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旗頭是用真頭髮梳的嗎,圖解清朝歷史上的旗頭髮型

2020-12-16 浮生說史

我們經常會在清朝的古裝劇中看到裡面的女性角色都會佩戴各種各樣的旗頭,這是清朝女性特有的一種髮型。

從最近幾年的清宮電視劇比如《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等等,裡面對於旗頭的設計和樣式也是五花八門的。

其中有一些旗頭看起來很奇怪,比如《甄嬛傳》沈眉莊的旗頭,看起來像個鞋墊不說,居然還是歪的,簡直急死強迫症了。

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令人驚豔的旗頭,比如甄嬛的鈿子頭。

華妃佩戴的點翠旗頭。這款旗頭是《甄嬛傳》裡面最貴的一款旗頭,上面所用的首飾都是點翠製作,價格可達百萬。

這些旗頭奇形怪狀,大小不一。如果真的追究起來,可能電視劇中的旗頭很多都不符合歷史。那麼真實的清朝女性所使用的旗頭髮型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其實清朝女性最開始的髮型並不是旗頭,旗頭是在滿族人進入北京以後研究出來的新髮型。最開始的清朝女性,只是簡單地將頭髮編起來在頭頂上盤成一個髻。這樣既簡潔,又舒適。

在滿族入關以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清朝女性的髮型也開始有所改變,從而出現了各種旗頭,包括兩把頭、架子頭、鈿子頭以及大拉翅。

兩把頭

兩把頭是清朝早期的髮型,是完全用真頭髮梳起來的旗頭。梳兩把頭的時候就需要用到一個髮簪叫做「扁方」

扁方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又扁,又長。長約30cm,寬約4-5cm。它是編織旗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採用金銀制的,也有白玉制的。橫插在頭上作為旗頭的支撐。

將扁方固定在頭頂上,然後把頭髮分成兩股向上纏繞,從而就打造出了精緻又小巧的兩把頭。古時的女性頭髮都比現在長,所以用真頭髮梳兩把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等到了清朝中後期,兩把頭也不怎麼流行了。更多的貴族女性開始藉助工具搭建更高,更大的旗頭,以便在旗頭上面使用各種精美的首飾髮簪。

平民女性或者地位更低的清朝女性仍然會使用兩把頭。上圖就是梳著兩把頭的清朝女性。

架子頭

清朝中期,國力日漸強盛,人民的生活漸漸富裕起來了。這個時候精美的首飾、髮簪、髮釵也越來越多。兩把頭能夠佩戴的首飾數量有限,為了彰顯富貴,人們的審美觀又發生了改變。

清朝女性開始用鐵絲或者是木條搭建成發架,然後再用真頭髮或者是假頭髮填充其中,纏繞起來,從而就形成了架子頭。

架子頭需要填充的頭髮面積更大,所以有很多人會藉助假髮來梳架子頭。

她們還會在架子頭的後面留下一個形似「燕尾」的髮型。現代的燕尾是完全用假髮來製作的,但是在過去,燕尾也是真頭髮梳成的。

大拉翅或大京樣兒

清朝的旗頭變革是一個越梳越高,越梳越大的過程。大拉翅是比架子頭還要誇張的一種旗頭造型。

用鐵絲製作成扁方形狀的旗頭,然後再用青黑色的緞布纏繞起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大拉翅旗頭了。它是清人到了北京後才有的髮型,所以也叫做「大京樣兒」。

像上面慈禧太后的這款旗頭就是很明顯的大拉翅旗頭。還有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早期的瓊瑤劇《還珠格格》中的旗頭,也是大拉翅。

