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道教篇 第一期」道教是什麼?道教的產生與興起

2020-08-27 錢丟丟本尊

大家好呀,我是錢丟丟,本期開始丟丟要開始講述道教的神話了,在講述之前要說明的是,道教篇這個系列因為涉及到民族宗教信仰,所以在這個系列之中,丟丟只會講述道教的文化,而不會闡述道教的信仰問題,以免視頻引起爭論,被平臺刪除或屏蔽。

那麼,在開篇之前,我們需要了解的是,道教到底是什麼?在中華文化最古老的一開始,統治者以巫祝和巫術的神秘力量來凝聚人民,部落的首領,會樹立起圖騰進行祭祀,通過祭祀產生信仰,從而凝聚部族之力。

商朝傳說就是崇拜玄鳥的朝代,因此還演化出了「玄鳥生商」的傳說,而在商朝之後的周朝,也繼承了商朝的祭祀。但到了周朝末期,春秋五霸各自強大,巫術與巫祝的權利被民間大能們所掌控,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而百家爭鳴時期產生的那些聖人的思想,也造就了我們中華文明骨髓裡的文化基礎。


其中最為出名的聖人有兩個,一個是儒家的孔子,一個是道家的老子,這兩位在歷史記載中甚至還見過面。而在老子與孔子之後,他們的徒子徒孫則創建了道家與儒家,儒家講究入世做君子聖賢,於是輔佐君王治理人民。而道家講究出世做逍遙隱士,於是多隱居山林,在江湖中有道家的傳聞。但道家的弟子當時並不興盛,傳承也並非是以師徒形式傳承。到了秦帝國建立前夕,秦相呂不韋編撰《呂氏春秋》,將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經典編入其中。但因為道家的思想太具有包容性,哲學性又強,所以各家學派都多少挖取了一些道家的思想,融入自家學派,從而壯大自身。

到了秦帝國覆滅,漢朝建立之後,漢朝為了增加人口,穩定因連年戰爭造成的破壞,所以多採用道家的思想,與民休養,並造就了「文景之治」這一興盛的時代。

不過又因為道家的思想太過於鬆散,於是漢武帝時期就獨尊儒術,將儒家的思想抬上了桌面,以儒學治國。這個時期道家思想被儒家壓制、打壓和吸收,其實此時開始,如果沒有什麼太大的波瀾,道家已經算是功成而身退,會如同墨家、縱橫家一樣,成為中華眾多文化之中的一種。

但天意難測,東漢漢明帝時期,佛教從印度傳到了中國。佛教的到來,使得缺乏極致唯心主義的中國古代人,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世界的大門,中國的巫術思想信仰被佛教的宗教性衝垮。當時的中國人只有學派而沒有強大的宗教體系,所以根本無法抵禦佛教這種成熟的宗教信仰系統。


佛教的建立使得中國本土的信仰受到了威脅,在佛教來到中國之前,雖然中國人也有廣泛的信仰。但多是對於祖先、山川圖騰之神的崇拜,例如九歌之中的東皇太一、雲中君之類,或是皇天后土的原始天地神明,此時的中華大地,並沒有形成體系健全的宗教信仰體系。

當時的古代中國人感到佛教帶來的危機感,於是開始集百家之特長,匯聚先賢之思想,以道家的清靜無為為核心思想,以《黃帝內經》等醫家煉丹長生之術,陰陽家五行陰陽之法,結合中國本土巫術祭祀儀式,祭祖祭神禮儀,配合星象家觀天測地的風水方術,再吸納了佛教的宗教信仰的儀式,建立了屬於中國本土特色的宗教,道教。

而道家也在本應該功成身退,飄然物外的狀態之中,被眾先賢合力的請了出來,成立了宗教,並將道家創始人老子,道家先賢莊子,以及三皇五帝中的黃帝作為主要的神明,並圍繞著諸神為核心,建立起了紛繁複雜的道教神話體系。

