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反洋教鬥爭的性質及其他──答牟安世同志 李時嶽我在《中國近代史基本線索及其標誌之我見》(載《歷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二期)一文中,曾列專節談到義和團運動。牟安世同志以《中國人民反對外國教會侵略的鬥爭和中國近代史的主要線索》為題,就反洋教鬥爭和義和團運動的性質、作用以及它們在中國近代的歷史地位等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載《社會科學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四期)。各抒己見,本來是不必求同的。但牟安世同志指名和我「商榷」,不答似乎失禮。藉此機緣,我想進一步陳述自己的思考,也許會有助於討論和研究的深入。
-
《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為此,中國史學會、北京史學會、北京太平天國歷史研究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把這兩件事合在一起,於1月28日聯合舉辦了一次學術座談會,以資紀念和慶賀。應邀參加這次會議的有首都史學界30多位專家、學者,會議由近代史所所長王慶成主持。中國現代史研究的歷史回顧 陳鐵健1919年到1949年這30年的中國歷史,嚴格地講,應當屬於中國近代史範疇,即中國民主主義革命歷史的後半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過,囿於長期形成的習慣,人們依然把這30年的歷史,稱之為中國現代史。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論壇2020年第7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Weixin ID
-
李珊(中外關係史研究室)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工作經歷 2011年7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員。〉一書論析》,《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8期,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0年第3期。
-
2008年中國近代史研究綜述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② *本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史研究學術動態課題組」集體完成,趙慶雲、任智勇、趙利棟、榮維木、黃道炫、陳開科、吳敏超、閔傑、宋廣波、左玉河等提供初稿,步平、王建朗、徐秀麗、虞和平討論,由虞和平執筆統稿。①王廣:《哲學與史學的對話——「唯物史觀與歷史評價」全國學術研討會述評》,《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5期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隨後由於工作需要,我的研究方向轉向經濟史,對於中國近代史太平天國史有興趣的研究課題就沒有再繼續下去。略論京師同文館與人才培養 呂景琳 張德信同文館是中國第一所官辦洋學堂。它是作為總理衙門的一個附屬機構與這個衙門同時醞釀成立的。從1862年開辦到1901年合併於京師大學堂,有著整整四十年的歷史。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概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是國家級專業中國近代歷史研究機構,主要研究1840—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
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簡介(2019年5月修訂)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自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以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和經濟史研究室為依託,2013年8年、2016年、2018年連續參與協辦中國社會史學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中國社會史系列年會。
-
王鍵(臺灣史研究室)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王鍵,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室研究員 學習簡歷:>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碩士(日本經濟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研究所博士(日本經濟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臺灣經濟史) 工作簡歷: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研究所亞非拉史研究室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員 研究方向
-
葛夫平 (《近代史研究》編輯部)
1984年畢業於杭州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同年7月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2000年晉升副研究員,2011年晉升研究員。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近代史研究》主編。研究領域為中法關係史、近現代中外關係史。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2020年度第二批博士後招收公告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2020年度科研工作需要,現公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有關事項公告如下:近代史研究所主要研究1840年至1949年間的中國政治
-
20年,21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即將在復旦大學舉辦
題記:2019年12月10-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1屆「青年學術論壇」將在復旦大學光華樓東輔樓會議室如期舉辦。
-
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人才引進公示
根據院人事教育局《關於做好2020年上半年人才引進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社科[2020]人字54號)文件要求,我所按規定程序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招聘信息、受理應聘人員申請、對應聘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專業考試,所聘用委員會對應聘人員的綜合能力進行了考察評議。經所黨委集體研究,確定我所2020年度第一批擬引進人才人選並擬報人事教育局備案。人選名單如下,現予公示。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舉辦
28-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與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省民國史研究中心合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師範大學隆重舉辦並圓滿閉幕。「青年學術論壇」是近代史研究所每年一度的傳統學術活動,旨在激勵本所40周歲以下的青年學者,通過砥礪學術、交流思想,全面提高在學術寫作、口頭表達和邏輯思辨等方面的能力,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傳承與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
《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1期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關於國外研究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的文獻史料及其利用 張注洪中共黨史是研究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及其規律的科學;和中共黨史密切關聯的中國革命史除了以黨史為核心外,還要反映全國經濟、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全貌。
-
第六屆孫文論壇在臺北開幕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8年8月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極忠文教基金會、臺灣國父紀念館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孫文論壇在臺北開幕,會議的主題是:民族復興與文明對話,來自大陸的11 開幕式上,兩岸主辦方代表分别致辭,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表示,我們之所以持續不斷舉辦孫文論壇,主要有兩個原因。
-
《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十輯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資料篇沙發表,之後又寫了《鴉片戰爭初期的軍事與外交一-琦善與義律)) (載《軍事史學》第5 卷第2 號〉作為此書的解說,其中敘述了從英國全權代表和遠徵軍到達廣東、到琦善與義律在白洞口談判、英國全權代表南返廣東、琦善與義律在穿鼻交靜的經過。
-
劉巍:中國學術之近代命運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劉巍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年:2013年6月第1版 目錄 第一章 經降史升 本書結論:歷史的教訓 徵引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劉巍,浙江省嵊泗縣人,先後就讀於浙江師範大學歷史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清華大學歷史系,1998年7月碩士研究生畢業,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赴中山市開展國情調研
2020年11月15-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山市國情調研基地項目組 近代史研究所於2019年11月在中山市建立國情調研基地,調研近代偉人孫中山故鄉的歷史和現狀,弘揚「中山」精神,用「中山」名片為中山市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
《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2期
本院網站連結 中國歷史研究網 中國歷史研究院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