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瑜,張榮旺
消費金融的競爭由「跑馬圈地」轉向「注重質量」後,顯得更為激烈與殘酷。作為業界「正規軍」,在近年發展迅速的同時,暴力催收、騙貸等重重挑戰也擺在了消費金融公司面前。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2018年來,21聚投訴上開始出現有關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錦程消費金融」)暴力催收投訴,而在此前21聚投訴上並無關於錦程消費金融的投訴出現。
與此相對應的是,2018年,錦程消費金融也上線了第一款自營的線上借貸產品。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國內第一批獲批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產品方面,錦程消費金融主要有房抵貸等線下信貸產品。錦程消費金融開業至今九年,業績表現始終平平,被隨後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相繼趕超。
線上借貸產品上線一年之中,為何引來暴力催收投訴不斷?
為此,記者向錦程消費金融發去有關於催收、貸前風控及發展相關的採訪問題,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應。
線上業務遭投訴
公開信息顯示,錦程消費金融是由成都銀行與豐隆銀行聯合發起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成立於2010年3月,為全國首批試點消費金融公司。
錦程消費金融自成立以來,經營策略主要在發展線下業務。2018年下半年,錦程消費金融開始布局線上,在各大消費金融公司紛紛搶佔線上零售消費流量渠道的背景下,錦程消費金融的線上布局顯得「姍姍來遲」,也給外界留下了「保守」的印象。
日前,記者注意到在21聚投訴上關於錦程消費金融催收相關投訴增多。
投訴內容主要為錦程消費金融線上信貸產品「錦囊袋」在催收過程中恐嚇威脅借款人、騷擾通訊錄內其他聯繫人(俗稱「爆通訊錄」)。此外,還有用戶投訴找不到錦程消費金融平臺導致逾期,收到傳票,請求投訴網站聯繫錦程消費金融協商處理。截至2019年7月11日,記者在安卓應用商店中搜索「錦囊貸」與「錦程消費金融」時,並未找到相關應用,需要通過錦程消費金融微信公眾號下載安卓版本。
對於催收相關問題,記者嘗試聯繫錦程消費金融,但截至發稿,並未取得回應。
麻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表示,幾乎所有的消費金融機構都知道爆通訊錄屬於違規行為,但因為很多借款人故意不還錢,不爆通訊錄會導致機構逾期上升,而線下催收的問題更多,司法催收則面臨立案難、時間長、成本高等問題,因此,目前尚沒有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各家消費金融公司只能通過制定貸後催收制度,禁止此類行為。另外,消費金融機構也在嘗試網際網路仲裁等新型催收手段,試圖減少逾期。
如何減少借款中不規範催收現象的發生?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向記者表示,一是強化對於用戶信息安全以及隱私權的保護。對於通訊錄上的無關被騷擾者而言,可以選擇舉報催收公司的無理騷擾。二是要改變消費金融行業風控模式,現在是把風控做到了事後的催收環節,需要把風控做到前端,確保業務的合規和事先風控的完備,同時積極對接諸如百行等個人徵信系統,減少對於事後催收的訴求。三是對於真正需要催收的行業需求,建議可以有關部門或協會牽頭成立行業性的催收監控平臺,持牌機構的催收無論是自營催收還是外包催收全部留存相應記錄,推動催收的合規化。
值得關注的是,一年多來關於錦程消費金融的投訴僅有一件得到了解決。據了解,「錦囊貸」的放款量相對不高。依照此前消息,截至2019年3月,「錦囊貸」上線以來還未盈利,貸款餘額不到1億元,月平均放款在1000萬~2000萬元。
被地方法院直指疏於審查
相對於起步一年的線上業務,線下業務是錦程消費金融多年來的主要方向。
然而記者在梳理公開資料的過程中發現,錦程消費金融在線下開展業務過程中還曾遭遇騙貸,被貸款客戶告上法庭,地方法院指出錦程消費金融公司存在疏於履行審查義務,報送無還貸義務的受騙學生的逾期還款記錄,損害學生民事權益。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錦程消費金融與在校學生因李某、唐某騙取貸款一事導致的一般人格權糾紛多達七十餘起。
根據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公開的一審民事判決書可以看到,2012年李某成立成都憬文通訊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憬文公司」),隨後李某以憬文公司刷銷量為由邀約唐某招攬學生到憬文公司做兼職,唐某招攬到學生後,再由李某與學生籤訂分期業務合同,進行虛假手機交易,其後李某再以學生名義向錦程消費金融公司辦理貸款。每套取一筆貸款,唐某給辦理貸款的學生100元至150元的報酬。
法院經審理認定事實為,2012年至2014年期間,錦程消費金融與憬文公司籤訂《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特約商戶合作協議》後,因唐某無法及時還款案發。李某、唐某需分別退賠錦程消費金融38萬元、181.59萬元。
而在李某、唐某停止幫助學生償還貸款後,錦程消費金融向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報送了學生的逾期還款記錄。2015年,開始有學生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錦程消費金融撤銷不良信用記錄得到法院支持。但2107年,錦程消費金融不服撤銷徵信記錄的判決提出上訴,繼而被法院駁回。
在裁判文書網上,記者看到地方法院認為,對於錦程消費金融關於其與學生劉某等人構成貸款合同關係的主張,因缺乏相應的事實依據,對錦程消費金融的主張法院不予支持。錦程消費金融在報送劉某等人的逾期還款記錄時,疏於履行審查義務,報送後損害了劉某等人的民事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