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們的印象中,英國是個怎麼樣的國家?」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陳日華博士以這個問題拉開了江蘇省天一中學2020年第33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名人講堂之《英國歷史與文化漫談》的序幕,一下子激起了我們的興趣。在接下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他為我們開啟了一段探尋英國歷史與文化的意義非凡的旅程。
「日不落帝國」的最初起源是什麼?盎格魯-撒克遜的民族認同與民族情感具體表現在何處?如今我們大多數人的第二語言「英語」的前世容貌又是怎樣的?陳教授用他淵博的學識和耐心細緻的講解一一給出了答案。
印象中,中世紀的英國一直處在混沌與黑暗之中,但是,在這一片昏暗中也無時無刻不蘊藏著星星點點的光明——教會的教士是「知識分子」、修道院是古典知識的「棲息地」、大學是普通人的「進修所」……
陳教授的娓娓道來讓我們驚嘆於英國史學資料中那些精妙而端莊的文字典籍,讓我們折服於一幅幅絢麗而奢華的藝術作品,更讓我們感慨於英國中世紀文化的源遠流長,它們至今仍然熠熠生輝,是世界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英帝國自然有它最為傳統的一面,而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它又向全世界展現了新的姿態。18世紀至20世紀初近兩百年間,它統治領土跨越全球五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那麼,是什麼讓他能夠在傳統與現代中得到一種平衡的呢?由14世紀的黑死病到1666年的大火災,再到如今仍被世界各國採用的地鐵線路規劃,陳教授以客觀而又不失真切的口吻將他的領悟與感想分享給在場的每一位同學。
提問階段,天一學子們踴躍發言,有向陳教授詢問《1984》一書中的政治思想、憲章運動反應出的英國民族特性的,還有向教授請教英國提出的大陸平衡政策問題的……陳教授或含蓄委婉地從客觀角度評判問題,或結合自身的理解與體會分享觀點。最後,陳教授還誇讚我們天一學子見多識廣,勤奮好學。
通過陳教授的傳經送寶,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英國的歷史,讀懂了大英帝國的文化,對英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與感受……
文字圖片|趙溢凡
審稿|琚常平
美編|武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