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有首詞,五句話抄了五個人,沒有一字是原創,卻成永恆經典

2020-12-15 島主歷史觀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在寫詞這件事上,辛棄疾絕對是個天才。

在豪放詞領域,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寫有名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在婉約詞領域,他與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寫有名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註: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辛棄疾,字幼安,濟南人,「濟南二安」叫法由此而來。)

(辛棄疾)

辛棄疾不但能豪放能婉約,而且寫詞的技巧性也堪稱千古無二,寫出了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絕妙之作。比如他曾在新婚後不久,寫了一首思妻詞《滿庭芳靜夜思》,其詞曰:

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堂。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

這首詞一共94個字,辛棄疾卻在其中嵌入了至少25味中藥,分別是: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磺、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縮砂仁、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

「中藥」諧音「重要」,25味中藥,味味是相思,表達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深情。如此博學,如此巧妙,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除此之外,辛棄疾還有一首更絕妙的小詞《憶王孫·秋江送別》,其詞曰:

登山臨水送將歸。悲莫悲兮生別離。不用登臨怨落暉。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飛。

大意是:我山一程水一程,送了你好遠好遠。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別離。又何必登山臨水在落日餘暉中嘆恨哀怨呢?故人已去,只有秋雁年年從天上飛過。

這首詞只有區區五句,卻別有洞天,不容小覷,其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堪稱古詩詞中的極品。

(辛棄疾: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從標題和字面意思上看,這無疑是一首送別詞,但又絕非僅此而已。辛棄疾藉由此詞,真正想呈現的是人類終其一生也無法解脫的永恆悲哀,比如,首句「登山臨水」,第三句卻說「不用登臨怨落暉」,看似矛盾,實則意在表現人在時空問題上的無能為力。

末句「惟有年年秋雁飛」是點題之筆,尤其值得關注。辛棄疾畢生最大的志向便是收復舊山河,但是,當時的北方之地皆在金人手中,北徵的將士也往往是戰死沙場有去無回,每年從北方回到南方的,也只有秋雁而已,這是南宋人民與北國故土唯一的牽連。不難猜想,辛棄疾的秋江送別,送的正是北上徵戰的朋友。他期盼的是「南歸」、是「復國」,但他在內心深處又很清楚,這一切都是無望的奢求。「南歸」不易,「復國」更難。

(辛棄疾: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更絕的是,辛棄疾的這首《憶王孫·秋江送別》,全詞五句話,句句有出處:第一句「登山臨水送將歸」,出自宋玉的《楚辭·九辯》,原句是「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第二句「悲莫悲兮生別離」,原句是「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出自《九歌·少司命》,第三句「不用登臨怨落暉」出自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原句是「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第四句「昔人非」出自蘇軾《陌上花三首·其一》,原句是「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第五句「惟有年年秋雁飛」出自李嶠的《汾陰行》,原句是「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沒錯,全都是一字不差的原文引用,沒有一句話、一個字是辛棄疾的原創。

(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說的就是我!)

那麼,是辛棄疾江郎才盡於是抄襲湊數嗎?當然不是!這是古詩詞中一種特殊的體裁形式,叫「集句」,顧名思義就是集合古詩文成詩,把原本毫不相干的句子混搭在一起,組成一首全新的詩詞,既要毫無違和感,又要能表述新的主題。這種創作方式是非常有難度的,比原創更難,要求作者既博聞強識又構思巧妙,方能寫成一首絕佳新作。

那麼,辛棄疾這五句話是隨意拼湊的嗎?當然也不是!從先秦到唐宋,這五句話恰是辛棄疾精心歸納的傳統共同悲哀,看似支離破碎的句意,實際上卻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只可惜,大多數讀者並未真正領會其深意。

