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講乾隆兩位皇后:出身不同,命運各異,卻都在丈夫心中無可替代

2020-12-16 騰訊網

清朝后妃制度臻於完善後,基本上分成了八個等級。即我們熟知的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作為正身旗人家的子女參加選秀,選中後稱為秀女。充入皇帝的後宮初始可封為貴人。從貴人這一等級起步,以後能否晉升,就要看自己的命運造化了。或為帝王寵幸,或母以子貴,都有晉升的機會。但真正能達到皇后與皇貴妃級別,母憑子貴是最主要的途徑。除了旗人秀女充入後宮之外,還有一部分就是內務府包衣秀女。作為內務府包衣秀女進宮,本職工作原本是做內廷服務人員。一般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出宮,自由婚配。但其中也有極個別的內務府秀女會被皇帝寵幸而充入後宮。由於內務府秀女地位比旗人秀女地位低,所以即使充入後宮,她們初封只能從答應或常在開始。當然之後能否晉升,也只能憑她們各自的造化了。

內務府包衣秀女

秀女指婚為福晉,搖身一變成皇后

旗人家姑娘選中秀女後,也有兩種去向。一是充入帝王后宮;二是被指派給近支宗室。近支宗室指的一般是皇子、皇孫,以及與皇帝同祖父的血脈宗親。我們最熟知的天字一號模範夫妻,乾隆皇帝最寵幸的富察皇后,就是在雍正五年(1727年)參加選秀女,在選中後被雍正皇帝指婚於皇四子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同年七月,16歲的弘曆與15歲的富察氏舉行婚禮。由於,富察氏是雍正指婚,弘曆明媒正娶的,所以,15歲的富察氏也就成了弘曆的福晉。

乾隆皇帝

當時,16歲的弘曆早已有了妾室,但她們都不是福晉,所以富察氏出嫁後,地位遠高於弘曆的那些妾室。結婚一年,富察氏就為丈夫生了第一個女兒,兩年後,有了弘曆的第二子永璉;第四年,富察氏又為丈夫添了一個女兒。四年後,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承大統。乾隆登基後,即立富察氏為皇后,即後人稱之為富察皇后。兩人感情一直如初。但在乾隆三年(1738年),夫妻倆8歲的兒子永璉因病夭折。這讓兩人極為悲痛。因為,乾隆早已秘定永璉為未來大統的繼承人選。而作為母親,富察皇后更加的悲痛,難以從失去愛子的悲痛中走出來。此時,她已失去一子一女,大女兒與大兒子都夭折了,唯有二女兒陪在她的身邊。

漢人裝束的雍正皇帝

此後的八年,富察皇后雖然與乾隆感情一直未變,但因悲痛,兩人一直沒有生育。直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從悲痛中走出的富察皇后再為丈夫乾隆添了一子,即皇七子永琮。對於乾隆來說,又有了大統合適的人選,而對於富察皇后,此子彌補了自己多年的喪子之痛。一年後,乾隆十二年三月(1747年),乾隆與富察皇后唯一長大成人的女兒固倫和敬公主下嫁蒙古王公。為了能讓女兒陪在父母身邊,乾隆破例打破了公主出嫁蒙古王公要離開京師的慣例。乾隆在北京建造和敬公主府,讓公主與額駙永久的留在京城,守在自己與富察皇后的身邊。這既是作父母的心願,也是固倫和敬公主的渴望。

和敬公主府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同年的九月份,乾隆與富察皇后僅一歲的幼子永琮因病夭折。再次痛失幼子,這次徹底打垮了已經36歲的富察皇后。一年後,乾隆十三年(1748年),37歲的富察皇后在與乾隆東巡途中,病逝於御舟之上。自從15歲出嫁,從寶親王福晉到乾隆的皇后,富察皇后與丈夫相伴22個春夏秋冬。

