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樂官與戲劇之起源及形成。
當然,歌舞也不一定是戲劇的起源,因為戲劇的本質不見得是歌舞,而應當是角色扮演,這在下文尚要論到。另外,樂官源出於巫官,巫較諸樂官,為更早的司掌樂舞者及扮演角色的人。僅此而論,樂官也很難算作戲劇產生的源頭。因此,以許之衡為代表的戲劇起源於樂官說,實在有其自身理論上的缺陷。
許氏之後,論戲劇起源者或不大知道有此一說,或知其說而忽視之。也正是因為這樣,有關樂官的研究幾乎成為戲劇史研究上的空白,這也是筆者所以要寫作本書的一個重要原因。梁釗韜說:
無疑我們通常都知道,研究人類學往往特別注意於人類的起源問題。正因為太注重幹起源,所以得出的結論,總不能實際上達到歷史上的價值。但另一方面,社會功能學派亦有其偏頗的地方,他們過於看重「功能」方面,而完全不提一切文化的源流。所以馬凌諾斯基的學說只適用於文化發展的中段,而不能解決文化的起源。
人類學的研究竟與戲劇和樂官的研究有幾分相似,戲劇起源於樂官說不能解決戲劇的起源問題,這是許說的缺陷所在。但學界過於注重戲劇的起源,因為樂官與起源關係不大,於是一併忽視了樂官對戲劇形成所起的作用,恐怕也不能了解樂官所達到的「歷史上的價值」。
因此,筆者認為,儘管戲劇起源於樂官說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其理論價值卻不低。因為該理論啟發後人去思考、去認識樂官與戲劇的關係,並尋找樂官對戲劇發生、發展、形成過程所起過的作用。事實上,樂官雖未必為戲劇之源,卻對戲劇的形成甚至成熟均產生過很多影響。有關問題,前文或多或少已有涉及,以下再略為申補。
近年來,較流行中國戲劇起源於宗教儀式一說,如龍彼得《中國戲劇源於宗教儀式考》即持此說。「源於」一詞,似應作「形成於」較妥,因為宗教儀式也有更早的起源,如巫術儀式—本文也稱為原始宗教儀式。故戲劇的遠源當在巫術儀式中,當時的巫已有扮演性質。而戲劇的形成則在較成熟的宗教儀式中,其間樂官所起作用恰恰頗為明顯。
關於戲劇形成於宗教儀式,外國戲劇研究中.早有其說,如希臘戲劇便被視為形成於祭神歌隊中。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說:「悲劇起源於狄蘇朗勃斯歌隊領隊的即興口誦,喜劇則來自生殖崇拜活動中歌隊領隊的即興口佔,此種活動至今流行於許多城市。」德國尼採也說:「按照席勒的正確觀點,希臘人的薩梯裡合唱隊,即原始悲劇的合唱隊經常巡遊的土地自然是理想之境。(中略)薩梯裡作為狄俄尼索斯歌者生活在一種認可神話和儀典的宗教現實之中。悲劇以他為發端,悲劇的狄俄尼索斯智慧借他之口說話。」
儀式產生戲劇,中國也有近似說法。如姚華《說戲劇》論「戲原於祭」。周貽白也說:「中國戲劇的起源,根據遠古的記載,情形和希臘劇一樣,同是發端於祀神的儀式。」姚氏未必知道希臘戲劇發生的情況,有祭器的祭,恐怕也有更早的巫術起源,故源於祭一說似應改作形成於祭。周氏之說則明顯已參考了外國學者的觀點。
類似說法還常被近人運用於中國戲劇起源與形成的論證中。日本田中一成《超度—目連戲以及祭祀戲劇的產生》一文說:「全世界的戲劇都由祭祀儀式蛻變而成的。」曲六乙《宗教祭祀儀式:戲劇發生學的意義》一文說:「在對中國攤戲、古印度梵劇、古希臘悲喜劇進行了極簡單地比較之後認為,戲劇脫胎於宗教祭祀儀式活動,是世界古代戲劇的共生現象。」二文用「蛻變」、「脫胎於「兩詞,較接近「形成」而有別於「起源」,似較是。此外,麻國鈞《中國戲劇的發生》一文認為戲劇發生的「『基本流程為:祭祀儀式—準戲劇—戲劇」。也和田中、曲氏觀點相近。
回顧中國古代的祭祀儀式,似以攤儀、蜡祭、《頌》樂較易於產生戲劇,諸儀式都有更早的巫術起源。其中大攤儀,樂官曾扮演主要角色,他們對攤戲形成所產生的作用。
我的介紹到此結束,他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