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白」不是顏色 只存在於感覺認知中

2021-01-13 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在《白》這本書裡面,原研哉講到,前言一開始就講的很清楚,本書講的不是顏色,其實他是在嘗試探究一個叫做白的實體,白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為什麼說它不是個顏色呢,他這麼說,白這樣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其實白只存在於我們的感覺認知中,因此我們一定不要試圖去尋找白,而是去找一種感覺白的方式,請注意,這是一個很特別的一點。

鳳凰衛視2月18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

梁文道:昨天跟大家談到了一些關於生活美學的東西,於是就讓我想起來我們日常生活裡面現在給我們進行審美上教育的,最主要的未必是什麼藝術家,而是一些設計師,設計師在幹什麼呢,設計師不是為了要把一些日用品或者一些平面的東西設計的好看,他們其實是要在努力的設計出一種環境,在這個環境裡面,我們人跟人之間產生交流,有溝通,同時他也規約了或者導向了我們的欲望,這麼講似乎十分抽象。

那麼為了要了解這個抽象背後他裡面一些很容易明白的一些原則跟道理,我今天給大家介紹這本書,《白》這本書相當的白,那麼我在這個節目裡面會反光,我就把他放下來,但是你可以看到他的封面,白的很乾淨,因為這麼白的一個封面就是它的作者原研哉自己設計的,而原研哉這位今天非常著名的國際上都很有名的日本設計大師,最有名的地方之一大概就是他對於白色的運用。

他寫這本小小的書《白》是為了要幹什麼呢,我們先講講原研哉,今天很多年輕人大概都對原研哉不會陌生了,因為我知道很多年輕人包括中國的年輕人,都很喜歡無印良品的東西,而這個品牌的東西裡面有很多的他的整個美學的導向,設計的總監各方面,曾經就一直都是由原研哉來擔任,而我對原研哉最早的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的作品是他幫日本一個醫院,叫梅田醫院做的一個視覺導向系統的設計,我建議大家可以上網上看一看,你一定會一看就覺得他怎麼那麼可愛那麼溫暖一家醫院。

這個醫院他裡面的很多的指示牌都是那麼軟綿綿的圓乎乎的,讓每一個進來的病人或者家屬都感覺到那種特別溫暖的人性化的感覺,但特別的地方是什麼呢,是這些東西他主要的色彩基調是白色,而白色本來就是一個醫院的顏色,平常我們在很多醫院看到的東西也都是白色,而白色會給人感覺冷冰冰,我們現在想到一個白色的醫院甚至會聯想到很多很不好的東西,比如說死亡。

那為什麼在原研哉的作品裡面,這個醫院的白色會變得反而是溫暖的呢,這就說到白的不同了,好的設計師應該能夠注意到白的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方向。

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裡面,他怎麼講,他前言一開始就講的很清楚,本書講的不是顏色,其實我是在嘗試探究一個叫做白的實體,白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為什麼說它不是個顏色呢,他這麼說,白這樣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其實白只存在於我們的感覺認知中,因此我們一定不要試圖去尋找白,而是去找一種感覺白的方式,請注意,這是一個很特別的一點。

我常常說,一個好的設計師或建築師,他總是一些會問好的問題的人,而這些好問題永遠都是一些最根本的問題,比如說我以前在這個節目講過,一個好的設計師要設計一個杯子的時候,他不會去想怎麼這個杯子更實用更漂亮,他首先該想的是什麼叫做杯子,重新定義杯子或者從被子的定義下手來做一個杯子出來。

那麼同樣的,在原研哉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白的一個根本的思考,白是什麼呢,白常常是用來映襯別的顏色而存在的一種背景,白是人死了之後剩下的白骨的顏色,也是人類剛剛出生要喝奶的那個顏色,白更重要的其實是一種感覺他存在的方式,什麼叫感覺他存在的方式,我們講的好像太抽象了,我們來具體講一點。