皇帝欽定皇后諡號,歇斯底裡懲處官員

富察皇后去世,乾隆悲痛至極。為了能對富察皇后的生前身後有一個蓋棺定論的結論。乾隆親自為皇后欽定「孝賢」這一完美的諡號。乾隆曾在上諭中說:「惟賢與孝,實乃兼優。曰孝且賢,詞無溢美。」乾隆認為把孝與賢這兩字用在富察皇后的諡號中再合適不過了,並不是溢美之詞。當然,這也可能是清朝皇帝對皇后的一次最高評價。

富察皇后朝服像

原本清朝對於冊諡是有一定的流程與步驟的。就是先由皇帝確定是否應該賜諡號。因為有些人死後有資格享有諡號,而有些根本就沒有資格。當然像皇后這一級別的自然享有賜諡號的資格,但是否真正賜諡號,還需要皇帝本人決定。如果,皇帝允許賜諡號。那麼將有內閣擬出數個諡號,並且註明諡號的含義,然後交予皇帝選擇。最後,皇帝在內閣所初擬的諡號中,選擇自己中意的諡號,或者進一步提出修改意見。如果皇帝實在不滿意,那可能將由他自己重新擬定一個諡號。

富察皇后吉服像

富察皇后的「孝賢」諡號就沒有通過內閣,而是由乾隆擬定的。《清史稿》中曾記載:當初,皇貴妃高佳氏薨逝時,乾隆以慧賢作為諡號,而在一旁的富察皇后對乾隆說道『我到那時,是否能用孝賢兩字。』後來乾隆履行諾言,用了孝賢作為富察皇后的諡號。」在《清實錄》中更是突出了乾隆不按流程親自擬定了這一諡號。其中記載乾隆的上諭:「從來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則知妻者莫如夫。朕昨賦皇后輓詩,有『聖慈深憶孝,宮壼盡稱賢』之句,思惟「孝賢」二字之嘉名實該皇后一生之淑德,應諡為孝賢皇后。所有應行典禮,爾部照例奏聞。」其中,兩種記載都證明,孝賢這一諡號在乾隆眼裡都是對富察皇后身前身後最完美的總結。

孝賢純皇后青玉冊

對於富察皇后的喪禮,乾隆自然也是非常重視。對於在喪禮期間,那些失禮的王公大臣,乾隆更是毫不姑息,甚至對這些人有些歇斯底裡,失去理智地懲罰查辦。乾隆首先開刀的就是自己的皇長子永璜與皇三子永璋。由於兩兄弟在富察皇后的喪禮中沒有表現悲傷之情。乾隆皇帝忍無可忍,連連斥責,甚至罵道「此二人絕不能繼承大統,如此不孝,我念在父子之情的份上,不殺你們,你們感念不殺之恩,安分守己的過日子。」作為皇帝,對皇子這樣訓斥,絕對讓兩位皇子驚恐不已。而作為為父皇,對自己的兒子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乾隆對這兩個兒子失望透頂。當然,也可看出乾隆對富察皇后喪禮的極度重視,不容任何人對死去的皇后不敬。

孝賢純皇后的碧玉冊

相對於皇子,乾隆對在喪禮期間,他認為失禮的大臣更是加倍懲罰。按照慣例,一般只要求地方官員在百日內不準剃頭,但乾隆卻強制各地士兵也要與官員一樣,嚴禁百日之內剃髮。對於那些沒有及時下達命令的地方官員,乾隆命令嚴懲不貸,由此很多地方大員紛紛被交部察議。其中,最慘的是湖廣總督塞楞額。作為封疆大吏居然因為違禁剃髮,被乾隆怒斥其「喪心病狂」,隨之部擬斬決,欽命自盡。塞楞額不會想到自己因剃髮卻真把自己的頭剃了。就連當時的名臣張廷玉因為在富察皇后冬至祭文中用了「泉臺」一詞惹怒乾隆。乾隆認為「這兩個二字,平常之人用尚可,即王公等宜不用,豈可加之皇后之尊。」張廷玉作為主要負責人,和當時的同僚阿克敦、德通、文保、程景伊一起受到了罰俸一年的處理。當然在富察皇后喪禮期間,因為失禮而受到懲罰的王公大臣遠不止這些。不得不說,乾隆這次對於處罰官員,有些失去理智,歇斯底裡。

