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種困惑,感覺學了很多知識,看了很多書,似乎當時什麼都懂了,但在現實生活中又很少用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學過的知識幾乎全忘記了,聽過的課程、讀過的書籍居然完全想不起來。
如果在當下,你正經歷著同樣的困惑,那麼推薦你一定要閱讀成甲老師的這本書《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以下簡稱《好好學習》。
作者成甲,得到APP《成甲說書》音頻欄目作者,個人知識管理培訓師,被譽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好好學習》是成甲老師於2017年2月出版的。
這本書主要是以提升認知深度開啟臨界知識、運用臨界知識打破低水平的勤奮、通過臨界知識構建自己的能力圈等方面為我們闡述了運用臨界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性。
一、提升認知深度,開啟觸發臨界知識
人類認知意識的發展是從知識的獲取數量到獲取速度再到知識擴展深度階梯式的逐步延伸而來,知識管理的核心就是提升我們的認識深度,從而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
那麼,怎樣的認知能力才是有深度的,如何提升我們的認識深度來觸發臨界知識?
首先,能夠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跳出問題本身,思考更普遍的底層規律,認清現象背後的實質,就是深度認知能力的體現。
其次,提升認識深度觸發臨界知識,首先要學會多元跨界學習,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繫,把知識內化成能力。比如,你最近要參加一個演講活動,對於如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很困惑,你就可以找演講大咖的精彩視頻來觀摩學習。記錄他們的站姿角度、語言抑揚頓挫的運用、咬文發音的技巧、情感流露的方式等方面進行學習。通過大量觀摩和刻意練習,驚喜的發現在演講表達方面自己確實明顯提高了。這就是你對記錄、反思、刻意練習臨界知識的運用,你還可以舉一反三跨領域運用。比如,「如何學習寫一篇書評」?運用剛才的思維模式,我們可以先找到一篇優秀的書評,對其內容要點進行拆解,再對要點進行分析並仿寫,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來達到輸出一篇優秀的書評學習目的。
二、打破低水平的勤奮,運用臨界知識在信息海洋中大浪淘沙
時下很流行的一句話,「你只有是看起來很努力」深深的刺痛了我。一直以來都在知識焦慮中惶恐不安,報各種學習班,聽各種APP,總覺得要學點什麼才能心安理得。那些看起來很忙碌的生活狀態,其實並沒有真正為我的生活帶一星半點的改變,《好好學習》中提到的「低水平的勤奮」將我的癥結一語道破。那麼如何打破低水平的勤奮就要從以下兩種心態、三個提升學習能力的底層方法、三個提升學習能力的技巧出發談談如何運用臨界知識。
(一)、學習臨界知識首先需要具備兩種心態。
其一,綠燈思維。即遇到與自己的一不致的觀點時,減少習慣性防衛思維,不要第一反應就是找理由反駁,而是將它看作一個新觀點,思考如何去應用它。其二、以慢為快。作者引用了曾國藩攻打太平天國的戰術「結硬寨、打呆仗」,即真正高效的學習,其實就是攻克一個個「知識阻塞」從而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對核心知識更深刻理解和運用。
(二)、三個提升學習能力的底層方法。
學習臨界知識,其實就是運用更合理的假設來替代我們過去相對不合理的假設,從而讓我們的決策質量更高。因此在學習臨界知識過程中,要學會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即反思、以教為學、刻意練習。
反思。就是通過重新認識和審視自己過往的經驗來驗證認知,從而促進已有知識產生新識。這與企業管理中的「對標管理」具有異曲同工之效。其中培養反思日記的習慣,對我的觸動很大。通過對一天經歷的梳理、思考和分類,來反思自己的知識管理、思維方式、思考過程以及情緒管理等方面的運用,從而得到反饋,發現自身問題之所在,並總結改正。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從本質上來說是源於自我經驗的總結、反思和升華能力。堅持反思和復盤,它就會持續的產生複利效應,形成你獨有的隱形競爭力,從而拉開你與他人之間的認知差距。
以教為學,就是把教別人的過程作為幫助自己學習的過程。
《好好學習》所說的「以教為學」,其實就是大家熟知的「費曼學習法」,其核心要點就是,通過以教為學的輸出方法,強化我們的記憶和認知過程。當別人對我們提出的疑問和新想法,讓我們無法解答時,意識到阻塞的知識點,通過進一步疏通知識體系,讓我們對學習的知識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運用這一方法,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儲備量,學會觸類旁通主動從正反兩面思考問題,打破知識的局限性,從而將其內化,構建知識體系,真正的將知識轉化為認知能力。
刻意練習,真正的掌握臨界知識。
作家埃裡克森曾寫過一本書就叫《刻意練習》,從而演繹出1萬小時定律來證明成為天才型專家真正重要的是1萬小時背後的刻意練習。然而,《好好學習》中所指明刻意練習,並不是人們常說的勤奮與努力,其核心是通過訓練掌握更高級的心理表徵,從而達到真正突飛猛進的進步。
簡而言之就是將一種技能通過刻意練習,熟練的運用到潛意識當中,也就是作者提出的元認知。比如,我們對寫作這一技能的運用,誰都不是生來就能妙筆生花的。對於寫作小白來說,如何通過刻意練習在初級階段培養寫作習慣要比如何寫出一篇10萬+的爆款文章更重要。
刻意練習就是通過對核心知識進行分解劃小圈,持續的、刻意的進行大量專注練習,吃透並運用核心知識的小圈能力,從而與其他知識建立連接,形成一個更大的知識能力單元。通過提升擁有核心知識的數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在知識能力單元之間構建自己的認知框架。
(三)、持續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技巧:記錄、定期回顧、付費購買。
記錄。通過有意識的書寫主動思考事物的發展過程,挖掘看得見的事物背後看不見的內在聯繫,減少認知失調,從而實現知識內化,提升學習能力。
定期回顧。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知識的紐帶,能夠幫助我們超越反思經驗的局限,拓展我們的視界,讓過去的記錄和反思的價值形成複利式增長。
付費購買。即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購買書籍、知識付費等方式來快速的提高認識效率,運用時間效率最大化來疏通知識阻塞,提高學習質量。或是花錢買學習的時間,讓時間增值,從而提升認識效率。比如,出行不再選擇公交車或去擠地鐵,而是付費選擇更加舒適快捷的方式,這樣的花費雖然比較高但可以節約時間或為自己提供更適合的空間來處理自己的事物。
三、通過應用臨界知識解決問題,構成自己的能力圈。
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依靠直覺、個人經驗以及簡單的線性思維來認識和解決問題的,這將會導致我們無法發現事物之間深層次的聯繫,從而對於超越自我認知的領域,無從下手。
臨界知識,其核心就是對事物底層規律的總結。我們應用臨界知識解決問題的核心就是怎麼把臨界知識運用起來,構建自己的能力圈,真正達到知行合一。
通過刻意練習掌握臨界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讓知識融會貫通。運用發散性的思維模式,通過跨界運用,在事物多維度重疊的情形下,挖掘事物發展背後的底層規律。從而與其他知識建立連接,構建自己的認知框架。並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組建具有個人屬性的能力圈,真正的打造超越你身邊90%人的認知能力。
《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就是教導我們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挖掘自己的能力範圍,通過運用臨界知識來鞏固和擴展自己的能力圈,從而運用臨界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我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的原因在於,它打破了我們以往對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認知壁壘,開啟了深度學習,管理知識並構建知識體系的認知新度,真正的解決了我所面對的知識焦慮、體系雜亂的認知現狀,因此我希望這本書能給同樣困惑的你帶來不一樣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