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窯傳承系列六 - 壺(上)

2020-12-23 家櫪

家櫪(藝術家 考古研究者 )

---原創作品

醉花間北宋官窯漢壺禮器

周宗。漢宗禮。宗禮遵從體。

推禮器青銅,復古時風吹。

徽宗天青翠。另立官窯位。

青瓷漢壺精,誰曉原型醉。

古代「壺」的概念與現在我們的概念不太一樣,古代的壺按現在來講叫做「瓶」,因為現代人腦子裡的「壺」是帶把柄的才叫「壺」,這是宋代以後,尤其是明清以來由於喝茶、飲酒習慣的改變,與漢唐之前喝茶、飲酒的方法不同,所以生活習慣的改變,器物的使用、叫法都在不斷地變化。其實唐、宋已經出現了「壺」的形式,在唐、宋時期流行的「持壺」也是喝茶、飲酒的器皿,從唐、宋的高式「持壺」慢慢演變到了明代「壺」的形體逐漸變矮,「壺」身深漸漸發胖,到了晚明、清初基本上形成了我們今天的「壺」的形狀。

在宋代持壺還是比較流行的一種器皿,喝茶、飲酒大多使用持壺,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壺」可不是當時流行使用的「壺」,而是北宋晚期宋徽宗興起的復古風,仿製遠古青銅器造型的「壺」,這種古代青銅器是一種「禮器」,雖然是盛酒用的,但是這種青銅器在當時是作為最重要的「禮器」之一,「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是我國古代關於禮法、禮儀最為權威的記載,對歷代禮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圖1:戰國青銅禮器 - 壺

青銅禮器是奴隸主貴族用於祭祀、宴饗、朝聘、徵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級和權力,是立國傳家的寶器。酒器。包括飲酒器爵、觶、觥及盛酒器尊、壺、卣、壺、斝、罍、觚等。商代貴族飲酒成風,西周初曾嚴厲禁酒,西周中期以後青銅飲酒器大為減少。

圖2:日本美秀美術館藏漢代青銅禮器 - 壺

宋代的陶瓷,是工藝美術史中最為傑出的一朵奇葩,是我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第一個鼎盛時期,也可以說,宋代是「瓷器時代」。這一時期瓷窯眾多,分布廣泛,人們對瓷器的珍愛也達到空前的高度。五大名窯的四個窯口都出自河南,「定、汝、官、哥、鈞」除了定窯是河北的外,其他幾個都是河南的,有人會說,官窯、哥窯不是,那是由於對北宋時期的官窯、哥窯了解的還不夠,就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人對「北宋官窯」與「南宋官窯」分不清楚,多用一直統稱「官窯」,由於認識上的局限性,加上「北宋官窯」的窯址一直沒有找到,所以無法確定南北宋官窯的具體差別,因此也就無從得到正確的答案。「哥窯」也如是。

圖3: 北宋官窯仿漢代青銅禮器 - 壺

汝窯在河南臨汝縣,是宋代北方第一個著名的青瓷窯,約發源於北宋初期,是在越窯衰落中興起的一個北方青瓷。汝窯產品由於鐵的還原而呈蔥綠色,早期多素瓷無紋,中、晚期受到耀州窯青瓷的影響多採用印花、刻花。北宋晚期在宋徽宗的要求下選擇了汝州青瓷產品供宮中御用,造型以盤、碗居多,琢器類較少,禮器類更為罕見。

由於宋徽宗在清涼寺燒造的情況下尚感不足,便「棄汝興官」,大觀、政和年間在清涼寺官搭民窯的基礎上另設「官窯」,也就是所謂的「北宋官窯」。

圖4:北宋官窯仿漢代青銅禮器 - 壺 俯視

又由於宋徽宗的推崇和提倡,復古之風盛行,有規模的仿古瓷最早出現在宋代。北宋末到南宋初,金石學興起,當時的學者對中國古代的青銅器造型和銘文進行研究,並建立了新的學術體系。政府為了舉行祭祀等禮儀活動的需要,不斷仿照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而鑄造新的青銅禮器,同時也試圖使用瓷器代替青銅禮器,並且收集了大量的古代青銅器,以古代青銅器仿製禮器,用來作為廟堂之祭器。並編著《重修宣和博古圖》,同時,民間文人也興起了一股考古之風,出現了一些專門的金石學著作,如南宋趙明誠《金石錄》,呂大臨、趙九成撰《考古圖》等。

圖5:北宋官窯仿漢代青銅禮器 - 壺底支釘痕

這種比較典型的「北宋官窯」仿青銅器的壺是在宋徽宗的授意下創作出來的,早在祁連山階段這種仿青銅禮器的造型已經出現,參見2001年河南寶豐清涼寺汝窯窯址出土的北宋汝窯仿漢壺殘器,現藏於清涼寺博物館(修復圖)。

北宋官窯的傳承系列六 — 壺(上)

#宋汝窯##博物館##官窯##東溝窯##北宋##博物館#

每周二 每周五原創作品/網絡作品轉載分享,敬請期待~

傳播正能量是一種智慧不斷更新現有知識,讓愛好者了解不同視角的最新觀點。 朋友如果你喜歡,最好的點讚就是轉發到朋友圈讓大家分享,歡迎打賞鼓勵,評論交流!