張廷玉影視劇形象

富察一族受寵崛起,八大世家延續並立

富察一族因富察皇后的關係,可謂是青雲直上。當初,富察皇后能在選中秀女之後被指婚給當時的寶親王弘曆。一是,因為其富察家族隸屬於皇家上三旗的滿洲鑲黃旗。作為鑲黃旗的秀女自然有著自身的優勢。二是,因為富察皇后的伯父都是朝廷重臣。大伯父馬思哈曾任內大臣、都統;二伯父馬齊功封二等伯,任大學士長達三十年,歷經三朝,三伯父馬武功封三等輕車都尉,任領侍衛內大臣,父親李榮保曾任察哈爾總管。由於,伯父權傾一時,極得雍正皇帝的賞識,所以,作為侄女富察皇后當年選中秀女後才有更大機會被指婚於寶親王弘曆。

華盛頓史密森學會藏李榮保朝服像

當乾隆繼承大統,富察福晉晉升為皇后,父親李榮保自然按慣例被追封為一等公。李榮保有九個兒子,也就是富察皇后的九個兄弟。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富察皇后最小的弟弟傅恆。雖然,傅恆本人確實有能力,但不得不說也沾了姐姐富察皇后的光。姐夫乾隆對這位小舅子極其賞識。乾隆五年(1740年),此時的傅恆只是一名在內廷值守的藍翎侍衛,居然在五年之間,晉升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右侍郎、山西巡撫。從一位藍翎侍衛到封疆大吏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乾隆十年(1745年),傅恆進入軍機處,成為權力核心中的一員。

傅恆朝服像

由於乾隆崇尚武功,又極賞識信任小舅子傅恆。所以,在這之後,乾隆屢次派傅恆掛帥徵戰四方。在平定大小金川後,傅恆因功封一等忠勇公,並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不久之後,乾隆為富察氏建立宗祠,並為小舅子傅恆在東安門內建造府第。因在平定準噶爾的爭論中,傅恆堅定地支持乾隆,勝利之後,乾隆將百名功臣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小舅子傅恆榮居首位。在之後的緬甸之戰中,傅恆再次掛帥,但這次因為環境相當惡劣,身體肥胖的傅恆染上惡疾,腹瀉一天比一天嚴重,以致一病不起。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傅恆班師回朝,兩個月因病情惡化去世,終年48歲。乾隆悲痛至極,親臨靈前祭酒,並按照鎮國公品級置辦喪禮。

紫光閣傅恆像

傅恆四個兒子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皆為乾隆皇帝賜名。尤其傅恆的第三子福康安更是超過了父親傅恆。乾隆數次讓其掛帥親徵,並屢次獲得大勝。最終,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為貝子,成為第一個宗室之外,活著被封為此爵的人。福康安死後,乾隆居然追封其為嘉勇郡王。此時雖是嘉慶元年,但乾隆依然一言九鼎。福康安被追封為郡王后,其父傅恆自然也被推封為郡王。

福康安朝服像

經歷乾隆一朝,從嘉慶朝開始,富察皇后的兄弟子嗣中出現了八個世職,形成了所謂的八支世家,他們分別是承恩公家、嘉勇忠銳公家、誠嘉毅勇公家、忠勇公家、襄勇侯家、一等子傅清家、一等男奎林家、雲騎尉福靈安家。富察一族,可以稱得上是清中後期旗人世家裡的翹楚。