一首詞,五句話抄了五個人,沒有一個字是原創,卻創造了無法超越的永恆經典,這就是辛棄疾,才能通天的「詞中之龍」。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寫的是愁,卻滿篇充滿著想像,經典至極
    在李清照的詞作當中,愁是「載不動許多愁」;對於南唐後主李煜來講,愁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對於辛棄疾而言,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那,在這兒,我們提到了辛棄疾,就說說他的另一首,關於「愁」的詞作,《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這首詞,在寫「愁」方面,其實跟前面我們提到的那些,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裡面處處充滿了想像。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結尾五個字,傷感到了極點
    辛棄疾有一個朋友,名字叫陳亮。公元1188年冬天,陳亮冒著風雪步行來到江西上饒的一個奢華莊園——帶湖。陳亮雖然生活窘迫,但是此行的目的並非是為了尋求救濟,而是因為他朋友辛棄疾病了。陳亮在辛棄疾家中逗留一段時間後,就離開了。兩個人這次聚會相談甚歡,而且都文採斐然,少不了填詞交給歌女演唱。這段時間,辛棄疾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詞,其中最讓人熟知的一首,就是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王國維說:辛棄疾的詞有性情有意境,讀了這首詞才知道果然如此!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是這樣評價辛棄疾的: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可見,辛棄疾的詞作是很有自己特別風格的。辛棄疾擅長借景抒情、詠物言志,仕途的不順遂,讓辛棄疾只能在文學天地中自由抒發情緒。我們都知道辛棄疾很有能力,不論是軍事還是謀略,他都有自己的見解,可惜在當時主和派的排擠下,他無奈只能離開。在隱居江西帶湖期間,有很多經典詞作留下來。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最具有藝術性的一首《生查子》。
  • 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句話的?
    卻不想只能醉裡挑燈看劍,活成了世人眼中的詞中之龍。這就是辛棄疾的一生。 筆者曾問過不少學生:你們到底愛他什麼?畢竟半生被罷官的他,真的不能算成功。 確實這7個字當真是酷得很、霸氣得很。但頗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人卻認為這句話是指男人心腸如鐵般硬。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詞,慷慨激昂,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個不得了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是一個赤誠的愛國者。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論是武將還是文官,辛棄疾都幹得非常出色。辛棄疾有一首詞,備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一首詞中,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人了不得。
  • 夢中就可消業除障的不可思議經典:《僧伽吒經》,抄一字有大福德
    是以,夢中消業,看似不可能,其實是人生這場大夢的夢中之夢,夢中所經歷的,和此身所經歷的,也沒有什麼不同,一樣都是源於我們的「心」。所謂「夢中消業」,其實也正是在教你修心。在現實中,和持誦《金剛經》、《地藏經》這些經典的感應一樣,受持《僧伽吒經》而獲得神奇感應的事跡同樣很多,而前提是,你能誠心正意的認真受持此經。值得一提的是,在《僧伽吒經》中反覆提到,抄寫此經所具有的巨大功德,僅僅是抄寫一字,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 辛棄疾的這首詞,曾被誤解為「情詩」,居然有大哲理,令人驚嘆
    雖然她們笑語盈盈地離去,留下了一抹淡淡的香氣古往今來,寫哲理詩的詩詞作家很多,但能把一首哲理詩偽裝成情詩的,實在是令人驚奇不已。偽裝得有多成功呢?而它的作者就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辛棄疾,在中國詩詞界地位極高,不僅與豪放派詞人蘇軾合稱「蘇辛」,也與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合稱「濟南二安」。另外,辛棄疾還是一位非優秀的將領,可謂能文能武,因此世稱「詞中之龍」。
  •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辛棄疾的詞,用典巧妙,包含萬千,風格豪邁深邃。這種創作風格和他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 辛棄疾是智勇雙全的英雄,曾經帶50名騎兵直奔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生擒叛徒送到建康處死。但是自從南宋王朝符離之役失敗後,就選擇了委曲求全,通過納貢求和。而辛棄疾也被貶了又貶,到處當地方官,本是將才卻無兵可領,報國無門,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
