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在N年之前幾乎就是網文歸網文、動漫歸動漫,兩個領域互通得沒有那麼頻繁或者深入。但是這幾年來被改成動漫的網文不在少數,我們也發現,現在的網文寫作風格似乎是越來越向著動漫向靠攏了。
小說中人物的表情、動作、整體感覺都給人一種畫面感很強烈的動漫風。情節上給人一種穿越空間跟距離跳躍感卻又順理成章,在場景、對白、心理刻畫等方面都給人一種不違和。所謂不違和,就是小說裡的一切語感、氛圍、以及剛才所提到的東西,全部為了烘託主角的立體感為存在、服務。
這樣,整部小說可以看出一種動漫連續劇的雛形,具有很大的改編空間。或者說,改編起來會非常順,因為本就是衝著動漫、手遊風進行創作。
最初的一批網文比如唐三的《鬥羅大陸》等不斷被發掘,從出版到國漫,這十幾年影響了無數網文作者的靈感。這些裡程碑式的、甚至可以說已經是封神了的網文代表作,吸引了千千萬萬的後來人,憧憬自己的作品也能有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時刻。
「一條龍」的說法在網文界不新鮮,指的是一部好作品可以打通從上架霸榜、出版、改編、上線等一條龍,看你作品的潛力跟價值有多大,後期的商業價值就會有多大。為了在「一條龍」的路上不卡殼,就必須一次性打通所有環節。
因此,很多網文可以說從一開始構思的時候,就已經顧慮到了如何寫才能順利上架、順利出版、容易改編、口碑上線等等一系列環節。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神,但是誰不想做足了一切功夫爭取出人頭地的機會呢,多一份打算就可以多一份勝算,剩下的就是比拼實力跟運氣。
這樣跟風的創作形式到底是好是壞?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見得全部是壞事。能夠被出版、改編的動畫,說明原著本身就非常出色,可圈可點而且又能迎合大眾的心理。有著這樣的好作品作為榜樣,後來人的網文創作在模仿的過程之中會無形中提高很大一部分網文的質量,對於拉高整個網文圈的小說水平也很有幫助。
但是,目前由網文製作成為動漫的作品不算多到成為常態,我們很樂於見到百花齊放。所以,模仿這些作品不要緊,但是思維很容易被圈在這些網文套路中。我始終認為,個性應該大於套路,一部作品最有魅力的應該是作者的思想表達。常見的套路越多,觀眾越是會審美疲勞,不管何時,觀眾都樂於看到驚豔的好東西。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現在各大網站的網文的確都有少數十分令人驚喜的小說誕生。這些小說可以說不喜歡按照老的網文套路出牌,無論是人物人設、情節顛覆還是反轉迂迴,都讓人有種想要拍案的過癮感。
網文成動漫,似乎是男作者居多,但不少女作者的網文也不讓鬚眉,在出版、漫畫、改編影視、手遊、動畫等方面都取得不俗成績,比如《花千骨》。
從這些創作特點就可以看出,不僅男生才會有逆襲、成神、改變命運的願望,女性也逐漸拋開以往多愁善感的情情愛愛,變成了可以獨當一面、力挽狂瀾、拯救國家跟天下的大擔當人設,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全民想要看到的風尚。
隨著動漫越來越從小孩蔓延到大人,隨著動漫產值的崛起,未來看似不相關的領域會更加變成產業鏈上的不同輸出環節,網文跟動漫的結合就是一種環環相扣的模式。在這裡還要補充一點疑惑,為什麼被改編成為動漫的,會是網文居多?
曾經有人對網文抱有偏見,認為嚴格來說網文不屬於文學範疇,但是後來相關部門發聲:網文跟傳統文學只是形式不同,應該一視同仁,並且應該認可網文的發展趨勢。
在這個基礎上有人就會有疑問:既然一視同仁,唐家三少等網絡作家的小說算精品,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品更加算是經典了。但為什麼不見莫言、餘華等作家傳統這些文學作品改成動漫呢?其實,答案非常好理解。
動漫是一種符合大眾的輕快的娛樂方式,儘管也是屬於文化的一種,但是動漫的娛樂功能、屬性非常明顯,娛樂性也是動漫的優勢。而虛構的網文誰都不能否認是一種商業形式,網文的確就是商品,跟動漫的娛樂相乘可以實現兩者商業值最大化。
傳統文學作品大都是寫實的,具有嚴肅的現實寫照意義跟人文藝術高度,所以情節不適合用於動漫改編,那樣會使得現實文學沒有警醒意義,會讓世人把人性的喜怒哀樂都不重視、看得隨意跟輕浮。
還是那句話,大人也是小孩。動不動就把小說改成動漫不一定就是浮躁,當說教、看書、講道理、自我治癒等等都無法彌合我們的傷痛或者煩惱時,看動漫就成了大人最好的自我心事消化路徑。網文動漫化是一條剛剛發展起來的路,以後還會持續走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