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一線老教師揭秘:那些從未被欺凌過的孩子,都有這個超能力

2020-08-26 所長老鄭

問:孩子入學(入園),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答:擔心很多,不過,最擔心還是怕孩子被欺負。

問:那麼,你知道如何能夠讓孩子不被欺負嗎?

答:「嗯……不太清楚怎麼做最好。有人欺負,前幾次就忍了,如果還沒完,就打回去,這樣行嗎?」

這是我和一位家長的對話,可能也是眾多家長的心聲。「校園欺凌」現在已經如同一把懸在家長頭上的劍,讓每位家長都殫精竭慮。時不時曝出的校園欺凌事件,都會讓家長們心頭一緊,唯恐自己家的娃也受到了欺凌。

那麼,如何讓自己家的孩子不被欺凌呢?這是眾多家長內心希望解開的謎團和疑惑。

這個問題,也縈繞在我的內心許久。直到在一次相關主題交流會上,一位從教30多年的一線老教師的一番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教了30多年的書了,這麼多年,家庭、學校、環境各種方面都在變化,但是,我發現,有那麼一種孩子極少受到校園欺凌:這種孩子在平時就敢於表達合理的需求,維護自己的利益,敢說不,同時,對別人還能尊重,遇到矛盾了不急不躁,很會解決問題,又有權威又有群眾基礎……

當這位老教師說完,大家都紛紛表示贊同,我也思考了自己帶的學生,發現的確如此。但是,這也只是大家的感覺和經驗,事實上真的如此嗎?如果是這樣,這個能力又是什麼能力呢?

於是,查閱了大量文獻之後,我找到了這一能力最好的定義:果決

什麼是果決?

果決是指兒童在尊重別人的權利和感受的前提下,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需求或者捍衛自己的權利的行為。

果決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表現:

這就讓我想起一位媽媽分享的親身經歷:

這是一位4歲娃娃的媽媽,帶著孩子在德國生活。有一天,在公園裡玩,孩子很想蕩鞦韆,但是,那裡已經有一位6、7歲的小姐姐在玩,於是,這位媽媽鼓勵孩子自己與姐姐商量能不能給她玩。(這一點,這位媽媽做的還是很棒的。)很遺憾,結果是:對方拒絕了。

其實,拒絕並沒有讓她驚訝,而是,這個姑娘拒絕時候說的話:很抱歉,我還在玩,不能給你,等我玩夠了,就給你玩吧。更讓她吃驚的是:自己的娃並沒有非常傷心失落,而是去玩其他的了。直到對方十多分鐘之後離開,她們又回來蕩鞦韆。

這個小姑娘的話為何讓這位媽媽如此吃驚呢?因為她沒有想到,如此小的年齡,說話竟然如此「有水平」。

首先,她告訴對方「很抱歉」,而不是直接「不行,一邊去」,表示一種尊重,你我之間有需求分歧是正常的,我尊重,也接納;

第二,她告知「我也想玩,不能給你」,而不是「你小,我讓著你」,表示我的權益非常重要,不能因為你的需求,而放棄我;

第三,告知「等我玩夠了,就給你」而不是「我就不給你」或者不搭理,提出了解決衝突的建議,而非對抗。(建議可能不被採納,但是至少提出了。)

真的是非常棒的果決行為。而且,面對如此的果決,自己家的娃的表現也說明了,對於這種方式的「拒絕」是能夠接受的。

果決是如何保護孩子免受欺凌的?

這就要從校園欺凌的特點說起。校園欺凌不是一次就形成的,而是有一個觀察和試探的過程(這是大家對校園欺凌的重大誤解之一)。

在《如何應對校園欺凌》一書中,就明確的將校園欺凌分為了六個階段:

1

第一階段:觀察環境

這個過程中,欺凌者尋找「目標」,他們觀察誰「更好被欺負」;

2

第二階段:小試牛刀

當找到了「目標」,成熟的欺凌者不會立刻上去欺凌,而是先「試探」;

比如「不小心」蹭你一下,「無意」嘲笑一下你的打扮等等,如果對方無可奈何或者表示出退縮,再或者是直接氣急敗壞表現出醜,那麼,校園欺凌就正式拉開帷幕。

3

第三階段:開始行動

這個時候是校園欺凌的正式開始階段,這個階段任何一種欺凌方式都有可能發生,肢體、語言、關係、財物等等。不過,剛剛開始,一般不會太過於過分。

4

第四階段:膽大包天

這個時候的校園欺凌逐漸升級,成為典型的校園欺凌案件,而且愈發嚴重。比如最近這些年報導的案件中,均已到了這個階段。

5

第五階段:痛苦至極

此時的校園欺凌越來越嚴重,受欺凌者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痛苦體驗,並有相應的行為表現,比如逃避、厭學,同時,心理問題也逐漸凸顯。