歡迎批評指正,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你的意見可能就是我們忽略的,你的批評肯定就是我們的疏忽之處,多提意見就是對我們提高的鞭策。

相關焦點

  • 北宋官窯--天地傳奇,永不落幕!
    他希望,所創製出的陶瓷經典系列代代有序、件件藏典、器器稟義、時時皆遠,讓所出瓷器以「上承道統、新成禮器」之格局,完成華夏文明在瓷器藝術上的追求與溯源。南宋顧文薦《負睻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葉寘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宋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 北宋官窯——成就中國古瓷器巔峰
    從廣義上來說,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州縣設立和管理的窯作都可以稱為「官窯」,而狹義上的官窯僅僅限於由朝廷設立,專為皇帝和皇室生產御用瓷器的窯廠,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御窯。 從北宋官窯到明清官窯,歷代的官窯本身都具有鮮明的皇家色彩和等級特徵,都毫無例外的成為各個時代瓷業的高峰和代表,相對民窯而言都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和至高無上的地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品質和皇權,就不成其為官窯。唯有中央朝廷直接設立並主要服務於帝王的御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官窯,只有御窯才擁有遠超民窯的實力和能力。
  • 英國著名收藏家克拉克夫人藏官窯貫耳方壺
    將於本專場上拍的「乾隆御題官窯貫耳扁方壺」即是一件經乾隆皇帝摩挲把玩、精鑑清賞的官窯佳作,乾隆皇帝還特別為其題詩詠和,並命造辦處如意館鐫刻於方壺底部。此件方壺造型沉穩古樸,而高僅三寸許,更顯精緻小巧,方直口,短頸碩腹,頸部設雙方貫耳,平底內挖成淺圈足,通體施釉滋潤,色泛青灰,呈現出乳濁的失透質感,隱隱露出釉層下灰黑胎體之色,若翠色浸入胎骨,令人心曠神怡。
  • 中國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謎,「北宋官窯」到底在哪兒?很可能在河南...
    目前關於北宋官窯遺址何在說法有三種: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北宋官窯」壓根不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但我們必須要明白,「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這兩個名詞,均是進入20世紀之後才開始使用的,在清代之前文獻中都找不到兩者名稱。元、明時期的官窯特指為「南宋官窯」。「北宋官窯」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窯址應該在哪兒?
  • 鈞瓷九州如意 大宋官窯再創佳話
    【藏品名稱】鈞瓷九州如意 大宋官窯再創佳話【藏品證書】收藏證書華美的造型 絕美的釉色 吉祥的寓意《九州如意》由九支如意聚而成瓶,寓意天下太平,九如歸一,長治久安。紫金釉是大宋官窯傳承千年北宋鈞官窯制瓷技藝,以秘方釉料,精心研製,多次試燒,終於在建國七十周年之際成功燒制。這是千年官窯的積澱,又是大宋官窯開拓進取的創新。以此華美貴氣的紫金釉獻禮祖國七十華誕,是大宋官窯最崇高的敬意。
  • 汴京官窯真的是由哥窯大宋官窯演變而來的嗎?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現象只有在宋徽宗把哥窯 正式納入官窯系列之後才有可能。也就是大宋哥窯、大宋御哥、大宋官窯同時都在清涼寺的管轄之內。不過皇宋哥窯,應該是從魯山窯系的段家哥窯演變而來的。大宋哥窯、大宋御哥窯,又應該是承接皇宋哥窯的結果。
  • 南宋官窯的變遷史,帝王南逃,從屈就忍耐到被接受,經歷了啥?
    上一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南宋官窯的特點,還有一個比較劃時代的特點,就是器型仿銅器和玉器的禮器。有的仿青銅器的簋;在商周時期簋是盛裝食物的,到了宋代,這類器物的功用已經發生改變,成為一種香爐的樣式,我們稱為「簋式爐」。
  • 少而精的天價宋瓷:汝窯與官窯
    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豐下斂,淺腹,薄壁纖纖,側看彎弧雍雅。稜角含蓄,器身隨沿起伏。 即使是在最接近北宋的南宋,亦是如此。 宋室遷都臨安後,就地建起南宋官窯,期恢復汝窯之盛。 ▉致雅脫俗的官窯 南宋官窯,窯址位於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專燒宮廷用器。
  • 歷代官窯的基本特徵
    古代由朝廷官方營建、主持燒制瓷器的窯場,統稱為官窯,其所燒制的瓷器專供宮廷使用。五代、宋代、明代、清代官窯的窯址五代十國吳越錢氏宮廷壟斷越窯的部分生產,使得越窯有了官窯的特性。而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設置官窯,稱之北宋官窯,這才有了正式的「官窯」。
  • 北宋瓷器:中國陶瓷的巔峰之作
