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眾生平等,為什麼還要再三拒絕女子受戒?

2020-12-14 龍哥說

在佛門中有很多偉大的女性。如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勝鬘夫人說一乘法、摩登伽女出家證果、大德鹿母布施第一、末利夫人聞法證果,其中尤以崇高聖德的大愛道(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為出家女眾之首,成為佛教有女眾出家的起源。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後,並沒有馬上成立僧團,在釋尊成道後至鹿野苑說法,度僑陳如等五比丘聞法證聖,從此人間才有真正的佛家三寶及僧伽集團的出現。但這些僧伽都是佛教的男性,當時還沒有佛教出家的女性。

佛教什麼時候接受女子受戒呢?據經史所載,佛陀成道說法三十年後,才有曾經撫養佛陀成人的姨母摩訶波閣波提(又譯名大愛道)要求出家,但兩次墾求,佛陀均未許可,到後來做第三次懇求,又有阿難在佛陀面前懇求,說好話,佛陀終於答應接受女性加入僧團。

女性在受戒時,佛陀制定出很嚴厲的戒條,這就是比丘尼戒律中最有名的「八敬法」。

佛說眾生平等, 為何再三拒絕女子受戒?其實這有佛教發展的需要,更有現實的考慮。

佛說眾生平等,是指在佛法面前都是平等的,女人精進修道,亦能證得四真道果;過去諸佛之法,亦多有四眾弟子。那為什麼不讓她們出家呢?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01第一方面:

佛是全智全悲的,可以觀察眾生的因緣,如果輕易讓婦女出家,她們不會珍惜這個殊勝的因緣。

02第二方面:

時代條件限制,不允許佛陀接受女弟子。

當時的印度,是婆羅門教和文化佔統治地位的社會,種姓制度嚴苛(今天的印度其實也還是),刻意貶低女性的社會地位,女性基本上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宗教生活則是男人的特權。

婆羅門教和其他沙門派別沒有女性出家人,所以如果佛陀接受女人出家,必然影響到當時的人對佛教的看法,使人們對佛教採取批判的態度,不利於佛教的初期傳播和發展。

03第三方面:

佛教的乞食(化緣)是主要的生存方式之一(但不排斥精舍,傳入中國漢地後,乞食就沒有沿用),如果允許女人出家,佛教徒的生活來源就成為致命的問題,直接影響到佛教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佛陀本人曾對阿難說過:「如果女人不出家,社會賢達就會敬重佛教,願意供養我們,如敬日月天神,佛法正道便可長存千年。但因允許女人出家,佛法正道便只能存在五百年,因為願意供養的人減少了。

04第四方面:

那時僧團組織尚未健全,沙門比丘還在過者風餐露宿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不適合女性,單從生理考量和生理不便,就是一個大問題。

早期的僧團是混居的,曾發生過僧尼通姦破戒還俗之事,被外道藉口攻擊,破壞了僧團的清淨,後來才開闢專門的獨立尼眾道場,男女分開居住。

佛陀不準女性出家,主要是從僧團存在的角度上考慮的,這是當時印度社會的客觀狀況所決定的。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就在人世間,我們修行悟道離不開人世間。這一點佛陀當初就看得很清楚了,佛教的發展,也要根據當時的社會條件來制定相應的戒律。