6

第六階段:尾聲

最後,校園欺凌可能以受欺凌者逃離(比如轉學、休學、反抗甚至是自殺),或者是欺凌者找到了新的目標,再或者受到了外界幹預等而結束。

當你看完這六個階段,我們就會發現:

最佳的解決校園欺凌的時機,是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讓自己不成為「目標」類型,或者在「被試探」的時候,就直接做出有力的反抗,而不是等到更嚴重階段時再去反抗。

  • 當孩子和別人相處時候,如果是果決的,那麼,就會給在旁邊觀察的「欺凌者」一個暗示:我不是一個可以隨意被侵犯的人,我會堅定維護我的利益,這會讓大部分的「欺凌者」放棄嘗試;
  • 當孩子面對第一次的試探時候,如果是果決的,那麼,就是給「欺凌者」一個警告:停,就到這裡,你已經侵犯我的權益了,再這樣,我將會堅定的反抗,這就會讓「欺凌者」灰溜溜地離開。

這就是「果決」,讓孩子直接把「校園欺凌」扼殺在搖籃裡。

果決不僅讓對方不敢侵犯,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從內心覺得有安全感,他無需戒備,無需時刻準備戰鬥,這就塑造了孩子更高的心理安全感。

另外,果決,不僅不會妨礙到與小朋友們交往,反而會讓自己更受歡迎,甚至成為大家認可、追捧的人。在校園裡,孩子的人際關係越好,越不會被欺凌,這又是一種保護。

這種方法真的有效嗎?

在實踐中,我曾經訓練自己的學生嘗試這種方法。有些艱難,特別是對已經長期被欺凌的孩子,這需要心理很大的轉變。但是,效果非常顯著,不僅能讓孩子減少被欺凌,同時增進團體關係。

另外,果決性訓練,在很多校園欺凌的幹預項目中經常被用到。比如,芬蘭著名的預防校園欺凌項目——KiVa(這一項目已經被多國採納實施,並有著很好的效果)給到的父母手冊,就建議家長和孩子進行相應的練習。(推薦了解,網址見文章底部)

另外,在美國科學院院士Marjorie J. Kostelnik博士著作《0-12歲兒童社會性發展——理論與技巧》中,明確提出:在減少欺凌行為的各種幹預措施中,果決性訓練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來自各方面的實踐都表明:提升孩子果決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

校園欺凌並不可怕,科學、積極看待它,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果決能力,將校園欺凌扼殺在搖籃之中,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看到這裡,你還支持教孩子「有人欺負你,你就打回去」嗎?歡迎給我們留言,留下您的想法或者疑惑,也可以聊一聊你是如何培養孩子果決能力的,我們一起討論分享更多有效的方法。

關注我們,更多防治校園欺凌相關主題內容即將為您呈現……


【參考文獻】

Marjorie J. Kostelnik,Anne K.Soderman,Alice Phipps Whiren et al.0-12歲兒童社會性發展——理論與技巧[M].第八版.王曉波,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347,367;

Barbara Coloroso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從學齡前到高中以後如何打破暴力循環[M].肖颯,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5-9;