他這邊說到他曾經是很沉迷顏色的人,但是他發現現在的技術現在的手段使得我們街上生活有越來越多的顏色的時候,他反而開始關注他的設計工作裡面的細微情感與審美差異,比如說白色,他說白紙,比如說他以前做很多的書的設計,例如這本書的設計就是他做的,白紙有無數種,有些平滑如鏡面,有些看起來像鯊魚皮一樣粗糙,有些有著石膏般平整的表面,有些則有著蛋殼式的機理,有些閃亮如覆上了滑石粉,有些則銀白如雪,我們找到的白紙可能摸上去像陰天般模糊不清,看上去如毛毯般又軟又厚,或隨和或強硬,可以不斷的找下去,於是他最後他發現,只用最白的紙其實反而不能夠給人一種白的最強烈印象,一本紙使用純白的書給人留下的印象會很弱,相反的,怎麼樣呢,你把一個半透明的玻璃紙放在一種有蛋殼機理的皂白紙上的時候,白的深度就會被喚醒了,顯現出來了,這種白是一種不透光的白,你會覺得他更加的聖潔親歷。

那麼也就是說,白這種顏色我們對他的感知或者任何顏色我們對他的感知,不只是那個顏色本身,不只是個科學的東西,還要考慮到他的重量感,他的質感,我們對他的感情甚至一個文化裡面對他的記憶,從這裡面原研哉就進入了日本審美文化裡面很多很重要的東西,比如他分析到了,當然是很小的書裡面短短幾句話,談到了長谷川等伯的松林圖,這是日本書畫史上的國寶,講到了這幅畫,跟我們南宋的禪畫文人畫的關係,尤其是梁濤跟他們之間的關係,然後也講到了日本有名的伊勢神宮的建造過程跟裡面講空,這個空這個觀念跟日本美學為什麼那麼重要,他都認為其實也是白的一種的變形或者是跟白相關的東西。

但是對於我們一般的愛書人來講,這裡面最讓人感興趣的還是他講到關於紙張跟書籍的設計,因為原研哉作為一個設計師,其實很多設計師都喜歡設計書,對他們來講設計書是個很重要的一個挑戰,設計書的時候呢,就能夠讓他們回去問很多根本的問題,而原研哉做的很多書的設計也都非常的漂亮,有些日文書就像我看不懂我也會很喜歡。

比如這裡面他就講到,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說過去白紙這種東西是主要載體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到一個文字黑字一寫在白紙上就不能被改動,所以下筆之前刻字之前,你要仔細琢磨,然後他就講到了著名的賈島推敲的故事,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現在電腦上,在網際網路上面,我們可以隨時修改任何東西,因此也就再也沒有一個不可逆轉的情況發生了,這是一個非常紙的時代,沒有紙的時代裡面,沒有的是什麼呢,也就是下筆成文之前的推敲,由於沒有下筆成文之前的推敲,所以我們今天在網上說話也就變得很習慣很隨便了,反正這一切都是會被修改的,也可以被修改的,不是嗎?

《開卷八分鐘》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梁文道【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17:05-17:15

