爾·艾皮熱 作

  通往新疆庫特來木村的水泥路,平坦如砥,暢通無阻。

  「這是深度貧困村庫特來木村嗎?」「村委會的牌子在那兒掛著呢,這還有假不成?」村民阿米娜·託合提買買提看出了記者的疑惑,笑著指給記者進村路。

  走進村莊,屋舍儼然,果樹迎門。一站式服務大廳、紅色記憶展館、暖心小遊園映入記者眼帘……

  墨玉縣吐外特鄉庫特來木村是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一個小村落,4月22日,記者來到這裡,眼前的村莊村美人和,處處皆景。

  村莊美了 村民的笑容多了

  「修路、整渠、安路燈,幾十年沒有清理的垃圾被清走了,家家戶戶大變樣。」

  「原來窮,也沒心思收拾,院子裡髒亂差。現在日子好了,鄉親們也學著種樹種草種花。」

  記者在庫特來木村採訪時,村民們七嘴八舌地訴說著村裡的變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村子有活力,脫貧才有動力。」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何勇說,工作隊進駐後,決心先從美化環境做起。

  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帶領下,村民人人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垃圾丟棄地被修建成小遊園,四周種上梧桐樹和花草;寬敞的村委會大院搭起葡萄架,種上花草樹木;鄉間小道圍上一圈木柵欄,再粉刷一番,田園氣息撲面而來。硬化路面、修繕房屋、建公共設施,庫特來木村煥然一新。

  如則託合提·庫爾班是村裡的老人,身體硬朗,腿腳利索,平時沒事就喜歡去村委會旁邊的小遊園散步。「這裡環境好,一到傍晚,來散步的人特別多。」如則託合提說。

  在庫特來木村,受益於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大部分村民都住進了新房。去年起,村裡又對每家每戶的院落進行設計改造,實行養殖區、種植區、居住區三區分離,並給村民發放花苗、菜苗等,既美化了庭院,又增加了收入。

  「再不抓緊澆水,會影響長勢的。」貧困戶如孜妮薩·玉素甫在自家庭院裡忙著給前兩天栽下去的辣椒苗澆水。怎麼種好辣椒,她現在駕輕就熟。

  腦袋富了 脫貧的動力強了

  環境美了還不夠,腦袋富起來才能真正激發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內生動力。按何勇的話說就是,苦熬不乾等著要,只會越來越窮。

  如何讓村民的腦袋富起來?工作隊開動腦筋,先從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開始。工作隊利用村裡一處閒置空房,裝修翻新,建起了一座紅色記憶展館。村裡的草根宣講員變身講解員,給村民講解在展館展出的一些革命戰爭年代的老物件,弘揚優良傳統,激發村民用奮鬥改變命運的鬥志。

  村裡還通過評比「五好家庭」「種植能手」「庭院改造達標戶」等活動,在村裡營造出人人學先進、當先進的氛圍。現在村民閒暇時,常會去村委會的書屋、文化室看書「充電」。

  業餘生活豐富了,村民們的幸福感增強了,主動脫貧的意願也提升了。

  村民汗薩依普·吾熱依木看著周圍的人口袋越來越鼓,今年主動提出要去縣城的飯館打工掙錢。「工作隊是真心為我們脫貧著想,我們自己怎麼能放棄?」他不好意思地說,「以前怕幹活辛苦,今後可不能這樣了。」

  在村裡待了3年的工作隊隊員阿布都克優木·吐熱甫看得出來,如今的汗薩依普思想變了,人勤快了,脫貧的願望也強烈了,而這正是工作隊最希望看到的。

  「今年,村裡有260餘人外出打工就業。」阿布都克優木說,村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請外出就業實現脫貧致富的村民現身說法,去一次不管用就兩次、三次,嘴皮子磨破,再執拗的村民也被說得心動了。

  有事做了 奔小康的底氣足了

  村裡發展產業的條件有限,那就先扶持見效快的。在工作隊的幫助下,致富帶頭人海如麗汗·艾合買提把家裡的彩磚作坊擴大成水泥製品廠,吸納了14名勞動力就業,其中有8名貧困戶。

  記者走進庫特來木村水泥製品廠時,努爾麥麥提·圖拉正在為彩磚脫模的事發愁。他正在反覆試驗,如何讓彩磚從模具裡出來時完整不缺角。努爾麥麥提是貧困戶,在廠裡幹的時間最長,拿的工資也最高。「工資是計件的,幹得好就拿得多,我加油幹,今年脫貧沒問題。」努爾麥麥提信心十足。