富察皇后長兄之子明亮甲冑像

富察家族出現八大世家,自然要歸功於家族中出了一位極得乾隆寵幸的富察皇后。當然還得益於滿洲延續已久的傳統,那就是重視女方的親戚。富察家族的子弟也沒有辜負乾隆的信任與賞識,屢立戰功,讓乾隆長了臉,增了光,在漢臣中吹噓了一番。然而,當乾隆駕崩後,嘉慶掌權,富察家族的榮耀讓嘉慶產生了嫉妒。當時人說:「帝王若妒,天下無路」。由此,富察家族也從巔峰開始走下坡路。

誠嘉毅勇公富察·景壽

宮女得寵晉妃嬪,母以子貴成皇后

相對於孝賢皇后,乾隆的孝儀皇后,進入後宮就是另一種途徑了。此人就是電視劇《延禧攻略》中魏瓔珞的原型。孝儀皇后的家族原是漢軍正黃旗包衣,也就是內務府包衣家的姑娘。所以,她進宮的途徑與正身旗人出身的孝賢皇后不同。她參加選秀成功後,被稱為內務府三旗秀女,在書面上稱為「宮女子」或「官女子」,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宮女。

魏佳氏影視劇形象

宮女在內廷就是從事服侍工作,所以,魏佳氏進入內廷是以服侍人員的身份,自然難以與那些進入後宮的正身旗人秀女相比。如果,不是被乾隆寵幸,魏佳氏的命運會和其他一般的宮女一樣,在內廷服侍十年左右,二十三四歲出宮,自由婚配。但偏偏這位叫魏佳氏的宮女卻被比她大十六歲的乾隆皇帝選中了。由於正身旗人姑娘選秀一般是13歲,而內務府包衣姑娘選秀是十一歲。因此,魏佳氏應該最早是十一歲進宮,也就是乾隆三年(1738年)。由於魏佳氏的祖父五十一是內務府總管,父親魏清泰也是內務府的中級官僚,所以進宮後魏佳氏所服侍的主子的品級不會太低。因此,她才能有機會與乾隆皇帝見面,而最終被選中。關於魏佳氏做宮女的資料缺失,電視劇中又是憑空想像。我們只能按照存在的有關資料推測。

令妃吉服像

魏佳氏在宮廷服侍了五年左右,應該被乾隆看中,所以在乾隆十年(1745年)被封為魏貴人。由於宮女初封一般是低品級的答應或常在,而魏佳氏被封為貴人之前應該有個過渡期,當然也不排除乾隆直接把其封為貴人。就在同年,魏貴人被晉封為令嬪。三年後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從令嬪晉封令妃,但之後從令妃晉升令貴妃,魏佳氏經歷了長達11年的時間。在這11年間,令妃為乾隆先後生育了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皇十四子永璐、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一年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令妃魏佳氏晉封為令貴妃。可以說,魏佳氏用兩女一子換來了令貴妃的封號。

固倫和靜公主影視劇形象

然而,令貴妃並沒有止步於此,就在一年後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爭氣的令貴妃為乾隆生育了最重要的一位兒子,皇十五子永琰(後來的嘉慶皇帝)。兩年後,令貴妃魏佳氏又為乾隆添了皇十六子。雖然令貴妃魏佳氏接連為乾隆生了兩位皇子,但品級一直停留在貴妃級別。直到三年後,乾隆三十年(1765年),令貴妃才晉封為皇貴妃。此時,魏佳氏與後宮最高等級的皇后只差一步之遙。一年後,魏佳氏再為乾隆添了一位皇十七子永璘。這也是乾隆最小的一位皇子。

孝儀純皇后朝服像

乾隆十七位皇子,十位皇女中,他與魏佳氏就生育了四位皇子,二位皇女。可以看到,魏佳氏曾極得乾隆皇帝的寵幸。當然在「盛寵期」,魏佳氏也沒有讓乾隆失望,為其生育了四位皇子,兩位皇女。更重要的是,在乾隆心中有了大清江山合適的繼承人。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48歲的魏佳氏以皇貴妃身份去世。二十年後,她的親生兒子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承襲大統,成為大清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母憑子貴,去世二十年後,令懿皇貴妃被追封為皇后,並冊諡曰孝儀皇后。

