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名家」溫儒敏:北大中文教授,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總編

2020-08-29 國學臺


溫儒敏,男,1946出生,籍貫廣東紫金。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1969年中國人民大學語文系畢業,曾在廣東韶關基層工作多年;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研究生,師從王瑤先生攻讀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生;

1981年獲北大碩士學位,留任北大中文系;

1984年至1987年讀博士生,1987年獲北大文學博士學位。1981年起留校任教;

1987年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1992年聘為教授,1996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先後任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北大出版社總編輯,中文系主任等職。


  現兼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評審委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主編,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執行主編,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召集人。曾任南京大學、華東師大、西安交大、北京外國語大學、韓國高麗大學、法國波爾多大學等校的客座教授。完成4項國家級研究課題。獲得過6項國家級與省部級獎項。


  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理論、比較文學和文學教育的研究與教學。主要著作有《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1987)、《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1993)、《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合著,1998年)等10種,編著有《比較文學論文集》(1987年),《中西比較文學論集》(1988年),《高等語文》(合作,2003)等13種,發表論文約200篇。

主要著作

編輯
  《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ISBN7-301-00255-6/I.018,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出版。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前後四次印刷。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與錢理群、吳福輝合著,北大出版社1998年出版,另有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繁體字版。
  《中華文學通史》(近現代卷),與人合作,華藝出版社1998年出版。溫儒敏負責撰寫其中有關文學思潮與批評,以及部分作家作品的章節,約10萬字。
  《文學課堂:溫儒敏文學史論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收論文36篇。
  《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與人合作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收有關現當代文學重點作家及重要文學史現象研究論析16篇。
  《文學史的視野》,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收文學史研究及學術隨筆35篇。
  《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系統地評述現當代文學學科的沿革,研究現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

編著書目

編輯
  《比較文學論文集》,1984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中西比較文學論集》,1987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鬱達夫名作欣賞》,1998年和平出版社出版。
  《時代之波》,1997年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北大風:北大學生百年作品選》,1998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百年學術:北大中文系名家學術文存》,1998年北大出版社與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國現代文學課程學習指導》,200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出版。
  《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訓練》,200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等語文》,2003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名家素質教育大型系列教材,計劃100種(已出版35種),北大出版社,任執行主編。
  《高中語文》(五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任執行主編。
  《北大文學講座》,(與人合作),中央編譯2005年出版,北大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老師講稿集成。