最早成立道教,並且名氣最大的,便是東漢順帝時期,五鬥米教的張道陵張天師,張道陵作為第一代天師道的天師,將老子奉為最高主神進行祭拜。

道教也由此開始走向正規化和宗教化,雖然道教哲學理論以道家的《道德經》和《莊子》作為核心。但道教也不完全按照道家的思想來壯大宗教,漢朝時期比較流行的還有關於黃帝飛升成仙,從此長生不老與天地同壽的傳說,因此道教在初期也以修道成仙為奮鬥目標,分為了行氣、服餌、房中三種修行的流派,行氣是指以道家經典思想為主,養生保健,通過呼吸吐納控制身體,引入天地靈氣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這一派尊奉彭祖和赤松子為祖師。

服餌則是選取了方士術士煉丹辟穀的方法,從而通過吃食仙藥,達到成仙不死的目的,這一派有《抱樸子》和《種芝草法》這種經典。

而房中則是指房中術,主要靠男女交合,以達到駕馭陰陽二氣的目的,漢朝當時還沒有宗教禁慾的思想,所以在漢朝時是比較流行,漢武帝就曾經向巫炎學習過這種法術,這種修行方法尊奉黃帝為祖師,著名的經典有《素女經》與《黃帝內經》。

到了南北朝時道教已經發展成了民間宗教,此時的道教信仰宗教系統,受到佛教理念的影響非常大,畢竟古代中國人是沒見過,像印度佛教那種,體系完備,邏輯清晰的宗教信仰形式。

所以到了北魏時期,道士寇謙之對天師道進行改革,將道教教規之中「交五鬥米入教」的教規,與「男女合氣之術」的房中術等糟粕驅除,並吸納佛教的輪迴觀、因果觀等觀念,將諸天地獄等神話系統納入道教神話之中,並吸取了儒家思想,將忠孝納入道教的戒律清規,約束道教門徒,嚴禁以天師道犯上作亂。


這個時候,道教體系吸收了佛教的信仰系統,還吸收了儒家的忠孝思想,集百家之長,深受當時統治者北魏太武帝的喜愛,北魏太武帝將道教奉為國教,將寇謙之奉為國師。到了這裡,道教神話體系、信仰體系與宗教形態,已經趨近於成熟,並受到了官方的認可。

後來到了唐代,道教又再次大興,唐朝的皇帝姓李,為了依託先人加厚跟腳,所以將道教的主神老子李耳奉為祖先,道教也因此開始興盛,在中華大地上廣泛傳播,但也因為傳播的太過於廣泛。 以後的道教變得斑雜不明,甚至產生了各個道教各個教派教義敵對,兩個都是道教的教派相互作之間爭鋒作對的事情。

此時的道教以各個山頭、祖師、門派來劃分,例如茅山派、華山派、嶗山派、青城派、武當派。這些都是以山頭地域來劃分的道教宗派,而奉張三丰為祖師的三豐派,以及奉呂洞賓為祖師的純陽派等,都是按照人物祖師來分的教派,像太平教、崑崙派、全真教、正一教等,都是靠派別來劃分的道教宗派。

這些正統的門派開枝散葉,使得道教深入民間村落之中,但也因為吸收諸子百家之長,體質太過於龐雜沉重,各地的道士都吸收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將巫醫、巫祝祭祀之法等民間儀式方術,也吸收進入了道教之中。而這種吸收的方法,也致使道教的道士,肩負起了巫師和巫祝的角色,以宗教儀式、祭壇法術和宗教祭祀,來為各地的人民提供神秘信仰與精神安慰的服務。

