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鬱症是病嗎?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得抑鬱症,不是矯情嗎?
有些抑鬱症孩子的家長很是想不通,自己給了孩子物質、好的生活、甚至天天關心,怎麼就會得了抑鬱症呢?說白了就是矯情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也不覺得這種情況不是一種病,只是孩子的胡思亂想罷了;在平時的生活中
-
「抑鬱症」明明是家長有病,卻讓孩子吃藥?
文/流水不腐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流水不腐社群裡有很多抑鬱休學的孩子,晝夜顛倒、整日打遊戲、吃外賣、不出門、拒絕與人交流,許多孩子吃抗抑鬱藥物,群裡討論的主題是能不能復學?什麼時候覆學?復學的確是孩子是否恢復社會功能的衡量標準,可以作為目標,但過程更重要。一味追求去學校打卡,忽視孩子復學後在校園生活中的身心狀態與感受,只不過是流於形式,捨本逐末罷了。孩子是菜園裡的蔬菜,家長是園丁。家長整天向菜園噴灑敵敵畏,又迷惑菜園裡的蔬菜為啥都生病了。
-
別再「詩」化抑鬱症了,它真的只是一種病而已
早些年間,中國是「沒有」抑鬱症的,有的只是「神經衰弱」和「胸悶氣短」,再嚴重一點,就被認為是瘋掉了。如今,從「理解和關愛抑鬱症」的呼籲,到「為鬱抑症患者正名」的口號,年輕人早已脫離了認為抑鬱症是無病呻吟的初級階段,他們有太多自我的表達空間——在大名鼎鼎的豆瓣小組「父母皆禍害」中有無數的成長申述,就好像「患抑鬱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問題下每日都有更新的長文。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想哭,不是因為「不夠堅強」
小 G:我看她之前成天笑嘻嘻的,從沒想過她竟然會得抑鬱症。03樂觀的人也會得抑鬱症「愛笑」「樂觀」並不能保護一個人不得抑鬱症。目前沒有研究發現,笑或者樂觀的人更少得抑鬱。本質上,抑鬱症有一定的遺傳和生理基礎,任何人都有得抑鬱症的可能性。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想哭,不是因為「不夠堅強」
小 G:我看她之前成天笑嘻嘻的,從沒想過她竟然會得抑鬱症。03 樂觀的人也會得抑鬱症「愛笑」「樂觀」並不能保護一個人不得抑鬱症。目前沒有研究發現,笑或者樂觀的人更少得抑鬱。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抑鬱發作期從幾天到幾周,甚至到 6 個月或更久。持續有效地治療,更重要的是幫助抑鬱症患者提高生命質量和減少復發的可能。小 E:朋友確診之後,醫生開了一些藥物,但他經常偷偷漏服,我也聽說吃藥會有副作用,很糾結該不該督促他好好吃藥。
-
抑鬱症「年輕化」,防病要趁早
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 第二大「殺手」。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青少年 已成抑鬱症主要發病群體!01 揮之不去的「怪念頭」10 月 3 日,是河南省人民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心理醫學專家孟焱副主任醫師的門診日。
-
我可能得了抑鬱症了?
一個人出現情緒不好,「感覺不對勁兒」,他沒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得了病。有人上網看文章、做問卷,結果提示自己得的是抑鬱症。這.個結論不一定可靠。必須去醫院心理科,請專業的醫生下判斷。所以懷疑自己得抑鬱症的,先去看醫生。醫生確診是抑鬱症,才能算是抑鬱症。
-
考試制度有病,家長無奈吃藥
(4月27日《包頭晚報》) 從數百元到數千元,甚至於「上萬」,除了正常的「教育投入」之外,近些年來,家長們不得不另外再為孩子的藝考培訓多掏腰包,這其間,難免有「節衣縮食」——對此,在我看來,這是「考試制度有病,家長無奈吃藥」。 可憐天下父母心。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鬱症?
1980 年夏季某星期,湖南一家醫院的精神科接待了 361 名病人,其中 36% 診斷為「神經衰弱」,只有 1% 診斷為抑鬱症,儘管他們的疾病表現是差不多的。醫學家們曾經以為非洲人不得抑鬱症。一些東非部族的人極少主訴抑鬱症狀,他們會將其歸結為精靈的影響,用巫術來「治療」。
-
被誤解「叛逆」的青少年,與他們對抗精神疾病的戰爭
試圖從8層高的教學樓跳下被攔住後,父母才意識到女兒如此讓人「不省心」。聞訊趕到學校,父親舉手就要打她。巴掌沒打上,父女關係的破損卻落下了,「不理解」成了橫亙在兩人間的一面牆。高三在醫院確診抑鬱症後,爸爸認為「是藥三分毒」,不贊同藥物治療。陳默接受心理治療,爸爸發脾氣:「跟家裡人都不說話,跟醫生有什麼好說的。」
-
為什麼有人得「月子病」,有人卻說「坐月子」是陋習?
