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愛喝酒,外婆愛釀酒,他們兩個就是被酒牽絆在了一起一輩子,今天就教教你如何釀這一輩子的酒!
中國釀酒歷史可追溯到磁山文化時期,距今已經有7000多年。1600年前的晉代文人江統,在《酒法》一文中有段非常精闢的總括:「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日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積鬱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肇自上皇」,就是說中國酒起源於伏羲氏、燧人氏、神農氏所謂「三皇」中最早的伏羲氏,即神話傳說中的遠古時代。你的米酒為什麼老是釀不好?外婆30年的釀酒經驗手把手教你
第一步:選米淘洗:選上等糯米,清水浸泡。水層約比米層高出20釐米。浸泡時水溫與時間:冬、春季15℃以下14小時,夏季25℃以下8小時,以米粒浸透無白心為度,夏季更換1~2次水,使其不酸。
第二步:上甑蒸熟:將米撈入籮筐衝清白漿,瀝乾後投入甑內進行蒸飯。在蒸飯時火力要猛,至上齊大汽後5分鐘,揭蓋向米層灑入適量清水。再蒸10分鐘,飯粒膨脹發亮、鬆散柔軟、嚼不沾齒,即已成熟,可下甑。
第三步:拌曲裝壇:米飯出甑後,倒在竹蓆上攤開冷卻,待溫度降至36~38℃不燙手心時,即可撒第一次酒麴,再翻動一次,撒第二次酒麴,並拌和均勻,用曲量為米量的6~7%。溫度控制在21~25℃左右,即可入壇。同拌曲後的米飯裝入酒罈內攪勻後加蓋,靜置室內讓其自然糖化。
第四步:發酵壓榨:裝壇後,由於內部發酵,米飯會湧上水面。因此每隔2~3天,要用木棒攪拌,把米飯等壓下水面,並把壇蓋加蓋麻布等,使其下沉而更好地發酵。經20~25天發酵,壇內會發出濃厚的酒香,酒精逐漸下沉,酒液開始澄清,說明發酵基本結束。此時可以開壇提料,裝入酒籮內進行壓榨,讓酒糟分離。
第五步:澄清陳釀:壓榨出來的酒通過沉澱後,裝入口小肚大的酒罈內,用竹葉包紮壇口,再蓋上泥土形成帽式的加封口。然後集中在酒房內,用穀皮堆滿酒罈四周,燒火燻酒,使色澤由紅逐漸變為褐紅色。再經30天左右,即可開壇提酒。儲存時間越久,酒色就由褐紅色逐漸變為金黃色,成為釀美酒。每100千克糯米可釀造米酒200千克。
糯米酒飲法多樣:冬天多用溫飲,放在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溫後飲用;夏天多用冷飲,即不作處理,開瓶倒入杯中飲用;也有採用冰鎮法,在玻璃杯中放些冰塊,注入少許糯米酒,再加水稀釋飲用;還有將糯米酒衝入適量汽水等飲料作汽酒飲用。
米酒的主要食用功效是:增進食慾,有助消化,補氣養血,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進血液循環,潤膚。主要營養成分是:糖,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