Kiva項目父母指導手冊,網址:http://www.kivaprogram.net/parents/

值得一讀的文章: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擬將「學生欺凌」納入教師工作考評: 教育最大的謊言,是全靠學校!
    在聯合國2017年發布的一份數據裡,全世界有32.5%的學生被欺凌。我們也總能看到許多校園欺凌的新聞事件。校園欺凌已經成為現當代學生最大的威脅。有學生,因為校園欺凌而自殺,還有學生因為欺凌而成為欺凌者,更有學生一輩子都無法走出曾經的欺凌經歷,而終生生活於恐懼中。一位女生因拒絕其他女生要求其吸電子菸的要求,被扇耳光30多下。
  • 「縣管校聘」實施後,教師鐵飯碗被打破,30年教齡老教師壓力最大
    所有縣域內的老師會被整合起來,然後再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重新分配一線教師和校長等人員。而進行分配的一個重要指標則是:競爭上崗,擇優錄用。這就意味著老師的「鐵飯碗」將會被打破,如果老師繼續不思進取、沒有上進心的話,那麼很容易就會落聘,最終失去工作。然而,這項標準卻對那些老教師們影響最大,因為他們在和那些年輕老師競爭時,是不具備競爭優勢的!
  • 日本教師慘被欺凌,強灌激辣咖喱,校方:停供咖喱,安排欺凌老師帶薪休養……
    日本校園欺凌現象之嚴重,相信小夥伴們都有所耳聞。對此,日本學校也有對應的反欺凌政策和教師。
  • 劉金生:人生有退有進,但我從未後悔 丨最美教師 榮耀四川
    回過頭去看,有退有進,他說:「但從未後悔過。」正是這種「從未後悔」,讓他一直待在教育領域,待在學校,待在教學一線,成為當地響噹噹的名師。2001年,為期兩年的脫產學習結束,拿到師範本科學位證,劉金生面臨新的選擇。好些同學留在了成都,他一時猶豫不定。榮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找到劉金生,幾番誠摯的交流後,他決心回到榮縣,到榮縣中學教書。從長山中學到榮縣中學,劉金生送走過多屆初高中畢業生。在榮縣中學,長達11年的時間裡,他都同時教3個班英語,還當了7年班主任,跨年級教學。
  • 一線教師們都過得怎麼樣?全國教師生存狀況調查
    教師一直是別人眼裡津津樂道的好職業,但似乎光鮮工作後的工作壓力和無人理解的難受只有當老師的人才會懂。教師的工作起早貪黑,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十幾個小時左右,長此以往身體也吃不消。一線教師們都過得怎麼樣呢?有97%的老師感到有壓力,其中38%的老師感到壓力非常大。近年來,極少部分老師的行為,對整個行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社會輿論的壓力,再加上學生不好管,家長不配合。
  • 南京警方調查校園欺凌 25%孩子選擇忍氣吞聲
    問題1:是否遇到過校園欺凌或暴力調查結果顯示,72%的學生表示,從未接觸到校園欺凌;23%的學生表示,聽說或者見過校園欺凌;5%的學生表示,親身經歷或參與過校園欺凌。警方在調查中發現,參與調查的人員中,聽說、見過或遭遇過校園欺凌的,絕大部分為男生。
  • 教育部擬將「學生欺凌」納入教師工作考評: 教育最大的謊言,是全靠學校!
    教育部擬將「學生欺凌」納入教師工作考評: 教育最大的謊言,是全靠學校!近日,教育部發布《防範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明確提出,今後將學生欺凌防治納入教育質量評價和教育工作者的考評中。在聯合國2017年發布的一份數據裡,全世界有32.5%的學生被欺凌。我們也總能看到許多校園欺凌的新聞事件。
  • 特級教師眼中的「校園欺凌」:我們都是羊,但我們可能也是兇獸
    首先要說明,我的評論是基於《說「不」》所述事例基本真實的假定,並且我談的看法不局限於此文,更不是針對文中所提的具體個人。如果《說「不」》所述事例失實,因我的評論給文中所提具體個人造成麻煩,我先致歉。  KnowYourself公眾號有一篇文章指出,「在全球範圍內,霸凌都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 教師老齡化嚴重,有望實行滿30年彈性退休嗎?
    十多年前,在教育界,實施的是「30年50歲」退休制度。什麼意思呢?教齡滿30年,年齡到了50歲,這類中小學教師,可以退休回家。因此,那些年,學校不存在老齡化現象。而近幾年呢,由於延遲退休制度,現在的中小學,有許多教齡超過30年、年齡超過50歲的教師,還在一線擔任語文數學等主課的教學工作。舉例子來說明,我們的縣城,一所高中,這所高中目前年齡超過50歲依然教主課的老師,有近二十位。像我們的學校,是鄉鎮小學,目前超過50歲,還教著語文數學課的老師,也有十幾名。
  • 世界上最頂級的16位「超能力者」,就連科學都無法解釋?
    這其實就很通俗易懂的解釋了後設認知這個概念。缺乏後設認知,就是學習的時候所謂的「不動腦筋」。老師教的知識點,只會盲目的死記硬背,從沒有主動的思考過:我該選擇怎樣的學習策略去掌握這個知識,從而有能力支配這個知識,解決其他問題?愛因斯坦曾說過:「教育的本質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訓練大腦學會思考」。
