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形象早就因美人心計先入為主,陳涉世家為何還會被取而代之

2020-12-14 小鳳論人文

筆者記得當初上初中的時候語文教材上面有一篇文言文叫《陳涉世家》,2019年的時候被爆出這篇文章已經從初中語文課本中刪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周亞夫軍細柳》。說實話,筆者剛開始知曉這個消息的時候是震撼的,儘管《陳涉世家》這篇文章的篇幅很長,但是老師在講解到陳涉吳廣英勇起義時的慷慨激昂是筆者這輩子都無法忘卻的,被無數人稱為經典的它被代替讓人久久不能釋懷。那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宏圖大志也讓人為之驚嘆。

筆者曾經看過著名影視劇《美人心計》,或許是被影視劇茶毒了乃至有了先入為主的感覺,筆者認為在影視劇裡面刻畫出來的周亞夫形象是很呆板甚至有些愚昧的。對於看過那部劇的學生來說這篇《周亞夫軍細柳》無疑會讓人在形象上面產生偏差。

接下來大家有一起回憶下陳涉世家裡面的經典片段。

第一段是寫陳涉早在是個地位卑賤的僱傭工時就曾經心有大志向,說出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名句。這段記載有點添加了神秘的色彩,也為下文陳涉的英勇做法做鋪墊。第二段寫陳涉和吳廣是很睿智的,他們心中清楚因為大雨而耽誤的工作緣故,他們就算是不起義也會被砍頭的,在這樣橫豎都是一死的情況下,起義可能會是個更好的選擇。

他們知道想要拉動全部民眾發動起義必須要藉助神的力量,於是就提前在魚肚子裡面塞了紙條,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裡的神廟中,又在夜間提著燈籠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讓那些民眾認為此時起義是上天的指引,後來的起義也很順利。

後來寫陳涉帶領著軍隊各處英勇徵戰,後來自立為王。但是農民階級在那個時代註定是有局限性的,若是不做出適當改革,那麼起義後建立的東西是很難能夠維護下去的。一方面農民的切入點總是從改變現實需求出發、改變自己和農民的命運,另一方面他們又無法擺脫自己作為農民的欲望。所以陳涉世家開頭的「苟富貴勿相忘」就是陳涉成功和失敗的重要原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善待民眾一直都是經世之道。