重播時間:周二至周六00:25-00:35

相關焦點

  • 原研哉與他的「白」
    原研哉作為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先生的設計吸引了無數人,他所著的《設計中的設計》《白》等書籍也被許多人奉為設計聖經。2012年3月,《白》開始在中國大陸發行第一版,4月就開始第二次印刷。書籍《白》①「白」,是在談到原研哉先生時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 原研哉:在寂靜中尋找存在與設計的本質
    因為設計要儘可能地顯現事物中那些不易察覺的形狀與氣質,白色便是原研哉設計中運用最廣泛的顏色,第一次從白色中獲得啟示是大學時代,當時他造訪一座孤懸海 外的小島,發現島上的教堂、人們家裡的牆壁都是純淨的白色,在染上塵埃之後,人們從不去擦拭,而是噴上白色的漆,保有一份無暇。面對純白本真的世界,原研 哉被深深地打動了,他站在小島上,想像時間的奔湧而來又轉瞬即逝的存在感。
  • 從原研哉的哲學中學習海報設計
    每當我們談及原研哉的設計理念時,總會談及到「白」、「觸知」和「容納性」。雖說讀過不少原研哉關於設計的著作,也反覆地琢磨過原研哉大師的作品,可還是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把這些模糊的概念轉化為清晰的認知,那麼在這篇答案裡,就以如何解懂大師的設計理念,和大師又是如何將其運用海報設計上的問題?我來談一談自己的理解,來回答「大師是如何設計海報」的問題,本文若有不足之處,還望海涵。1.
  • 日本設計師原研哉——設計是一種教養
    在上一回透過設計浪人的採訪中,原研哉除了暢談展覽『SUBTLE』 PAPER SHOW的策展理念外,更難得地聊起了自己對於設計的諸多想法,也給予年輕設計師一些創作上的建議,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原研哉的設計世界裡吧。Q:您曾寫過一本名之為《白》的書籍,針對「白」以各種角度分析詮釋。在我人生當中,目前曾看過最白的事物是參加親人的撿骨儀式時看到的「白骨」。
  • 原研哉:設計影響消費模式 無印良品"這樣就好"
    原研哉強調,設計的意義並不在於創造靚麗的形態,設計的力量體現在探求事物與人類之間潛藏的那種肉眼看不到的關係的過程中 ,讓人們意識到在日常生活的背後隱含的環境形成系統中存在的諸多本質性的問題。對於什麼是好的設計,原研哉認為,精心設計的作品可以喚醒沉睡的意識,隨後欲望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消費模式、資源利用形式,也使生活方式發生改變。
  • 設計家|大師原研哉:從「平面」到全人類的設計傳播旅途
    也就是老莊思想,或者說與禪的思想很接近,「empty」並不是空,所以變換成了白色。」隨著MUJI的產品定位,推廣理論的不斷推演,在2003年,名為「地平線」的系列廣告問世。而這一系列廣告也奠定了原研哉關於「白」這一理念的重要地位。MUJI宣傳海報「地平線【烏尤尼鹽湖】」「白色這個東西,絕不僅僅是指單純的顏色。
  • 日本設計師原研哉:設計應隱隱透出批評的味道
    原研哉:我最早從事平面設計,接觸顏色相對比較多,但就在那段期間,我慢慢不是很喜歡五顏六色。我自己出版的書中,也特別針對白進行了一些描述,我認為白並不是顏色中的一個分類,因為白具備特殊性,可能本身就是一種透明,你把它歸類為一種顏色,是人們意識上的一種錯覺。針對好像沒有顏色的這樣一種顏色,人們有什麼樣的體會?這是我思考的。
  • 原研哉:從「無」中挖掘意義
    在書中,我們能看到原研哉一直致力於的對設計本質的探尋,實踐著的根植於本土文化的設計實驗,以及他作為一名優秀設計師的深邃思考和人文關懷。 如今,無印良品已經成為一個全球知名品牌,這其中原研哉功不可沒,而他卻說:「當我從一種廣闊的全球視角中考慮該品牌的未來時,躍入我腦海的不是要擴展其海外店面的數量,而是將無印良品的理念拋給全世界的有識之士。」 在《設計中的設計 全本》一書中,原研哉用「無,亦所有」來闡釋他貫以無印良品的理念。
  • 專訪| 原研哉,家的另一種可能
    項目總發起人,原研哉先生也幾乎每天都在展場內四處溜達,收集觀者對於這片「理想生活試驗場」的體驗和反饋。 「 原本的話呢,感覺國慶節應該來的人會更多一些,但沒想到現在中國這邊一到長假期,大家都喜歡去國外旅行,或者乾脆就待在家裡好好休息。所以來的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儘管長年往返於中日之間,也對中國人的生活有細緻的觀察、調研,國人在出行方面的喜好變遷還是讓原研哉有些意外。
  • 原研哉:「再設計」一個「家」
    在無印良品,原研哉把「空」的設計哲學發揮到了極致。    對於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無印良品來說,「反奢華」「反低廉」是它的初衷。2002年至今,在原研哉執掌下,就算是無印良品的海報,也都試圖不依託文字,只進行意象的表達,以「空」為基點,去延展豐富的可能性。    從誕生之初只有40種物品,到如今的7500多種各色產品,原研哉一直在探索無印良品更多的可能性。
  • 原研哉的設計到底牛X在哪裡?