  現在村裡正在籌備發展木器加工廠、建築工程隊和魚塘合作社,充分利用村裡的優勢,增加村民和村集體收入,提高脫貧成色。

  經過努力,如今村裡只剩下最後幾十戶貧困戶,縣鄉、工作隊、村兩委、貧困戶正上下齊心,一步一個腳印,力爭儘快甩掉貧困帽子,確保全村人一個不落脫貧奔小康。(記者 王玉召)

相關焦點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線調研②|庫特來木村:村美人和奔小康
    天山網訊(記者王玉召報導)通往庫特來木村的水泥路,平坦如砥,暢通無阻。走進村莊,屋舍儼然,果樹迎門。一站式服務大廳、紅色記憶展館、暖心小遊園映入記者眼帘……「這是深度貧困村庫特來木村嗎?」記者疑惑。「村委會的牌子在那兒掛著呢,這還有假不成?」村民阿米娜·託合提買買亮起嗓門,笑著給記者指了路。
  • 聚焦經濟發展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一線調研② | 庫特來木村:村...
    一線調研{庫特來木村村美人和奔小康}通往庫特來木村的水泥路,平坦如砥,暢通無阻。「這是深度貧困村庫特來木村嗎?」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帶領下,村民人人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垃圾丟棄地被修建成小遊園,四周種上梧桐樹和花草;寬敞的村委會大院搭起葡萄架,種上花草樹木;鄉間小道圍上一圈木柵欄,再粉刷一番,田園氣息撲面而來。硬化路面、修繕房屋、建公共設施,庫特來木村煥然一新。如則託合提·庫爾班是村裡的老人,身體硬朗,腿腳利索,平時沒事就喜歡去村委會旁邊的小遊園散步。
  • 漫路村:凱博帶動奔小康
    原標題:漫路村:凱博帶動奔小康
  • 渦陽陳大鎮史韓村:駐村工作隊帶領群眾奔小康
    自從駐村幫扶工作隊到了以後,村黨總支建設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凝聚力不斷增強,村莊搖身一變成了「五星級」村。日前,記者在陳大鎮史韓村看到,一幢嶄新的辦公大樓矗立在村裡,樓上有幹部在開會,有村民在辦事,出出進進,忙而有序。「這都是駐村工作隊扶貧建設的,辦公大樓很氣派、風光,樓上還有會議室,電腦、桌椅辦公設施齊全,環境好,幹部在這裡辦公更方便,群眾來辦事都說好。」
  • 大豆變「金豆」 鄉親唱著村歌奔小康
    大豆變「金豆」 鄉親唱著村歌奔小康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美麗鄉村建設和調優農業種植結構見成效「巴彥大豆」訂單排到明年。近日,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的一段MV「火」了。在碧浪翻滾的青紗帳和滿眼金黃的豐收場景中,一曲村歌唱出了美麗鄉村建設和調優農業種植結構的成效,唱出了鄉親們增收奔富的美好生活。這段MV全長3分30秒,鏡頭從地理標誌農產品「巴彥大豆」幼苗破土而出,到飽滿的豆粒堆起「金山」,再到基層黨建凝聚人心、有力引領……豐裕村因「豐」而「裕」,村子更美了,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笑容。
  • 一空說玉:經常被誤作是墨玉的新疆塔青料
    和田玉中有一種非常會偽裝自己的玉石,肉眼看去其全身通黑,不經意之間我們就會將其認為是墨玉,然而在打燈下它們往往會原形畢露,我們就可以看出它泛著微微的青光,這種玉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和田玉塔青玉。今天【一空說玉】就來介紹一下和田玉玉青玉中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塔青玉。
  • 幫村助農奔小康:第一書記「靚變」獲群眾點讚!
    幫村助農奔小康:第一書記「靚變」獲群眾點讚!駐村50天了村裡來的那群「年輕人兒」怎麼樣了?那些第一書記?他(她)們變了…變成啥樣了?我們一起瞅瞅去!集合啦!!!「第一」是組織給予的重任,是群眾寄予的厚望。選派到村的第一書記,是村裡急難險重工作面前責無旁貸的「第一人」。
  •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2020-08-27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寶石」發著光,哈尼人民奔小康!必須去看看
    「綠寶石」發著光,哈尼人民奔小康!綠春縣騎馬壩鄉瑪玉村(圖片來綠春縣融媒體中心)「青山綠水饋贈的『天然氧吧』,換來了村民的身心健康,滿目綠色產業也是村民依託奔小康的財富。」
  • 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題: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記者趙超、康淼、侯雪靜、楊靜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火熱的生活,記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帶來的山鄉巨變,聆聽廣大人民群眾自強奮鬥、團結攜手奔小康的時代交響。 小康,飽含著中華民族對幸福的憧憬和期盼。
  • 徐大文:自力更生奔小康
