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美術教育不能「重技輕道」

2020-09-16 金臺資訊

人民網-書畫頻道 原創稿

本期嘉賓: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高洪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範迪安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徐裡

金秋九月,全國高校陸續開學,學子們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之中。各大美術院校也積極開展工作,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時表示,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在建構科學、完善的高等美術教育教學體系中提高認識、注重發展,為國家培養大批德才兼備、德藝雙馨的優秀藝術人才。

與其他領域不同,美術高級人才培養,對教師、學生乃至教學體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重視「技」的磨鍊,「技」之後的文化涵養和道德素質也同樣重要。

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上海美術學院名譽院長馮遠說,「在美術專業院校中,不是硬體環境優良了,物質條件充裕了,人性化教育服務到位了,人才培養的成材率就一定成正比,這恰恰是高等美術教育決策者和實施者需要清醒認識和殫精竭慮有所作為的。」

重視研究生教育道德素質培養

當前,在我國高等美術教育教學體系中,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優秀文化傳統是業界關注的問題。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徐裡說,「學好傳統文化,並結合專業創新創造,這非常重要。」

研究生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學、一個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2017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設計學兩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成為唯一一所兩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的專業美術院校,提升了我國高等美術教育的世界競爭力,體現了多年來的發展成果。

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美術教育取得了很大發展,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批藝術人才,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完善,尤其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目標時,馮遠認為,「不光是通識、通才應用型的本科階段,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都要以培養懂道義、有情懷、有責任感,立志服務國家、事業、社會的創新型人才為己任。在這個基礎上,改變美術類院校重技輕道、輕理論素養的多年積弊,也是高等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

完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保障體系

對於現今的高等美術教育,徐裡認為在「學」與「創」方面有兩個短板,一方面是「學什麼」的問題,一方面是「創新能力弱」。徐裡說,「這是對現在的教師和學生最直接的考驗。」馮遠也認為,「不僅要把好入口關,注重生源基礎能力的測試考察,還要嚴格導師資格遴選,強化導師職能、規範輔導要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雙向的,尤其在新時代,灌輸教育早已跟不上當下的社會現實,那麼如何真正地啟發、喚醒、影響學生,不僅僅是教師更是院校要關注的教育重點,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高質量教學監督體系勢在必行。

2016年,中央美術學院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由此中央美術學院成為國內首家設立研究生院的美術專業院校。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說,「研究生院成立以來,一方面致力於整合全院研究生教育資源,打破專業壁壘,實現頂尖教學資源的開放與共享;另一方面深化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和保障體系。」

加強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設

在研究如何培養愛黨愛國、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德才兼備的高端藝術人才,構建高端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中央美術學院全院上下都有著一致的共識和深入的思考。

作為培養優秀藝術家的搖籃,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認為,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教育要聚焦「研究」,突出培養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完善有中央美術學院特色的學科架構和教學體系。

進入新時代,中央美術學院進一步完善研究生教學體制,提出「以本為本、本研雙強」的發展方向。通過招生制度改革、課程結構優化、教材體系建設、教學方法創新等一系列措施,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範迪安說:「當下,中國美術獲得了社會全面發展提供的巨大需求這一機遇,也面對全球科技發展、文化交融交鋒等新語境構成的挑戰。我們要進一步制定研究生培養規劃,做實研究生培養環節,不斷完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把研究能力培養作為衡量研究生素質的重要指標,推動研究生教育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培養造就更多德才兼備的高層次美術人才。」