清朝女性喜歡在旗頭的上面插上碩大的花朵,可以放在旗頭的正中間,叫做「頭正」;也可以放在旗頭的兩邊叫做「壓髻」。

也有地位比較高的人會在旗頭上面插滿各種金銀髮釵、髮簪。旗頭的豪華程度也代表著人物的地位和富貴程度。

上面左邊就是溥儀皇帝的婉容皇后的表妹王敏彤。王敏彤佩戴的旗頭很巨大,也很誇張。這是清朝獨特的審美。

鈿子頭

除了以上幾種旗頭外,清朝女性還很喜歡鈿子頭。影視劇中也經常會出現鈿子頭髮型,比如甄嬛成為貴妃後的鈿子頭,或者是《如懿傳》中如懿的鈿子頭。

鈿子頭看起來既富貴也端莊,可是在歷史上這種鈿子頭只有在一些隆重的場合才會使用。

鈿子頭是用架子搭建而成的,在上面綴滿點翠、絨花或者是金銀飾品。在鈿子頭的兩側留下兩根緞帶。用真頭髮和髮簪將鈿子頭固定在頭頂上,再將緞帶系在下巴頦,這樣就很穩固了。

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富貴的鈿子頭。

清朝女性喜歡旗頭,是因為她們喜歡佩戴各種頭飾。比如她們喜愛的耳挖簪,壓髻簪,這樣那樣的髮簪和髮釵。

還有用翠鳥的羽毛製作成的點翠,無論過了多久也不會褪色,永遠可以保持鮮亮的顏色。

除此之外還有象徵著榮華富貴、吉祥如意的絨花。如今絨花的製作技術已經列為了非遺。

因為首飾太漂亮了,旗頭才會越做越大,這樣才能把好看的首飾都佩戴到頭髮上面。這也就是清朝女性喜愛旗頭的原因。

那麼清朝歷史上的旗頭和古裝劇中的旗頭,你們更喜歡哪一個呢?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室女子都戴旗頭?假的!你這是被古裝劇給忽悠了!
    我們先來看看清代滿族女性髮型的發展變化吧。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女子亦如是。與漢族女子不同,滿族的女子大多會騎射,所以她們的頭髮也趨向於簡潔便利,不會梳漢族女子那些繁複的髮髻。什麼飛天髻靈蛇髻的,一上馬跑上兩圈,都給你晃散了。入關前,滿族女子多半是把頭髮編成辮子盤起來就完了。未婚女性一般梳雙髻,左右兩邊各梳一個辮子,編起來盤好。
  • 清朝時女性的髮型是什麼樣的?影視劇上的髮型太假了!
    在清宮影視劇中,男性的髮型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從清初到清末,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在原有的髮型上細微調整一些。而女性的髮型就不一樣了,從清朝到清末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樣的變化呢?另外,清朝女性的髮型是怎樣變遷的呢?
  • 清朝髮型到底如何?別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真正的「陰陽頭」
    因此許多留一半,去一半的東西都被稱為陰陽,而「陰陽頭」指的就是只有一半的頭髮。陰陽頭最典型的例子是清朝男子的造型,他們會把前部分的頭髮剔除,只留下後半部分,然後綁起來形成了非常獨特的妝發模樣,與各朝各代的髮型有著明顯的差別。在一些清宮電視劇中,人們經常能夠看到清朝男子的陰陽頭造型,讓人們以為清朝男子的髮型一直都是這樣的,沒有太大的變化,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尤其男主俊灑閒逸的背影,拖著長長的粗辮,顯得玉樹臨風,毫無違和感,甚至還會感覺清朝的髮型很帥。然而真實的清朝男子髮辮並非如此,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一、印象中的清朝辮 我們都知道清朝男子留髮辮,這也是滿清男子的主要特點,尤其看了近些年來的電視劇,清朝辮的印象在我們的腦海口已經是「根深蒂固」。
  • 清朝人的髮型真是「陰陽頭」?別被古裝劇騙了,真實的辮子長這樣