孝儀純皇后碧玉冊

孝儀純皇后在後宮時期的封號為「令」,據內務府《鴻稱通用》的記載,其意為「聰睿」、「明智」。後來的追諡「令懿」,而「懿」意為「端莊」、「有風度」。這個諡號在孝儀純皇后追封為皇后的時候,為了規避孝懿仁皇后的諡號而改為了「儀」,意為「有禮的」。

孝賢純皇后遺物

孝賢皇后與孝儀皇后,兩位皇后,可以說在乾隆心中都是無可替代的。一位與乾隆皇帝,相愛一生,被後人稱為天字一號模範夫妻;一位為乾隆繁衍子嗣,並留下了大清江山的繼承人。乾隆駕崩時,身邊只剩下四位皇子,一位皇女。其中,就有孝儀皇后的兩個兒子,嘉慶皇帝與十七弟永璘。

相關焦點

  • 清朝如此注重出身,為啥乾隆還會將出身低賤的一個奴才封為皇后?
    眾所周知,清朝皇室是非常注重妃嬪出身的,這點不同於明朝,明朝的皇帝為了防止外戚亂政,就會尋找一些家世、地位低微的女子作為自己的皇后。而清朝恰恰相反,一般宮中地位越高的女子,她的家世就越是顯赫。但是,凡事都會有例外的,在乾隆時期,乾隆皇帝就封了一位地位較低的宮女為皇后。這個宮女就是包衣出身的魏佳氏,包衣指的就是皇家的奴才。
  • 史上的富察皇后有多美?肖像畫還原撞臉女星,難怪乾隆獨寵她72年
    ——白居易《長恨歌》說起古代的帝王的感情生活,就不得不提起古代的後宮了,古代的帝王擁有後宮佳麗三千,然而這眾多的嬪妃各個都是出身高貴,樣貌出色,各有所長,那麼想要在這眾多妃子中擁有帝王的寵愛,可真是太不容易了,真是如此,在眾多的古裝題材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看到爭寵的妃子和喜新厭舊的帝王。
  • 祖孫兩人一同進入乾隆的後宮,祖母成為皇后,孫女卻失寵一輩子
    只不過一人受盡榮寵,貴為皇后,一個卻默默無聞,終身失寵,命運差距之大,令人唏噓不已。 這對祖孫就是出自富察氏家族的女子,當然不可能是親祖孫,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名臣米思翰的孫女,一個是米思翰的玄孫女,兩人同宗同族,輩分上相差了兩輩。祖母富察氏被雍正欽點為乾隆的嫡福晉,後來成為孝賢純皇后,孫女卻只是一個貴人,連妃子的名分都沒撈到。
  •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相比較前兩位烏拉那拉氏的皇后來說,第三任皇后就有些悽慘了,不僅沒有受到皇帝的寵愛,還遭到皇帝的厭惡,這位便是乾隆的第二個皇后那拉氏。那拉氏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嫁給了乾隆,不過此時的乾隆已經有了嫡福晉富察氏,所以當時的那拉氏只是一個側福晉。
  • 乾隆皇帝為什麼,討厭他的第二個皇后?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兩位正式冊封的皇后,排在首位的是乾隆皇帝第一個皇后富察氏,同時皇后富察氏也是乾隆皇帝一輩子最愛的那個人,在乾隆皇帝心中是白月光的存在,在皇后富察氏去世後,乾隆皇帝從此之後性情大變,從之前的寬仁的君王變成了後來嚴苛的君王。
  • 同為乾隆妻子,《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與嫻妃待遇為何天壤之別?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很多看了《還珠格格》的人都覺得乾隆就是風流天子的代名詞,直到最近的《延禧攻略》出現,才讓不少人驚呼,當年錯怪了乾隆,原來帝後cp這麼甜。其實,乾隆一生中立過3位皇后,一位是甜到炸裂的結髮妻子富察氏,還有一位是繼後那拉氏,最後一位則是追封為后的孝儀純皇后,暫且不論。同樣是乾隆的皇后,為何兩位卻有截然不同的結局?
