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一)釋字
引
《說文》:「引,開弓也。從弓|。《注》:臣鉉等曰:『象引弓之形。』」《集韻》:「引,導也。」《易·繫辭傳》:「引而伸之」。《萃卦》:「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盧綸《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引」當從弓拉弦,本義為拉弓,泛指為拉,引申為延引、引導、延長、延續。這裡指時間上的延長。
(二)釋象
《兌卦》是由《大壯卦》變化而來。《大壯卦》先變為《兌卦》,然後《兌卦》再變為《革卦》。《大壯卦》兩陰居上,卦變時,六五陰不斷下行 ,而上六陰則完全未動,未動則不知其所變。《大壯卦》變《兌卦》時,三爻與五爻「商兌未寧」,爭奪王位,作為近君之臣的九四爻則介於其中而無所適從。上六同樣為近君之臣,也同樣無所適從。
九四爻到《革卦》時「有喜」,說明其順從了新君,所謂「改命之吉」。而上六到《革卦》時,仍然不能斷定其態度的變化。《革卦》上六爻辭曰:「君子豹變,小人革面。」上六或「君子豹變」或「小人革面」,這兩種可能性還是同時存在。故上六的選擇最終還是不能完全確定,還要看以後的變化,故《兌卦》上六爻辭曰「引兌」。 「引」在這裡就是指時間上的延長和延後。「引兌」就是指目前無法知道上六的選擇,還要看以後的變化,故《象傳》釋曰:「上六引兌,未光也。」「未光」就是指還沒有明確。
(三)義理
國破山河在,恥為亡國奴,這是就外族入侵而言,外族入侵是敵我矛盾,我們應該奮力保衛自己的國家,以免亡國滅種。然而一國之內,君不君,則臣不臣,君主暴虐則天命有革,這是自然規律,故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腐朽的舊王朝被推翻後,人民有權重新作出自己的選擇,無論是「豹變」還是「革面」都無可厚非。
上位是三公元老之位,一般為帝王之長輩元老。天命變革,君位易主,舊政權的三公遺老們將何去何從呢?《象傳》所謂「未光」就是不明確的意思,指舊王朝的三公遺老們何去何從還不明確。那麼什麼時候能明確呢?《兌卦》最終會變成《革卦》,《革卦》上六爻辭曰:「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其《象傳》釋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這樣,舊政權的三公遺老們就分為兩種人。一種如豹,稱為君子;一種似羊,稱為小人(順臣)。《革卦》九五為虎,上六為豹,豹雖不會順從於虎,但也不會與虎爭雄,虎豹相遇,豹會主動避讓,故兩者可以相安無事。
殷商滅亡後,商紂王的叔叔箕子不願為周臣,遠去朝鮮之地,建立了箕子王朝,周王朝亦不強其為自己的臣子,並在事實上承認箕子王朝,雙方相安無事。周王朝與箕子王朝就是虎與豹的關係。《革卦》上六為兌體主爻,「兌為羊」,羊性順從,舊主去了,就很自然地順從新主,謂之「革面」。所以其《象傳》曰:「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這裡的「小人」並無貶斥之意,只是謂其順以為人臣也。君為大人,為君子,臣相對而言為「小人」。殷商滅亡後,商紂王的長兄微子啟就歸順周王朝,被周王朝封於宋,建立宋國,成為周王朝的臣屬諸侯國。箕子可謂「君子豹變」,而微子則為「小人革面」,然箕子、微子皆分別被尊稱為「殷之三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