像茅山一脈驅鬼闢邪法術,有很多來自於遠古的巫師巫祝之術。而在唐朝之後,道教比較出彩的教派,是丘處機帶領下的全真教。

全真教是由王重陽等人,在金朝第三位皇帝金熙宗時建立起來的。全真教不同於其他獨尊老子的教派,全真教主掌「三教合一」,

將儒釋道三家經典以及所長,全部歸於自己所用,認為儒釋道三家的核心都是闡述天地大道,並且,全真教持戒極為嚴苛,一旦出家入了全真教,那是不可以娶妻生子的,而像正一教的天師道,則沒有出家的戒律,做了道士其實還是可以娶妻生子。

全真教自第一任教主王重陽之後,第四代全真教教主丘處機是最為出彩的一個,丘處機拜王重陽為師學道,後來丘處機擔任了全真教教主,成吉思汗聽聞道教興盛,於是下詔要見丘處機。丘處機於是帶領隨行弟子十八人,歷經兩年多的時間,走了萬裡的路才見到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向丘處機詢問道教真理,丘處機便趁此機會勸說成吉思汗少做殺戮,應該敬天愛民、清心寡欲,這次的對話被編為了《玄風慶會錄》。次年春天,成吉思汗便賜以金虎牌,

免除全真道教道士的一切徭役。從此丘處機獲得了統領道教的權力,這使得全真教得以發展壯大,成為了當時統領性的宗派,在金庸的小說《神鵰俠侶》中,全真教更是被稱為「天下武學正宗」。

此時的道教無比的興盛,之所以要說這件事,是因為此次道教的興盛,引起了道教與佛教的一次大教之爭,元朝建立後,道教興盛打壓佛教,並以《老子化胡經》為主要核心綱領,宣傳佛教為道教聖人所教化。佛教當時也是中華本土文化同化後的大教,自然是不服道教這部《老子化胡經》的,於是在元朝元世祖忽必烈的主持之下,道教的全真道士與佛教的僧侶,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教之爭,不過這次辯論爭鬥以道家的敗落告終。

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將《老子化胡經》全部銷毀,自此事之後,全真教失落,道教失去統領性宗派。以後的道教最為出名的人物也出現過,不過中國一直是以儒家治理天下,皇帝基本上是佛教和道教兩手都抓,政府也不希望宗教勢力一家獨大,於是在此之後,道教安分守己,執行自己作為宗教的責任,主持修身養性,並研習延年益壽的方法。


後來就形成了道教主生,佛教主死的局面,再後來明朝最為出名的道士張三丰(張三丰於明朝天順八年去世,故在此稱明朝人)。在武當山開宗立派,武當依舊主張儒釋道三道同源,但張三丰的道學更為理性,認為道士應該修身利人,道士不應該只躲在深山裡修道,而是修身之後,要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以悲憫之心,度世救人。

總的來說,道教雖然吸收百家之長,但仍然獨具中華文化特色的宗教,丟丟以上所說的內容,都是有據可查清朝以前的道教發展,不存在任何的編造和偏頗之處。這一期講完了道教的由來與發展,也算是為咱們中國神話的道教篇開了個頭,下一期丟丟會開始講述道教的至高主神,三清道祖的神話故事。喜歡這個視頻的話,也請一定要收藏,點讚,大家的收藏與點讚對丟丟真的很重要,這會影響這個系列的進展,那麼我是錢丟丟,我們下期中國神話道教篇再見吧,拜拜。

