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數次喊話倡導價值投資力挺藍籌,基金經理聲稱市盈率已經是歷史最低,但市場沒人買帳。傳言能讓中信證券、張裕A這樣的股票遭遇「劫殺」。市場這是怎麼了?有觀點認為謠言能有這麼大的殺傷力,說明投資者信心空前脆弱,目前瀰漫的負面社會情緒已經嚴重影響著投資情緒和投資決策,在金融市場,情緒是一把鋒利的刀,中國股市不但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更是社會情緒的晴雨表!
負面情緒左右市場
8月13日,中信證券一開盤即下跌,午盤後急跌達9%!帶動券商股整體下跌5%,帶動滬市下跌1.5%。坊間迅即傳播的消息是中信證券海外業務巨虧董事長出事——當晚即被證明是謠言。有人認為是融券做空的力量使然。但統計顯示,當日中信證券融券賣出量才不過223萬股,而中信證券當日成交1.7億多股,顯然融券做空的力量極其有限。
8月10日,微博上一條語焉不詳的張裕農藥殘留有致癌風險的消息,又把張裕A推到了風口浪尖,當日張裕A就宣告跌停,相關的葡萄酒上市公司的股價也都紛紛下跌。事後闢謠沒有超標。
《融資中國》雜誌總編方泉發表了一篇名為「謠言何以毀市?」的博文或許能從中分析一二。方泉認為,謠言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殺傷力,說明投資者信心空前脆弱,脆弱得不堪一擊——哪怕似是而非的謠言的衝擊。
方泉表示,7月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前,對經濟基本面不樂觀的預期,其實早就反映在跌跌不休的股價上了。僅就經濟邏輯而言,創出歷史低點的平均11倍市盈率的市價,已經超跌得情緒化了。因為無論經濟增速怎樣下滑,也能實現全年不低於7%的增長!——這樣的增長也是當下全球最高的。
但經濟邏輯之外,還有社會情緒。近兩個月股市迭創新低的過程中。先是天津大火造謠事件,再而是北京暴雨成災,部分地區出現的群體事件等,都刺激著包括億萬投資者在內的社會情緒,這樣的負面社會情緒滲透在社會各個角落,也滲透進投資者的投資決策之中。方泉認為中國股市不但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更是社會情緒的晴雨表!
喊話為啥不管用
一個小小的謠言就足以把股票打至跌停,讓「主角公司」連夜危機公關,但是很多股民還是選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作為監管層的證監會之前通過媒體數次喊話,擺事實、講道理、通過各種數據分析,中外市場對比等等告訴投資者,股市現在的市盈率已經很低了,藍籌股已經有投資價值了,現在的下跌是非理性的,A股市場倡導價值投資……但是從目前大盤的走勢來看,喊話似乎沒什麼用,滬指還在艱難的守衛著2100點,什麼鑽石底、玫瑰底都再難以吊起投資者的胃口。
對於監管層維穩「基本靠吼」的做法,很多投資者並不買帳。一位股民說,現在最流行的一個詞叫作「壓力山大」,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社會中,一波又一波的壓力向我們襲來,有的人找不到好工作,有的人找不到好對象;找到好工作的又琢磨著升職加薪,結了婚的還要防著「小三」「二爺」……而要在這過程中炒了股就更加悲催了,不僅錢沒了,每天看大盤都得看出一肚子氣。監管層不能光說不練,但出點實質的利好才有用。
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張志勇看完方泉的博文後也發表感慨說,就這一時期的股市,我感到其關鍵還是投資者對市場沒有信心。信心還是來自於企業的未來,投資者買的是未來,相關方面不能忽悠百姓,尤其是不能讓百姓在幻覺中在股市中玩。深圳恆盈投資也表示,國內A股有近億的投資者,每位投資者背後都有一個家庭,資本市場連接三四億人,資本市場關係著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負面情緒如何管理
如何管理影響投資的社會情緒涉及方方面面。恆盈投資認為,不良的社會情緒需要出口與宣洩,管理層應該學會疏導。目前大部分股民的財富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進程積累起來的,他們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高度認同,社會歸屬感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感最強。而指數長期持續下跌、市場價格機制失靈,卻將這些責任歸咎於散戶和普通股民投機性強,實在沒有道理。恆盈投資表示,資本市場是社會穩定和民眾幸福感的窗口,對於資本市場要充滿人文關懷,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股市。
大多數的普通股民在股票投資失利後,生活中情緒也會再次遭遇「下跌」,專家認為投資者應該學會情緒管理。如果遇到投資失敗應該多向家人朋友傾訴得以宣洩,此外還可以選擇暫時遺忘,不看大盤,不看帳戶,作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