  • 老教師揭秘:學校的那些事
    常說的一句諺語:機遇垂青有準備的人。怎麼準備,怎麼才能讓機遇垂青你呢?這個可以大課題。同樣的大學畢業生,同樣的工作環境,為什麼有的成長快,有的慢呢?這是個普遍問題,存在各級單位。也許有的說別人上面有人,誰誰和領導關係好等藉口。實際上這些都是託詞,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努力。只有你努力了,讓別人認可你,這樣你才會有機遇。機遇不是隨處可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當年我曾經帶過三個大學畢業生。
  • 滿55周歲的教師,被延遲退休,需要再做5年,一線教師不滿
    很多學校已經在實行年滿55周歲的高級女教師,被延遲退休,需要再做5年。儘管教育部沒有明確的文件出臺,且還尊重個人意願去選擇是否延遲退休,但是這一消息已經落實到了行動上,且很多本可以安心退休的老教師,又再一次回到七尺講臺上。
  • 滿55周歲的教師,被延遲退休,需要再做5年,一線教師不滿
    很多學校已經在實行年滿55周歲的高級女教師,被延遲退休,需要再做5年。儘管教育部沒有明確的文件出臺,且還尊重個人意願去選擇是否延遲退休,但是這一消息已經落實到了行動上,且很多本可以安心退休的老教師,又再一次回到七尺講臺上。這一事情瞬間引起了很多教師們的議論,一線教師表示強烈的不滿,但是也有一些人願意延遲退休。
  • 每個被欺凌的孩子後面,都有不作為的家長
    劉蒂娜發飆了,話說得有理有據:(題外話,這個後媽一點都讓人討厭不起來)首先,我向你們道歉了,醫藥費我們可以承擔;第二,誰先動手的可以去教室取證,這麼多孩子都是見證人,開除誰也不是你們說了算;第三,我們家孩子受的傷不比你們輕;第四,可以報警請公安機關處理。那幫家長也慫了。
  • 社會「大哥」欺凌學生 揭秘校園「黑色隱秘地帶」_新聞頻道_央視網...
    孩子是說他們同班同學的,可李先生卻在這部手機裡發現了小巖的照片,兒子說,這個手機是社會青年給他們的。  按照手機存儲照片的時間推算,小巖與這位同學口中的「大哥」有聯繫已經四個月的時間了,小巖是怎麼認識這位大哥的?這段時間他都經歷了什麼呢?
  • 給鄉村教師頒發從教30年證書有何用?老師:一張證書足慰平生
    再過12年,我差不多也能領取到傳說中的「鄉村學校從教30年」的榮譽證書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給鄉村教師頒發從教30年的榮譽證書,到底有何用?相信很多一線的老師也在思考這麼一個問題。一位鄉村老教師的回覆讓我百感交集:「我手裡的這個證書,是我從教近40年來見過的最大的一張證書紙,足慰平生!」從精神鼓勵的角度來看,這一張「鄉村學校從教30年」是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至少看到這樣的證書,很多退休教師心中都有一種慰藉:自己把一生都奉獻給教育事業,這一張證書就是見證,苦樂交織的一輩子,全蘊含在這一紙證書中。
  • 校園欺凌該咋解決 老師專家有話說
    原標題:校園欺凌該咋解決 老師專家有話說 近來,華商報連續報導多起校園暴力事件,引起巨大反響。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是什麼?應從哪些方面尋求合理解決?昨日下午,包括法官、律師、民警等在內的十餘名專業人士共聚一堂,就此展開討論。家長:教孩子在遇不法侵害時說「不」「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都像小綿羊一樣。」
  • 孩子欺凌他人的根源是什麼?試試心理學家解決孩子欺凌問題的方法
    雖然很難評估有多少孩子會被欺負(因為大多數人不願意報告),但有10%到33%的孩子承認自己是受害者。儘管身體欺凌的發生率在過去20年中有所下降,但網絡欺凌現象卻變得越來越普遍(Hymel&Sweener,2015)你可能會想,經常欺負別人的孩子,這個孩子肯定有心理上的問題,事實上,在過去,欺凌者被認為可能有心理問題或者行為障礙。但情況通常並非如此。
  • 4名女生在學校走廊被打,為何校園欺凌屢禁不止?老穆有話說……
    據報導,寧都教育科技體育局及派出所已對此事進行了處理,涉事學生身體無異常,並對其進行了心理疏導,校長也因工作疏忽被降職處理······整個事件就是這個樣子,不知大家在看完後,有何感想?他們還只是初一的孩子啊,卻幹出如此欺凌行為,真的讓人痛心不已啊!
  • 2017吸塵器十大排名,揭秘一線品牌的超能力
    現如今品牌效應日益得到了大眾消費者的認可,消費者在選購家用吸塵器的時候,都會參照吸塵器十大排名裡的知名品牌,其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對產品品牌的信賴,同樣的一線知名品牌生產出來的產品其質量和技術當然更勝一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2017年度十大排名榜單,一線品牌的超能力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