相關焦點

  • 「中國神話-道教篇 第三期」太上老君,老子化胡公案
    大家好呀,我是錢丟丟,上一期丟丟講述了道教公認的三大至高之神,三清道祖的神話與傳說,在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這三位主神之中,受到香火供奉最多的,是第三位,太清道德天尊,這位道德天尊還有兩個更為人熟知的名稱,一個是太上老君,一個是老子李耳。
  • 「中國神話-道教篇 第二期」三清道祖
    上一期丟丟講述了道家是如何演變為道教的,本期咱們就開始講述道教的至高主神,三清道祖的神話與傳說。 自從張道陵張天師創建天師道,道教便延綿千年長盛不衰,而道教之中,也出現了許多天縱之才,這些有才的古先賢合力編著了道教的神話系統。
  • 中國的本教「道教」
    ,承襲神仙方術衍化形成道教是封建統治者治國的良方,縱觀中國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鼎盛時期,無不是使用「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治國方針。2道教三祖「始祖」「始祖」,黃帝,複姓公孫,因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
  • 「中國神話-道教篇 第五期」關於西王母到王母娘娘的神話演變
    大家好呀,我是錢丟丟,本期咱們來說一說關於王母娘娘的故事,在講述開始之前,需要更正上期視頻中的一個不明朗的地方,在道教的神話理論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有先天五太創世的理論基礎,認為宇宙經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這五個先天時代之後,才孕育出了有著陰陽分化的天與地。
  • 道教的興起
    上次在道教的產生篇說到張道陵張天師創立了道教,使道教從此走向了正規化和宗教化,雖然道教哲學理論以道家的《道德經》和《莊子》作為核心,但是道教也不完全按照道家的思想來壯大宗教。到了南北朝時期道教已經發展成了民間宗教,此時道教的宗教信仰系統受到了佛教理念的影響非常大,古代中國人是沒有見過像印度佛教那樣,體系完備且邏輯清晰的宗教信仰形式,所以到了北魏時期,道士寇謙之對天師道進行改革,將道教教規之中的「交五鬥米入教」的教規與「男女合氣」房中術等糟粕驅除,並吸納了佛教的輪迴觀、因果等觀念,將諸天地獄等神話系統納入道教神話體系,並吸取了儒家的思想
  • 「中國神話-巫祭篇 第一期」祖巫興起,圖騰法則產生!中國巫術起源...
    大家好呀,我是錢丟丟本期開始,丟丟將要開始講述中國神話的【巫祭篇】現代中國最熟知且廣泛的宗教信仰有兩個一個是道教,一個是佛教直到後來建立了道教,才產生了三清道祖以及玉皇大帝后土娘娘等諸神那麼,在道教與佛教之前中國人到底在信仰什麼呢?
  • 「中國神話-道教篇 第四期」道門四御神:玉皇大帝
    大家好呀,我是錢丟丟,道教神話在元始天尊開闢洪元世紀之後,自那混沌虛無之中,創造原始無極之道,爾後有經無數量劫,在混沌無極大道之中,誕生出靈寶天尊,劃分無極為太極,推演天地大道,劃分清濁界限,將天地混沌逐漸推演到太極初生之時,此時天地由混沌的「洪元世紀」走向了,天地清濁初分的「混元世紀」。
  • 神道教與日本
    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一九四六年元旦,裕仁天皇發表宣言否認自己的神格地位,盟軍總司令也要求日本廢除國家神道,神道教遂成為民間宗教,雖然如此,神道教至今仍是日本人民最崇信的宗教,佔人口的80%。  「神道教」的「神」  「神道」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書記」,書中記載「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 香港道教日 道教節緣起
    香港道教日緣起天地無垠,山川靈秀;日月星宿,惟我道生。
  • 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道學的文化地位!
    壹作為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曾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在中國文化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所以人們常說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釋、道)之一,更有人以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首先表現在哲學思想方面。
  • 神道教與日本_評論_騰訊網
    「神道教」的「神」「神道」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書記」,書中記載「天皇信佛法,尊神道」。「神道」二字雖然源自中國漢字,但實際上中國與日本對此詞的概念不同,我們若按字面來解釋神道教,必會被其名稱所誤導。日本人稱一切神明為Kami,漢字傳入日本後,「神」字被用來表示Kami。
  • 道教文化就是最純正的中國符號!
