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在清朝的古裝劇中看到裡面的女性角色都會佩戴各種各樣的旗頭,這是清朝女性特有的一種髮型。
從最近幾年的清宮電視劇比如《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等等,裡面對於旗頭的設計和樣式也是五花八門的。
其中有一些旗頭看起來很奇怪,比如《甄嬛傳》沈眉莊的旗頭,看起來像個鞋墊不說,居然還是歪的,簡直急死強迫症了。
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令人驚豔的旗頭,比如甄嬛的鈿子頭。
華妃佩戴的點翠旗頭。這款旗頭是《甄嬛傳》裡面最貴的一款旗頭,上面所用的首飾都是點翠製作,價格可達百萬。
這些旗頭奇形怪狀,大小不一。如果真的追究起來,可能電視劇中的旗頭很多都不符合歷史。那麼真實的清朝女性所使用的旗頭髮型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其實清朝女性最開始的髮型並不是旗頭,旗頭是在滿族人進入北京以後研究出來的新髮型。最開始的清朝女性,只是簡單地將頭髮編起來在頭頂上盤成一個髻。這樣既簡潔,又舒適。
在滿族入關以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清朝女性的髮型也開始有所改變,從而出現了各種旗頭,包括兩把頭、架子頭、鈿子頭以及大拉翅。
兩把頭
兩把頭是清朝早期的髮型,是完全用真頭髮梳起來的旗頭。梳兩把頭的時候就需要用到一個髮簪叫做「扁方」。
扁方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又扁,又長。長約30cm,寬約4-5cm。它是編織旗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採用金銀制的,也有白玉制的。橫插在頭上作為旗頭的支撐。
將扁方固定在頭頂上,然後把頭髮分成兩股向上纏繞,從而就打造出了精緻又小巧的兩把頭。古時的女性頭髮都比現在長,所以用真頭髮梳兩把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等到了清朝中後期,兩把頭也不怎麼流行了。更多的貴族女性開始藉助工具搭建更高,更大的旗頭,以便在旗頭上面使用各種精美的首飾髮簪。
平民女性或者地位更低的清朝女性仍然會使用兩把頭。上圖就是梳著兩把頭的清朝女性。
架子頭
清朝中期,國力日漸強盛,人民的生活漸漸富裕起來了。這個時候精美的首飾、髮簪、髮釵也越來越多。兩把頭能夠佩戴的首飾數量有限,為了彰顯富貴,人們的審美觀又發生了改變。
清朝女性開始用鐵絲或者是木條搭建成發架,然後再用真頭髮或者是假頭髮填充其中,纏繞起來,從而就形成了架子頭。
架子頭需要填充的頭髮面積更大,所以有很多人會藉助假髮來梳架子頭。
她們還會在架子頭的後面留下一個形似「燕尾」的髮型。現代的燕尾是完全用假髮來製作的,但是在過去,燕尾也是真頭髮梳成的。
大拉翅或大京樣兒
清朝的旗頭變革是一個越梳越高,越梳越大的過程。大拉翅是比架子頭還要誇張的一種旗頭造型。
用鐵絲製作成扁方形狀的旗頭,然後再用青黑色的緞布纏繞起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大拉翅旗頭了。它是清人到了北京後才有的髮型,所以也叫做「大京樣兒」。
像上面慈禧太后的這款旗頭就是很明顯的大拉翅旗頭。還有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早期的瓊瑤劇《還珠格格》中的旗頭,也是大拉翅。
清朝女性喜歡在旗頭的上面插上碩大的花朵,可以放在旗頭的正中間,叫做「頭正」;也可以放在旗頭的兩邊叫做「壓髻」。
也有地位比較高的人會在旗頭上面插滿各種金銀髮釵、髮簪。旗頭的豪華程度也代表著人物的地位和富貴程度。
上面左邊就是溥儀皇帝的婉容皇后的表妹王敏彤。王敏彤佩戴的旗頭很巨大,也很誇張。這是清朝獨特的審美。
鈿子頭
除了以上幾種旗頭外,清朝女性還很喜歡鈿子頭。影視劇中也經常會出現鈿子頭髮型,比如甄嬛成為貴妃後的鈿子頭,或者是《如懿傳》中如懿的鈿子頭。
鈿子頭看起來既富貴也端莊,可是在歷史上這種鈿子頭只有在一些隆重的場合才會使用。
鈿子頭是用架子搭建而成的,在上面綴滿點翠、絨花或者是金銀飾品。在鈿子頭的兩側留下兩根緞帶。用真頭髮和髮簪將鈿子頭固定在頭頂上,再將緞帶系在下巴頦,這樣就很穩固了。
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富貴的鈿子頭。
清朝女性喜歡旗頭,是因為她們喜歡佩戴各種頭飾。比如她們喜愛的耳挖簪,壓髻簪,這樣那樣的髮簪和髮釵。
還有用翠鳥的羽毛製作成的點翠,無論過了多久也不會褪色,永遠可以保持鮮亮的顏色。
除此之外還有象徵著榮華富貴、吉祥如意的絨花。如今絨花的製作技術已經列為了非遺。
因為首飾太漂亮了,旗頭才會越做越大,這樣才能把好看的首飾都佩戴到頭髮上面。這也就是清朝女性喜愛旗頭的原因。
那麼清朝歷史上的旗頭和古裝劇中的旗頭,你們更喜歡哪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