  • 辛棄疾很豪邁的一首詞,只有短短8句話,卻點透了天下學子的心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相同的看法,雖然不好說我們以後幾十年的知識儲備有多少,但是對於大多數接受教育的人來說,高中畢業那一刻,就是他們人生中知識儲備最多的時候。 再以後上大學,參加工作,許多用不到的常識性知識就慢慢忘記了,比如大學裡學到馬原,學到近現代史綱要,都能很明顯的感受到那些高中時期滾瓜爛熟的知識慢慢地消失在自己的腦海中。
  • 硬漢柔情 辛棄疾那些柔情和小清新的詩詞
    談起辛棄疾,我想不用過多介紹,著名豪放派詞人、南宋將領,有「詞中之龍」的美稱。他出生於金國,但是和金國有深仇大恨的他少年便抗金歸宋,高舉抗金大旗。儘管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一生以恢復為志,始終沒有改變抗金之志。於是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 辛棄疾臨終寫下這首詞,竟成絕筆,廣為傳頌,讀罷令人悲愴不已
    詞又被稱為長短句,它有特定的音律韻腳,需搭配歌曲唱和。宋代也因為詞的蓬勃發展,其文化高度發達,湧現許多優秀詞人和作品。我們都知道,婉約派詞人以溫庭筠為代表,豪放派則以蘇軾、辛棄疾最負盛名。我們今天就來帶大家欣賞南宋辛棄疾的作品。
  • 辛棄疾大醉後寫下這首詞,年少讀一次笑一次,再讀卻忍不住淚流
    因此我們如今品讀唐宋詩詞的情況下,便會發覺其中有很多的飲酒詩詞。這種詩詞便是歷代文人雅士,一邊詠頌詩詞,一邊飲酒,留下的寶貴的精神歷史文化遺產。實際上早在東晉,田園詩派的創始人陶淵明,便是一個很多寫飲酒詩的詩人。而在唐宋時期,詩仙李白的《將進酒》、王維的《渭城曲》、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名作,都能夠說成借著酒興創作而出的飲酒詩詞。
  • 辛棄疾很悲憤的一首詞,寫盡壯志難酬的無奈,最後一句成千古經典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配圖來源於《墨魂》截屏,侵刪)辛棄疾有一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非常非常有名,幾乎很多人都可以倒背如流。從標題可以看出,這是他寫給陳同甫的詞。今天要介紹的,也是辛棄疾與陳同甫酬和的詞作,最後一句"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 辛棄疾多有才華?一首《靜夜思》融入了25味中藥材,你發現了幾種
    雖然當時科技落後,但他們的學習從未鬆懈,在誠信至上、注重禮儀的時代,古人的大膽嘗試,給後世留下了一部部經典不衰、難以超越的作品。時勢造英雄、英雄出少年,辛棄疾的三觀未曾讓人失望過!在不同的領域中,這些才子創作了不同的作品,南宋時期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是最為典型的才子。提到辛棄疾,我們先來看一下辛棄疾在南宋詞壇的高度,辛棄疾的《破陣子》、《清平樂》、《滿江紅》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在後世中被奉為經典,都知他有才,但他究竟有多有才?看完他的《靜夜思》你就知道此人的與眾不同、才華的獨領風騷。
  • 李煜流傳最廣的五首詞,每首都是詞中經典,寫盡亡國之君的哀愁
    在此期間,將他的文藝範發揮到了極致,話說,李煜最有名的五首詞,每首都是詞中經典,寫盡亡國之君的哀愁。看那風雨中的殘花,像女子的妝淚,讓人心醉啊,只是再不相留,已成過往。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一句又迷倒了多少詞客!
  • 古詩文學習016:四年級下冊,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賞析《清平樂·村居》中「清平樂」是詞牌名,規定了這首詞的曲調、句數和字數,「村居」是這首詞的題目。整首詞清新質樸,淺顯易懂。上闕四句點明了老兩口的生活環境幽美,精神愉快。下闕中「臥」字最為傳神,寫出了小兒的無拘無束、天真可愛。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後,閒居帶湖期間所作的一首經典詞作。這首詞中辛棄疾主要通過對自己「少年」和「而今」的對比,高度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感受。通篇言愁,所表達出來的感情極為真摯,言淺而意深,可以說看過一眼就難以忘懷。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辛棄疾晚年最愛的詞,寫到了每個人心上!
    到了某個年紀後,越來越理解這句話。不如意十之八九,奢望一天天消失,少年沒有如期歸來,一天天地老了,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生猛不再。深夜舉杯,都是夢醉的聲音。難過?憤怒?麻木?都無事無補。所以,辛棄疾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 辛棄疾的《水龍吟》、陳亮的《念奴嬌》堪稱登臨雙絕,有何異同?
    辛棄疾的這首詞,是從寫景開始的,極具層次感,由無情的自然之景寫到有情的內心之「景」。開頭兩句寫在賞心亭看到的自然之景,「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楚天遼闊,秋色無際,江水浩浩蕩蕩流向天邊,消失在視野的盡頭。
  • 辛棄疾好友,大詩人陳亮的愛國詞,令人深思
    但很多人都知道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吧,陳亮是辛棄疾的好友。與辛棄疾志同道合感情非常深厚。但卻被世人唾棄誤解,他也是宋代的曾經考取狀元,在任職判官之前就不幸去世了,這首詞的名字是《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這首詞陳亮用比喻和引用歷史來表達自己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救國圖存的信心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