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為這天地是為他一個人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從這個角度上看呢,李白或許是個永遠都沒有長大的孩子。
進宮後的李白受到的待遇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唐玄宗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李陽冰《草堂集序》)。玄宗不僅賜給李白鑲滿七彩寶石的華貴坐具,還親手為其盛飯夾菜。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能受到如此待遇的詩人除李白之外再無他人。
沉浸在巨大榮耀中的李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他一直深信自己是一個超一流的政治家,在他信心滿滿地以為自己終於可以一展治國安邦,文韜武略之大才的時候,沒想到玄宗遞給他的卻是一支粉飾太平,吟風賞月的娛樂之筆----翰林供奉。沒有品級,只是一種榮耀,或者說是一個沒有實權的閒差。這一切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在短暫的榮耀感褪去後,無盡的失落感開始湧上心頭。
李白又開始嗜酒狂飲了,將李白這段時間醉飲生活描繪的最為形象傳神的非杜甫莫屬,「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人人都說伴君如伴虎,大概也只有李白了,他的這個工作態度那簡直把玄宗不當回事了,雖然天天喝得酩酊大醉,但他也沒有耽誤為玄宗和楊貴妃填詞助興: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以花喻人,以人比花,語語濃豔,字字流葩,名花美人,宴飲歡樂。只是在這鶯歌燕舞中沒有人注意到李白落寞的眼神。帝王雖然在眼前,可是理想卻在千裡之外,這樣的日子和以前又有什麼分別呢?
於是不到兩年,他就向玄宗上疏請還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玄宗雖然愛其才,但也深感其性情並不適合在宮中任職,於是便順水推船賜金放還,給了李白一個非常體面的臺階。可惜李白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走到天子的面前,如今就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其實翰林待詔並非沒有機會轉正,中唐時期帶領劉禹錫、柳宗元發起永貞革新的王叔文也曾「以棋待詔」,而後步步為營,進入了權力的核心。而李白的悲劇在於明明是一個天才詩人,卻偏偏認定自己是天生的宰相之才,然而也是這種自我認知的偏差和極端的理想主義,才造就了一個如此極致浪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