總結:陳涉世家是一篇好文章,被刪減也許有編輯者自己的深意,但是這篇文章的價值是不會被磨滅的,學生們還是會通過其他渠道去閱讀這篇文言,再次感受那種起義的激情澎湃。喜歡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們,記得關注筆者哦!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陳涉世家》被語文教材刪除?被一首不知名的作品替代,有理嗎?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創作的一篇文章,講述了秦末陳勝、吳廣起義的全過程,起義軍聲勢浩大,司馬遷也肯定了陳勝在反抗秦王朝統治鬥爭中的功績。
  • 陳涉和孔子緣何躋身史記的《世家》部分?
    在《史記》當中,本紀和年表起到的作用是為歷史大事提供時間維度的地位,而世家和列傳,分如同歷史的車輪上的條幅,為歷史事件軸補充了空間維度上的細節和人物故事。列傳主要是為貴族和有影響力的人物,外來民族和不同社會成員準備的,而世家 是為外戚和歷史上有影響力的諸侯準備的,但是世家裡卻出現了孔子和陳涉兩個出身平民的歷史人物。
  • 2020初中文言文‖九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複習《陳涉世家》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4,輟耕之壟上5,悵恨6久之,曰:「苟7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8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9曰:「嗟乎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11!」     【1〔陳涉世家〕選自《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版)。(有刪節)     2〔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
  • 漢初三傑韓信為尊,為何《史記》中蕭何、張良入世家,韓信入列傳
    韓信為何被殺?罪名是謀反,一個罪名為謀反的人,無論做過多大貢獻,在史書中,總不能正面宣傳,高度讚揚吧?這是基於正統政治正確註定的!而作為中國第一步傳記體通史的《史記》,雖不是出於官方修史,而是司馬遷以一己之力著述的曠世傑作,但依託於漢朝的時代背景,就註定其,不能過於拔高韓信之地位!
  • 歷史揭秘:被漢景帝器重,已經封侯拜相的周亞夫,為何含冤而死?
    這就給了周亞夫晉升的機會,他一躍成為了西漢時期的丞相。本以為周亞夫的事業,會一直這麼順利下去,但沒想到達到政治生涯高峰之後的他,很快就走向了衰落。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周亞夫與漢景帝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深,最終,漢景帝痛下決心,下令處死了周亞夫。
  • 同為帝國丞相,為何司馬遷將蕭何列入世家,而將李斯歸入列傳?
    司馬遷記史,有五種體裁:本紀、表、書、世家、列傳。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主要記錄人物史。本紀是全書提綱,是按年月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世家是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跡和特別重要人物事跡;列傳是記述帝王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少數民族的傳記。表、書,則是一些人物譜系、禮儀制度等的記載,具有很重要的史學價值,但是可讀性卻不如本紀、世家、列傳。
  • 不,你只是被先入為主而已!
    NO,你只是被先入為主而已!兔耳朵真真假假?自動漫播出以來,小舞頭上的兔耳朵就備受遭議。但實際上看過漫畫的漫迷們都知道,小舞的兔耳朵其實就是個裝飾品。漫畫中,唐三給小舞梳頭,小舞就把自己的兔耳朵拿了下來,從這裡就可以說明小舞頭頂上的兔耳朵是假的。
  • 百副盔甲陪葬的周亞夫絕食而死冤不冤?
    畢竟私藏甲冑在有些朝代會以謀反論處,比如西漢時期著名的周亞夫一案,就因為被控私藏盔甲意圖謀反,導致都坐到丞相之位的周亞夫,最終絕食而死。在史書上往往都在為周亞夫喊冤,認為屬於誣告。那麼為什麼在古代私藏盔甲屬於重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盔甲那些事。
  • 從修道轉行醫,魏晉七代名醫世家為何終入仕
    此說近妄,但當時有「援道入醫」之風,許多名醫本是道士。陳寅恪指出,南北朝時道教世家有兩大特點:其一,原籍濱海,姑幕縣即如此;其二,取名不論行輩,多用之、道等字,恰好徐家後代中有徐道度、徐之才、徐之範等。
  • 有聲故事屋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 治軍嚴謹卻不懂帝王心的鋼鐵直男的周亞夫
    ▎在公元前152年 ,丞相陶青有病退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開始景帝對他非常器重,有一次,漢景帝要廢掉劉榮,劉榮是慄姬所生,所以叫慄太子。但周亞夫卻反對,結果導致景帝對他開始疏遠。   還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來,都在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對他也很不利。 後來,有兩件事導致了周亞夫的悲劇。
  • 許負給周亞夫相命,三年封侯,八年拜相、九年餓死,真的嗎?
    對於許女士的說法,周亞夫嗤之以鼻,根本不信。不管周亞夫信不信,但許負女士一定要信,不然會吃大虧。果然三年後,周亞夫的哥哥犯罪失去爵位,文帝打算在周勃的兒子當中選一個賢能的人繼承,大家一致推舉周亞夫,於是他真的成了侯爵。
  • 「先入為主」的看人看事,於人於己皆是「坑」
    能不能換,總要試試嘛,不能先入為主地就斷定人家不給換吧,萬一人家給換貨呢!」 隨後,我便騎車去了店裡,在店裡找到櫃檯服務員說明了情況, 服務員二話沒話,直接換了條新的彈力帶給我。 後來,服務員和我說:「我們店裡的彈力帶質保兩年,其間有質量問題,都是可以免費換新的。」
  • 《史記》中為何張良與蕭何被列入世家,韓信卻僅僅列入列傳呢?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與韓信,明明都是一樣的功臣,可是為何後來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要區別對待呢?其中張良、蕭何都被寫入世家,而韓信僅僅寫入列傳,這一切背後有什麼深層次原因麼?為何張良、蕭何入世家?《史記》,它是由司馬迀記載歷代帝王的豐功偉績的本紀,記載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史的世家,以及記載3000餘年重要歷史人物生平史的列傳等內容的鴻篇巨箸。
  • 真的只是「先入為主」?說說喜歡陳小春版《鹿鼎記》的原因
    這幾天隨著張一山版《鹿鼎記》的播出,20年前陳小春版的《鹿鼎記》也跟著又火了起來,隨著很多網友對老版的懷念,又有部分網友提出了「先入為主」的說法,那麼真的是因為「先入為主」嗎?我們不妨一起討論一下陳小春的《鹿鼎記》到底好在哪?
  • 春秋時期,周天子已沒了存在感,為何晉齊楚不敢取而代之?
    這裡就有個問題了:既然周天子沒了存在感,那些大諸侯國為啥就不取而代之呢?春秋時期,那會兒實力比較強的國家就數晉、齊、楚3國了,而且這3個國家的君主都曾當過那時的霸主。然而比較有意思的是,晉文公、齊桓公、楚莊王這3人做了霸主時,基本上都是互掐,從沒做出取代周天子的事情。
  • 于榮光的關羽沒有那麼差吧,還是我先入為主了?
    最近迷上了電視劇《新三國》,其實我應該早就看這部電視劇的,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到了現在才看。一看就愛上了,雖然有很多吐槽,也有《三國演義》這樣優秀的前作裡程碑,想要超越幾乎不可能,好在不是那麼差勁。目前我看到了劉備離開袁紹前去投奔劉表!
  • 《史記》中,為何司馬遷將韓信放於列傳,而將蕭何張良放入世家?
    這本書主要分為五部分,每部分都是介紹不同身份地位的歷史人物,分別為本紀、世家、列傳、表以及書,我們平時聽的比較多主要是本紀以及世家,比如說之前學過的項羽本紀、陳涉世家等。本紀主要介紹的是帝王,世家介紹諸侯,列傳是除此之外的其他人,表是用表格羅列一些人物事件等,書則是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地理等方面的內容。
  • 厚黑學:沒有心計的人,都是「蠢材」!想要成功,就得懂這5件事
    《厚黑學》中認為,男人應該懂「彈簧」之道,具備能屈能伸、能進能退的「心計」,遇到不能硬頂的事,先緩一緩,遇到不能硬碰的人,先退一退,先保存並積蓄自己的實力,以求一舉突破。那麼,洞悉他人的心理,掌握他人的所思所想,就沒有想像的那麼不難,更重要的是可藉助攻「心」為上的「心計」,造成先入為主的局面,為成就大事打下堅實基礎。
  • 史書待遇差別很大,蕭何、張良入《史記》世家,而韓信卻是列傳
    司馬遷 當然,以本紀、世家、列傳為主。 有人發現了個問題,韓信的史書待遇比較的差,沒有入世家!劉邦登基後親定韓信的功勞,他與張良蕭何一起被譽為漢初三傑,為何卻被司馬遷寫進了列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司馬遷沒有將他同張良蕭何一樣寫進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