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失眠症和抑鬱症不好區分,發病時患者常常弄不清,其實失眠和抑鬱症不僅在症狀上有容易混淆的地方,更有很多千絲萬縷的聯繫。
我們先來區別一下什麼是抑鬱症什麼是失眠症。
從發生時間判斷
失眠症、抑鬱症雖然都會讓人心情沮喪,但發生的時機不同。抑鬱症患者往往有晨重暮輕的規律,心情往往會在下午或晚上感到輕鬆一些,而頭痛、頭昏等自覺症狀也在傍晚得到緩解。失眠症患者的心理變化規律正好相反,白天往往情緒、精神較好,能夠進行正常工作,但到了晚上自覺症狀常常更嚴重。
從失眠表現判斷
抑鬱症患者出現的失眠症狀具有顯著的特點,一般是早醒,醒後就再難以入睡;也有的表現為睡眠中多次醒轉,感到一夜未眠。而失眠症主要表現為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和多夢。
判斷失眠及抑鬱症的最根本的角度是心理問題。
因為抑鬱症屬於一種心理疾病。從心理問題判斷抑鬱症患者,他們會毫無原因地對以往感興趣的事物和活動喪失興趣,心中充滿孤單、悲哀、無助和絕望。隨著抑鬱症狀的發展,病人常會無端向家人發脾氣或產生悲觀情緒、自責、自罪,甚至想到死亡。這些通常都是失眠症患者不會遇到的情況。抑鬱症主要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的三重配合下進行,它相對隱藏,不易正確測試抑鬱症的準確發生時間,正因如此才要對它的症狀長期細緻的觀察。失眠症雖然效果明顯,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分析原因也容易走錯治療方向。
抑鬱症與失眠症的關係
一、失眠與抑鬱的發生各有獨立性。
失眠與抑鬱症之間相互關係密切,常常共同出現。是否抑鬱症患者都有失眠症狀?研究顯示85%的抑鬱症患者有失眠症狀。儘管抑鬱症患者可以沒有失眠症狀,但是大多數抑鬱症患者有失眠症狀。研究顯示,抑鬱症患者緩解抑鬱症狀以後,71%仍然殘留失眠症狀。50%有失眠症狀的兒童沒有心理障礙,說明失眠症狀可以獨立精神障礙存在。
二、失眠是抑鬱症的危險因素。
失眠與抑鬱症在病程上的順序關係。研究顯示,失眠是抑鬱症的獨立危險因素,但是抑鬱症不能可靠預測失眠的發生,並且提出失眠的有效治療是抑鬱症的一個初級預防措施之一。研究顯示,儘管失眠和抑鬱症之間可以互相預測,但是僅僅局限於他們共病的情況下,單純失眠和單純抑鬱症是互相獨立的。失眠是抑鬱症的殘留症狀和復發危險因素。研究顯示,失眠是抑鬱症的一個常見殘留症狀,抑鬱症中殘留的失眠症狀是導致抑鬱症復發的一個危險因素。持續性失眠症狀的抑鬱症緩解患者復發率65%,沒有失眠的復發率是13%。失眠症狀是抑鬱症患者的生活質量更差,更多自殺觀念。失眠是抑鬱症遷延不愈的危險因素。治療失眠症狀可以改善抑鬱症的預後。失眠可以獨立預測抑鬱症的起病,復發風險,因此有效控制失眠可以改善抑鬱症或者預防抑鬱症的復發。如對失眠的治療以後,有的抑鬱症改善,有的沒有改善。
而實際上,失眠與抑鬱兩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精神類疾病一旦捆綁在一起,出現在患者身上的時候,那種痛苦的折磨,足以耗盡生命的活力。
失眠與抑鬱,雞與蛋的關係
是失眠引起的抑鬱症,還是抑鬱症引起的失眠?
兩者的關係,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至今學界依舊未能得出確切的答案。調查顯示,大約有70%的抑鬱症患者有失眠症狀,而失眠障礙患者中抑鬱症的患病率比非失眠障礙患者高3—4%。
種種研究的證據指向,抑鬱症與失眠存在著雙向病程的關係。即抑鬱症可以預測失眠的發生,而失眠可以預測抑鬱症的發生。
不管是「抑鬱症失眠抑鬱症」還是「失眠抑鬱症失眠」,失眠與抑鬱症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巨大的黑洞吞噬著當事人,痛不欲生。
遠離失眠,遠離抑鬱
在失眠與抑鬱症的惡性循環裡,失眠是抑鬱症的一個危險的影響因素。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殘留有失眠症狀的抑鬱症患者生活質量更差,並伴隨有更多自殺的觀念。
來自美國的一項針對35332名自殺者的調研報告顯示,午夜到凌晨4點之間,人們自殺的概率高於白天或夜間的其他時候。研究人員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失眠所導致的,預防失眠可以預防自殺。
2015年歐洲睡眠研究會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失眠的嚴重程度與抑鬱症的嚴重程度有著顯著的相關。報告指出,持續的失眠和睡眠質量惡化顯著增加了抑鬱症的發生率,但是睡眠質量改善回歸正常的話,則可大大降低了抑鬱症的發生率。
遠離失眠,才能更好地遠離抑鬱。
面對「抑鬱+失眠」的患者,我們應該怎麼治療?
面對「抑鬱症+失眠」的患者,我們應該怎麼治療呢?在治療抑鬱症和失眠症或者兩種病症兼具的眾多病患中,我們總結出這樣的規律:
對於輕度抑鬱狀態下的「抑鬱+失眠」,針對「抑鬱」的根源發掘問題,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失眠」,促進治療效果。
而對於中度以上抑鬱狀態下的「抑鬱+失眠」,尤其是長期失眠的來訪者,首先應從「失眠」著手,在保證來訪者睡眠質量得以改善的前提下,再針對「抑鬱」的根源進行治療,才可能更卓有成效。
當患者中度以上抑鬱,嚴重失眠,認知紊亂時,必要的轉介是非常重要的。與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相結合,才可能真正幫助到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