論文目錄

編輯
  《論鬱達夫的小說創作》,《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0年第2輯。
  《試論〈懷舊〉》,《魯迅研究叢刊》,1980年第3輯。
  《略論鬱達夫的散文》,《讀書》,1981年第3期。
  《魯迅前期美學思想與廚川白村》,《北京大學學報》,1981年第5期。
  《外國文學對魯迅〈狂人日記〉的影響》,《國外文學》,1982年。
  《港臺比較文學研究述評》,《當代文藝思潮》,1982年第3期。
  《重讀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讀書》,1983年第2期。
  《深刻的思想 特異的構思:讀魯迅的小說〈藥〉》,《閱讀與欣賞(現代文學部分五》,1983年。
  《〈朝花夕拾〉風格論》,《北大研究生學刊》,1985年創刊號。
  《歐洲現實主義的傳入與五四時期的現實主義文學》,《中國社會科學》,1986年第3期。
  《新文學現實主義總體特徵論綱》,《北京大學學報》1988年第2期。
  《〈風景〉:執著的與超然的》,《文藝報》1988年6月11日。
  《梁實秋及其文學美學論著》,《博覽群書》,1989年第7期。
  《香港文學批評印象》,《香港文學》,1989年1-2期。
  《梁實秋年譜簡編》,《文教資料簡報》,1989年第2輯。
  《〈圍城〉的三層意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9年第2輯。
  《〈肥皂〉的精神分析讀解》,《魯迅研究動態》,1989年第2期。
  《雍容(幽默(簡單味》,《魯迅研究動態》,1989年12期。
  《〈狂人日記〉:反諷的迷宮》,《魯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8期。
  《客家味:傳統人文精神及其他》,《小說評論》,1990年第3期。
  《略論胡風的文學批評》,《新文學研究》,1992年第2期。
  《成仿吾的文學批評》,《文學評論》,1992年第2期。
  《胡風&34;平議》,《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5期。
  《周作人的散文理論與批評》,《上海文論》,1992年第5期。
  《王國維文學批評的現代性》,《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第3期。
  《梁實秋對新人文主義的接受與偏離》,《文學史》第1輯,1993年。
  《沈從文怎樣寫鑑賞性評論》,《名作欣賞》,1993年第3期。
  《李長之〈魯迅批判〉及其傳記批評》,《魯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4期。
  《對現代批評傳統的重估》,《文論報》,1993年10月9日。
  《論茅盾的&34;批評文體》,《天津社會科學》,1993年第3期。
  《文學走向死亡?》,香港《大公報》,1993年7月14日。
  《批評作為渡河之筏捕魚之筌》,《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第4期。
  《歷史選擇中的卓識與困擾:論馮雪峰與馬克思主義批評》,《學術月刊》,1994年第5期。
  《郭沫若其人其詩》,韓國《中國語文論叢》,1994年第7輯。
  《剖析現代人的文化困擾:評〈廢都〉》,《&34;廢誰》,1994年。
  《境界》(英文),《TamKang Review》,Spring-Summer,1994。
  《調整學術步履》,《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第2期。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韓譯本序,《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年第3期。
  《朱光潛的詩美學與新詩理論辯正》,《求是學刊》,1994年第2期。
  《戰國策派的文化反思與重建構想》,《時代之波》,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
  《梁宗岱的&34;理論》,《詩探索》,1995年第3期。
  《茅盾與現代文學批評》,《文學評論》,1996年第4期。
  《懷戀的月色--讀〈水樣的春愁〉》,《名作欣賞》,1997年第3期。
  《春風沉醉鬱達夫》,《中華讀書報》,1997年2月19日。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的&34;價值》,《中國文化報》,1997年10月4日。
  《劉以鬯小說的&34; 》,1999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提交論文。
  《〈梅村心曲〉的客家味及傳統人文精神》,《嘉應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大學出版的根基:學術為本——北京大學出版社的選題策劃》,《中國出版》,1999年第9期。
  《論老舍創作的文學史地位》,1999年紀念老舍1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收入《老舍與20世紀中國文化》。
  《關於&34;與&34; 》,《文藝研究》,1999年第1期。
  《大學出版的根基:學術為本》,《中國出版》,1999年第9期。
  《文化批評視野中的小說〈二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0年第4輯。
  《文學史觀的建構與對話:圍繞初期新文學的評價》,《北大學報》,2000年第4期
  《張愛玲熱的興發與變異》,2000年10月香港&34;中國現代文學傳統&34;北大論壇&34;蘇聯模式&34;新文學傳統&34;別、車、槓現象&34;偏激&34;空洞化&34;祛魅&34;祛蔽&34;空洞化&34;課程改革與語文高考&34;作家論&34;現當代文學學科史&34;漢學心態"》,《文藝爭鳴》,2007年第7期。