  • 令妃手段真的高,皇后剪斷頭髮時,誰注意到她對皇后的稱呼?
    在當年《還珠格格》是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背景是乾隆皇帝時期,乾隆的后妃也是有歷史原型的,比如劇中皇后就是乾隆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還有另一位看上去謙默溫順的令妃,她後來被追封皇后,是孝純儀皇后的原型,魏佳氏。在劇中,烏拉那拉皇后就像後母一樣惡毒,對紫薇和小燕子兩位民間格格非常不喜歡。
  • 令妃統治後宮十多年,為何乾隆始終未立她為皇后?一個原因十分致命
    令妃的人生非常有趣,她有兩個重要的十年:一個十年生下了四個皇子和兩位公主,其中永琰還被立為繼承人,再加上倍受乾隆寵愛,因此鞏固了她在後宮的地位;另一個十年是繼後烏拉那拉氏被廢後,她統攝六宮,代行皇后職責,在後宮榮耀之極,然而直到去世也沒能被立為皇后,那麼乾隆為何一直都沒有立令妃為皇后呢?
  • 她們都幫丈夫登上帝位,為何長孫皇后風光無限,王皇后卻被廢棄?
    是漢武帝的皇后,美名傳頌千古的衛子夫,還是乾隆皇帝身邊「白月光」一般存在的富察容音?但想必大家還忽略了一個人,他就是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的正妻——長孫皇后。李世民能被後世稱讚為勤政愛民的明君,與長孫皇后也是分不開的。其實,他還是幫助李世民走上帝位的助攻,受到丈夫和萬民的敬仰。不過不只是長孫皇后幫助丈夫登上了皇位,李隆基的皇后同樣盡心盡力的幫助丈夫,但為何就落了個廢棄的下場?
  • 乾隆十二后妃真實容貌:一妃子像極了富察皇后,順嬪並非絕色美人
    皇帝的後宮看似花團錦簇,但真正能安穩度過一生的女子其實很少,因為她們的命運是悲是喜,取決於皇帝寵愛還是冷落。就說乾隆帝,後宮佳麗雖沒三千,但也有42名。 很簡單,乾隆后妃雖然不多(相對而言,現代人眼中已經很誇張了),但基本上個個出身名門,有家世背景,是正經的大家閨秀。
  • 皇后位置懸空 乾隆為什麼不封令妃為皇后呢
    先從令妃的出身說起,她是個漢人,包衣出身,算是出身低微,一開始進宮這是個宮女身份,但是因為樣貌出眾,很快受到乾隆注意,被封為貴人。她本事大,讓乾隆喜歡的很,所以沒多久又獲得了一個嬪位,上升很快。她生性聰明,不僅乾隆喜歡,連當時的富察氏也很欣賞她。
  • 乾隆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除了富察皇后和令妃,還有誰?
    自古帝王多薄情,但愛新覺羅家族卻很多痴情種,尤其是流傳千古的乾隆皇帝和富察皇后的感情。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的原配夫人,兩人是青梅竹馬。富察只有9歲時,因其傑出的文學才華而受到皇族家庭的欽佩。雍正年間,是雍親王親自將她許配給了弘曆。
  • 郎世寧曾給乾隆12位皇妃畫像,你認為哪個最漂亮?可能是富察皇后
    第一幅畫像: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富察皇后,乃乾隆的結髮妻子,在他尚未登基之時,雍正就一眼相中富察氏,覺得她是皇后最佳人選,便親自為二人舉辦婚禮。少年時期的愛情,是最刻骨銘心的,對於髮妻,乾隆打心底愛她。畫像中的富察氏,正襟危坐,端莊大方,微微帶笑,給人很親切的感覺。
  • 獨孤信的3個女兒都是皇后,她們最後的命運是怎樣的,誰最幸福