相關焦點

  • 專業藝術教育人才培養的美育使命
    從廣義來講,美育是審美教育;從狹義來說,美育是藝術教育。在「網際網路+」和政治、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人們對於藝術的審美追求越來越高,需求也越來越廣。高等藝術院校作為培養專業藝術教育人才的搖籃,肩負著美育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
  • 西昌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為民族地區培養教師人才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學校辦學條件自學校創建以來,國家、省、州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其發展。教育部、國家民委、省教育廳協調北京師範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14所高校,「組團式」支援學校發展。目前,學校發展規模不斷壯大,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完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入選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建設單位,發展勢頭強勁。同時,該校辦學條件逐步完善。
  • 陸明君 | 當代高等書法教育之關捩: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
    無論是何種培養模式,都不能否認高校書法專業教學中的技術化傾向對學生創作能力的提高所起的積極作用,而書法離開了技術與功力的支撐,便失去了其賴以進入到藝術層面的資本。當代大學生書法的技術化理念與行之有效的訓練模式,是這個時代產生眾多優秀中青年書家的主要原因。其三,重形式、重視覺,強化與豐富了書法的表現力。
  •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歷史演變
    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我們來分享關於人才培養方案的知識和方法。在介紹完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之後,今天我們來介紹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關於這個問題,周建松、唐林偉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歷史演變與科學定位——兼論培養高適應性職業化專業人才》這篇文獻中,從歷史文本的梳理這樣一個視角為我們介紹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是如何得來的。
  • 中國高等美術教育文獻展亮相中華藝術宮,也帶來對美術教育的思考
    中華藝術宮日前開幕的「春華秋實——中國高等美術教育文獻展」上,中央美院展區中「升維設計」課裡展示的「植物類腦」課題看起來像一則荒誕離奇的科幻小說,除了展板和視頻演示外,現場還有一盆插著電子線路的綠色盆栽——它為何出現在嚴肅的學術展覽裡
  • 《東西知行——中國書畫與視覺傳達海外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主題...
    創作者正是著名藝術家、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原院長趙寶平教授,他與兩位魯美的藝術家當代藝術系主任張丹副教授、中英數字媒體藝術學院牟磊副教授日前一同在中國工業博物館進行創作,趙寶平創作的系列水墨長卷名曰《照見——行而不朽》,表達了畫家對於城市中工業文明發展歷程的感悟與思考,同時體現了畫家對於傳統水墨展現當代實踐的探索。
  • 西南地區第一所以培養幼兒、小學教育師資為主的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師資團隊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是四川省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被認定為國家級骨幹專業。
  •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校人才供給矛盾由總量不足轉向人才的質量和素質不能充分滿足各行各業的多元化需求。高等教育人才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主要矛盾已從人才供給總量不足轉向了所供給人才的質量和素質能否滿足各行各業的現實需要,使得高等教育從同質精英教育走向了更貼近經濟社會建設的多元需求人才培養。這一轉向也意味著教育教學模式的改變,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模式必須從以知識發展為導向的學科中心模式走向以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學生中心模式。
  • 「1+X」證書制度下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的「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 制度改革,對繼續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一、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軟體技術專業的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大都是以全日制人才培養模式為參考,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繼續教育者的實際需求,再按照行業企業對專業技能的需要,開設若干專業技能課程。
  • 蘭州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創新繼續教育學習模式 完善人才培養...
    蘭州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創新繼續教育學習模式 完善人才培養服務體系 2020-09-07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
  • 蔣蓉: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
    湖南25萬多名小學專任教師,聽過她課的不下3萬人;所主持的省級、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點擊率逾50萬人次。作為核心成員全程參與了所在單位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在全國率先啟動的面向農村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索出「綜合培養,分向發展,注重研究,全程實踐」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 新文科語境下的設計人才培養——京津冀高等院校設計教育論壇
    年12月9日在我院隆重召開,會議圍繞新文科語境下的設計人才培養為主題展開討論。,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培養思路。    以上老師們分別從「人才培養、教學實踐課程建設」的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設計教育的新導向,新融合,新培養的特點,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在新文科建設發展模式與有效途徑探索中所取得的經驗與成果。
  • 研究社 | 人才培養靠教育,如何完善首都教育多元供給?
    人才培養要靠教育。如今,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逐步向 「特而精」轉變,特別是對領軍型、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長。由此,教育供給也面臨著從單一向多元的轉型,在不少城市中,教育社會化正在穩步推進。
  • 通識教育對藝術人才培養的作用-光明日報-光明網
    而引入通識教育,將有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強化學生的人文精神,將他們培養成素質全面的創新型人才。    受傳統的「培養專業化人才」思維的影響,我國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一直以來都比較單一。多數院校在研究生階段以前依然沿用傳統的美術繪畫教育方式,即圖式中心論的單一知識結構、技法逐次升級的重複教學,以及側重於表象資料收集的寫生式實踐環節。
  • 六遷校址弦歌不輟,漯河醫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奏強音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衛永強(學校國標代碼:13780 省內招生代碼:6237 中外合作辦學代碼:6236)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漯河醫專」)始建於1924年,是河南省較早進行西醫人才培養的學校之一。學校六遷校址,七易校名,矢志辦學,弦歌不輟。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為公辦普通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浙江音樂學院成立音樂教育學院、高等音樂教育研究所
    杭州網訊 為進一步加強「一流專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滿足新時代音樂教育學科專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需要,9月16日上午,浙江音樂學院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成立音樂教育學院、高等音樂教育研究所。在教學過程中,浙音音樂教育學院將更加注重專業化技能培養,在人才培養方向上與師範類、綜合類高校形成互補,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搭建健全和完善我國音樂教育的學科體系。」 院所協同 研究教學相輔相成 高等音樂教育研究所與音樂教育學院的同步成立,是浙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又一大舉措。
  •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
    四是部分高等職業院校依然存在著辦學定位不清晰、培養模式不符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教師隊伍素質不能適應科學技術變革創新步伐、實習實訓條件不足等問題。  答:一是統籌高職教育改革。《行動計劃》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理念貫穿始終,以指導推動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作為主要任務,兼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涵蓋了高等職業院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服務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服務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三大功能;囊括了高職的教育教學改革、辦學模式改革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
  • 高等師範教育改革70年:演進、成就與展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高等師範教育經歷了從舊到新、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呈現出規模與質量並重、政策日臻健全完善、體系由封閉走向開放的發展態勢。深化高等師範教育改革,須通過人才培養指引高等師範教育改革的根本,通過觀念自覺引導高等師範教育改革的走向,通過實踐創造推動高等師範教育改革的步伐。
  • 「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如何科學把握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動向,結合自身辦學定位和區域教育改革及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深化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地方綜合性大學亟需解決的課題。黑龍江大學「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歷時七年,為地方綜合性大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進行了有益探索。
  • 「1+X」是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創新
    在雙證制度下,有些專業通過引入職業資格證書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教育內容,但這種雙證制度只是基於現有學歷教育與學制體系的一種樸素的改革,即在原有的學歷教育基礎上疊加考證內容,結果是一方面要大幅度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另一方面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習成果不能轉化為學歷教育的學分,存在教育不公平現象。而 1+X 是基於新的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制度所構建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