黃聖蘇整理

相關焦點

  •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李潤文 孔德淇 戴雲/中青在線 2018-07-15 16:41
  • 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建議中小學1+X,課外閱讀納入教學
    多知網7月16日消息,近日,「全國統編教材與語文學科素養」講座在江蘇書展舉辦。會上,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針對統編教材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並提出了針對性意見。他表示,全國統編新教材(又稱「部編本」)是以「讀書為要」,稱「新教材專治不讀書」。
  • ...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建議中小學1+X,課外閱讀納入教學...
    4、職業社交網絡「Goodwall」獲1080萬美元A輪融資,瞄準大學生和高中生群體,想做學生版LinkedIn。5、小程序「小黃人」做工業知識共享平臺,解決 2 億工業人口實際問題。7、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建議中小學1+X,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近日,在江蘇書展舉辦「全國統編教材與語文學科素養」講座。
  • 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語文素養」與「人文精神」雙線組元
    統編義務教育三科教材解讀  「語文統編教材的編寫原則和思路,主要是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利用語文學科善於薰陶感染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為語文的血肉,很自然地實現在語文教材設計中的整體滲透,發揮語文教材在育人方面的獨特優勢。」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爭議與回應
    實行三科統編的原因,教育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答覆是,「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意識形態屬性強,具有特殊重要的育人作用。三科教材由國家統一組織編寫和使用,這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一直以來,語文教材都是公眾關注的熱點。早在2009年,郭初陽和蔡朝陽、呂棟等幾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進行了一項課題研究,後出版成《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
  • 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提高語文素養
    因此,2012年,教育部聘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為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總主編,以人教社編輯為主,從全國調集數十位專家和特級教師,歷時5年,編撰了一套全新的語文教材。統編教材是國家級、高水平、權威性的教材。目前,這套「部編本」教材已在全國投入使用,今後數年將成為全國統編的語文教材。今年秋季學期起,我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也開始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
  • 北大教授,語文教材總主編,他的一次發言為何讓全國家長冒冷汗
    他是北京大學裡一位著名的教授,是中國語文泰鬥,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執行主編及人教版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的總主編,他就是溫儒敏。溫儒敏,197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語文系,1978年攻讀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師從著名文學家朱自清的學生王瑤。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之後在北京大學又在職獲得了中文博士學位。之後一直在北京大學工作,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他是當今中國語文教育界的領軍人物,也是絕對的泰鬥級人物。
  • 全國中小學今日開學 統編三科教材正式啟用
    河南省鄭州市緯一路小學學生耿曦曦說,以前教材叫「品德與生活」,現在叫「道德與法治」。顧名思義,新教材講求「德」,也重視「法」。教材主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高德勝說,要破題「知行合一」,德育的實效性是教材編寫過程中的重要考量。  高德勝表示,「過去實效性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挑戰,就是教師在教這門課時說教太多,教學效果不好。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原標題: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據悉,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 ——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綜述
    「按照中央要求,這次國家層面統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不是對原來教材編寫出版方式的簡單調整,而是著眼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義務教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作出的重要部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三科統編教材出版發行與使用工作部署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對此明確強調。
  • 教材總編溫儒敏談滿分作文:作文教學不要輕易將滿分作文當範文
    八月五日晚,中小學語文教材總編大人大人、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點評了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溫主編在中小學語文的地位,就相當於金老爺子在武俠江湖的地位,也當相當於胡主編在頭條的地位。所以,中小學語文的總舵主出來講話,大家來圈重點:1.溫主編肯定這篇作文有特色,有理論思考,知識面較廣。但他同時尖銳的指出語言晦澀,有句子不通。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看到這篇文章擊節叫好,有的人看到這篇文章覺得生僻看不懂。
  • 上海市高一年級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
    新學期開始,上海市高一年級將啟用由教育部統編的全新語文、歷史和思想政治教材。在這三科統編教材中,語文教材尤其引發廣大師生和家長關注:一是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二是教材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等全新教學要求。  可以說,全新語文教材正在傳遞出語文教學的新信號——語文不再只是「掰開了揉碎了」的字詞句學習,在豐富的閱讀和社會體驗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將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記者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間,滬上高中語文教師已接受了全新統編教材的培訓。古詩文佔比高?
  • 他是中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北大中文系主任,卻因一句謠言被家長誤會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對於語文的重視性也成為了教育部門關注點之一,而說到語文教材的編排卻存在了多個版本,比如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西師版等,因為這些教材施教區的不同,所以存在了一定的差異,但是從使用度來看,人教版的最為廣泛,而且很多其他版本的中小學教材也會根據人教版作為範本來進行具體編制。
  • 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  題: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編語文教材出爐引關注  教育部介紹,根據統編統用、3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和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針對新編語文教材,因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讓大家倍感期待。
  • 中小學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 北大教授遭痛批,高考語文要考閱讀速度,15%的人做不完很正常
    相信大家與語文各類教材已經接觸良多,有些人對「溫書敏」這個名字,也已經十分眼熟。溫書敏作為北大教授的同時,也是教育部語文統編教材的總編,對於語文高考也十分有眼見。他曾經說過:「高考時選拔考試,必須適當拉開分距,還要考閱讀速度,有%15的人做不完很正常。」
  •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月兒彎彎掛藍天」不合理?溫儒敏又回應了
    再回應:有人還指責部編小學語文「月兒彎彎掛藍天」不合理,夜晚不會有藍天,應改為掛星空。   其實這是詩歌文學性表達,不能拿常理去死摳。  近日有人發抖音指責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漢語拼音出錯,chua和ne拼不出對應的字,是「誤人子弟」。
  • 小學語文教材中chua和ne拼不出對應字?部編本總主編溫儒敏告訴你
    齊魯網10月25日訊 10月24日,微博認證為「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 的帳號@溫儒敏 發布微博:近日有人發抖音指責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漢語拼音出錯(4)教材的音節教學採用的是「窮盡式」,拼出的讀音比較全,也比較多,修訂時可以考慮精簡一些,更適合學生學習。(5)教材是公共知識產品,大家都可以批評指正。但最好不要炒作,甚至進行無端的人身攻擊。特此公告。
  • 統編教材9月啟用 拼音晚學一個月
    新京報見習記者 王俊 攝  新京報訊 由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  今年9月投入使用統編教材的覆蓋範圍是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2018年將覆蓋小學和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即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