「三伏天」最爽的就是空調、WIFI、西瓜,但要是正好趕上「坐月子」,就真的太太太太太慘了!空調不能吹、手機不能玩、連涼白開都不讓喝,要穿著長袖長褲在家靜養,要不然就會得「月子病」,而且會跟你一輩子!結果就是,每年「三伏天」都有「坐月子」中暑身亡的悲劇!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
」並不能保護一個人不得抑鬱症。小 E:朋友確診之後,醫生開了一些藥物,但他經常偷偷漏服,我也聽說吃藥會有副作用,很糾結該不該督促他好好吃藥。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對於重度抑鬱有自殺傾向的人來說,抑鬱緩解期,也就是看起來「好」起來的時候自殺風險反而會升高,需要家人和朋友注意防護。
-
抑鬱症篩查 | 是孩子病了,還是家病了?
難怪說,抑鬱症的孩子,多數是懂事的,優秀的孩子。這女生已經連續近半年每天睡眠不足3小時,現在不舒服要去就醫,還擔心耽誤學生會的工作。近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
抑鬱症不是無病呻吟!孩子得抑鬱症的主要原因,家長有必要知道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只有大人會得,其實不是的,孩子也有患抑鬱症的風險,由於外界環境以及心理變化,很多孩子會因此患上抑鬱症。作為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變抑鬱,是因為大腦中化學失衡,還是由於情緒所致。大人得抑鬱症會出現嗜睡、對任何事提不起興趣、輕生等行為,孩子得抑鬱症的情況很相似。抑鬱症孩子長時間躲在家裡,就算醒了也會在床上不起來,不是在發呆就是在玩手機。進餐的速度也很快,因為他們認為吃飯是種麻煩事,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願意餵他們,他們會欣然接受。他們不願意出門,就像小嬰兒一般,對外面的世界感到陌生。他們也不願意跟別人交流,仿佛多說一句話就會被別人傷害。
-
重度抑鬱症好了以後我才幡然徹悟,原來抑鬱症是這麼回事啊?!
當確定我得了抑鬱症後,我開始瘋狂地在網上查詢抑鬱症的文章資料。這一查不得了,覺得自己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所有症狀都有。而這些人,說起病名、症狀和抑鬱症有多可怕來,一個比一個厲害,就沒有見到一個人能說出一個有效的方法。
-
重度抑鬱症好了以後我才幡然徹悟,原來抑鬱症是這麼回事啊!轉)
如果他們不告訴我,我可能一輩子也不知道這個病名,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治好抑鬱症和所有心理疾病。這絕非是什麼奇蹟,也不是我有什麼超能力,而是我擺脫了抑鬱症和所有的心理疾病後,幡然醒悟,原來抑鬱症和心理疾病是這樣的!
-
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太多家長把孩子的「善良」當「懦弱」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為什麼有的家長熱衷於培養「成功的孩子」,而有的家長,為什麼又希望培養「好孩子」——以下是這篇文章部分內容的編譯——如果你和美國家長聊天,問他們這樣的問題:「你最希望你的孩子掌握什麼技能時」,超過90%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
02、僅靠抑鬱量表不能診斷抑鬱症 目前所有(正式)抑鬱自測量表所評估的,都是「抑鬱狀態的嚴重程度」,換句話說,就是近一周或者近兩周你的情緒、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鬱狀態」。 但凡經歷考研失敗、戀愛分手等重大的人生事件的當下,不少人會產生「我不好,世界糟糕,未來沒希望」這樣的念頭。
-
孩子患抑鬱症,是找心理老師心理疏導還是就醫吃藥,會不會成傻瓜
這些天,很多家長在問我一個同樣問題:孩子患抑鬱症了,到底是去醫院就醫住院,吃藥呢?還是去找心理老師進行心理疏導。我做人人都要懂點心理學這系列節目,其實,目的更多的是教育家長們如何和孩子進行溝通,發現孩子心理出現問題,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家長要堅定的依靠自己,引導孩子,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任何和孩子無關的人員身上。你自己要學會和孩子交流。
-
「成功的孩子」太多,請作為家長的你,多培養「好孩子」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為什麼有的家長熱衷於培養「成功的孩子」,而有的家長,為什麼又希望培養「好孩子」——以下是這篇文章部分內容的編譯——如果你和美國家長聊天,問他們這樣的問題:「你最希望你的孩子掌握什麼技能時」,超過90%