    村6組水泥村道盡頭,脫貧戶徐大文正揮舞著笤帚,清掃自家門前的積水。  「我們家在村子邊緣,原先只有一條泥巴土路供進出,沒想到扶貧工作隊來了以後,直接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黨和政府的政策真是好啊!」徐大文充滿感激道,黝黑的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徐大文妻子患有輕度智力殘疾,兒子還在讀小學。先前,徐大文在外務工,每年有5到6萬元的勞務收入,尚且能基本維持家中日常開支。
  • 【脈動吉林】青山綠水蹚富路 特色產業奔小康_吉林廣播網,吉林人民...
    【脈動吉林】青山綠水蹚富路 特色產業奔小康 作者:張華、吳爽、趙文博    編輯:王欣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20-05-25 07:05
  • 修"致富路"搭"連心橋",這個人武部助力後大房申村奔小康
    「東山再起」東山路——瀋陽市鐵西區人武部助力後大房申村奔小康■蓋文習 婁軼斐 解放軍報記者「快來看看今天剛出欄的肉雞。」在後大房申村林園生態養殖基地,養殖戶張洪濤正忙著給肉雞出欄裝籠,一箱箱雞鴨等農禽產品還來不及碼放整齊,就被裝車運走。如今山村忙碌紅火的景象,3年前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張洪濤想都不敢想。多年來,後大房申村只有一條名為「東山路」的山道通往外界,一遇到雨天就泥濘不堪。貨車進不來,成熟的肉雞隻能延期出欄,增加養殖成本和風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託布裡哈提村幸福生活踏歌來
    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標所在。2018年,工作隊協助村「兩委」釐清發展思路,提出「農戶+合作社+基地+公司」的產業扶貧模式,積極促成與新疆天萊牧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作,推動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工作隊還依託「訪惠聚」項目,以奶製品加工廠為突破口,實現產業帶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黃牛哞哞叫,農民奔小康
    黃牛哞叫,農民奔小康!曾經傳統的農耕小村靠解放思想、人人爭先,奏響了四季小康歌,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先進村!故事1敢拼敢闖 鄉村瓦匠變身養牛大戶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村裡路封了,飼料進不來,牛出欄後運不出去。
  • 隴南因地制宜種天麻農民增收奔小康
    山關村位於徽縣南部深山區,地處甘陝邊界,境內山高林密,群峰對峙,層巒疊嶂,溝壑縱橫,具有得天獨厚的生產優質天麻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近年來,依託優勢資源,村黨支部堅持把發展天麻種植作為帶動群眾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天麻種植已成為該村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到了收穫季節,家家戶戶門前都晾曬著天麻。目前,該村種植天麻1.4萬餘窩,一窩預計產量5斤至10斤,產值達80餘萬元。
  • 貧困小山村變身脫貧奔小康「樣板村」
    中新網太原7月29日電 題:貧困小山村變身脫貧奔小康「樣板村」  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  盛夏時節,走進山西沁縣漳源鎮北安家嶺村,看到錯落有致的農家院落被濃鬱的綠色包圍。  以前的北安家嶺村不是這樣。
  •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2020-12-30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田玉「墨玉」,價格為何這麼貴?別把它和黑青、黑碧搞混了
    和田玉中「墨玉」這個品種很容易就被人們忽視,在大眾印象中的和田玉要麼白,要麼綠,總會覺得黑色很彆扭,其實不然,墨玉中也有上等的可以和「羊脂白玉」相媲美的存在,是非常珍稀的品種,產自新疆的玉龍喀什河流域。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遊客李冰讚嘆的,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的「津金同心·農博園·蘋果共享農莊」。在對口幫扶中,成都市新津區投入868萬元幫扶資金,引入「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理念,引進以旅遊分享為核心的品牌資源,通過集體經濟股份化改革,引導村民和村集體將土地及果樹、房屋等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代村民持股,按股份給村民和村集體分紅;並以建設運營一批共享農莊為引爆點,帶動村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