    而若是不從者,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而那時候,亦有許多人都不願意剃頭,多少人就這樣死在了清軍的刀下。而圖為清前期一位男子的髮型,為「金錢鼠尾辮」。頭髮在腦後留下小小的一撮,然後捻成細細的辮子,辮子要可穿過銅錢中間的那個孔。而金錢鼠尾辮是早期女真族還在密林中時的發行,由金兀朮最先打造,到後金時期才稍有改變。
  • 清朝的妃子是怎麼挑選的?要求在旗和門第出身外還要一個部位合格
    那麼,清朝選妃子,有什麼標準呢?清朝的選妃,是建立在明朝的后妃制度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然後形成了清朝特色的選秀制度。選秀,選的並不是妃子,而是秀女。在清朝以前,皇帝後宮的妃子以及宮女的選拔,主要看皇帝的個人喜好,主要還是以美貌為主。但是清朝不一樣,清朝的選秀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選出的秀女一般跟美醜無關。
  • 清朝八旗中,哪一旗的地位最高,為何有上三旗與下五旗之分
    ▲八旗旗幟在清朝入關之前,努爾哈赤直管兩黃旗,其他六旗由努爾哈赤的子侄兄弟擔任旗主。但是,歷史的發展沒有按照努爾哈赤的設想來,因為他還沒安排完就撒手人寰了。多爾袞沒能奪得皇位,而是皇太極被議政王大臣們相中,登頂權力之顛,當上了一把手。皇太極上臺後,深知多爾袞勢力的威脅之大,便對八旗進行了清洗和混編。
  • 正宗公主頭髮型都以編發輔助,中分編發教程圖解還原經典公主型!
    女孩子做扎發髮型,能夠將公主頭半扎發與編發髮型融合起來,能夠將扎發與盤髮結合起來,也能讓編發自成一體,只要是好看的髮型,可以不在意區分的哦~正宗公主頭髮型都以編發輔助的,而且有不少的中分編發教程圖解還原經典公主型,美貌無限加哦!
  • 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英國傳教士留下照片,網友:不敢相信
    歡迎來到百家後小帆品歷史,今天我講述的是: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英國傳教士留下照片,網友:不敢相信。在我國,離我們現在最近的封建王朝就是清朝。清朝時候,不管男性還是女性裝扮都非常有特點,尤其是在髮型方面,女子有「旗頭」,男子留長辮子。
  • 中國歷代女性髮型變遷,你最喜歡哪一個?
    秦代的歷史非常短,對於秦代女子的髮式,所知的大多出自於秦始皇所好。秦始皇是一個特別注重后妃妝飾打扮的君主,曾親自下令讓她們梳編出儀態萬千的各種髮髻,供其賞玩。「令宮人當暑戴黃羅髻,蟬冠子,五花朵子」。漢代時期,女子盛行的是梳起來的髮髻,將頭髮披散著或者是用發冠、發帽將頭髮固定住的髮式基本不會出現。她們通常把披散的長髮挽成髮髻。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的髮式名目繁多,比較著名的是靈蛇鬢、飛天鬢、雲鬢等。飛天鬢,就是把頭髮集中在頭頂,分成幾股,然後綰成圓環,高聳在上。
  • 漢服小哥哥必備知識點:古代男子梳什麼髮型?
    可是見到很多的小哥哥們,雖然帥氣瀟灑,但髮型大多格格不入。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古代男子大多梳怎樣的髮型。古代的男子也是長髮及腰的。但是在大多數時候不會披髮,而是要把頭髮梳起來,盤成髮髻。雖然男子的髮型沒有女子那麼豐富多變,但是每個朝代的男子髮型還是有一定的不同。
  • 清朝時期的烏蘭察布(上)
    察哈爾旗的總管(旗的最高長官)不得世襲,由清朝政府直接委任,八旗的編制、組織形式均仿照滿州八旗制軍隊的組織形式。每旗有一面軍旗,旗名以軍旗顏色命名。除全色黃、白、紅、藍四旗外,另四旗在原色上鑲邊,黃、白、藍色旗鑲以紅邊,紅色旗鑲以白邊,稱鑲藍、鑲紅、鑲白、鑲黃四旗。清廷在張家口設立察哈爾都統管理八旗,除左、右翼各四旗外,後又增設四牧群。
  • 為什麼清朝妃嬪習慣戴手指套?不會弄傷自己嗎?其實不光為了愛美
