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6月27日,一架從浦東飛往廣東的航班發生延誤,時間居然長達5個小時,事後得知原來是一位80歲的老太太祈福將9枚硬幣扔進了飛機發動機,致使飛機的維修人員拆開發動機才將硬幣取了出來,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
飛機的發動機裡面結構複雜,一旦進入細小的東西,維修難度極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歐洲的一家發動機製造商就曾表示,他們正在研發小型的昆蟲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爬入飛機發動機,檢查並發現問題,甚至直接解決問題。無需將發動機拆開進行大規模的檢測。同時還沒能夠降低維修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而這些「小型機器人」是如何進行工作的呢?首先,它們通過一個固定的細長管道進入飛機發動機的內部,憑藉自身自帶的傳感器和微型攝像頭,進入人工無法到達的區域展開工作。目前,這一項目已被研究多年,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真正的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飛機發動機的發展也在逐步地步入智能化,隨著計算機電子網絡技術的發展,通過不斷提高飛機的網絡通信能力,來使飛機發動機性能變得更加穩定和安全,甚至到最後能夠實現發動機的自動我修復。
近幾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誕生了所謂的機器人技術。即機器+人工智慧,將機器視覺、自動規劃等認知技術整合至極小卻高性能的傳感器制動器以及設計巧妙的硬體中,使機器人具有與人類一起工作的能力,能在各種未知環境中靈活處理不同任務。近年來,隨著算法等核心技術的提升,機器人技術已取得重要突破。
世界主要大國正在構想將人工智慧投放到軍事領域,人工智慧武器在未來戰爭中所展現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為了搶佔先機,世界軍事大國必然全力爭奪這一未來戰場「新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