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有幸讀到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為什麼說有幸呢?因為這本書我認為它是打開我新的溝通世界的大門。
之前的我不管是當面聊天還是線上聊天,都讓我感覺到我是「話題終結者」,說著說著就沒人了。有時候會擔心是不是自己情商太低了,讓別人討厭了。看了這本書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說話也是有技巧的。
語言是窗戶,否則,他們是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們說的話沒有人聽。我們易變生著氣,一邊想著他這個人怎麼這樣不聽我說話。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話是打過去的一堵厚實的高牆,將你和對方都屏蔽在外。
這本書一共分為兩方面來進行上邊「窗戶」或者「牆」。這兩個方面是「表達」和「傾聽」,其中傾聽又分為四個要素,分別為「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以此來幫助人們扭轉負面思維趨勢,用溫和的方式化解人際衝突,以維持輕鬆和諧的人際關係。
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作比較。
這一句話出自書中的第二章「是什麼蒙蔽了愛」。這裡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愛嗎?不可否認肯定是有的,可是為什麼總是動刀動槍天翻地覆呢?
因為我們家長總是說的一句話是「你看誰誰誰,考了多少分,省了多少錢,每天都在學習」等等之類的語言。慢慢的語言就變成了一堵牆,生生地橫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只有自己的改變才能拆掉這堵牆,如果你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作比較。
在一個生氣的人面前,永遠不要用「不過」「可是」「但是」之類的詞語。
這一句話我自己是深有體會地,在大學的時候我是一個非常熱心腸的人,總是順路或者順便幫同學辦點事,帶點東西。有時候我會主動去問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後來因為朋友的一句話我再也沒有這麼主動提出過幫忙。
有一次我趕時間,朋友找到我說「幫我在列印店列印一下東西」,我回答說「我時間很趕,估計來不及」她回答我說「不過是順路幫一下忙」然後我回答說「不好意思沒時間」。就這樣簡單的對話葬送了一段友情。
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示弱並不是沒有勇氣,而是一種溝通的策略。
示弱可以看作是理性的表現,尤其是在男女關係中。道歉的往往是男性,生氣的往往是女性。因為女性就是感性動物,所以在生氣的時候總是表現得不夠理智。有時候男生的這種示弱被看作是妻管嚴,怕老婆。但是實際上卻是一種機智的聰明的解決方法。
觀察現實和察覺感受是真正智慧的表現。
有時候我們在說話的時候會一時說到忘乎所以,並沒有觀察周圍的環境。有時候我們一開始討論的話題是正常的,但是你越說越跑題,說話的對象就沒有耐心再聽下去了。或者為了礙於面子報以微笑假裝在聽,其實心裡叫苦連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覺察到對方的感受,他到底是發自內心的笑還是皮笑肉不笑的笑呢?這都需要我們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感受。
《非暴力溝通》的幾個小技巧你學會了嗎?下次在同事之間或者家庭之間談話的時候記得要回想一下今天的內容哦~
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