    他的設計很日本推薦大家看原研哉所著的《設計中的設計》,從字裡行間透露出他的設計思想、哲學思辨和人文情懷。他說:做設計不應該只看短期反應,而著眼於長遠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個設計師都有這一種追求,市場的品味、對設計的感受性就會不斷地提升,社會了解設計意義的所在,設計師才會有更大的發揮,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良性循環。
  • 【王小拿看書】第五期:讀《設計中的設計》有感,走進原研哉的設計...
    接下來,原研哉談到了「讓平面設計能夠觸動人的所有感官」這種「五感」的信息建築思維方式,並以引導消費欲望作為自己的任務之一,圍繞著「無中生有」的設計理念,將著名品牌「無印良品」推向國際。在後面的幾個章節,原研哉分別介紹了日本本土的設計文化以及關於一場世界博覽會能否在森林裡開展的設計討論,並在結尾重新認識了「設計」,再設計了「設計」,對設計和信息的關係認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日本原研哉村上隆作品分別在上海南京開展
    日本藝術品對細節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原研哉和村上隆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現。上海展出的原研哉的實物、平面、影像等設計作品,呈現出設計大師一貫簡約樸素、沉穩大氣的風格。在南京展出的村上隆的版畫展,花朵、花球、DOB,則給人色彩豔麗、造型誇張的感覺。  「每一件或簡潔或『幼稚』的藝術品背後,都有一套系統的設計理念與精密的創作方式。」
  • 原研哉:創意來自看似平凡的生活
    在名為「設計中的設計」演講中,這位52歲的設計師預言了設計的「亞洲時代」的到來,並鼓勵中國的新生代設計師們從日常生活出發,通過觀察和發現,賦予設計全新價值。原研哉熱愛旅行。採訪時聊起旅行的話題,會讓他談興漸濃。「我最喜歡出發時從家到機場這段路程。旅行最有意思之處就是,你並不清楚那個地方會給你帶來什麼新鮮與刺激。」原研哉說,設計師的最大功能是發現。
  • 原研哉 通過自己設計的作品 讓人們感到一種覺醒
    古代日本人認為神明會在山上、在田野、在海中,甚至浮遊在空隙中,無處不在。「比如說拔起個大蘿蔔,蘿蔔的下面可能就有神;一粒米上可能就會住著7位神。」人們去神明那邊拜見是不可能的,那怎麼跟神進行交流呢?「人們把四根小小的柱子豎起來,在頂端用繩子相連。不是說神一定會到這個空的空間,而是可能會進入這個空的環境。在這樣的結構上再架一個屋頂,實際上就是神社的由來。」
  • 原研哉:稍微再努力一下,人還可以這樣生活
    在說起這個家的故事之前,他還是一個很酷的人——原研哉是日本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作為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日本設計中心社長,極簡主義不僅存在於他的作品裡,還鮮明地活在他身上。純黑色的T恤、純銀色的眼鏡、純白色的頭髮,接受《人物》採訪的時候,他身上沒有一點多餘的色彩。
  • 原研哉:認識未知是設計的開始
    ,這樣就給人一種十分輕鬆的新感覺。可能一提起皺紋大多數人的感覺是恐懼加厭惡,尤其是愛美的女性朋友。但原研哉和他的學生們不再將皺紋和人連在一起了,他們給雞蛋、粉餅、枕頭加上皺紋,這些皺紋不再那麼恐怖,而是充滿了情趣和新鮮感。他們還收集郵寄物的褶皺、河流的褶皺、洗過的衣服的褶皺甚至手的褶皺。如此,當人們再提起皺紋感覺便不再是可怕,而是好奇,那裡面可潛藏著一個大大的未知的世界。
  • 「新生代日本平面設計界教父」原研哉作品賞析
    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原研哉成功地將日本的傳統白色和蔦屋書店的企業形象完美地結合起來,這也是蔦屋書店這個品牌轉型升級成功的所在之一。在蔦屋書屋東京代官山分店的品牌形象設計中,原研哉重新設計了書店的標誌,標誌由「蔦屋」更新為「蔦屋書店」。
  • 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在上海與觀眾共話「設計之美」
    中新網上海3月11日電 (鄭瑩瑩 鬱玫)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11日來到上海浦東圖書館,與此間讀者共話「設計與生活」理念。此番文化創意微公益講壇由上海浦發公益基金會、浦東圖書館和喜瑪拉雅美術館聯合主辦。啟動儀式上,原研哉先生向浦東圖書館捐贈了《設計中的設計》、《白》、《日本的設計》等中文版專著,浦東圖書館向原研哉先生回贈了捐贈證書。
  • 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2020新作來拉!還有超多設計作品整理趕快收藏!
    說起原研哉 恐怕設計師沒有不知道的吧 他的著作《設計中的設計》 已經成為設計行業必讀書 還是日本MUJI(無印良品)首席設計總監 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