就像在中國,佛教初期的發展,都是帝王將相推動的。道安大師曾說:「今遭荒年,如不依國王,則法事難立;普施教化,自必廣弘流布。」

相關焦點

  • 佛教說的眾生平等是什麼意思?
    有人聽到「眾生平等」就會有疑問,明明眾生貧富貴賤不一樣,明明大家高矮胖瘦也不一樣,明明大家善惡美醜也不一樣,哪來的平等呢?眾生不平等,那是因為眾生努力的不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同的業,有不同的結果。
  • 佛說「眾生平等」,為何進到寺廟卻要跪拜?拜誰?要怎樣拜?
    佛說「眾生平等」,為何進到寺廟卻要跪今天和大家講一講為什麼我們進到寺廟,或者說看到佛像都要拜一拜佛說「眾生平等」,為何進到寺廟卻要跪而另一個含義是什麼呢?在佛教中,一再講誰是佛,佛究竟是誰,佛在什麼地方?其實即心即佛,佛就在人的心中。誰是佛,你自己就是佛。而當你還在迷惑的時候、還在執著的時候。那你就是一個人,一個普通的凡人而已。而當你放下執著,頓悟了以後,那你就是佛。
  • 佛為什麼說沒有眾生可度
    佛在《金剛經》第三品大乘正宗分裡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佛為什麼說沒有眾生可度呢?
  • 宇宙法則下的眾生平等
    佛說,眾生平等。但我們目之所及,眾生並不平等呀,人與螻蟻就不用說了,人與人之間也是極不平等的,富有與貧窮,健康與病厄,美麗與醜陋,好運與衰運,聰明與愚笨等等。難道是佛說錯了嗎?佛沒有錯。所謂眾生平等,可以從三個層面去理解,即世俗層面,宗教層面,宇宙法則層面。首先說世俗層面,眾生平等即人類的公民權力平等,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多贅述。其次是宗教層面,拿佛教來說,三世六道是佛教設定的時空模式。
  • 為什麼佛說六道眾生裡面人身最可貴?可貴在哪裡?
    1.淨空法師:為什麼佛說六道眾生裡面人身最可貴?可貴在哪裡?『諸佛經道』,佛所說的一切經,佛所教人修學的一些方法,不容易得到,不容易聽到。佛在經論裡頭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人身在六道裡面,在我們現在這個狀況之下來看,壽命非常短促,壽命不長。
  • 文鈔讀書會共修第159天丨自誓受戒
    受戒一事,若男子出家為僧,必須入堂習儀,方知叢林規矩,為僧儀則,則遊方行腳,了無妨阻。否則十方叢林,莫由住止。若在家女人,家資豐厚,身能自主,詣寺受戒,亦非不可。至於身家窮困,何必如此。但於佛前懇切至誠,懺悔罪業一七日,自誓受戒。至第七日,對佛唱言,我弟子福賢,誓受五戒,為滿分優婆夷(優婆夷,此雲近事女,謂既受五戒,堪事佛故。
  • 極樂佛國既然為大乘平等境界,經文為何說九品蓮花和品味階級
    打開四十八願,沒有一條願說有九品,都是講往生之後有怎樣的功德利益,大家平等,這就太多了。為什麼《觀經》要講九品?「此是釋尊之巧言也」,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善巧化度眾生。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巧言」呢?釋迦牟尼佛自己在《阿彌陀經》裡就發出感嘆,「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為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眾生說法,如果一開始就說完全平等之法,沒有人能接受。
  • 佛說阿彌陀經析.190 佛陀把餘下未解脫的眾生交付給地藏菩薩了
    我們的剛強難化,讓佛陀打掉牙肚子裡咽,於是佛陀在最後的時間,把餘下的眾生交付給地藏菩薩了,把這十之一二的眾生託付給地藏菩薩,並且敦促其他大菩薩、大鬼王、天王護衛我們,幫助地藏菩薩,就在那麼難得的機緣,連救度母親的事情都沒有下文了,而對這餘下的眾生救度要求是:一讓他們都升天,不要落惡道受苦;二是讓眾生都能遇佛授記。
  • 為什麼佛說我們是顛倒眾生,顛倒眾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還不知道
    就是九法界,除了佛,九法界眾生的顛倒之因。如果依著第一義諦來講的話,我們常說的離名絕相,那麼十法界就沒有十法界,十法界是個假名,隨緣,染淨緣,假名十法界。十法界都叫做眾生,但是九法界的眾生是違背了真性,叫做顛倒眾生,假名顛倒眾生;佛法界的眾生和佛妙理,叫做不顛倒眾生,假名不顛倒眾生,所以叫做覺。
  • 佛之最後供養,為什麼會是一份「毒蘑菇」?
    可許多人不解:為什麼佛要接受鐵匠純陀最後的供養,讓痴愚眾生誤以為佛是誤食「毒蘑菇」中毒而死呢?鐵匠純陀本是一位虔誠的信眾,為什麼莫名其妙成了「背鍋俠」?了解佛陀生平的朋友們都知道:佛世尊入滅的最後一年,他率領僧團離開了弘法半生的佛教聖地,摩揭陀國的耆闍崛山,也就是著名的靈鷲山,準備回返故國迦毗羅衛。