    不過我們看多了清宮劇,就很容易總結出清朝妃嬪們穿著打扮的一些特點,比如都梳著經典的旗頭,踩著花盆底,脖子上掛著白布條等等。不同的劇裡,妃嬪們的打扮風格往往也不一樣,比如更早一些的《還珠格格》裡,妃嬪腦袋上就都頂著大花頭。其實這個髮型叫「大拉翅頭」,是清末才流行的,出現在乾隆年間並不符合歷史。
  • 如果給清朝時期的八旗做個比較,那麼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八旗鐵騎,可以說是明末清初時期,中國土地上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甚至放眼當時的整個世界,在冷兵器對抗上也絕對是堪稱一流勁旅。在明末清初的戰場上,包括明朝的正規軍,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朝鮮的軍隊,以及同樣精通騎射的蒙古部落軍隊,都不是清朝八旗鐵騎的對手,並且往往是一觸即潰,從而也留下了那句經典的「滿萬不可敵」。
  • 清朝男人梳辮子,傳教士寫文章嘲笑,一到夏天臭氣燻天
    ▲清朝中後期的髮型前言清朝剛入關的時候,留的頭髮和大家現在所看的清宮劇中的髮型,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作為遊牧民族為了方便騎射,其實清朝人在入關之前的頭髮都是只有後腦勺的一小搓頭髮,到了清朝的中晚期之後,頭髮才慢慢多了起來,有了類似現在清宮劇中的造型。
  • 清朝影視劇中辮子留法很多都是錯的,它經歷了鼠尾巴豬尾巴牛尾巴
    而到了清朝,男人都剃頭留辮,成為一個時代最突出的歷史影像,所以,我們把反映清朝故事的影視劇都稱作「辮子戲」。但是,那些影視劇裡,清朝男人雖然留辮子,但他們留著「陰陽頭」,只剃光了頭上前半部分,在後面才梳成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如同上圖《少年天子》中鄧超那樣。而在港臺一些影視劇裡,甚至頭皮都不剃光,只是梳一根大辮子。好多觀眾看了,說像港臺影視那樣的留法,那些男人都是死罪。
  • 清朝滿洲的八旗由什么姓氏掌握?旗主又是怎麼更迭的?
    對於滿族人來說要想讓這樣一個數字龐大的人群,井然有序的遵守滿清制度而被滿清帝國所用,就必須要有一個嚴格的制度,這便有了滿清八旗。 八旗最初是用於滿洲(女真)人狩獵組織時創立的,後來演變為滿清的八旗制度,由努爾哈赤於1615年正式創建。最初其實只有一旗,即努爾哈赤用來統帥滿清軍隊的黑旗,但由於黑旗在夜晚不好辨別便改為了藍旗。
  • 老照片:清朝滅亡後男人不剪髮辮,旗人婦女長相不簡單
    老照片:清朝滅亡後男人不剪髮辮,旗人婦女長相不簡單 眾所周知,晚清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溥儀作為末代皇帝,在1912年隆裕太后的主持下,正式退位宣告清朝滅亡。隨著秦朝的滅亡,我們進入了新的社會,當時清朝留下了很多老照片,而這些老照片,將當時真實的社會情況,給呈現了出來。
  • 清朝男子「髒辮子」惡臭襲人,為何他們不願洗頭呢?
    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許多宏偉的建築早已消失。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都是一樣的,雖然在當時無比輝煌,但經過歲月的遷移,最終成為了人們腦海中的記憶。清朝男人的辮子,味道讓人噁心。說到歷史上的朝代,首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清朝。
  • 古時人們都梳些什麼髮型?
    自古以來,人們秉持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理念,對頭髮極其重視。古人一般都蓄長發,並發明了各種各樣的髮型和髮飾,不同的髮型和髮飾還在一定程度上標明了年齡、身份和等級的界限。中國古代髮飾主要有披髮、辮髮、髮髻、剃髮等形式,其中以髮髻的形式最為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