    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教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尊道貴德、清靜無為、齊同慈愛、抱樸守真等理念不僅對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有著深遠影響,對於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問題也具有深刻的借鑑意義。從道教的基本教義中,我們看到最純正的中國符號。
  • 紫宸道:道教張天師的「四不吃」你知道嗎?
    張道陵本名張陵(34~157 年),字輔漢,道教尊稱為張天師。他於東漢末年創建五鬥米道,後被道教奉為創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稱號。張天師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又稱「降魔護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師」。
  • 道教洞天福地(江西篇)
    ,中國道教完成由民間走向殿堂的地方,中國南方道教中心之一,太虛觀(簡寂觀)代表了中國道教由民間走向殿堂的大趨勢,道教第八小洞天、第四十七福地所在地。西山萬壽宮2、新建區西山道教正一派淨明忠孝道發祥地,道教第十二小洞天、第三十八福地所在地
  • 道教的起源與發展,道教的建築,道教與中國文化
    導語:產生於中國本土的道教,是以影響廣泛而流傳久遠的先秦道家思想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大約在東漢晚期由四川人張道陵最終創立。這樣一來,道教中的神靈可謂是包羅萬象、新舊雜陳,天神、地祇、人鬼和仙真眾聖應有盡有。既然這些神靈的來源各異,功能不同,自然互不統屬,紛然無序。以至於道教顯得頗有些荒誕無稽、來路不正,尤其在與佛教神祇體系嚴整、設置規範的對比後。為了讓歷代創造出的眾多神靈仙真各安其位,道教理論家們建構了一套神仙地理體系,這當然也反映出產自中國的道教秉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主義色彩。
  • 2019中考歷史複習資料: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
    這是因為,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開始和初步發展時期。這個時期,不僅政治經濟在發展,文化也隨之進步。我們在第18課已經深深地被秦漢時期的自然科學成就所折服,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此時的人文科學成就吧。」
  • 道教四不吃
    張道陵本名張陵(34~157 年),字輔漢,道教尊稱為張天師。他於東漢末年創建五鬥米道,後被道教奉為創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稱號。張天師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又稱「降魔護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師」。張天師世家,也講究居住廟觀,但可娶妻置室,傳宗接代,雖有齋戒,但在非齋之日,可以喝酒,嘗葷,據聞天師世家歷來傳有「四不吃」的規矩。所謂四大葷指的就是「牛肉、烏魚、鴻雁、狗肉」,這就是張天師家的「四不吃」。
  • 中國古代道教的起源
    戰國時期,燕齊一帶的海市蜃樓直接啟發了方術之士的想像,在一些古老傳說的基礎上,他們提出了長生不老的浪漫神話。他們認為仙人或生活在海中的仙山上,或生活在崑崙山中,神仙已經找到了抗拒時間的靈丹妙藥,可以長生不老。一般的凡人只要精誠所至,就可以求得神仙所賜予的仙藥,從而實現長生。橫掃六合的秦始皇對神仙之說嚮往不已,於是就有了徐福的東渡。
  • 道教興起,佛教傳入,儒學衰落——魏晉南北朝到底經歷了什麼?
    魏晉南北朝時期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思想卻也是最活躍的時期:道教興起,佛教傳入,居於統治地位的儒學思想衰落。玄學產生道教興起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源自遠古的多神教(中國人什麼神都信)。秦漢的方士,西漢初年崇奉黃老之學,都是後來道教的早期雛形。道教發端於東漢末年,興起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黃巾大起義,張角其實就是利用的太平道,他們靠著用符咒給人治病等名頭發展信眾。
  • 日本的神道教和中國的道教有什麼關係?很多人都被名字誤導了
    只要是一個獨立的文明,必然都會衍生出一套自己獨特的神話信仰體系,世界各國各文明的神話信仰豐富多彩,這也是文化底蘊的一種體現,中國自不必多說,今天說一說日本的本土信仰。由於日本動漫、遊戲等產品的輸出,很多人對日本神話也都有一定了解,我們知道,中國的本土宗教就是道教,而日本的本土宗教叫做神道教,兩者名稱極為相似,難道有什麼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