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
我之前在 」文案思考「 系列文章裡說過一個觀點:
雖然我是甲方的,但有時候真得給甲方潑潑冷水。整天一邊說乙方怎麼怎麼不靠譜,一邊又把全部細節和結果都寄希望於乙方。這幫人就是幹事不行,嘰嘰歪歪張口就來。
作為甲方,你寫一份邏輯清晰、需求明確、細節詳盡的文案需求brief比啥都強,這比你整天磨磨唧唧,追在乙方後面bibi更能解決問題。
有一些朋友就問起,這個文案需求簡報(brief)要怎麼去做?
大部分時候,一般乙方對接客戶的人會根據客戶提出的訴求和對背景的一些調查來寫出簡報。
但我一直主張甲方自己能詳細的整理出這個簡報,不是我不相信乙方的用心和專業,而是一次合作沒什麼比自己先搞清楚自己的現狀和需求更重要的了。
就算你不想自己出這麼個東西,那也得清楚的知道乙方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需求簡報和你溝通。
而如果是一個公司內部跨部門的合作,其他部門需要你的創意和文案。
我的建議就是一定要有文案需求簡報,列好每一個需求關鍵項,然後才能立項,不然毫無方向。
文案人首先應該明白,自己是服務於一個品牌、一個產品、一場活動的,而不是單純的寫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是一個必須牢牢抓住的方向,有目的地去寫文案。
但很多公司內部寫文案是這樣:
小王,有個活動文案你寫一下;小李,我們有個新品要上市了,有個營銷文案你寫下;小明,公司產品視頻要更新了,你寫個視頻文案.
有詳細需求和一些要求嗎?
沒有,你先寫吧。
結果就是反覆改,反覆變,越改越亂,越亂越改!文案鬱悶得狗血淋頭。
還有一些文案人,喜歡接到任務就馬上開始構思、列提綱、收集素材、落筆,屁顛屁顛地寫完,自己還挺滿意,結果反饋全TM錯了。
這核心就是沒搞清楚需求方向,沒有真正洞察到需求方背後的訴求。
文案的洞察靠什麼?不必說要有一雙火眼金睛,看穿人性,看透世間萬物。簡單點,你先:
摸清需求,弄清楚方向,知道為什麼而寫,這比知道怎麼寫,寫點什麼都更難得,別那麼著急動手!
這個時候,文案需求簡報(brief)就至關重要了。
定規矩寫需求簡報,
這是首先要做的。
需求方要明確自己的需求,一定要有這樣一個標準流程,定下規矩不要慣著,越慣越亂,這是內耗。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去規定這個需求簡報,這裡有一個基於 「奧美內部需求簡報」 調整後的標準需求簡報,可以參考。
項目介紹是一定要寫清楚的,很多時候文案連是個啥都不清楚,壓根寫不了文案,需求方要是這個都不清楚也就不要提需求了。基本按照要求互相溝通下來,就有了一個標準需求簡報,方向已經清晰不少。但請切記:
需求文檔≠最終真實需求。
所以,拿到需求簡報,還是別急著開始,一方面是對方需求要確認,另一方面你要反覆真正讀懂對方需求,了解每一個細節。
不要被動執行,而是更主動思考,做事情其實很簡單,但把事情做好就需要更投入。在你對需求有任何疑問時,第一時間去和對方溝通確認,也可以去諮詢項目負責人,尋求他的看法;如果這個需求比較重要,還可以組織一次項目討論會,保證需求方向與你理解的一致。一定要用盡所有方法去摸清真實需求,方向模糊之前,不要隨意動筆。另外,還有一個我用了很久的簡報大綱,我喜歡在和需求方確認完我需要的信息後,自己進行最後的梳理:
這些,你都可以去借鑑,結合自己和公司的實際情況,定出專屬需求簡報標準。以後所有人先寫需求、討論、確定方向,後才有寫文案。
有人說,我們公司一直以來都習慣了,所有人都是口頭通知下,從來不提需求,怎麼辦啊?
自己爭取!
一定堅持、堅定立場,相信我!一次二次,半年一年後,會有改變。
有了自己滿意的需求理解,接下來就請開始你的表演,朝著對的方向去寫文案吧。
這一步一步下來,花的是精力,省的是時間,帶來的是成長,培養的是主動思考的習慣,結果是不可替代的洞察力。
真的,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這句話,寫文案尤其適合!
推薦我邊讀邊做小抄的文案教科書
新媒體自檢清單 | 200+漲姿勢工具合集 | 這是文案的最高境界 | 8個文案培訓級常識 | 11個文案漲姿勢工具 | 文案如何寫好開頭 | 文案進階實用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