    民國時期,最牛的嶽父是宋嘉樹,因為他將三個女兒,宋美齡、宋慶齡、宋靄齡,嫁給了蔣介石、孫中山和孔祥熙,這3人中,兩位是總統,一位是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還是銀行家和富商,但放在歷史長河中,最牛的嶽父還要數獨孤信,因為他將3個女兒嫁給了皇帝。
  • 乾隆為何對他的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很討厭,她到底做錯了什麼?
    人說乾隆最愛的是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在我看來,乾隆最愛的是自己和雍正留下來的大好江山,六下江南就是為了自己玩的開心,對後宮佳麗的愛只是相對的,有時間期限的。當了六十年皇帝,大多數兒子都先於他死去,禪位嘉慶以後,把著大權不放手,嘉慶實際上當了幾年傀儡皇帝。所以說乾隆最愛的是自己和手中的權利,其他一切都是相對的。
  • 「宇宙隊」的梅西真的是無可替代的嗎?
    如今提起巴塞隆納,人們的第一印象不是那宏偉悠久的聖家堂,也不是那充滿現代藝術的巴特羅之家,更不是購物聖地蘭布拉大道,而是那座整個世界球迷的聖地諾坎普球場,這座球場孕育了一個歐洲頂級豪門巴塞隆納,縱使1000個人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但如果你要問近20-30年最佳的球隊是哪支,我相信就連大部分皇馬球迷都會說是
  • 乾隆繼後那拉氏:從受盡寵愛到忤旨斷髮,只因嫁入無情帝王家
    乾隆皇帝的繼後輝發那拉氏可以說是清王朝二十八位皇后中最為神秘的一位,由於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這位皇后所留下來的記載和故事都非常少,甚至連一副準確的畫像都找不到。似乎乾隆皇帝本人和清朝官方都想蓄意隱瞞些什麼。
  • 名存實廢,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乾隆繼後那拉氏斷髮為哪般?
    這位歷史上很獨特和很悲催的皇后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由於她生前因斷髮問題與丈夫乾隆關係鬧得非常差,所以她死後沒有被乾隆追諡皇后名號,以至於在歷史上大家都不知該如何稱呼她,只能稱呼她為乾隆繼後。高貴妃死後,乾隆就想起那拉氏的甜美溫柔了,他就冊封其為嫻貴妃,當然,除了嫻貴妃之外還有純妃被冊封為純貴妃,由此乾隆開創了後宮雙貴妃並立的局面,但那拉氏由於出身是滿八旗旗籍所以地位要比出身漢八旗的純妃蘇氏更高一些,因此那拉氏就成了乾隆後宮之中僅次於富察皇后的妃嬪。
  • 乾隆為孝賢皇后辦喪事,葬禮當天,為何眾多大臣腦袋搬家?
    乾隆皇帝是個專情的人,尤其是對自己的皇后,孝賢純皇后可謂可謂夫妻情深。在各個方面看,乾隆都對這位皇后很有好感,但這位被皇室寵愛的皇后,命運多舛,並沒有活多久。正是在這位皇后去世的葬禮上,乾隆皇帝的愛妻之痛讓他感到有點恐懼。
  • 乾隆朝盛極一時的富察家族,為何被嘉慶拼命打壓?一切都為了報復
    可這一切都發生在富察皇后崩逝以後,一旦魏佳氏和富察皇后之間有了比較,乾隆皇帝的態度就有了顛覆性變化。乾隆四十年,魏佳氏薨逝,乾隆皇帝親作悼念詩文,卻在註解中如此說明:昔年參近御之班,曾資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駕,如奉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