  • 佛教,何以將佛、法、僧稱為寶呢?我們為什麼要供養三寶?
    1、佛:佛有覺照之能--即佛寶;能說法,於法自在,故有軌持之能--即法寶;佛無違諍之過--即僧寶。2、法:法的本體、具有能生諸佛之性--即佛寶;法法平等、互不相妨(和合之義)--即僧寶。3、僧:僧具觀照之智者--即佛寶;僧有軌持之用者--即法寶;僧為和合之體者--即僧寶。
  • 戒律裡是說不能養貓狗一切畜獸,但佛並沒說不能向畜生行布施救護
    現在有一些學佛的人說,戒律裡面有規定,學佛的人不能養貓狗,不能養寵物,所以見到那些流浪貓、流浪狗之類的,也不能給它們飯吃,更不能收留它們,甚至見到它們還要把它們趕走!還有人說不能與三惡道的眾生結緣,跟三惡道的眾生結緣,這些眾生會把我們也拉下水,障礙我們修行,所以也不能和畜生結緣!
  • 自修開悟的人當受菩薩戒,若因緣不足可自誓受戒
    準備了這些供養物品供養釋迦世尊后,胡跪上香稟告曰:「弟子某某,今於本師釋迦牟尼世尊聖像前自誓,盡未來際皈命十方過去、現在、未來一切出世三寶,擁護現在、未來一切住持三寶,受持大乘菩薩心地戒,盡未來際持菩薩十重戒,盡未來際修學一切菩薩應修法門,盡未來際饒益一切有情眾生,受此三聚淨戒,生生不失此戒,世世生於佛前,得佛護念,常隨佛學,而亦不舍一切眾生。
  • 佛說真正的修行是很苦的!為什麼?不是真懂佛的人根本想不到
    宏海法師《楞嚴經·卷七》講解73隻要成不了佛,就在這個卵生之中,九法界都為卵生所攝,唯有佛一人破殼而出了。這就叫卵生。因為佛是定慧平等,沒有飛也沒有沉,沒有揚沒有伏,所以卵生就可以攝盡了。胎生也可以攝盡。我們這個胎生是怎麼來的?
  • 佛與眾生之覺悟的心
    佛與眾生本來就是一個。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念迷了,就稱為眾生。如果覺悟自心就稱為佛。所以說我們大家聽到佛字,就非常好奇,驚訝,神話呀,等等。其實呢我們所有的眾生本來就與諸位佛,菩薩是一體無二無別。同一個本性在作用。所以沒有什麼可好奇的。
  • 第41集 佛為什麼說如來藏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我們借著《勝鬘經》的經文來談談「佛為什麼要說如來藏」?《勝鬘經》中都是在說明真實如來藏的重要,可是有位主張大乘非佛親口所說的六識論法師,在他的《以佛法研究佛法》書中他說:【聽到如來藏這名詞,不要先執著有一真實的如來藏,而應探討為什麼說如來藏,如來藏究竟是什麼意義,由此始能了解經說如來藏的真義。】(《以佛法研究佛法》,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306。)
  • 在面對事相時佛魔同時出現,靈知是佛我是魔
    我現在勸你說你,是為了救你的生命,讓你好好的繼續活下去,難道你不為了眾生就無法生存下去嗎?你為何非要這樣痛苦死亡的做人呢?你著魔腦子進水了嗎?為何不能為了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呢?我理解你的好心好意,再一次的感謝你的好心勸導,但我已經認準的解脫佛道,舍己為法界眾生的菩提之路不會改變。
  • 天親菩薩說,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為何感覺佛未滿我願?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天親菩薩作論,目的就是讓所有眾生一起往生極樂。天親菩薩寫這本書不是寫來好看的,不是玩文字遊戲。一方面告訴大家我要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另一方面希望所有眾生跟我一起往生。下面講——如實稱名以上一句,《往生論注》解釋為:「稱彼如來名」,稱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是無礙光如來名。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眾生平等,就是「道」的真諦嗎?
    理解一句古人的話有多難,經歷了幾千年後,已經有無數解讀,這些解讀並非所謂的答案,而是自己對「道」的理解,中國是道、儒、佛三大思想體系交融的國度。其實即便是外來的佛家思想,也被蘊含了更多的華夏氣質。有人說它們最終趨於一個大同,就是表達眾生平等。當然這只是一種看法。因為眾生是否平等,只有最後那一刻可以認同,而這種認同還不一定正確。
  • 佛威儀萬千是給人看的,佛的大空合於眾生的大有才有宇宙同體大悲
    在《圓覺經》第三部分最後,佛繼續開示眾生。佛說:「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