    北宋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也是傳統制瓷工藝繁榮昌盛的時期。當時,制瓷業空前繁榮,大江南北名窯迭起。現今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於全國170個縣,其中北宋窯址的就有130個縣,約佔總數的75%.當時的窯廠各有特色,定窯、景德窯清秀,汝窯、耀州窯渾厚,官窯、哥窯典雅,鈞窯絢麗,建窯淳樸,磁州窯、吉州窯具有民間風採,都是我國的藝術精品。
  • 「宋代官窯」遺址成謎,專家說法不一,瓷器存世量不足三位數
    相傳在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門燒制御用瓷器,這就是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南宋葉寘也在《垣齋筆衡》中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但是宋代的汴京遺址已沉入地底,對於北宋官窯的地址更是無處可尋,而且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記載,因此,至今為止,北宋官窯遺址之謎依然是中國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謎。
  • 北宋東窯青瓷重現汴梁
    「碧玉琢成器,知是東窯瓷」,這是具有北宋「蘇門四傑」之稱的文學家、詩人張耒為東窯青瓷寫下的讚美詩句。   東窯青瓷始創於北宋初年,因產於汴東陳留而得名。據北宋《宋會要》等史書記載:「東青器見著,與官窯、哥窯並列,盛於北宋」,素有北宋「御窯」之說。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青瓷葵花式洗,宋代美女的化妝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青瓷葵花式洗,宋代美女的化妝盒瓷器收藏界對宋代瓷器都非常重視,其中宋代瓷器中的官窯瓷器,尤其是到藏家的追捧。因為官窯瓷器本身就是出自官方的要求來生產,並且直接為宋代的宮廷進行服務的瓷器。
  • 博鰲論壇大咖雲集,大宋官窯展廳備受關注
    愛立信董事長Leif JOHANSSON和夫人參觀大宋官窯展廳4月9日上午,出席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企業家代表——茅臺董事長袁仁國,參觀大宋官窯《大國重器》鈞瓷展,大宋官窯董事長苗峰偉陪同他參觀展廳,介紹大宋官窯大國重器系列作品,還將此次博鰲官方指定合作禮品——《吉祥如意杯》贈予袁仁國表示祝願。
  • 火鳳凰耀州官窯讓外國友人連連讚嘆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陝西積極籌備十四運的關鍵之年,為加強國際傳播影響力,通過在陝外國友人的視角反映陝西變化,由陝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省政府外事辦等單位主辦的《定格外國人眼中的陝西》系列活動正在三秦大地上演。
  • 審美等級最高的宋代官窯瓷器:看一眼都是福!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官窯屬於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有南北之分。北宋官窯興盛於宋徽宗時期,據文獻記載,窯場設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目前尚無法取證。
  • 從雞缸杯到官窯八方瓶,仇國仕和他經手的「天價」中國瓷器!
    繼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後,在2015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以1.1388億港元成交的「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再次引起關注。作為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無疑是這些「天價」的幕後推手。
  • 瑪瑙為釉古相傳,宋之名瓷,御用官窯-魁首汝窯
    鼎盛時窯爐達到了300多處,是汝窯生產歷史上的昌盛時期。尤以天青為貴,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稱譽。工藝上有滿釉裹足支燒,也有墊燒的。採用墊圈或墊餅墊燒的器物圈足足端無釉,但少見。在裝飾工藝上有少數刻花和劃花裝飾,還有龍體和烏首等裝飾。
  • 官窯為何看起來很新?外表欺騙了多少人?
    拿臺北故宮的官窯瓷器為例,這些大部分都有著一個別名「傳世官窯」!在古玩行,傳世官窯瓷器一直是受收藏愛好者的喜好和倍加呵護,或陳設在玻璃窗櫃、放入專門定製的錦盒,偶爾有兩三好友或實力買家的情況下才會拿出來觀賞!這些「傳世官窯」除了經歷朝歷代,在瓷器表面形成一些自然氧化形成的歷史包漿,其餘與新瓷器幾乎毫無區別。
  • 尋找:元青花官窯
    當時的商人也一定會設法帶上鈷料和需求的式樣到中國訂燒瓷器。現傳世元青花瓷中還有許多器物在造型、色彩和裝飾特徵上具有濃鬱的伊斯蘭風格。明初開始,上至宮廷下至黎民百姓也逐漸接受並喜愛上這種產品,並且在青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出更多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